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概述_第1页
环境评价概述_第2页
环境评价概述_第3页
环境评价概述_第4页
环境评价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质量评价

主讲教师:李粉茹开课班级: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电话子邮件:lfrzyf@1学时安排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4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8第三章大气环境质量评价8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8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6第六章噪声环境质量评价4第七章生态环境评价4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6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4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2合计542教材与参考书目使用教材

《环境评价教程》,张从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参考书目1、《环境质量评价》,马倩如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2、《环境评价与管理》,梁耀开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主编,化工出版社,20014、《环境质量评价》,刘绮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

本章重点: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质量基准的关系,我国主要的环境质量标准

本章难点:环境质量的价值、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预测

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4第一节环境与环境科学

一、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就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5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工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2、环境的类别63、环境质量

1)环境质量的概念

有多种定义,但缺少客观性、可比性、着眼点)。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一般意义的理解: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7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环境质量①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难易程度②是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实质:对具有不同环境状态的品质进行定量的描述与比较环境质量评价?82)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

即环境质量的运动变化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人类行为导致环境质量变异

自然力导致环境质量的变异

空间角度变异时间角度变异9环境质量变化的特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而环境质量影响则具有正负反馈效应和时滞性。

环境质量的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在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环境质量的变异,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103)环境质量的价值①价值概念的实质

价值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特定关系的主体性描述。②环境质量价值的主要特点

环境质量价值的多维性环境质量价值的动态性③环境质量对人体的影响环境质量的物理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质量的化学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质量的生物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1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目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4、环境要素125、环境系统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的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水→水体→水圈大气→大气层→大气圈生物→生物群落→生物圈131、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期最近二、三十年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三大领域的交界领域。二、环境科学14内容环境质量的基础理论环境质量的控制与防治基本任务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协调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2、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基本任务15环境基础科学环境技术学环境社会学3、环境科学的分支16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也称为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知识、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意义、作用与发展概况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17

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

内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广义上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什么是环境质量评价?18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标准——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目前它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通常是以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就自然环境而言,可用资源质量生物资源人群健康人类生活的尺度来衡量192、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对象和特点目的

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为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预测评价拟建的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意义

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强化环境管理,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1)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20

通过资源质量、生物质量、人群健康、人类生活等尺度、污染状况等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为制定城市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制定区域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法规、环境标准和搞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212)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和特点对象

环境质量的价值特点环境质量评价随评价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环境质量评价随道德准则的不同而不同;综合性;动态性。3)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和地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是形成环境质量评价学的基础。223、环境质量评价发展概况1)国外发展概况

美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开展较早,先后提出大气污染指数(1966、1970、1971)、污染物标准指数(1976)、水质质量指数。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肯定下来的国家(1969)。

日本把评价和污染控制紧密的结合起来,提出了几十种控制方式。

东欧国家采用统一的物理、化学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时有时还考虑生物学指标。232)我国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概况尝试阶段广泛探索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影响评价阶段在评价指数系统、模式控制分析及评价理论探索方面都有很大进展。244、环境质量评价学

是关于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科学。1)环境质量评价学的任务揭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与环境系统状态之间的客观关系。探讨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及其标准。252)环境质量评价学的主要内容

①环境质量的概念;②污染源调查与评价;③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标准;④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应用;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检验;⑥环境质量评价的技术支持系统;⑦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人类社会行为决策之间的反馈机制。26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⑴、回顾性评价:根据历史资料进行⑵、现状评价:一般近2~3年环境检测资料进行⑶、预断评价:区域今后开发活动对环境质量变化影响2、按环境问题的空间范围划分有: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全球的环境质量评价1、按时间分类有三种类型:局域的环境质量评价27要素大气的环境质量评价水体的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的环境质量评价噪声、光、热、磁等评价单要素综合评价3、按环境要素划分有:噪声的污染:飞机、施工、学习环境光污染热岛效应:城市、地面高压电器下:磁场等的评价28

4、按环境要素多少可分为

单要素评价联合评价综合评价5、按环境功能可分为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工业区环境质量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296、按评价的参数选择划分可分为

化学参数评价物理参数评价生物学参数评价生态学参数评价卫生学参数评价7、按评价内容可分为

健康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风险评价美学景观评价30三、环境质量评价程序

可分为污染源、环境污染现状和生态环境效应的调查、监测和评价。一般工作程序为:

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综合防治)(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31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1、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

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用无量纲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3、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32五、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决定论评价法

指通过对环境因素与评价标准进行判断与比较从而判断环境因素的状态的方法。该方法步骤为:

设定若干指标和标准——将各因子据标准判断——直接观察或相互比较进行质量分等或按评分排序——判断环境因素的状态。

1)指数评价法单要素的环境质量指数总环境质量指数33①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A若只有一种污染物其环境质量指数为P=c/S,式中P为环境质量指数,

c为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

S为该污染物对人类影响程度的某一数值或标准。B有多种污染物,且其间无明显的激发或抑制作用时,可认为它们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挥作用,则环境质量指数为:C选择s值是关键。34②环境质量指数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分级为专家评论法提供比较客观的量化的依据。可作为评价标准的替代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可提高评价方法的可比性。35③用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环节

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确定所要评价的环境要素及其评价因子

能满足预定的目的和要求。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尽可能选择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因子。评价单位可能提供的监测和测试条件。评价指数的选用和综合

尽可能选择国内或地区范围内已通用的评价指数。选用国内外使用较多,较成熟的指数。必要情况下可自行设计环境质量分级362)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的特点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可以考虑在内。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定量估计。现代的专家评价法与古老的直观的评估法的区别已形成一套如何组织专家,充分利用专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依靠专家集体,可消除个别专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定性分析基础上,以打分方式作出定量评价。

37特点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评价结果统计特性,进行定量化处理。程序确定评价主题,编制评价事件一览表

价值关系调查表专家应答问题调查表对时间、权重、择优等方面设计调查表。选择专家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结果的处理和表达方式特尔斐法382、经济论评价法1)概念及类别

从经济的角度(在费用与支出、投资与收益的相互比较中评价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环境评价的方法。包括效益损失法和费用效果分析法。2)本方法的立足点

在于环境质量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即环境要素构成的环境质量,可成为消费性和生产性的商品和劳务。393)评价过程

①确定经济、社会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确定人类开发行为对环境的重要影响。②将这种关系或影响加以定量化。③对这些量的变化加以估价。④最后进行经济分析。404)本方法的缺点

①经济评价主要依赖于对人类发展活动的物理、化学、生物影响的理解和估量。②在确定非市场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中现有的要概念和经验方法是很不完善的。③对一些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对其进行经济评价也不是很容易的。415)效益――费用分析法

①基本原理

假定可按人们为消费商品和劳务准备支付的价格表计量消费者对需求的满足程度。环境质量的效益费用评价是以人们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愿望,或由于破坏接受补偿的愿望为基础的。42②几个基本概念效用一个人通过消费商品或劳务所得的需求上的满足。边际效用效用随消费量而变化的速率。即消费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增加的效用。即mu=△u/△x,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函数为递减关系。支付意愿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用来衡量效用的货币数量。需求曲线递减关系,需求的量越多,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使用者愿意为某商品支付的费用减去他实际支付的费用。43③费用和效益的分类费用的分类

内部费用外部费用效益的分类

货币效益(直接效益)非货币效益(间接效益或社会效益)常用效益和费用的比值评价环境质量的价值或人类某一活动的经济效果E,即E=B/C,式中B为效益,C为费用。衡量标准为E=B/C→max,基本条件为E=B/C≥1。44④环境质量价值的估算模式衡量环境质量价值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从环境质量的效用,从它们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从得到的好处角度评价。从环境质量遭到污染,并进行治理所需花费多少进行评价。45

常用的估算模式有:市场价值法

人力资本法

机会成本法

资产价值法

旅行费用法

防护费用法

恢复费用法466)费用-效果分析法简介

不能对效益进行计量时,采用的一种恰当地权衡效益和资源费用的方法。在制定开发政策时必须以费用效果分析为基础,确定环境质量目标,对活动的效果进行比较:①在费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它们效果的大小;②在效果相同的下,比较它们的费用多少;③有效性比较,即比较它们的费用对效果或效果对费用的比率。47

如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中的吸血虫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价,其步骤为:

①建立模型,确定疾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②研究减少吸血虫病流行率的具体措施。③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④评价各方案的费用并与效果水平相比较。483、模糊综合评价方法1)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客观事物具有不确定性

环境质量评价中,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均具不确定性。

a认识的局限引起的不确定性受环境科学发展的局限;受预测模式的局限;受监测技术发展的局限

b环境监测数据的不充分和不可靠引起的不确定性

c随机性和可变性引起的不确定因素

d评价主体的心里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评价结论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492)模糊集合理论简介①随机性指事件的发生与否。②模糊性指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关系而言。③模糊数学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实际当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的、模糊的问题。④集合(集)指具有某种性质的、确定的、彼此可以区别的事物的汇总。用大写字母表示。构成集合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元。⑤模糊集合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或概念来描述,但可通过与普通集合的比较来理解。⑥隶属度元素u属于模糊集合A的程度。⑦隶属函数仿照用特征函数表示普通集的方法,用隶属函数表示模糊集。503)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

①用隶属度刻划环境质量的分级界线,确定隶属函数;②对单项指标分别进行评价

A取U为污染物各单项指标的集合,V为分级标准的集合。

B对U上的每个单项指标进行评价,通过隶属函数求出单项指标对于不同级别的隶属度。

C每项指标的五个数依次排列,组成一个5×5的模糊关系矩阵R(隶属度矩阵)51

③计算权重

A加权法的计算公式为Wi=Ci/Si,

Ci为实测浓度,Si为浓度标准值。

BDO为非污染物,其指标与其它指标相反,值越大水质越好。计算权重时应取倒数,即WDO=SD0/CDO(CDO不等于0)。

C为了进行模糊运算,还需将单项权重归一化,其公式为:

Wi=Wi/∑Wi

对于模糊集合u上单项指标的权重,也可写作矩阵形式。52④模糊矩阵复合运算

进行单项评价和配权重后可得到权重模糊矩阵B和关系模糊矩阵R(隶属度矩阵),把B和R进行复合运算便可得出综合评价指数。模糊矩阵的运算类似于普通矩阵的乘法,只是将“X”号改为“∧”号,“+”号改为“∨”号,“∧”号表示两数中取小的,“∨”号表示两数之中取大的。若模糊矩阵复合运算结果出现两个最大值时,要考虑次大值贴近哪个。53

所以,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为:

设环境质量的因素集合为U={u1,u2,u3,…un}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集合为V={v1,v2,v3,…vm}

在U和V给定之后,因素论域与评语论域之间的模糊关系可用模糊矩阵R来表示。因素论域U上的每一个单因素ui在所有因素中所起的作用,可用权重B度量。则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Y=BOR,式中Y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是评语论域V上的模糊子集,O为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一般取算子“∧”和“∨”。544)实例分析

例,用模糊数学法评价某城市各类功能区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参数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建立

据历年监测资料,取u={SO2,NOX,TSP},参照国家大气质量标准,取V={Ⅰ级,Ⅱ级,Ⅲ级}

V

V论域V上第一、二、三行分别是CO2、NOX、TSP的一、二、三级评价标准。55

论域U上第一、二、三行是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的CO2、NOX、TSP监测值。56求各单项指标对每级隶属度函数并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57

式中i=1,2,3表示各个污染因素,j=1,2,3表示各类功能区,K=1,2,3表示各级大气质量标准。然后,把各功能区的SO2,NOX,TSP的实测值(ui)和各级浓度标准(vik)代入上述公式,即可得模糊关系矩阵Rj。

R1=R2=R3=58计算各功能区的各因素权重,并组成矩阵Bj。bij=(uij/vi)/∑(uij/vi),bij为第j类功能区的第i污染物的权重。

B1=(0.1790.1330.688),

B2=(0.1000.2800.620),

B3=(0.1620.1940.644)。进行模糊矩阵复合运算。

Y1=

B1OR1=(0.2910.0210.668),

Y2=B2OR2=(0.1620.2180.620),

Y2=B3OR3=(0.4590.5410.000)。

结论:工业区为三级,交通区为三级,居民区为二级。59表1评价分级标准质量级别DOCODCrBOD5NH3-NNO3-NFTPⅠ级7.51010.01550.90.02Ⅱ级61530.5101.00.1Ⅲ级52041.0151.10.2Ⅳ级33061.5201.50.3Ⅴ级240102.0252.00.4表2监测水库结果(毫克/升)采样点DOCODCrBOD5NH3-NNO3-NFTP燃灯水库10.7320.21.724.590.5040.3940.1165凤阳山水库10.7817.91.694.691.2130.3000.1848鹿塘水库10.451612.285.261.9730.5550.2702花园湖水库10.5962.12.034.800.9850.5940.1336604、生物学评价方法

生物评价(biologicalassessment)也称生物学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

方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种类多样性指数法。

优点:一般不需要贵重的仪器和设备,比较经济、简便;可以反映出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作为物理、化学评价手段的补充和说明。

缺点:不易统一,也难以确定污染物的性质和含量。61六、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

1、城市或区域环境质量报告书的主要内容1)评价区域地理位置及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环境概况。2)环境背景调查研究

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环境质量预测

6)环境污染的影响7)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622、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总论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控制与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包括必要的测试)。

4)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和预测

5)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7)结论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8)存在的问题与建议。63

一、环境标准1、环境标准的概念

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standards)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2、环境标准的作用既是环境保护和有关工作的目标,又是环境保护的手段。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是执法的依据。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条件。第三节环境质量标准643、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651)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我国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有:①《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②《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③《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④《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89)⑤《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85)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82)662)污染物控制标准

污染控制标准,即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已颁布的国家级污染物控制标准:废水部分

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6-83)甜菜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5-83)等。大气环境控制标准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3842-83)等。废渣部分

有色金属固体废弃物控制标准(GB5085-85)等。673)环境基础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等的规定,是制订其它环境标准的基础。

1)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39-83)

2)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40-83)

4)环境方法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以全国普遍适用的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作业等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

1)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1496-79)

2)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腐蚀性试验方法标准(GB5087-85)

3)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标准(GB5088-85)等。68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

它是检验方法标准是否准确的主要手段。

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为了保证污染治理设备的效率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对环保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69二、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

各国政府对环境要素中各种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允许含量所作的强制性规定。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初级或过渡形式。

2、环境质量基准的概念环境中的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环境质量标准中最低一级的值)。703、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质量基准的关系

1)联系与区别

基准是单一学科的研究结果,标准则是在多个学科研究得到的基准的基础上所表示的环境污染与多种效应(政治、经济、技术等)之间的综合关系。基准是纯粹的科学研究结论,不能作为评价依据;标准是将各种因素同环境质量的需要综合分析和平衡所得结果,并由国家以法律形式颁布,是评价依据。基准无时间性;标准则有时间性,随社会条件和生存需要而改变。基准属纯自然科学范畴的,是标准的基础和核心。标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712)环境质量的标准值与基准值间的关系①两者数值相同,把标准值订在基准值的水平上,安全系数较小。②标准值低于基准值,标准值位于基准要求的水平之上,污染物含量大于标准而小于基准时,不产生危害,安全系数大。③标准值大于基准值,标准值位于基准要求的水平以下,不允许的。724、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依据和步骤1)制定的原则

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既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又要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因地制宜、切实可行2)制定的依据以环境质量基准值为科学依据以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为制订标准的技术依据以国家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733)制定的主要步骤

①通过科学实验和调查确定基准值。②从环境基准出发,通过社会、经济、技术的评定,确定环境质量的远期和近期规划目标。③统一名词术语和分析方法。④具体确定各种情况下各类项目的环境质量标准值。744)我国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步骤

①组成编制组

②全面开展调查研究

环境基准的调查研究

污染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监测方法的研究

技术经济的调查

③初步拟定分级标准值。④可行性调查验证。755、我国主要的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A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疗养地

B二级标准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和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农村;

C三级标准大气污染比较重的城填和工业区,城市交通枢纽、干线。

“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允许超过的浓度限值。“年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超过的限值。7677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A一级标准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B二级标准集中使用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及鱼虾产卵地;C三级标准集中使用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游泳区;D四级标准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E五级标准农业用水、一般景观用水。783)环境噪声标准城市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应用于高速公路两侧,区域由地方政府划分。7、国外主要的环境质量标准

1)国外的大气质量标准

2)国外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79三、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环境质量具有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环境质量价值则是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在依据。

1、环境质量具有价值其核心含义是指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一种客观关系。

2、评价中应分析的内容

①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应归纳成哪几个方面?②每一方面又该通过哪些指标来表征?③环境质量在不同方面所具有的价值该如何衡量和计算?803、目前评价所面临的问题环境质量的价值分量归纳为几个好,m为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