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早期绳结艺术的形成_第1页
论中国早期绳结艺术的形成_第2页
论中国早期绳结艺术的形成_第3页
论中国早期绳结艺术的形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早期绳结艺术的形成

一、盘长、质和纹样佛教的起源还从佛教的起源开始。无尽的、神秘的结是佛教的八种幸运标志之一,它象征长寿。佛教的八种幸运标志就是八吉祥。八吉祥也称“八宝”,传统吉祥纹样。八吉祥的名称分别为:法螺,法轮,宝伞,华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对于盘长的解释,北京雍和宫法物说明册曰: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盘长就是所谓的结,俗称为八吉,又以盘长代表八宝。一般佛家常以八吉作为符号。佛教中则用盘长,作为八宝的代表。八吉是外廓菱形作直线套接的几何图案,由模拟绳线编结而来。人们利用“八吉”的谐音与“八结”同,八结象征“百结”,寓意源远流长。纹样是一条线的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终止,所以叫“盘长”。佛教视“八吉祥”为祈祷供奉的法物。作为八吉祥的象征代表,八吉,在民间和佛教里应用极广。利用它盘长无终无止的寓意而与其他物件组成了很多吉祥纹样。这些纹图常用在佛教庙堂及其用具的装饰上,以及家具,衣料,建筑,雕漆,什器等上面。二、绳结装饰的应用中国民间绳结艺术追溯到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懂得运用绳结做为生存手段。大约从四万年前到一万年前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已经使石器的工艺制作能初步符合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并能表现人们的宗教及审美意识。山顶洞出土的一根骨针,针身圆滑,针眼狭小,针尖细锐。骨针的使用表明当时已掌握了原始的纺织和缝缀技术。既然有针的存在,想必一定有绳线的使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从距今一万年前到四千多年前。这一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会利用“管钻”的方法钻孔,以便于穿绳或携带,从而大大提高了石器的使用价值。这可以说明绳结在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实用的技术,应该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结”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还有记载历史的文化功能。《易经系辞》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又有“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据这些史料记载来看,绳结确实曾被用来作为辅佐记忆的工具,正是我国文字的前身。对当时的社会和生活起过重要影响和作用。绳结的实用功能和记事功能,使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劳动生活中对其注入了美学内涵。以新石器早期的陶器图案为例,如江西万年仙人洞陶器的内外壁上都饰有压印纹,纹样以绳纹为主。那时期的绳纹装饰就表达了“结”的意象。除了用于器物的装饰,绳结还被应用于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周朝时已将扎系绶带作为富贵长寿,加官晋爵,表示身份地位的一种服饰等级符号和标志。春秋战国时期用组绦束腰所扎系的结饰,已有了多种形式。据司马迁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记载:“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这一时期绳结已经从实用性以相对独立的审美姿态进入到装饰性。以青铜器图案中的蟠龙纹为例,蟠龙纹产生于春秋中期,流行于其后的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是这一时期青铜器装饰的主体纹样。蟠即穿插缠绕,纠结叠压之意。蟠龙纹是将龙蛇类纹样交错穿插,组织成复杂多变的纹样形式。这表明绳结所具有的实用意象和工匠们对绳结的深厚情感已融合发展成为独到的装饰构思和贴切自然的器体装饰。在秦汉时期形成了“衣有桧,带有结”的服饰模式。据《后汉书舆服下》记载:“秦乃采组连结于琢,光明章辰,转相结绶,故谓之绶。汉承秦制,用尔弗改。”结在服饰上的应用在魏晋时期更为重要和突出,以至于在各种书籍中凡是涉及服饰时,必附加某种对结的描述。美妙的结已经成为中国古典美用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结被大量地应用于器物装饰和服饰上,有了明显的兴起之势。在唐代铜镜图案上就有所体现。如当时流行的双鸾衔绶镜,纹样以两只鸾鸟作反转对称构图。鸾鸟一反一正,作舞蹈状,嘴衔飘动的绶带,在规矩中又十分活泼。而绶又与寿同音,有祝寿吉祥之意。同时,装饰在胸,腰,膝上和膝下等部位的多种结饰应用,使结饰在中国服装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宋时裙腰间系以绸带,并配以绶环垂下。“绣罗裙上双鸾带”就是形容裙与腰带的诗句。这些都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中国结的应用及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结技艺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日常生活用品上几乎都能见到美丽的花结装饰。样式繁多,配色考究,名称巧妙,令人目不暇接。明代上襦下裙的式样,使得结饰在服饰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和突出。清代是结饰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非常高妙的水准,简直就把这种优美的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用途相当广泛,日常生活用品中如轿子,窗帘,彩灯,折扇,腰带,笛萧,帐钩,花篮,香袋,荷包,发簪,眼镜袋,烟袋等,下方常编有美观的装饰结,这些结常有吉祥的寓意。在《红楼梦》中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有一段描述宝玉与莺儿商谈编结络子的对白,对当时结的用途,饰物与颜色的调配,以及式样名称等的问题,都做了说明。结在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从服饰到玩物几乎达到了无处不有的地步。三、中国结的编制中国结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基本结都是以一根绳从头至尾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都是根据其形,意而命名。再将不同的基本结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便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富含文化底蕴,表示美好祝福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中国结是一种具有紧密结体的结,用它来绑东西不容易松散,因此它的实用功能很强。中国结是一种结构复杂的结,因此它的变化很多,装饰的功能就很强了。中国结是一种立体的结,它是由两个面组合成中空的结体,由于这种结构,不但可以使结体硬挺,悬挂时不易变形,而且也可以在结体内部嵌缝珠宝等装饰物。中国结的基本结几乎完全是对称的,这在编制某些结的设计纹样与创作主题,在技术上造成相当程度的牵制与局限,但是它对称的特点,却是符合中国人传统装饰的习尚和审美观念,在视觉感观上,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爱。中国结的编制过程十分复杂而费时,要经过“编”,“抽”,“修”的过程。某一个结的编法是固定的,但是“抽”可以决定结体的松紧,耳翼的长短,线条的流畅与工整程度,充分表现出编者的技术水平与修养,“修”则是为结做最后的修饰,例如镶缝珠石,或上浆定型等工作。提到中国结的编制,就不免想到了编制所用的材料,中国结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现如今线的种类很多,包括丝,棉,麻,尼龙,混纺等等,都可以用来编结。选线也应该注意色彩,为玉一类的古雅物件编装饰结,应该选择较为深沉含蓄的色调,以便体现其高雅古朴。然而为一些色彩单调的物件编配装饰结时,应在结中夹配少量的色调亮丽的细线,如金,银色或红,黄色之类,就会使物品璀璨夺目。除了用线之外,结饰还经常镶嵌一些圆珠,管珠,以及玉石,金银,陶瓷,珐琅等饰物。各色各类的线能够编出许多形态韵致各异的结。四、结与中国文化中国绳结艺术历史悠久,贯穿于人类文明始终,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上古时代人们崇拜绳结,“绳”与“神”同音。在《风俗通义》中记载:上古之时地球上没有人,天神女娲氏“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结果造人甚多,占的土地面积甚广。又因为绳子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彩陶以前,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在中国,象征力量,和谐,充满温暖的人际关系。“结”字本身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儿,无论是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结交,结缘,还是有关婚姻大事的结亲,结发,结合,结婚,永结同心等等,“结”都是给人一种亲密,团圆,温馨,美满的感觉。“结”还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结也就是盘长左右对称,不分正反,首尾相连,无始无终,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手法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它本身就象征着世间万物的一切生长自然规律和生命的延续不断,象征着平和,吉祥,完满。历代文人墨客对“结”有大量生动的描写,纵观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从中不难发现,绳结作为寄情寓意的象征物,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生活空间的扩展,生命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时代相承。北周诗人庚信的《题结线袋子》:“交丝结龙凤,镂丝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前两句展示了结制品的精美形象,后两句则介绍了结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与价值。《诗经》中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了女儿出嫁,母亲为其扎结巾时叮嘱礼节的情景。“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章》中写到“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古汉诗中也有“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形容感情的深厚。晋朝的刘怜在《青青河边草篇》中“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南北朝的梁武帝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以此表示紧密相连,永结同心之意。唐朝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诗词文学作品中对结的描述也尤为突出。李贺的“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孟郊的《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宋朝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所有的爱慕与凄楚,都用“结”来传达。“结”字,让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文化积淀使中国结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它不仅仅是美的形象和巧的结构的体现,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从这些结构巧妙,造型优美,寓意深刻的中国结中我们认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宝贵以及生存的价值。“结”,这一中国独特的传承性文化现象,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伴随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之久。但是,民国以来,由于西方观念的大量涌入,使我国自身原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改变,再加上对许多固有的文化遗产没有善加保存传扬,以致许多实用价值不是很高,而制作又费时费事的传统文化和工艺便逐渐失传,甚至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被现代工业文化所湮没。中国传统的编结技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结艺所采用的材料,不管是何种绳线,都终究经不住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