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_第1页
云龙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_第2页
云龙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_第3页
云龙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_第4页
云龙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龙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1云龙县森林资源现状云龙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坐标为98529946,北纬25282623,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73.5公里,总面积43.2公里。东与洱源县、漾濞县相连,南与永平县、保山市毗邻,西靠泸水县,北接兰坪、剑川县。县城距州府大理152km,距省府昆明520km。全县辖4镇7乡和国营漕涧林场、五宝山林场、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干暖,夏秋雨湿,干凉同季,雨热同期。最低点为怒江出境口,海拔730m,最高点为喇嘛枯山,海拔3663m,相对高差2933m。年均气温15.9℃,日照2114.6h,降水量700mm。境内的森林土壤主要有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和紫色土。地带性森林植被本应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但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原生植被多数被云南松林替代,仅在局部地方有小面积保留,植被种类以壳斗科的栲属、青冈属和石栎属为主。据《云南森林》及2007年《云龙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云龙县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阔叶林、竹林和灌木林。林木种类有苍山冷杉、云南铁杉、云南红豆杉、华山松、云南松、黄背栎、山杨、旱冬瓜、麻栎、栓皮栎等。经济林木种类有核桃、茶叶、油桐、木瓜、板栗、苹果、梨、咖啡、芒果等。2林业生产及相关政策森林永恒地处于变化之中,森林的动态变化除与森林自身的生长规律有关外,还与经济建设、人民生产生活、自然灾害(火灾、虫灾、冰灾等),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林业政策等密切相关。运用前后两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数据进行逐项对比分析,了解森林资源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森林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森林动态分析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2.1后期森林资源调查1988年云龙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2006年调查时详细等级相同,调查方法和主要规定基本一致,因此,前后两次调查成果具有可比性和可信性。前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面积为440800hm2,后期森林资源调查面积为437300hm2,18年间两者相差3500hm2。依据一定范围、数量、质量特征比较原理,以1988年调查面积440800hm2作分母,2006年调查面积437300hm2作分子,求得面积、蓄积的修正系数为0.992059891,然后用系数分别乘以198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蓄积,求得的面积、蓄积作为1988年森林资源数据,以此数据与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资源数据作动态分析。调整前期各类土地面积之和为437300hm2,活立木总蓄积为22612980m3,优势树种为针、阔叶树两大森林类型。2.2不同面积的动态分析2.2.1非林业用地主要影响因素林业用地前期为329157.3hm2,后期为326934.0hm2,净减2223.3hm2,年均净减123.5hm2,年均净减率为0.1%。非林业用地年均增123.5hm2,年均以0.1%的速度增加。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采矿、毁林开荒、火灾、泥石流、城镇建设等。各类土地面积动态变化情况见表1。2.2.2现有林地资源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增加77867.1hm2,有林地年均净增率为2.1%;疏林地面积净减18390.3hm2,年均净减1021.7hm2,年均净减率5.0%;苗圃地面积18年净增24.0hm2。主要原因:近10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既保护了现有林地又增加了有林地;飞播造林和历年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使疏林地变有林地;本次资源调查采用“郁闭度0.2以上(含0.2)天然或人工起源的林分其地类定为有林地”技术补充规定标准的变更。灌木林18年间净减10155.9hm2,年均净减564.2hm2,年净减率1.4%。主要原因:为发展经济林,毁灌种核桃林、茶叶;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生活用柴、工副业烧柴增加,而农村节柴改灶、沼气池建设滞后。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净增1799.3hm2,年净增100.0hm2,年净增率11.9%。主要原因:“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每年都有固定造林任务,加之当地造林绿化指标不断提高,故未成林面积增加。无林地面积18年间净减53367.5hm2,年均净减2964.9hm2,年净减率4.8%。主要原因:飞播造林、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封山育林变无林地为未成林造林地、有林地、疏林地或灌木林地;个别地方开垦成农地或采矿,使无林地面积缩小。2.2.3云龙县基林生态多样性现状与1988年相比较,用材林面积净增72275.1hm2,净增率66.5%,而防护林面积净减27936.9hm2,净减率21.2%。主要是云龙县林业发展的需要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农民责任山、自留山部分防护林划为商品林。经济林面积净增8177.6hm2,净增率1329.7%。主要是云龙县近几年大力发展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木,发展经济林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途径。特用林面积净增300.5hm2,净增率5.7%,主要是旅游业的发展将一部分林地划为特用林。薪炭林面积净减3495.4hm2,净减率17.1%,主要是发展经济林将部分灌木林作了低产林改造,使灌木林减少。各林种面积变化详见表2。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用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1988年调查时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的比例为4.9∶5.1,2006年调查时为6.5∶3.5。18年间生态公益林比例减少16%。与合理的生态公益林所应占到的比例存在较大差距,云龙县应注意发展和保护生态公益林。2.2.4成熟林面积净增率与1988年相比较,幼龄林面积净增37667.2hm2,年净增2092.6hm2,年净增率7.0%;中龄林面积净增53187.5hm2,年净增2954.9hm2,年净增率5.7%;近熟林面积净增17079.2hm2,年净增948.8hm2,年净增率3.3%;成熟林面积净减29797.2hm2,年净减1655.4hm2,年净减率2.5%;过熟林面积净减8391.1hm2,年净减466.2hm2,年净减率2.1%。从各龄组面积所占比例看,前期幼中近成过熟林比例分别为:14.9∶26.1∶14.5∶33.6∶10.9,本期幼中近成过熟林比例分别为:25.0∶39.1∶17.1∶13.8∶5.0,两期调查数据对比可见,幼中龄近熟林面积大幅提高,成过熟林面积大幅减少。其原因是成过熟林主伐后变为其他地类。各龄组林分面积变化详见表3。2.3森林体积的动态变化2.3.1蓄积量资源变化198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县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2612980m3,本次二类调查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3772840m3,18年间净增1159860m3,年均净增64440m3,年净增率0.3%。详见表4。蓄积量资源变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森林管护力度加大,偷砍盗伐林木现象减少。(2)按限额指标计划性采伐,趋于合理的耗材结构。(3)节柴改灶,推广沼气,降低薪材消耗。(4)加强后备资源中期抚育管理。(5)护林防火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6)各项生态建设工程造林、封山育林的实施。2.3.2幼中相关调查2.与1988年相比较,幼龄林蓄积量净增2425170m3,年净增134730m3,年净增率16.0%;中龄林蓄积量净增3772320m3,年净增209570m3,年净增率5.0%;近熟林蓄积量净增1677140m3,年净增93170m3,年净增率2.9%;成熟林蓄积量净减4291310m3,年净减238410m3,年净减率2.5%;过熟林蓄积量净减1698270m3,年净减94350m3,年净减率2.3%。从各龄组蓄积所占比例看,前期幼中近成过熟林比例为:3.9∶19.2∶15.0∶43.4∶18.5,本期幼中近成过熟林比例为:13.8∶33.7∶20.9∶21.8∶9.8,两期调查数据对比可见,成过熟林蓄积总量大幅减少,而幼中近熟林蓄积总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详见表5。2.4林分蓄积量情况从单位蓄积量来看:前期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08.8m3/hm2,后期平均为87.7m3/hm2,间隔期内林分蓄积每公顷减少21.1m3;从森林类型质量分析,前期针叶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03.5m3/hm2,后期平均为84.5m3/hm2,平均每公顷减少19.0m3/hm2。前期阔叶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26.4m3/hm2,后期平均为95.3m3/hm2,平均每公顷减少31.1m3/hm2。(详见表6)。从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出材等级来看:前期Ⅰ、Ⅱ、Ⅲ级材的蓄积比为88.5∶5.7∶5.8,后期为42.8∶45.9∶11.3,Ⅰ级材比例降低45.7%。从低产林面积来看:全县有低产林面积65276.0hm2,其中:有林地占89.0%,疏林地占1.6%,灌木林地占9.4%。从林分的平均郁闭度看,全县林分的平均郁闭度仅为0.48。以上数据说明林分生产质量降低了,土壤肥力下降,立地条件愈来愈差。其原因是过度采伐利用、偷砍滥伐、森林火灾等。3森林资源消长3.1农民消耗商品材量小,材料消耗结构不合理据云龙县2003年“十一五”采伐限额森林消耗量调查结果,全县森林资源总消耗量为494742m3,人均消耗2.5m3。按消耗结构分:商品材13907m3,占2.8%;农民自用材126139m3,占25.5%;烧材354650m3,占71.7%;灾害性消耗46m3。3.2工艺参数的确定2006年调查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3772840m3,总平均生长率为3.78%,年净生长量为896910m3。其中,林分净生长量894380m3,疏林净生长量1400m3,散生木净生长量530m3,四旁树净生长量600m3。按林龄分:幼龄林净生长量248290m3,中龄林净生长量391590m3,近熟林净生长量135130m3,成熟林净生长量98100m3,过熟林净生长量21270m3。3.3森林资源的管理。根据确定资森林资源随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变动而变更,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消和长的运动中。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就是要人为地把耗材量严格地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使森林资源的年消耗量不得大于年生长量,让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县活立木蓄积量23772840m3,年净生长量896910m3,而消耗量494740m3,年盈余402170m3,已达到“年消耗量小于生长量”的合理要求。3.4活立木蓄积量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