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空间发展研究_第1页
风景区空间发展研究_第2页
风景区空间发展研究_第3页
风景区空间发展研究_第4页
风景区空间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区空间发展研究

1岳阳洞新城景观现状分析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景观受到严重的城市化的影响。城市风景区边缘地带的地位较为特殊,与快速发展的城市衔接,处于风景区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地段,既是风景区的第一道防护区,又是与市民日常生活、休闲游憩关系紧密的区域,还是保护城市环境的生态腹地。城市需要发展,风景区需要保护,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尤其是两者相衔接区域的空间发展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岳阳洞庭新城位于岳阳市西端,占地面积为3.48km2,北起巴陵西路,东侧以云梦路、南津港路为界,东南两侧碧水环绕,洞庭湖景观与南湖风景交汇于此,“九龟连珠”文化景观位于岳阳洞庭新城的南侧,向东西延展开来。岳阳洞庭新城外接自然景观,内承历史资源,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图1,图2)。岳阳楼风景区北起九华山,南至吕仙亭,东至洞庭路,西抵洞庭湖主航线,面积约为7.62km2(其中陆地面积约为1.4km2)。景区山、水、楼融为一体,体现出雅致、古朴的古城特色。岳阳楼风景区是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观光游览、历史探源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为主,是兼具城市园林休闲功能的历史型景区。岳阳洞庭湖的沿湖风光带是岳阳楼风景区的主体部分,南北向长3.6km,东西向宽50m~400m。沿湖风光带一期工程(九华山—北门渡口段沿湖岸线)及二期工程(以岳阳公园为核心,北起岳阳楼轮船码头,南至南岳坡及巴陵广场,东到洞庭北路临街沿线,西临洞庭湖)已完成规划建设,三期工程规划区域主要在洞庭新城内,北接岳阳楼主景区,南临南湖景区,岸线长度为2230m,是岳阳市近期大规模改造旧城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2风景如画的地方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2.1现状条件分析规划区的山水风景资源优势明显,呈现出“山、水、塔、楼”的景观特色,水有洞庭湖、南湖等,山有君山、龟山、金鄂山等,塔指慈氏塔,楼指岳阳楼,共同形成了“洞庭湖水浇巴丘”“一分山色九分湖”的自然景观。规划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对基地内的现状条件进行了梳理归类。从整体上看,现状用地、建筑密度及山水资源使南北地段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吕仙亭以北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建筑密度高;吕仙亭以南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建筑密度相对较低。除了南北地段的差异外,东西地段也有一定的区别,南北向贯穿基地的铁路,将基地分成东西两部分,东侧历史建筑较多,西侧自然景观较多(图3)。2.2连接城市和风景的区域的特征2.2.1经济环境分析。在旅游城市与其周边的风景区存在一定的交集。城市依靠风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外部性来发展地区经济,丰富地区的文化内涵,提高景区周边区域的形象及市场竞争地位;景区则借助特殊的地缘优势及社会资源的综合优势,为自身的旅游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岳阳洞庭新城位于城市与风景区的衔接地区,不仅有风景区的特性,还兼具部分城市功能。岳阳市与岳阳楼风景区在发展环境、物资往来及信息资讯等方面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为岳阳洞庭新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2.2保护和重建景观街区建筑的能力在岳阳楼风景区内,可分为三个层级的区域,即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加上衔接区外围的城市部分,这三个层级的区域又可被分为六个层次的区域。各个区域的规划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对建筑高度、开发强度及生态容量等指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岳阳楼风景区一级保护区为例,一级保护区包括风景游赏用地和广场用地,主要有九华山、文庙和鲁肃墓、吕仙亭周围一定范围的区域及沿湖80m~250m的带状区域。在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严格限制建设除风景保护和旅游必需设施外的其他各类建筑物;严格控制区域内的居民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并适时外迁人口。对于建设控制区,以恢复历史街区风貌为主,开展传统文化游览活动。根据保护规定,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可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需要进行建设,其建设应保持传统风貌,保护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街道格局,建筑形式应以明清时期的地方传统建筑形式为主,新建建筑高度应在21m以下。2.2.3多种元素的衔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城市与风景区的衔接区域会出现经济开发区不断接近风景区核心保护区的现象。在衔接区域,可以容纳多种元素,如山水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及市井文化等。虽然这一区域存在社会经济和空间发展的需求,但是超过一定强度的干扰将会导致风景区核心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变异,使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威胁。2.3城市空间发展需求2.3.1绿地设施配套不足岳阳洞庭新城有相当一部分区域属于旧城区。大量工业用地及仓储用地占据沿湖岸线,岳阳楼风景区边缘的各类用地零碎混杂,相互穿插。旧城区的用地强度过大,缺乏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生态绿地少,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被工厂和居民房包围,历史环境风貌遭到严重损坏。在规划区域中,大多数公共设施呈现出网点分布不均、布局分散、设施规模偏小,以及设施配套不全、陈旧落后及服务水平不高等特点,远不能满足城市运行的需求;现有的土地使用方式已不能与滨水历史地段的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土地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亟待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2.3.3部分经营运行状况规划区域内的多数工业企业占据了主要湖区岸线。这些工业企业普遍具有效益不高、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等特点,部分处在停产、半停产、转产及闲置等经营运行状况。部分港区、厂区面临产业转型和空间重构的挑战,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保护风景区边缘和激发外围城区的活力。2.4功能的分区保护根据风景区与城市建成区在地理位置关系上的不同,可以将风景区分为三类,包括独立型、近郊型和城市型。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区属于城市型风景区。城市型风景区的突出特征就是城市开发压力大、风景区用地空间紧缺。在实现景观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强调城市与风景区在功能和景观上的协调互动,对于正视和有效疏导城区巨大的开发压力十分有效。正视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区周边城区的开发需求,引导城市建设向服务与支持风景区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对风景区还是对城市来说,都将是有益的选择(图4)。3岳阳洞庭新城空间整体发展思路3.1空间优化战略岳阳洞庭新城的保护发展应从产业调整、城市空间转型及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发展趋势,从长远谋划的角度合理定位,把握态势,寻求切合自身发展的途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城市—风景区之间的空间优化和区域战略持续发展。在综合分析岳阳洞庭新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总体设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以此作为城市设计的前提和依据。针对岳阳洞庭新城特有的山水、历史资源,提出该地区的发展目标:①突出地方自然山水特色,建设生态新城;②强化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宜居新城;③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活力新城。岳阳洞庭新城作为洞庭湖沿湖风光带、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确定其发展定位为:①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地;②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度假区的服务基地;③具有金融商贸、科技创意及居住等综合功能的城市核心组团。3.2结合南部景观开发和旅游,打造休闲商业和南部活力的旅游产品规划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对基地内的现状条件进行梳理归类。根据岳阳洞庭新城“北居住、南工业”“东历史、西现代”的现状特点,确定了岳阳洞庭新城“两片四核”的规划结构(图5)。北部片区依托岳阳楼风景区,强化慈氏塔、吕仙亭等历史景观与沿湖风光特色,纵深扩展景区的辐射范围,展现北部老城浓郁的市民文化氛围,整合山水、历史及人文景观资源,形成岳阳市的游憩商业中心,促进北部老城居住环境的整体改善。规划将南部片区定位为岳阳市新兴商业中心,旨在改变现状工业主导的用地结构,借助半岛的山水景观资源,建设生态、工业文化等主题居住区,并集中布置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及酒店旅游等公共设施配套,实现“重焕水岸生机和南部活力”的规划目标。在南北两大片区的基础上,规划进一步考虑东西片区资源条件的差异性,形成南湖新城四大核心组团的规划结构,并通过山水资源、文化脉络及功能联系,将四大核心组团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新城整体有序的发展。3.3调整城市功能规划对城市与风景区衔接区域的工业企业进行整合更新,移除发展状况不良的企业,或对这些企业植入新功能,将原有的工业用地置换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根据岳阳洞庭新城的空间结构规划,对原有规划在功能布局上进行合理调整(图6,图7)。规划首先将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向中心城区靠近,留出大量的滨水地段进行洞庭湖、南湖风貌带建设,最大限度地将绿色开放空间置于城市与风景区之间。在此基础上规划进一步做了如下调整:①以东风广场、工人文化宫为基础,丰富区域文化展览功能,形成东风广场文化核心区;②调整求索西路以南单一的居住用地功能,形成商业、金融及行政办公混合的新城综合服务中心;③保留求索西路西端部分特色工业建筑、英式老建筑,增加旅馆用地,形成工业旅游中心;④求索西路沿线建筑以居住建筑与商铺混合形式为主,服务周边住区,联系两大核心区;⑤东风广场核心区至慈氏塔历史街区,形成东西向的公建联系轴;⑥延续吕仙亭的东西向绿化带,形成东西向贯穿基地的景观轴。通过调整,岳阳洞庭新城将形成一个居住建筑总面积为300万平方米~4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总面积为100万平方米~150万平方米、总居住人口约为10万人的岳阳城市核心区域。3.4交通网络调整风景区边界的地段必然要被纳入到城市的区位、交通及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规划尊重原有历史街区肌理,沟通铁路东西两侧片区,疏通南北片区的联系,以方格网状道路系统为基础,将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三个级别。其中,主干道打通东西片区、南北片区的联系,是实现新城与外部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m~50m,主要有云梦路、南津港路、建设南路、巴陵西路、青年西路、金鹗西路及求索西路;次干道为片区内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m~30m,主要由规划的滨湖大道及铁路东侧联系南北内部交通的道路构成;支路为地块之间的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0m~20m。交通网络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对现状道路进行了保留,仅对东风广场周边支路路网进行了局部调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城南北的整体联系。沿湖开拓滨水景观干道,既可以作为沿湖风光带的保护边界,又可以为风景区与城市衔接区域提供交通景观新触媒(图8)。4岳阳洞庭新城城市规划4.1特色新城4.1.1风景区风貌区岳阳洞庭新城的特色资源丰富,按特色资源类型划分,整个区域可以分为八类特色风貌分区:商务创新风貌区、时尚商业风貌区、绿色休闲风貌区、滨湖住宅风貌区、传统住宅风貌区、创意生活风貌区、时尚生活风貌区和现代住宅风貌区(图9)。针对不同的特色风貌分区,规划通过对建筑风格、色彩的控制,强化不同片区的形象,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强化新城整体意象。4.1.2沿湖地产的价值在整体上,规划采用由水面至内陆阶梯递增的高度控制策略,使更多市民能观看到山水景观,实现滨湖景观的均好性,提升沿湖地产的开发潜力。同时,沿湖扩展景观界面,更好地促进良好城市形象的形成。在局部上,为了强化沿湖景观的可识别性,并丰富沿湖景观轮廓线,规划在沿湖第一层高度梯队范围内,结合主要景观节点的设计,适当提高建筑高度,形成由三条高层建筑走廊、两个高层建筑簇群组成的整体、有序及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图10)。4.2山水新城4.2.1形成主要景观视廊,形成核心视线联系网通过控制景观视廊以及建筑高度、高层建筑分布及天际线塑造,规划从人的切身感受出发,创造山水新城的意象感知。将经岳阳楼、慈氏塔、吕仙亭及圣安寺的南北向视廊确定为主要景观视廊,结合其他重要景点布局东西向的次要景观视廊。在充分尊重基地原有山楼视线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高层建筑布局,形成两处新的城市眺望点与景观点:一是东风广场高层建筑簇群,二是半岛商业中心区高层建筑簇群。这两个建筑簇群位于原视线通廊网络之中,周边山楼景观尽收眼底,同时两者原有的山楼景观相互交织,形成了规划区新的视线联系网。对主要眺望点进行深入的视线分析,协调高层建筑簇群与自然山体的关系,使两者交相呼应,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塑造出丰富的城市天际线。4.2.2沿湖景观带的景观定位针对南湖新城突出的山水特色,为了寻找山、水、城、绿之间的和谐统一,规划强化了规划区域的城市景观特色。完善开放空间系统,结合新区道路绿化,形成林荫大道,将沿湖大型开放空间联系起来。依据开放空间中组成要素的规模与特性,规划形成“两带、四轴、九节点”的景观结构。沿湖景观带使岳阳洞庭新城独具特色,成就了半岛景观,连接和展现了新城规划中的三个重要核心片区(图11)。由此,决定了沿湖景观带是连接整个新城的开发建设重点所在。规划将沿湖景观带打造成集生态、文化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建设触媒带,带动新城的开发建设。根据沿湖景观带的资源特色及周边用地功能的不同,将沿湖景观带划分为五个主题分段,分别为:①人文型沿湖景观带,是指邻近慈氏塔历史街区的沿湖地段;②居住型沿湖景观带,是指吕仙亭南侧规划居住区邻近的沿湖地段;③旅游型沿湖景观带,是指半岛旅游服务基地周边的沿湖景观带;④教育型沿湖景观带,是指半岛商业中心区南侧沿湖地段;⑤景观型沿湖景观带,是指千亩湖西侧滨水地段。在此基础上,规划将历史遗迹、古代传说及生活场景等文化要素整合起来,形成“洞庭渔都、慈礼禅机、渔人码头、洞宾修邺、碧水金沙、木业春秋、洞庭祈福、创意新港及南津映像”九大景观节点,与洞庭湖、南湖风景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图12)。4.3新城旅游开发的激发通过特色活动的引导和旅游观光系统的完善,规划增加了城市空间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强化了新城旅游的优势,吸引了市民及外来旅游者,从而提升了新城活力。4.3.1地方自然资源的特色活动岳阳洞庭新城是汇集文化休闲、商业商贸多种功能的复合区域,拥有地方自然资源的优势,存在着多种类型的特色活动。根据不同特色分区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可以对特色活动进行引导,进而强化地方特色,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图13)。4.3.2人文特色游客两种主要旅游产品规划通过合理组织游览观光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区内特色资源的作用,提高整个城区的活力。岳阳洞庭新城的观光游览活动分为自然特色游览活动和人文特色游览活动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