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人才的断档与分布_第1页
三国后期人才的断档与分布_第2页
三国后期人才的断档与分布_第3页
三国后期人才的断档与分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后期人才的断档与分布

要做大事的人,首先应该关注人才。三国时期,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然而,三国后期的故事远没有前期精彩,原因就是后期的人才与前期的相比不在一个档次。说到底,千里马难找,人才靠寻更靠育。在三国后期,三大集团在育人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弊病,造成了人才断档的现象。从用人导向看,这是以人才为中心的企业,也是以三大原因所在—曹魏之弊:用人导向从唯才是举到任人唯贵在曹操主政时期,曹魏集团的文武两个阵营都是人才济济。在文臣中,荀、郭嘉、贾诩、荀攸、程昱并称五大谋士,其他智谋之士不下百人,更拥有一批像孔融、陈琳之类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武将中,曹仁、曹洪、夏侯、夏侯渊、张辽、张颌、许褚、徐晃、李典、乐进等皆为天下名将。各类人才争奇斗艳,让曹魏大军无往不胜,曹魏集团辉煌一时。然而到了曹主政之时,就只剩下司马懿一个人支撑门面了。这时,曹魏集团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是朝中无人可用。王朗华而不实,华歆只会溜须拍马,曹真、曹休更是洋相百出。唯一具有真才实学的司马懿,赋闲时间是掌军时间的几倍,总是蜀汉大军一来,就让司马懿霸王硬上弓;蜀汉大军一走,立马被剥夺军权。另一方面,真正的人才却在基层苦无出头之日。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战屡败,除了司马懿运筹帷幄外,郭淮、孙礼、郝昭、王双这样的悍将也是阻挡诸葛亮脚步的主力战将。按说,能阻挡住诸葛亮脚步的人自然是天下奇才,理应成为元帅级人物,但郝昭和王双直至战死沙场也不过是一个杂牌将军,郭淮和孙礼终其一生也未进入权力核心。这就颇为让人费解,为什么一个曾经人才济济的强大集团,到最后却让天下奇才在基层苦苦挣扎,让没有真才实学的所谓大佬把持朝政?这恐怕就是因为曹魏集团在用人导向上出现了偏差,而这个偏差是从曹丕时期开始的。众所周知,从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开始,衡量人才就是靠一个没有实际评判标准的“德”字。东汉时期推出“孝廉制度”后,更是虚假“德凭”盛行,造成了能者下、庸者上的混乱局面。曹操横空出世后,跨时代地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概念。曹操从不在道德品行上吹毛求疵,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皆拿来为我所用,这才有了曹魏前期的人才盛宴。到了曹丕时期,魏蜀吴三方出现暂时的均势,曹丕把战略要务从军事战场转移到政治战场。军事战场靠枪杆子,政治战场靠的则是钱袋子和笔杆子。曹操靠寒族的枪杆子打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后,曹丕就要靠士族的钱袋子和笔杆子来维护政权了。因此,曹操时期的用人导向是唯才是举,曹丕时期则是让把持钱袋子和笔杆子的贵族上位。这个时候,由陈群出面,推出了九品中正制。简单地说,九品中正制就是官分九品,出身高贵的人才能把持官位。等到曹丕去世之时,四位托孤重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全是贵族。因此,到了曹时期,朝中重臣基本都是一些遗老遗少们。提拔最快的中层干部,也都是前朝重臣家里的公子哥。比如张辽之子张虎、乐进之子乐绅、夏侯渊之子夏侯、钟繇之子钟会。至此,再也没有曹操时期的“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的盛况了。那些出身低贱的人,只能恨爹不成“刚”。这种任人唯贵的用人导向,很快给曹魏集团带来了灭顶之灾。在军事战场上,如果任人唯才,让一流将领做统帅,而不是让夏侯、曹休、曹真这样的纨绔子弟轮流上阵瞎折腾,以曹魏集团的强大实力,本可以速战速决,迅速灭掉吴蜀两个政权,至少不会沦落到被动防御的境地。在政治战场上,有真才实学的人苦无上位机会,就会不自觉地拉远与朝廷的心理距离,进而会投靠一个可以给他们机会的人,这就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当大量的一流人才聚集在司马懿周围而不是朝廷周围时,堡垒就从内部被攻破了。至此,一个最强大的集团成了最早灭亡的集团,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纵观曹魏集团的发展历程,其快速崛起之时是唯才是举之时,其盛极而亡之时是任人唯贵之时,可见用人导向在一个政治集团内部的重要性。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依然值得人们深思。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的用人导向应该是德才兼备,能者上、庸者下,让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一个合理的流动空间,而不是去拼爹、拼出身,不是“官二代”继续当官、“富二代”继续经商,不是有一个好爹、一个好出身就可以把持社会资源。流人才下的才资本蜀汉集团与曹魏集团不同,虽然文武两个阵营都有超级人才,但大部分时间里,人才结构是十分不合理的。早期,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四个人、四匹马、四杆枪闯天下,在多次死里逃生之后,刘备变得过分地相信兄弟的力量、武力的力量,或者说是兄弟的武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蜀汉集团一直是武强文弱。直到遇到了诸葛亮和庞统,这个局面才得以改变。诸葛亮是超级政治家,庞统是超级军事家,一龙一凤同时辅佐蜀汉,虽然内部有众多不和谐因素,但文武两个阵营暂时平衡。再接着,庞统战死沙场,五虎上将逐一陨落,文官阵营被削弱,武将阵营更是出现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虽然三国后期各大阵营的人才队伍都有下滑趋势,但当年的五虎上将是何等英武,而廖化不过是当年关羽马前一卒,不见其有任何战略思维,也不见其有任何一次战胜名将的经典战例,何至于充当先锋大将?这个对比太强烈,挑战人的视觉神经。传统的说法是,先是“蜀中无大将”,才有“廖化当先锋”。换言之,是因为西蜀地狭人稀,人才难觅。其实不然。刘璋统治西蜀之时,虽然自己昏弱无能,虽然没有超级人才,但是一流人才还是不胜枚举的。在武将中,张任射杀庞统,难道不是一流将才?而在经济发展上,一个偏远地区竟然国库充盈、百姓富裕,可见善于理政者不在少数。昏弱如刘璋者,都能在西蜀找到大批的人才,眼光如炬的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不能?这必然另有原因。在蜀汉集团人才最鼎盛时期,各路人才可谓是来自五湖四海。关羽和张飞是一直跟随刘备浪迹天涯的拜把子兄弟,赵云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也要从公孙瓒处转投刘备,马超是被曹操击败后从西凉来投,黄忠和魏延是刘备拿下长沙后收复的降将,诸葛亮和庞统是蛰伏荆州的人才。因此可以说,那时候的刘备选人是放眼全国的,他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种下了一棵梧桐树,吸引着天下的凤凰。到了刘备以征服者的姿态占领荆州、有了稳定的根据地后,一切都改变了。因为刘备对在自己危难之时投靠自己的人过于信任,就显得对其他人过于不信任。具体来说,只有他的“兄弟连”成员才能进入权力核心,其他人一概不能。在荆州,刘备曾兴师动众地招录了一批公务员,但这些人进入中层的寥寥无几。荆州本是各地人才躲避战乱最理想的栖息地,虽然在此之前不少人才已被曹魏和孙吴两大集团挖走,但散落在此的仍不在少数。那么,刘备竟然不让一个人进入权力核心,只能说是他天然地把人才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外来的和尚,一个是本地的和尚。刘备选择的是让外来的和尚念经。等到占领益州之后,荆州人也变成了征服者,成了外来的和尚。这时,蜀汉集团变成了三个阵营。第一个是早期的“兄弟连”,第二个是荆州人,第三个才是益州人。三个阵营等级分明,外地人统治本地人的格局不但没有改变,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刘备逝世之时,选择了诸葛亮和李严为正副托孤大臣。诸葛亮属于第一阵营。李严早年在刘表手下,后投靠刘璋,介于第二阵营和第三阵营之间,基本可以算作第二阵营。这等于宣布,以第一阵营为主、第二阵营为辅。至此,这一用人导向以刘备遗嘱的形式写进了蜀汉集团的基本国策。如此用人,有点论功行赏的味道,政治上也能保证可靠性。可问题是,此时天下大局已定,再也不可能有各路人才纷至沓来的盛况。仅仅在“兄弟连”中选拔人才,就只能选拔兄弟的儿子。没有人能保证超级人才的儿子就一定是超级人才。像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也可以勉强算是一流人才,但与其老爹相比,差距不止一星半点儿。这才是蜀汉集团后期人才匮乏的真正原因。实在无人可用之际,就只能让廖化、王平这样的马前卒滥竽充数了。到了诸葛亮主政时期,刘备的这一用人思想又被畸形发展,直至变成彻底的宠外抑内。诸葛亮每一次出征,都有大将阵亡。不能从内部补充新鲜血液,诸葛亮就把眼睛盯在了降将身上。姜维、夏侯霸这样的曹魏三流角色,在诸葛亮眼里就成了难得一觅的宝贝。甚至,诸葛亮把姜维内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当成元帅来培养。但实战证明,姜维在司马师、司马昭、邓艾、钟会这样真正的元帅面前不堪一击。这才是蜀汉集团人才断档的真正原因。把人天然地分成几个阵营,必然会宠一方抑一方,而宠一方抑一方就必然造成选才面太窄,最终无人可用。因此,今天的领导干部在选拔人才时,首先要做到放眼全局,然后要做到公平对待,给大家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当然,在今天宠外抑内已基本不可能发生,需要关注的是在个别地方地方主义抬头,可能会出现宠内抑外的现象。“四大燃放”强化了人才培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孙吴集团的人才结构是最为合理、最为完善的。在文官阵营,张昭一柱擎天;在武将阵营,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前赴后继。且在两大阵营中,除了这些超级人才外,还有大量的一流人才来支撑。但这仅限于中前期,到了后期,无论是抵御外敌还是平叛内乱,出头露面的总是丁奉。江东自古英雄出少年,丁奉出道也很早,在周瑜时期就是一个中层将领。不能否认,经过多年的磨炼,丁奉日益成熟。但人到中年就已经基本定型,一直混在中层的丁奉也不可能忽然被人打通任督二脉。这就不能不让人生疑:既然江东有出少年英雄的惯性,为什么陆逊去世后,没有再出一个少年英雄,而是轮到天资并不算聪颖的老将丁奉上位了呢?这不能不说,这时候的江东也已经人才断档了。细数江东四大英才,无一例外,都是在战斗中成长的。周瑜少年时期就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所以才能在赤壁前线一把火让曹操百万大军灰飞烟灭。鲁肃虽然外表憨厚,但具有极强的战略天赋,又充当了赤壁大战的总参谋长,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下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吕蒙师承周瑜和鲁肃,补上了战略短板,才能白衣渡江,奇袭荆州。陆逊天资聪颖,吕蒙奇袭荆州时又担任副都督,才能在夷陵前线一把火烧光了刘备的全部机动部队。如此看来,四大英才有三个共同特点:其一,都有一个好老师或者是好师兄。周瑜的老师是孙策,鲁肃的老师是周瑜,吕蒙的老师是鲁肃,陆逊的老师是吕蒙。其二,都在上一场战争中得到过锻炼。周瑜是在跟孙策打江山时得到的锻炼,鲁肃是跟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得到了锻炼,吕蒙是跟鲁肃在荆州战和问题的艰难选择中锻炼了战略思维,陆逊是在跟吕蒙奇袭荆州中得到了锻炼。其三,都在一次大战中爆发出了自己的全部能量,检验了自己的全部能力。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得到了检验;鲁肃虽然没有亲自指挥大型战役,但荆州问题的战和选择其实比真正的战争更凶险;吕蒙在奇袭荆州中得到了检验;陆逊在夷陵大战中得到了检验。这些战争都是决定时局的战争,也都是不得不打的战争,最终也都以东吴的胜利告终。但孙权并不是一个好战的人,他更倾向于利用政治手腕挑唆别人战争,而自己打酱油。孙吴集团除了这几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外,基本无战事。尤其是利用诸葛亮急功近利的思想,成功挑唆蜀汉集团与曹魏集团常年对峙之后,东吴便开始安享太平。诚然,太平是百姓的福祉,但太平也让将领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