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州大学63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15年苏州大学63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15年苏州大学63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15年苏州大学63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15年苏州大学63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试题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试题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015年苏州大学63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一、辨析题1、今天的教育即现代教育。2、掌握知识的多少与能力发展成正比。3、社会规范学习是通过规范的“内化”过程实现的。二、简答题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简述为什么德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6、简述基督教对西欧教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7、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研究法”和“文献综述”的区别。三、论述题9、为什么说“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各育的分解并不意味着各科教师的分工,全面发展也并不意味着平均发展”?10、对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思想进行述评。11、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趋向进行述评。答案:一、辨析题1、错误。(1)现代教育:指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今天的教育:具有追求实现促进人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是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3)辨析:今天的教育只是现代教育的一小部分,它不能等同于现代教育。因此,题干说法错误。2、错误。(1)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2)教学要促成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其能力水平的高低。若是“填鸭式”教学,即使学生头脑中被填满了一大堆知识,也不会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反而会使他们变得呆头呆脑。(3)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智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中,防止重知轻能或轻知重能的倾向。因此,题干说法错误。3、正确。(1)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它是个体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内隐的过程。(2)内化过程是指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过程。社会规范的内化行为是一种高水平的接受和遵从态度,因而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及坚定性。(3)总结:社会规范学习是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个体遵从、认同社会规范与社会价值,进而形成主体的内在行为需要,从本质上讲是主体能动的内化过程。因此,题干说法正确。二、简答题4、(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传递、保存)。教育传递着文化,它使年轻一代能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迅速成长为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与此同时,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教育也就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向自身灌注生命力和新鲜血液的过程。教育作为传播、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教育也就有了丰富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选择、提升)。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并且它是以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为目的的。而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创造、更新)。教育通过创造新的思想与观念,发展社会科学技术并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对社会文化进行创造与更新。5、一、含义:①德育过程指依据德育目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望的整体性变化的过程。②晓之以理即德育过程中的“知”,指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③动之以情即德育过程中的“情”,指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④导之以行即德育过程中的“行”,指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⑤持之以恒即德育过程中的“意”,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二、必要性:当前德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德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1)主要问题①地位:德育地位低于智育;②内容:德育内容偏政治化,脱离生活实际,内容枯燥;③方法:德育方法单一,重说教,不吸引学生;④模式:德育模式没能积极转化,只有集体教育模式;⑤教师:本身德育水平低,存在师德问题;⑥大环境:整个社会都未对德育给予足够的重视。(2)德育原则①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既通过对集体教育影响每个成员,又通过对个别成员的教育影响集体;既面向集体,又因材施教,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辩证地结合起来。要求: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重视培养学生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教育学生个人影响集体;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②知行统一。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和道德伦理,用学到的思想道德准则指导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到表里统一,言行统一,知情意行统一。要求: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系统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应该言传身教,给学生做表率。③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以正面引导说理教育为主,又辅之以纪律约束,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要求: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选择适当时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④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其自身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要求: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修养水平。⑤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进行德育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赖相结合,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能够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要求:爱护、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⑥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德育工作要从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不同对象来确定不同的教育侧重点,在德育过程中,德育的要求内容、形式和方法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⑦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德育的目的发展。要求: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的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3)认识提升我国现阶段德育水平,应加强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德育途径上,尽量开拓更多间接的德育途径,如校外劳动、参观学习、保护环境等,将德育内容围绕生活进行。在德育方法上,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引导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重视陶冶的作用。在德育内容上,编写德育教材时,教材中要多体现生活中的事情,贴近生活实际,可以运用体谅模式中大量的人际情境故事,或者认知发展模式中的道德两难故事进行。在德育原则上,以生活为教育的中心,让生活来决定教育,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真正理解充满社会精神的生活内涵,并努力打造这样的新生活。三、重要性:①德育自身育人特点的要求。个体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等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共同推动着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并非发挥某个单一方面的育人功效,而应统一起来,整体育人。②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品德包含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只有整体和谐发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个人品德良好、有素养、有品行的人,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6、公元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此时罗马帝国正处在强盛时期,早期的基督教宣称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教义宣传对被压迫的民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致使其传播迅速。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决定性。(1)积极影响:①基督教是超越种族的存在,肯定世界是统一的、有规律的文明体;②基督教思考人生,呼吁平等,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哲理性的论证人生;③基督教强调人的精神与道德,培养人的灵魂与智慧;④基督教区别理性与信仰,讨论了人类的知识观。(2)消极影响:①崇尚神性,阻碍科技发展;②愚弄百姓,束缚思想,基督教也是维护统治的工具;③阻碍世俗文化与思想的发展。7、(1)主观因素。①个体加工学习材料的过程的相似性。个体加工信息的方法、习惯和风格各有不同,个体善于用自己习惯化的加工信息的过程迁移到其他问题和情境中去。②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迁移实际上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或新旧经验的协调过程。因此,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对迁移的效果有很大影响。③学习态度和定势。在学习态度上,个体是否具有主动迁移的意识、能否进行自我调控是学习迁移的关键。一般来说,定势对学习能够起促进作用,但是有时候也会起阻碍作用。④年龄、智力水平。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迁移的产生。(2)客观因素。①学习材料、情境的相似性。材料、问题和情境越是相似,迁移就越容易发生。②教学指导、外界提示语的影响。越是清晰的教学指导或外界提示语,越容易促进迁移;反之,则越阻碍迁移。8、(1)含义不同:①文献研究法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它指教育研究者针对教育对象,查找可靠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整理,从而找出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②文献综述又称文献回顾、文献析评,是根据需要把搜集到的反映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叙述和评论。(2)侧重点不同:①文献研究法侧重“研究”,需要教育研究者对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整理,针对教育对象,查找可靠的相关文献,从而找出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②文献综述侧重对文献的“评价”“分析”,需要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叙述和评论。由此,综述可以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综合性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者专业的,而专题性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者研究方法、手段的。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叙述,它还包括对文献的评价,而综述的价值恰恰在于研究者对文献的评价。(3)地位不同:文献研究法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可见,文献综述是文献研究法的环节之一。综上,文献综述是文献研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等同于文献研究法。三、论述题9、(1)内涵:全面发展教育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部分组成。(2)各育的关系不是各科教师的分工。①对“五育”关系的理解:a.“五育”各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缺一不可,不能互相替代,每一育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都是不同的;b.“五育”又是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我们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②对各科教师分工的理解:各科教师的分工即学科教学。学科教学要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现每个学科的育人要求。综上所述,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的分解并不意味着各科教师的分工。由于“五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也会蕴含在各科教师的教学之中。比如,体育中也蕴含着美育,健身操也是有美感的;运动会中的跑步接力也能体现团结,这是一种德育,各育之间并不按照学科划分而孤立存在。(3)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①对全面发展概念的曲解: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这个目标长期被很多教育者和家长误解,认为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全能发展,从而导致教育中的平均主义和全能主义的倾向。学校追求德智体美劳齐头并进,家长为学生拼命报各种班,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型人才,导致孩子负担沉重,疲惫不堪。②全面发展概念的实质:全面发展是指学生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所谓自由发展,指学生的各项发展是基于兴趣和自身发展需要的,不是被迫的。充分的发展是指学生各项素质都得到力所能及的发展,也就是说每项素质都发展到了最好状态,但不一定是德智体美劳都平均发展。综上所述,平均发展是对全面发展的曲解,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10、蔡元培对中外古今的文化教育思想成果,采取了择善而从,重在消化、取其精华、锐意创新的科学态度,把各国文化教育思想精粹吸收融会,演变成他的教育学说并将之付诸实践。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包含着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极为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蔡元培的基本思想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分别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蔡元培认为,五育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公民遵德教育为中坚,世界观及美育是完成道德教育的手段,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教育,则必以道德为根本。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都是以现世人类幸福、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的,而世界观教育则是培养人超乎现世之观念的,他认为只有站在超于现象世界之高度,才能判定现象世界的价值,也才能处理现象世界的问题。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a.蔡元培的教育本质论在办教育、发展学术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他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并以此指导了北京大学的改革。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指蔡元培在大学内,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只要这些思想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到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③教育独立论蔡元培提出教育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政党与教会的影响,原因如下:a.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完整其人格,不是将他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别种目的的人去应用,所以教育应超然于政党和宗教之外。b.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时能达到的,政党不能长握政权,往往不出数年,便要更迭,若把教育权交给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c.教育是进步的,凡有学术,总是后胜于前,而教会是保守的,故教育要超然于各派教会。教育独立的内容应该包括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思想独立和教育内容独立,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④“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a.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该使学生得到自由发展。他对旧教育进行批判。主张新教育应该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儿童个性,要学生自动、自学、自助。教师的责任只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去帮助他们。b.按照尚自然、展个性原则的要求,他特别提倡要研究教育科学,尤其是要研究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等,同时还介绍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情况,如托尔斯泰的自由学校,蒙台梭利的儿童工作室等。(2)蔡元培思想的现实意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不仅指导了当时的教育实践,还给后世以巨大的教育启示,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现实意义:①提出了培养健全人格的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并举的主张正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给后世教育以重大的借鉴。②开创了新的学术研究风气“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论开创了新的学术风气。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学术研究的门户之见,活跃了学术气氛,有利于各种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有利于新的先进思想的成长壮大。③推动了教育管理体制的进步蔡元培力主教育要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办事,努力想摆脱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强调教育的独立地位。这一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为后世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