2021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2021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2021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2021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普通高一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之下,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了土地、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舞器等,还得到

了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这一现象有助于

A.扩大国家统一局面B.突出血缘宗法色彩

C.调整地方行政体制D.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一一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一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张骞出使西域一一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一一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3.下表为唐代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名称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

比例71%16%13%

A.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B.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4.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

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A.江南经济的繁荣B.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严格管理

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初胡惟康案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群臣奏胡惟庸等罪,请诛之。于是,赐惟庸、陈宁死。”《明太祖实录》

因汪广洋案株连,“出胡惟庸等并六部官擅自分给,皆处以重罪,翌年处死胡惟庸。”《国初事迹》

“御史中丞……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明史》

A.胡惟庸因谋反被明太祖所杀B.胡惟唐被杀的记载不符合史实

C.宰相胡惟庸是被冤枉的D.胡惟庸被明太祖下令处死

6.19世纪70年代“手织土布的售价较高;因而贫苦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洋布了"。到90年

代,则“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一变化表明

A.机制产品因不耐用而不受欢迎B.传统生活思想观念不断变化

C.传统手工业产品完全退出市场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7.康有为认为中国上古时期就产生了民权、平等、议院、选举、民主等政治概念,声称儒家的治世一一尧

舜之世“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人民享有''自主自立之权”。据此可知

A.近代民主思潮借助儒学的外衣呈现B.近代儒学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延伸

C.维新变法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D.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具有时代局限性

I

8.历史记录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毛泽东问陈独秀:“先生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落后的传统文化吗?”陈

独秀:“当然不是。”毛泽东又问:“那先生为什么要大力批判传统文化?”陈独秀说:“因为有的人把传

统文化当做治国救国的指导思想。”他们的谈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有利于反思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B.为科学理论的到来开辟新天地

C.培养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青年D.探寻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道路

9.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日军投降时在华兵

力约128万人,仅这-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这反映出

A.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C.日本倾巢出动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45<M>

D.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4(NM>

35(M>

10.如图为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关于承载3<MM>

频25(Mf

国家话语报道文本的核心词统计图。其中“丙”是敷2(XX>

1500

A.社会主义改造1(X10

500

B.社会主义工业化0

C.土地改革年份

D.人民内部矛盾

H.“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

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拍打着城市的门

户,波及几乎全国各大城市。这表明改革

A.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弊喘B.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C.培育了自由的农村市场D.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力

12.歌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下列歌词可能选自

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夭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

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A.《Againl977》B.《我生在1978》C.《恋曲1990》D.《相约1998》

13.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轮流担任公职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时对相当多的公职人员任职实行相

对公平的抽签制或抓阉制,但这令很多雅典人叫苦不迭,特别是穷人、家庭负担重的人。这表明

A.提供任职津贴的必要性B.增强集体意识的紧迫性

C.实行精英政治的可能性D.废除民主制度的可行性

14.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

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

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方面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交融

C.带来的物种交换了改变殖民地落后面貌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15.1711年,英国财政部拿著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跑到银行要钱,时任英格兰银行审计长格

伦威尔发现上面没有国王盖的印章,于是坚决拒绝支付这笔军费。这说明

A.王权高于议会权力

2

B.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

C.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有一定的权力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没有任何权力

16.下表是1890—19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年度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统计筒表。据此分析这一时期

国家1890年1910年1930年

美国147483762

英国145185184

德国71158177

日本4.615.455.8

A.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D.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美国发展

17.苏(俄)联在实施某-政策后,出现了一下状况: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商业也活跃起来了,

商店、面包房和咖啡厅也都开张了。这一政策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

18.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双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

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

幸福。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友好B.苏联科技上的优势

C.美国取得竞争的绝对优势D.美苏冷战的新特点

19.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型”社会(两端很高、中间很低)已经来临。这一观点旨

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B.推动新经济的形成

C.对发展中国家是双刃剑D.加速世界贫富分化

20.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国际关系的重组,在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断退群、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

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球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加快联手,推动经济合作,维

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这表明

A.国际社会急需构建政治新秩序B.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格局形成

C.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重要任务D.美主导世界格局引发世界问题

二、非选泽题: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

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

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日:'言忠信,行笃敬,

虽蛮箔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

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

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

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3

材料二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

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

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

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遁变中的综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中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归纳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8分)

22.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1601年,伊丽沙白女王命令将以前各项救济法令编氨补充成法典颁布,后世称为《伊丽莎白济贫

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固地运动引发的贫困等问题。该法总结了都铎王朝100多年来处理贫困、

流浪、失业等问题的立法内容,正式确立了政府救济穷人的贵……通过教会组织设立贫民监督官和教区济

贫委员会,建立贫民教养院、贫民习艺所,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所等措施开展救济。……随着工业革命的

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为追使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1834年的《新济贫法》,

实行苦役制度,强迫救济对象参与劳动。……极分化和贫困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秩序和法治等社会问题也日

益严……英国政府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期间,终于进行了诸如议会和选举权等一系列的变革,才最终缓

解了矛盾。……由于经济危机与二上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

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并着力形成

一个以凯恩斯思想为指导的福利体系……先后通过了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工业妨害保险法、国民健

康服务法和国民救助法等五大法案,加上此前已颁行的国民住宅法、劳动交换法、职业训练法等,构成世

界上堪称楷模的社会安全制度,号称对每个国民从摇篮到坟基均予以保障。

——摘编自《英国史上济贫法及其局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