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电梯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8月目录TOC\o"1-4"\h\z\u一、行业发展态势:2013年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41、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电梯产销量关系探索 62、电梯销量增速与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拟合 73、电梯密度逐年上升的拟合 8二、电梯需求增长驱动因素分析 101、六大机遇,电梯新增市场有机可寻 11(1)需求主力商业地产受到调控,保障房成为新增长点 12①需求主力商业地产受调控影响不大,房地产投资趋势性放缓 12②“十二五”期间保障房是新增长点 13(2)新型城镇化长期提供电梯需求的后续增长力 15①新型城镇化着力发展二三线城市的“小城镇化” 15②新型城镇化两方面提振电梯需求的后续动力 16(3)“十二五”公共设施建设拉动对电梯需求 19①“十二五”铁路车站建设300座拉动电梯需求 19②轨交地铁车站建设高密度投资拉动电梯需求 21③机场建设5000亿投资打开电梯市场 24④“十二五”期间公共设施建设对电梯新增需求总体拉动测算 25(4)更新+节能改造进入五年高速增长期 26①更新+节能改造需求未来五年进入高速增长期 26②快速放量仍存在阻力 27③电梯报废的政策立法值得期待 29(5)旧楼加装潜力巨大,但进展缓慢 29①旧楼加装电梯出现政策积极信号 29②试点全国铺开进入第四年 30③旧楼加装电梯市场空间巨大 31④旧楼加装目前存在很多的障碍 31⑤旧楼加装难其实是“纸老虎” 32(6)未来出口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352、挖掘电梯存量的“蓝海”维保市场 37(1)国外电梯成熟市场率先“制造向服务”转型 37(2)我国电梯存量市场庞大,创就维保“蓝海”市场 38(3)“大众消费,小众决策”,维保市场亟待整合 39(4)未来整梯厂商自维保比例有望提升 443、2013年我国电梯产量和保有量的预测 45三、下游需求格局转变,优秀民族品牌发力抢占市场 461、我国电梯行业竞争格局 462、定位中低端和扶梯市场向上抢占第二梯队份额 473、渠道下沉二三线城市向上抢占第二梯队份额 484、事件性因素加剧外资品牌退潮利好向上抢占第二梯队份额 515、凭借技术渠道优势向下挤占第四梯队份额 516、第三梯队2013年销售增速好于电梯行业整体增速 52一、行业发展态势:2013年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电梯行业的新增需求主要来自新建住宅、商业地产及公共设施建设,还有部分旧梯淘汰更新需求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旧楼加装电梯需求,其中新建住宅占60%份额。自2010年下半年房地产景气度一直持续下滑,近2年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上半年终于由正转负。不过随着2012年Q2成交回暖,刚需持续释放,新开工同比增速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止跌企稳,降幅逐渐收窄,2012年全年小幅负增长(-7.3%)。电梯行业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后周期,电梯新增需求与房地产景气程度密切相关;但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高层建筑比例的提升、电梯普及率提升、民生工程推进等多种因素对电梯需求的增长构成利好,电梯行业的市场形势还会好于房地产形势。电梯属于定制品,生产周期顶多6个月,房屋承建商与电梯制造商之间违约的概率极小。据一般房地产开发采购流程,楼房设计时已预留电梯井道并确定好电梯品牌及规格(此时电梯厂商能收到房屋承建商15%的定金),开工一年左右下订单采购,最后在竣工前半年左右进行电梯安装(房屋封顶时电梯厂商能收到45%的排产款,约1个月后上门安装并收到95%销售款),因此新开工面积可看作电梯需求先行指标,领先于电梯需求大约1年左右。2013年电梯行业增速同比将下滑。据中国电梯协会数据,2012年我国电梯产量52.9万台,同比增长15.8%,出口5.49万台,同比增长15.4%,国内需求47.6万台,同比增长15.8%。电梯行业协会预计2013年同比增长约10%,主要鉴于电梯新增需求的60%都来自于住房需求,而无论是新开工的保障房项目还是其他商业地产、旧楼改造都统计在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内,电梯销量大约滞后新开工1年,因此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也就决定了电梯销量的增长。1)2011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导致新开工面积增速不断下降,从而使13年竣工面积可能增速下降;12年4月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会影响到2013年5月份后订单情况,且2013年“新国五条”的后续影响将逐渐释放;2)13年保障房开工和基本完工套数目标分别为600万套和460万套,分别低于2012年目标14%和8%。但同时,我们认为新开工到竣工时间周期可能拉长,电梯行业受此影响,未来增速下滑的景气度延后。1、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电梯产销量关系探索电梯销量的增长与下游房地产投资紧密相关,电梯产销量增速与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和房屋施工面积增速同步效应明显,但幅度大于房地产市场。假设2013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为10%,参照全国电梯行业商务年鉴中的估算方法,以2000-2012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电梯产销量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7.73台/亿元为基准,初步估算2013年电梯产销量约为61.1万台,同比增长15.5%。2、电梯销量增速与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拟合新开工面积可作为电梯需求的先行指标(也有采用竣工面积指标来测算)。2012年新开工面积17.73亿平米,同比下降7.3%,其中住宅新开工13.07亿平米,同比下降11.2%。近2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导致2012、2013年电梯销售增速下滑,但2012年新开工增速已近2008年水平,环比继续差的可能也不会太大。我们判断,从2012年Q4开始商品房销售数据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领先新开工面积,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2006年前近乎同步,2006年后新开工面积增速开始滞后于销售面积增速约5-6个月)及2012年下半年土地供给的增加将会有效支撑2013年新开工持续回暖,预计2013年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将有7%正增长,判断2013年电梯销量增速预期将下行。电梯作为订制品,产销量和产量之间相差了库存量,但两者增速之间正相关,从该角度来讲,判断2013年电梯产销量增速预期将下行,增速幅度可能小于2012年15.8%的增长。3、电梯密度逐年上升的拟合电梯密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电梯在房地产项目中的成本占比非常小,一般1-2%;且电梯的配套量、性能、舒适性等会对住户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具备消费品的属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住宅舒适性的诉求逐步提升,一梯四户已不能满足业主对舒适、便捷的要求,目前一梯三户甚至一梯两户已成为主流趋势。在同等户数或面积下,电梯的密度呈现上升态势,有利于电梯需求的持续向好。2001-2012年单位面积需求台数(X年电梯需求除以X-1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呈稳步上升态势,由1.65台/万平方米升至2.77台/万平方米,年均增加0.102台/万平方米。若假设2013年单位面积使用台数为2.87台/万平方米,结合2012年177333.62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013年的电梯需求量约为508947台,增速约-3.79%。综合以上各种分析,2013年电梯行业增速在-3.79%与15.8%之间,电梯行业协会给予的增速预测是10%,负增长的概率非常小,仍将稳健增长,但增速下行趋势较为明确。二、电梯需求增长驱动因素分析目前我国已是电梯产销量、保有量第一大国,2011年保有量首次突破200万台,约占全球保有量的18%。电梯产量从1990年1.03万台增至2012年52.9万台,年复合增长率18.7%。每年中国电梯销售量约占世界销售量的50%,这主要是因为世界最大最急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推进。目前全球主要的电梯知名企业都在中国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从产业布局看,国内电梯行业聚集效应明显,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目前除高端电梯外,其余电梯零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千人保有量还很低(2011年约0.7台/千人),电梯需求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但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地广人稀,欧美发达国家居民住宅多为低层建筑,并不需要加装电梯,而我国由于人口密度大,城镇居民住房大部分为高层建筑,这部分对电梯的需求要远大于欧美发达国家。1、六大机遇,电梯新增市场有机可寻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预计未来我国电梯的新增需求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从需求来源看可分为:1)房地产及保障房建设;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设施建设;3)更新需求和旧楼加装电梯;4)出口的增长等。(1)需求主力商业地产受到调控,保障房成为新增长点①需求主力商业地产受调控影响不大,房地产投资趋势性放缓房地产行业是电梯需求的主要来源。房地产行业投资的高增长促进了电梯行业的快速发展,从结构上看住宅投资约占60%~70%。据世界银行研究,住宅需求与人均GDP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人均GDP进入1000-4000美元时,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期,当人均GDP进入4000-8000美元时,房地产进入平稳发展期。2012年我国人均GDP约6102美元,我国房地产开发由高速发展期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商业地产调控短期影响小,投资趋势性放缓影响更大。过去10年房地产行业一直处于较快增长阶段,2010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后,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我们认为,未来房地产投资的趋势性放缓是影响电梯需求的关键因素。而房地产调控一般是控制房价上涨过快(除2003-2004年涉及到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短期影响的是房地产开工和投资,而竣工受调控影响相对较小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进而对电梯的需求影响较小。此外,电梯的使用密度也逐步提升(从房地产竣工情况看,2000年电梯密度约1.49台/万平方米,2012年增至5.03台/万平方米)。②“十二五”期间保障房是新增长点2012年底我国保障房基本完工套数601万套(同比增长39.1%),开工建设781万套,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保障房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20%左右。“十二五”规划3600万套保障房,对应电梯需求约60万台,保障房建设将有望部分弥补商业地产投资增速趋势放缓对电梯的需求下滑。保障房对电梯需求主要为中低速电梯,这一领域民族品牌质量和外资品牌相差无几。保障房属于民生工程,很多城市招标时必对电梯厂商的技术、安全责任意识、实践经验方面要求更加严格。从各地保障房电梯采购项目来看,高性价比电梯产品中标概率更大,而保障房电梯采购招标文件评分细则规定,以《南京市保障房工程选用材料标准》为例,总分=商务分*60%+技术分*40%,商务分(投标价格)60%权重,技术分40%权重,很少出现某部件为进口件的要求。此外,保障房电梯采购对价格、安装、实用性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资料来源:《南京市保障房工程选用材料标准》(2)新型城镇化长期提供电梯需求的后续增长力①新型城镇化着力发展二三线城市的“小城镇化”世界平均的城镇化率50.33%,发达国家超77%。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52.6%,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60%。据“诺瑟姆曲线”城镇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期,城镇化率30%以下,城镇化速度比较缓慢;第二阶段是中期,城镇化率30-70%,城镇化加速发展;最后一阶段是后期,城镇化水平超70%,城市规模达90%后趋于饱和。农村工业化才是城镇化增长动力。城镇化率还可以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来描述,如城镇人口比重过于低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就说明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并不彻底。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0.79,日、美、德和巴西该指标分别为0.94、0.83、0.75和1.01。如假设中国城镇化水平能继续向日、美方向提高,而避免像巴西一样产生“城市病”,则瓶颈主要在于非农就业比重提升,这需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城镇的工业化水平。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形式的城镇化,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也被称为“小城镇化”或“县域城镇化”。过去30年我国大部分建设与投资都发生在大中型城市,从而致使大中型城市与县城、乡镇之间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新方案推出,可以看出发展小城镇化可带动上述区域的产业和经济,有助于收窄差距,平衡地区间发展。②新型城镇化两方面提振电梯需求的后续动力一方面,城镇化推进会带来城镇人口剧增,提振电梯新增需求。虽然短期内房地产政策仍会以限购限贷等措施维持偏紧的状态,但房地产作为基础产业,对小城镇化起着重要作用。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报告,城镇化率达40%后,住宅的销售额和销售量会急剧上升,提振电梯的新增需求。此外,随着人口红利的趋弱,房地产行业的高成长、高利润、高杠杆将呈现趋势性下降,新型城镇化带动效应在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最为显著。从城镇化结构上来看,我国二三线城市还有相当的城镇化率向上空间。综合考虑数据可得性和城市代表性等因素,选取北京、上海和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的代表;武汉、重庆、天津和西安作为二线城市的代表;贵州、兰州和郑州作为三线城市的代表,我国一线城市城镇化率样本水平为88.47%,未来上升空间已较小;而二线、三线城市城镇化率样本水平分别为61.99%和54.16%,未来仍有相当的上升空间。保守情形下,联合国《城市的繁荣2012/2013》中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将达9.1亿,较2011年6.9亿的城镇人口增加了2.2亿,城镇化率将达61.9%。按目前全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06平方米计算,到2030年,2.2亿新增城市人口将带来68.33亿平方米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平均每年3.60亿平方米。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还要求民生工程的跟进,其重要标准是配套产业的跟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也伴随着老旧住宅(1990年前建成)的更新,目前我国城镇存量住宅中,老旧住宅建筑面积占比约20%,这部分对应着城镇的住房更新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民生等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扩大,及智慧城市的建立,电梯行业的后续动力依然存在,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地产、住宅等项目建设上,市场对电梯的需求必将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需求。我国未来城镇化的重心在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这一地区的电梯需求增速或将超过总体增速。(3)“十二五”公共设施建设拉动对电梯需求公共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铁路、城轨地铁车站及机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①“十二五”铁路车站建设300座拉动电梯需求《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铁路发展的目标是,“十二五”末全国铁路的运营里程从9.1万公里增至12万公里左右。其中,基本建成规模超4万公里快速铁路网,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50%和60%以上。截止2012年底,我国已完全开通的四横四纵客运专线包括京沪客运专线,京港客运专线共两纵。据目前已有的高铁线路来看,其中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共设24个车站,有新建大型客站、高速车站、利用既有车站3种方式;最短站间距离为31.65km,最长站间距离为118.43km,平均站间距离为55km。秦沈客运专线全线共设13个车站,秦山地区既有车站3个,新设车站7个,沈阳枢纽既有车站3个;新建线路最短站间距离为26.9km,最长站间距离为62.4km,平均站间距离为47.6km。京广高铁最短站间距离为41km,最长站间距离为377km,平均站间距离为150km。京广高铁最短站间距离为147km,最长站间距离为237km,平均站间距离为178km。此处,我们按铁路站台间距100公里计算,则“十二五”期间共建300座左右车站。②轨交地铁车站建设高密度投资拉动电梯需求按中国国家81号文件标准——城市人口超300万、GDP超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我国目前有近50座城市具备建设地铁条件。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报告》,2012年全国35个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线路,估算完成总投资约2600亿元。2013年已批准的项目将进入规模建设阶段,城轨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800-2900亿元。从区域布局上来看,增量最多的区域分别是环渤海、长三角、西部和珠三角等地;从城市分布上来看,二三线城市蓄势待发,其开发总量占到动工总量的66.7%。据地方政府已通过审批的城轨地铁建造规划,2012-2015年、2016-2020年,新增运营里程分别为3198公里和3136公里,区域布局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城市布局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主要位于太原、兰州、常州、哈尔滨、石家庄等城市。城轨地铁车站一般需要用到大高度公交型自动扶梯和群控高速电梯,以康力电梯2012年6月签署“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主线自动扶梯项目货物采购和服务”合同为例,该线路全长26.56公里,设站22座,中标全线(包括延伸线)315台自动扶梯项目,合同总金额达2.5亿元,主线合同金额1.57亿元,折算单台扶梯(包安装)79万元。此处,我们按站台间距1.2公里、每站台安装自动扶梯8台、每台扶梯70万元计算,则2012-2015年站台有2666个,仅大高度公交型自动扶梯市场总规模达149亿,年均约37亿元。但城轨地铁建设属于地方政府重大项目,社会影响较大,项目招标方出于安全考虑,一般在招标资格认证中会设置各种条件,其中最严格的要求是“竞标方应提供X年内至少Y个同类型项目的成功示范经验且必须出具项目招标方的联系方式以便确认”,这就使得大多数民族品牌无法满足这个条件而无缘参与招投标,最后一般都采购奥的斯、三菱、日立等外资品牌。但随着国产电梯质量和品牌逐步获得认可,目前已逐步在政府采购中有所斩获,如博林特中标沈阳、哈尔滨地铁项目,康力电梯中标苏州项目,未来民族品牌将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③机场建设5000亿投资打开电梯市场“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基本建设投资2500亿元,五年新增机场33个,改扩建33个,已开工在建11个,2010年颁证运输机场达175个。“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将推进“民航强国”战略,预计投入1.5万亿用于民航业建设,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2012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已有183个。据《民航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5000亿元以上,将实施70个机场新建工程,101个机场改扩建工程,20个机场迁建工程。在国家区域经济圈的基础上,“十二五”计划布局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机场群,发挥枢纽机场的作用,发展二、三线城市机场,新增一批支线机场。资料来源:中国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④“十二五”期间公共设施建设对电梯新增需求总体拉动测算按上述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铁路车站300座、城轨地铁车站2666个、70个机场新建工程,101个机场改扩建工程,20个机场迁建工程。如按照现有比例配备电梯,预计“十二五”期间公共设施建设对电梯的新增需求约4.7万台。其中,城轨地铁电梯需求占公共设施建设总需求电梯的57%,推动电梯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这部分需求较为确定,我们判断,进入公共设施建设的供应体系可以部分回避市场下降的风险。(4)更新+节能改造进入五年高速增长期①更新+节能改造需求未来五年进入高速增长期日系、欧美系电梯设计寿命一般为15年和25年,日系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目前国内采用日系产品或技术的数量约占60%以上,并有持续上升态势。鉴于日系寿命为15年,可以预见未来更新换代周期仍将加速。据全国电梯行业商务年鉴统计,1998年后我国电梯使用量明显快速增长,未来5年将迎来更新改造的高速增长期,总计约21万台的淘汰量。此外,建筑业作为我国资源能耗的重点行业之一,已达我国能源总消耗1/3左右,而现代建筑中空调和电梯是两只最大的“电老虎”,我国电梯平均耗电量40度/部/天,占总建筑能耗的5%。目前存量的住宅电梯约70%为非节能型,且2010年前安装的电梯属于严重耗电型。随着建筑物节能减排政策不断落实,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电梯更换或改造计划,预计电梯改造将会稳步增加,以满足对节能减排的要求。②快速放量仍存在阻力一般电梯设计寿命为15-20年,不过国家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强制性的报废标准,很多电梯仍在超龄服役。对于已使用10~15年且运行状况较差的老电梯,由于资金短缺(粗略计算更换一部老旧电梯所需资金15~25万)不能进行全部更新,这就使我们要加大对此类电梯的改造力度,除保留井道内轨道和对重外,其它零部件均进行更换,更换程度达到85%。由于电梯零部件报废后很难找到合适的更换部件等原因,我国约10%左右电梯使用年龄超15年。所有权人不明晰、资金难以落实是最大阻力。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部、财政部令第65号)第21条和27条,电梯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应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会同财政、质监部门对电梯维修、更新、改造费用的使用比例、使用程序作出专门的规定,解决目前电梯维修、更新和改造过程中资金提取难的问题。更新需求的资金来源鉴于城市间政策不同而有所区别。小区物业可通过申请提取相应的公共维修基金来进行支付,而我国从1998年才开始收取这一费用,早期的小区物业并不完善,在房屋销售初期并没有缴纳这项基金,小区内的住户对自己是否应承担这一费用也存在较大分歧。③电梯报废的政策立法值得期待预计2013年会制定中国特色的大运输量的特种电梯标准,同时可能会立法设定报废年限,15-20年具体还在讨论,现在全球还没有报废标准的立法,我国可能会走在前面。(5)旧楼加装潜力巨大,但进展缓慢①旧楼加装电梯出现政策积极信号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旧楼加装电梯的需求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根据建设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而我国在80、90年代建造的七层以上住宅楼很多都未安装电梯。目前行业在讨论修改规划,以前一般是在楼高6层以上需要加装电梯,现在在讨论修改为3层以上就需要加装电梯。据建设部测算,全国约有近400亿平方米的旧楼加装市场空间。②试点全国铺开进入第四年2010年起上海、北京、广州、福建、厦门、深圳、宁波、南京等大城市相继出台旧楼加装电梯的相关实施办法,具体规定“出资方的构成、业主之间的公平原则、相关人士的权利保障”等方面。北京、上海老龄化居全国前列,广州市已成功为500多幢旧楼安装了电梯。2012年8月上海多层住宅加装助老电梯工程试点也将有望推广到全国一二线城市,首批的7幢多层住宅加装工程已进入施工,包括浦东、杨浦、长宁、虹口、静安、徐汇6个区七幢楼,电梯外资品牌三菱、迅达等公司已率先进入该市场。南京市于2012年也已成功实施了首部加装外挂电梯。广日股份也正在参与广州市旧楼加装电梯项目。③旧楼加装电梯市场空间巨大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2014年上海市约有30余万栋既有建筑需要加装电梯。广东有关部门也预测广东全省城市需加装电梯的既有建筑约18万幢。从全国范围来看,此部分需要的住宅电梯总量每年至少为10万台以上。假设每幢旧楼只需安装1台电梯,那两地5年间电梯需求量将约48万台,假设旧楼加装电梯项目在2012~2016五年内完成,按平均5年按5%的完成率计算即每年新增量约为0.48万台。如再加上北京市、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城市,五省市旧楼加装电梯需求量每年至少超1万台,约占2012年全国电梯产销量的2%(如严格执行需求量更高)。旧楼改造加装电梯市场空间可观,预计将在2015年后逐渐释放。④旧楼加装目前存在很多的障碍旧楼加装目前存在很多的障碍:1)虽然《物权法》规定只需2/3的业主同意就可以安装,但实际中只要有个别住户反对就难以进行,采光、噪音和隐私等问题成为低层用户反对的主要原因;2)政府审批手续麻烦,牵涉的部门也比较多,如土建、房管局、规划局等,需要相互协调;3)资金筹集问题,除了购买电梯还需要土建等费用,不过这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旧楼加装电梯市场的启动仍需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政府审批、资金筹集、加装标准、部分住户利益可能受损等限制因素正逐步得到解决。但目前加装电梯的成功率依然很低,据反映通常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申报者中只有1/10能成功安装。目前该项目实施的阻碍因素较多(部分旧楼没有井道、需要所有住房投票通过、运行周期长、单个合同金额较低、交钥匙工程要求一条龙服务等),但随着立法的突破和市场的规范,市场会慢慢启动。旧楼加装的完成率与资金筹集的速度成正比。住旧楼的居民大多数收入相对比较有限。如以一台普通国产品牌6层楼6站式低速电梯为例,其售价16万元、井道修建费10万元、总价约为25万元,假设一层楼住户为2-4户,平均每户需要分摊10000-12500万元。所以,旧楼改造电梯的选择是在安全条件的前提下首要考虑品牌的性价比。⑤旧楼加装难其实是“纸老虎”第一,费用分摊。旧楼加装电梯最困扰居民的问题就是费用问题。一栋普通的7~9层楼高的楼宇,加装电梯的费用总计大概需要40万~50万,具体价钱还要根据楼宇结构和选择的电梯牌子而定。据楼房结构、施工楼层、电梯型号等客观原因的不同,旧楼加装电梯的费用也不一样,要视具体项目而定,如选用小机房电梯或无机房电梯,电梯载重量为600~900kg,速度为60~90m/min,电梯费用约为16~25万元。电梯井建筑工程费用约23~35万元;电梯电力供电工程加其他费用约3~4万元。安装电梯每户摊分的费用,有一个计算方式来算,就是用需要集资的总资金额,除以同意加装电梯住房住宅的总面积,再乘以各单元户面积和每户楼层基数,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每户需要集资的金额。这条计算公式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计算加装电梯费用方式。其中每户楼层基数,是指以中间层为一个基准,中间层以上每层在该基准基础上递增一个数值,中间层以下每层在该基准基础上递减一个数值。另外,前期未参与集资的业主如果想使用电梯的话,也可以一次性缴纳一定款项和利息,就可以使用电梯。加装电梯费用分摊方式。假设一栋楼高7层的住宅,一梯4户,以项目总费用约48万计算;参与住户共24户,平均每户约2万元;按分摊模式,4楼和5楼为中间层,则4、5楼分摊费用按平均数2万元×100%提交,6楼按2万元×110%提交;7楼按2万元×120%提交;3楼按2万元×90%提交;2楼按2万元×80%提交。此外,如果目前不参加集资的业主以后要求参加集资,原则上允许,但为了对前期投资的业主实现公平,除了按计划补交集资款外,另需按该楼房增值的20%补交增值利益,补交集资款按原先集资比例归还其他业主。电梯维保费和日常电费分摊方式。(1)日常电费。住户们已经协商订立出详细的住户使用电梯守则,电梯下行不耗电,反而能发电;电梯上行平均功率在3千瓦,即每小时3度电。电梯加装了智能刷卡系统,住户刷卡乘坐电梯,再根据刷卡次数的多少分摊电费。(2)电梯维保费用。电梯建好后第一年电梯公司免费维护,第二年起每年需3000元维护和年检费用,这些费用由各住户平摊。相关法规规定,电梯每月要有相关资质的电梯维保公司上门维保两次(即每15天上门维保一次),第二年每月300元维保费。(但如果电梯间允许广告公司挂广告,则广告公司可承担电梯月保费),3000元/年/24户=125元/户/年。第二,升值空间。资金问题方面,加装后带来的升值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90平方米的普通7层旧楼为例,7楼加装后就可以升值2200元/m2,除掉建电梯的费用,住户能净赚17.4万元。低层用户愿意出钱加装电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装电梯后,房子会有一定程度上增值。广州市内做过一份调查,旧楼加装电梯后平均每平方米会有1000~2000元的增值。其中越高层,增幅越大,而租金涨幅在50~500元/月。注:本次假设以7层楼、面积为90平米的建筑楼为例。第三,采光问题。如旧楼加装电梯采用透明观光梯,可选用钢结构观光井道和观光电梯,费用比普通电梯约高3~5万元。如一栋7层普通楼房参与安装电梯的住户共24户,平均每户可能要多出1200~2100元左右。已有部分住宅通过加建观光电梯解决采光问题。第四,建设期问题。因为房子所处的工程条件各异很难给统一时间。但仅混凝土电梯井的建设时间大概需要小半年,一般而言,从施工到完工大概需要3~4个月。而安装电梯时间其实很短,大概约两周左右。成功加装电梯的例子绝大部分都是一梯四户或以上居民楼。不过一梯三户的住宅楼成功加装电梯的例子也有。(6)未来出口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我国很早就放开了对电梯行业的管制,国外品牌均已在国内设厂,产能向国内转移已较完善,因此我国不但是电梯需求大国,同时也是电梯出口大国。我国进口电梯的款型主要是内资企业在技术水平方面仍不完善的高端产品(超高速直梯和大高度扶梯等),而随着国内企业加大对于高端电梯产品的研发和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电梯进口数量将逐渐降低,总体需求不大。随着技术质量逐步提升,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国内电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逐步凸显。2002年我国出口电梯168台,首次成为电梯净出口国,至2012年出口5.5万台,年均复合增速77.8%。其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电梯出口量同比下降25%。目前出口结构中,外资或合资品牌的出口仍占主导地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梯产品已在国际树立了良好形象,通过连续7届“中国廊坊国际电梯展览会”及“德国奥格斯堡电梯展”、“俄罗斯国际电梯展”、“伊斯坦布尔国际电梯展”、“土耳其电梯展”等国际展览会,我国民族品牌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国内品牌出口增长迅速。海外需求在逐年增加。据IMF预测发达国家电梯需求未来几年仍可保持5-7%增速,中东、印度、俄罗斯等部分新兴市场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增电梯的庞大需求,再加上国外既有电梯改造更新的需求,国际电梯市场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据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国际电梯需求量平均将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梯生产国,电梯出口量将随之持续增长。估计未来5年我国电梯出口可达10-15%左右的增速。2、挖掘电梯存量的“蓝海”维保市场(1)国外电梯成熟市场率先“制造向服务”转型电梯安全不仅与产品质量有关,且与安装和维保也有很大关联,世界上1/3的电梯和自动扶梯已经服务了超20年,而近10年来电梯扶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一些以往无法实现的新功能近期终于得以实现,现代的更新改造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实现更新升级。全球电梯更新改造市场超2/3集中在欧美地区,每年增速保持10%左右,在电梯保有量增长而新增需求增速放缓的大趋势下,未来维修和改造需求有望成为电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摩根银行统计,2000年来全球电梯企业收入中约55%来自维保业务。以在欧美市场经营为主的通力电梯(KONE)为例,其维修保养和更新改造服务占比一直超50%,在全球保养的电梯、扶梯总数超70万台。此外,一般而言翻新改造大修电梯(毛利率约30%)比新购置电梯(毛利率25%)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要高。(2)我国电梯存量市场庞大,创就维保“蓝海”市场相对于整梯业务目前更多依赖地产等新增需求,维保业务是基于存量市场,毛利高、市场空间巨大。据电梯协会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电梯保有量约243.6万台,到2015年有望达420万台,2006年前维保费用约在8000元/台/年左右,2006年后由于大量的非厂家维保单位的冲击,下降至4000元/台/年左右。假设当前按照4000元/台/年的维保费,那2012维保市场就有97.4亿元/年,如果到2015年市场规范化,又恢复至8000元/台/年的维保费,那2015年电梯维保市场就有336亿每年,维保市场巨大。电梯的使用寿命一般是15-20年,据业内专家估计,国内保有量电梯的使用年限超15年的电梯约占10%,使用年限超10年的电梯占约20%。电梯应至少每15日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但没有强制的报废规定,在电梯保有量增长而新增需求增速放缓的大趋势下,维修改造的需求有望成为电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3)“大众消费,小众决策”,维保市场亟待整合我国电梯维保市场较为混乱。“大众消费,小众决策”是电梯市场的一个存在现状。目前电梯维保单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厂家维保单位,就好比汽修行业的4S店,另一类则是非厂家维保单位,就好比汽修行业的普通汽修厂。这是一块开放的市场,无论厂家维保单位或非厂家维保单位,只要具有相关资质,都可以参与电梯维保,选择权则取决于市场。截止至2012年底,我国拥有电梯制造许可的企业约456家,但拥有安装维保资质企业达5867家。缺乏经验与培训的第三方维保公司利用超低价格占据国内市场70%,而国内主要电梯厂商维保的电梯占其市场投放量的比例仅15%-20%。维保市场集中度很低,国内具有维保资质的企业良莠不齐,鉴于维保不到位而常发生电梯事故。我国安装维保业务很核心的一个因素在于目前市场还处于不规范的阶段,客户没有专业化维护的理念。维保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抢修发现问题亡羊补牢。小区物业目前存在着电梯维修不专业、维保花费很少,且目前都是新房,目前还没有爆发问题,而老小区没有电梯等问题。“大众消费,小众决策”使得电梯维修不专业,需要国家政策规定。维保市场的放开跟市场的规范有关,发展是早晚的事情。政府如果不出政策,维保市场很难发展。我国电梯维保费用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事电梯安装、维修业务的企业资质条件分A、B、C三类。其中,A类企业可承担各种类型电梯的销售、安装与维修业务。B类企业可承担1.6m/s以下交流调速电梯的销售、安装与维修业务。C类企业可承担1.0m/s以下,电梯(含PC机)的销售、安装与维修业务。长期以来电梯维保市场没有一个相对明晰、统一的收费参照依据,各企业自己的收费定价依据也不一致,致使目前电梯日常维保的收费差距很大。我国第三方电梯维保单位每台电梯每年维保费用约为4000元,厂家维保收费为8000元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则为2000美元。大多数电梯业主都希望有一个公平、透明的收费标准,在签订电梯维保合同时有依可循。但最近低价竞争的情况越来越厉害。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北京市2007年出台北京市地方标准《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电梯日常维保项目、内容、合格标准等都不再是一般市场行为,而是有重要公用事业性质的强制行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八条规定,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严格的操作规范,一次电梯维保必须要2名维保人员一起负责,而保养内容多达60项,平均一人维修保养不应超过30台。按市场上最低收费2000元/台/年的维保费用,30台费用是6万元,就算维保公司不赚钱,这笔钱全部作为维保人员工资,每个维保人员年收入也不过3万元。目前电梯维保人员据从业经验为2000-8000元/月不等(年薪2w4-9w6),也就是说即使维保公司不赚钱,要做到收支相抵,也只有2条路可选,要么选择没有经验的维保人员,要么减少人工成本。目前维保费用很低,质量上肯定要打折扣,如一个月2次电梯维护就可能达不到要求。而电梯维护材料由于一些电梯厂家的封锁,很多非厂家维保单位没办法从渠道拿货,渠道缺失也给电梯维护材料的质量埋下大量的安全隐患。此外,安装维保人员仍较紧缺,虽然2012年全国电梯伤亡人数比2011年减少40%,但其中专业人员占60%,主要是维保人员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以及管理能力方面等原因导致。制度约束在健全。国家正在制定“公司生产、公司维保”的规则,或者由制造企业授权维保商。该规则对整梯企业有利有弊,利好是会增大整梯公司的维保业务量,弊处是企业要全权维护企业的名誉。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召集国内主要电梯生产厂家开会,包括16家整梯企业和1家电梯配件厂,欲推进电梯厂家为电梯安全终身负责,责任主体为电梯厂家。目前电梯安全的责任主体一般都是3家,即电梯厂家、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实行电梯安全负责制,解决了因电梯安全事故所引发的种种扯皮现象,减少了中间众多环节,谁生产谁负责,责任主体十分明确。此外,相关立法部门未来还将把由厂商终身负责电梯安全写入《特种设备安全法》中。12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广东省电梯安全监管改革方案》,电梯使用权者首负责任制度试点工作率先在广州和东莞两市进行。目前北京市质监局已要求每条线建议只用一个品牌,终身维修由电梯制造商负责。按北京的做法,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结束后,电梯制造单位要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并对校验和调试结果负责。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要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给予维保单位技术指导和备修件支持。逐渐规范化的市场。按照维修保养要求,一台电梯每15天维保一次,一年需24次。目前电梯维保行业采用的基本都是半包,即只包人工,材料另算。大的电梯生产厂家,维保包括售后、监察、技术、维修等多个部门,运营管理成本很高。非厂家维保单位主要通过价格战来竞争,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拿到维保合同。除低价策略外,非厂家维保单位也凭借小区物业公司的“关系”来拿到维保单。安装电梯一台3万元,电梯制造商只要付人力成本5000元。而每年电梯维保费用是谈判的,一台电梯维保需4000-5000元/年。以前是电梯客户找当地维保企业分包,电梯制造商只做指导,分钱多。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2011年奥的斯电梯事故后,电梯行业标准及政府监管在加强,质检总局和各地方质监部门纷纷加强电梯安全领域安全监督力度。(4)未来整梯厂商自维保比例有望提升国内电梯市场没有形成国外专业分工的理念。电梯企业未来必将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随着人们对于电梯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第三方维保公司的生存空间正受到打压,接替他们的则是整梯企业的自保服务,随着整梯厂商自维保比率的持续提升,在用电梯的安全隐患将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国内整梯企业开拓了新的盈利增长点。自《广东省电梯安全监管改革方案》实行以来,东莞新办证电梯由电梯制造商或其代理商进行维保的比例达69.9%,比改革前提高了61个百分点。行业目前456家整机厂,能实行后期维保服务大概30家。目前行业协会正研究将广东省经验向国内推广,如果成行,长期来看在国内拥有完善的营销售后网络,具备向客户提供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保养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的企业,其收入结构改善和盈利能力提高都将有更大的空间。3、2013年我国电梯产量和保有量的预测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将电梯的总产量拆分为保障房电梯量、净出口量、更新需求量、旧楼加装需求、(商业地产+公共设施建设+其他)五大部分。而T+1年电梯保有量=T年电梯保有量+T+1年电梯产量-T年净出口-T年更新需求-T年旧楼加装需求。根据测算,2013年我国电梯的总产量约为57.97万台,同比增速约为9.58%,保有量约为292.24万台。三、下游需求格局转变,优秀民族品牌发力抢占市场1、我国电梯行业竞争格局我国电梯市场主要被美国(OTIS)、欧洲(蒂森克虏伯、迅达、通力),日本(三菱、日立、富士达、东芝)等外资品牌占据,民族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约占30%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之后,民族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较快,当前欧美电梯:日资电梯:内资电梯的市场份额占比为4:3:3。目前,国内电梯销售市场呈现出金字塔形竞争格局,形成了四大梯队:第一梯队为三家合资大厂,主要是奥的斯(OTIS)、上海三菱、广州日立,三家三足鼎立,市场占有率合计约50%;其中,上海三菱、广州日立的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定位较为重合,而奥的斯主要定位低端产品,竞争不大。第二梯队为十几家合资企业,主要是迅达、通力、蒂森克虏伯、东芝、通力、富士达等,约占21%的市场份额。第三梯队为康力、江南嘉捷、博林特、广日电梯、苏州申龙、京城中奥、山东百斯特、沈阳三洋、辽宁富士、许继电梯等10家优秀民族品牌,约占15%的市场份额。像康力等产品的定位也为中高端,但目前才刚刚铺好网络,销售量和存量还很有限。第四梯队为除去10家优秀民族品牌的400多家中小型民营企业,约占14%的市场份额。民族品牌呈现一定的集中度,康力电梯等十大民族品牌占据了民族企业市场份额的50%。国内市场相对需求不大的高端电梯产品均被外资品牌垄断,基本依赖进口。2、定位中低端和扶梯市场向上抢占第二梯队份额定位有比较优势的中低端和扶梯市场。国内产品市场分布中,垂直梯占85%的市场份额,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占15%的份额。近年来,中低速电梯产量平均占电梯总产量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