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六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
,,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
孤处。“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亦即私密情境
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
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
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
的外在制约,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
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
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又未达,这不啻于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君子或会自律,
而小人就恣肆了。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
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
又超越两者之别,消融“群-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
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
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
在此只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
有深切的阐释:“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所谓
“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相反,
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
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
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
“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它
的难以言传,显然是外界不易窥知的,当然也是很难监察的。因此,这种情境下的
“慎独”,相较于“闲居”就难上加难,因为它触及了他人无法感知的隐微。季札
挂剑①之动人,正因为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是完全自愿、自觉而自由的,
真正表现出绝对的诚信,充分显现了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曾子的“吾日三
省吾身”,以及他的绝对的“守约”,就反映并印证了这一精神自律。
(摘编自马爱菊《曾子的“慎独”》)
材料二:
“慎独”作为儒家对君子修身的道德要求,目的在于“求道”,服务于当时的体制
和礼仪规范,带有时代局限性。而主体性道德人格同样具有时代的特色,并且肩负
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主体性道德人格具有彻底消解与根绝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
责任……也担负着超越世俗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肤浅、平庸、单
向度、感官刺激、对精神境界追求的缺失等的价值追求。"②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
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道德人格的主体性是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规定性特征。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
要求,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
方面的自主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礼记・中庸》说“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即要求人在独处时要“慎隐”“慎微”,再隐蔽、再细微的
地方也要“慎之又慎”“无处而不谨”,能够自觉按照道德要求审慎行事。
(2)
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不依
附于任何外在事物。这种独立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内隐的心
理活动。道德人格的独立性指向,要求道德个体能够保持思想自由,能够独立判断,
并为自身的道德选择负责。“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
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
(3)自省视角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需要道德主体能够自察自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于
外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于内反省自己内心是否依
然秉持人生价值理想。“慎独”思想强调“己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
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
第2页,共36页
(4)自由目标
主体性道德人格和“慎独”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当道德规范
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
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
“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
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
(摘编自李文丽、孙峰《“慎独”思想与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
【注】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北方,来到徐国拜访国君,国君对
季札的佩剑赞不绝口,流露出喜爱之情。季札决定在出访任务完成后,将宝剑赠给
徐国国君。可是,当季札的出访行程结束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徐国国
君墓前祭奠,并解下佩剑,将它挂在墓旁的树上。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
念与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的“慎独”主张,主要是针对在礼法未及、社会舆论监督又未能到达的“闲
处”存在小人恣肆妄为的道德风险。
B.季札挂剑的故事表现出季札在意念深处对修身的追求和对至善的企慕,显现出高
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因而动人。
C.“慎独”是儒家的重要理念,它对君子修身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在闲居独处、无
人监督时应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D.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而是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
觉时,人才能够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知”比“独处”更隐秘,更无法监督,对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更高,因而在“独
知”中“慎独”,是“慎独”的更高境界。
B.“慎独”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追求,虽然世殊时异,它并没有过时,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仍具有积极意义。
C.当代人养成主体性道德人格,可以从朱熹“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
之于此以审其几焉”的观点中得到借鉴和启示。
D.主体性道德人格强调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慎独”强调心怀敬畏,
严格自律,克己复礼,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的一项是()
A.《后汉书》记载,有人给杨震送礼,杨震拒收。对方说:“暮夜无知者。”杨震
答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B.诸葛亮一生谨慎,可在任用马谡这件事上出现失误,导致街亭失守,给蜀汉的北
伐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C.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他性格沉稳,
举止老成,在朝为官多年,政绩卓著。
D.鲁迅年少上学时,某日因故迟到,老师寿镜吾先生告诫他:“以后要早到!”鲁
迅便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来警醒自己。
(4)请仿照材料二第(3)(4)处的小标题,给(1)(2)两处各拟一个小标题。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采薇(节选)
鲁迅这半年来,不知怎的连养老堂里也不大平静了,一部分的老头子,也都交头接
耳,跑进跑出的很起劲。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闲事,秋凉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
整天的坐在阶沿上晒太阳,纵使听到匆忙的脚步声,也决不抬起头来看。
然而这不平静,却总是滋长起来,烙饼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来了。养老堂的人们
更加交头接耳,外面只听得车马行走声,叔齐更加喜欢出门,虽然回来也不说什么
话,但那不安的神色,却惹得伯夷也很难闲适了:他似乎觉得这碗平稳饭快要吃不
稳。
十一月下旬,叔齐照例一早起了床,要练太极拳,但他走到院子里,听了一听,却
开开堂门,跑出去了。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鼻子冻得
通红,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
“大哥!你起来!出兵了!”他恭敬的垂手站在伯夷的床前,大声说,声音有些比
平常粗。
伯夷怕冷,很不愿意这么早就起身,但他是非常友爱的,看见兄弟着急,只好把牙
齿一咬,坐了起来,披上皮袍,在被窝里慢吞吞的穿裤子。
“我刚要练拳,”叔齐等着,一面说。“却听得外面有人马走动,连忙跑到大路上
去看时一一果然,来了。首先是一乘白彩的大轿,总该有八十一人抬着罢,里面一
座木主,写的是'大周文王之灵位’;后面跟的都是兵。我想:这一定是要去伐纣
了。现在的周王是孝子,他要做大事,一定是把文王抬在前面的。看了一会,我就
第4页,共36页
跑回来,不料我们养老堂的墙外就贴着告示……”
伯夷的衣服穿好了,弟兄俩走出屋子,就觉得一阵冷气,赶紧缩紧了身子。伯夷向
来不大走动,一出大门,很看得有些新鲜。不几步,叔齐就伸手向墙上一指,可真
的贴着一张大告示:
“照得今殷王纣,乃用驿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遢其王父母弟。乃
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
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此示。”
两人看完之后,都不作声,径向大路走去。只见路边都挤满了民众,站得水泄不通。
两人在后面说一声“借光”,民众回头一看,见是两位白须老者,便照文王敬老的
上谕,赶忙闪开,让他们走到前面。这时打头的木主早已望不见了,走过去的都是
一排一排的甲士,约有烙三百五十二张大饼的工夫,这才见别有许多兵丁,肩着九
旅云罕旗,仿佛五色云一样。接着又是甲士,后面一大队骑着高头大马的文武官员,
簇拥着一位王爷,紫糖色脸,络腮胡子,左捏黄斧头,右拿白牛尾,威风凛凛:这
正是“恭行天罚”的周王发。
大路两旁的民众,个个肃然起敬,没有人动一下,没有人响一声。在百静中,不
提防叔齐却拖着伯夷直扑上去,钻过几个马头,拉住了周王的马嚼子,直着脖子嚷
起来道:“老子死了不葬,倒来动兵,说得上‘孝’吗?臣子想要杀主子,说得上
,仁,吗?……”
开初,是路旁的民众,驾前的武将,都吓得呆了;连周王手里的白牛尾巴也歪了过
去。但叔齐刚说了四句话,却就听得一片哗啷声响,有好几把大刀从他们的头上砍
下来。
“且住!”
谁都知道这是姜太公的声音,岂敢不听,便连忙停了刀,看着这也是白须白发,然
而胖得圆圆的脸。
“义士呢。放他们去罢!”
武将们立刻把刀收回,插在腰带上。一面是走上四个甲士来,恭敬的向伯夷和叔齐
立正,举手,之后就两个挟一个,开正步向路旁走过去。民众们也赶紧让开道,放
他们走到自己的背后去。
到得背后,甲士们便又恭敬的立正,放了手,用力在他们俩的脊梁上一推。两人只
叫得一声“阿呀”,跄跄踉踉的颠了周尺一丈路远近,这才扑通的倒在地面上。叔
齐还好,用手支着,只印了一脸泥;伯夷究竟比较的有了年纪,脑袋又恰巧磕在石
头上,便晕过去了。
(注)鲁迅创作于1935年12月,故事的主人公叔齐和伯夷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
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文本二:
《故事新编》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传奇体小说的特点?这指的是鲁迅实现传奇体小说
艺术特性的创新经验。人物语言须有谈资,而谈资与场面又相关。《故事新编》善
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谈资多来自典籍。
比如《理水》写大禹走后,京师日渐好转了,老百姓聚居在一起谈论大禹功绩、大
禹何人,《随巢子》、《古岳读经》里大禹化为熊、大禹如何捉无支邪等传说成为
谈资。人物出场还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如《非攻》中子夏的
徒弟公孙高、学生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公输般等,这些人物连带着引出行义、
送天下、钩拒、木鹊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还有叙述者对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场情境的
议论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语汇。如《奔月》中描写后羿拉弓射月形容为“眼光直射,
闪闪如岩下电”。“岩下电”来自《世说新语•容止》有“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
烂如岩下电”。如果单有浓郁的古代典籍色彩,至多是古色古香,《故事新编》的
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
如《奔月》中女乙(对后羿)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女辛说:“有时
看去简直好象艺术家”。“战士”“艺术家”等是地道的当代人用语,放到传说中
的后羿嫦娥,顿生奇幻感。由此,古代典籍所带有的斑斑锈迹,与充满现代气息的
人物语言的结合产生了奇幻色彩。
(摘编自刘俐俐《鲁迅〈故事新编〉故事与小说的人类学思考》《文艺理论研究》)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以养老堂的不大平静展开情节,既与下文伯夷的不问闲事形成对比,
又为后文矛盾激化预设了伏笔。
B.叔齐不安的神色让伯夷觉得养老堂的安稳日子即将结束,表现出一味追求闲适
安逸的伯夷的微妙的心理变化。
C.文中写大路两旁的民众不动不响,以静写动,体现出现场气氛的紧张,为下文
叔齐、伯夷拦阻周王做了反衬。
D.鲁迅描写甲士们对叔齐、伯夷前后态度的变化、前后两次“立正”及“挟”“推”
等行为,于幽默中显讽刺。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民众”在文中多次出现,构成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表现出他们追随周天子伐纣的积极态度。
第6页,共36页
B.姜子牙因其二人阻拦周王出兵伐纣而称其为“义士”,从中可以看出姜子牙对
周王的出兵伐纣的举措也是不认可的。
C.鲁迅先生描写的叔齐、伯夷“不食周粟”举动与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
济粮的所为,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D.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在命名上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异曲同工之处,
两者都隐含了推陈出新的独特意味。
(3)请赏析文本一中的画线句。
(4)文本二指出了传奇体小说艺术特性,请结合文本一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械字巨川,凤翔虢季人。椽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
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寻用元帅高琪荐,授副统军,
守涿鹿隘。太祖将兵南下,械鹿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神色不变,太祖问日:
“汝曷敢抗我师,独不惧死乎?”对曰:“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债军,
得死为幸!”帝义而释之,授都统,佩以金符。甲戌,授宣抚使,兼行尚书六部事。
从太傅猛安率兵南征,所过迎降,得汉军数万,遂围中都。小李,中都降。械进言
曰:“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虏掠,以慰民望。”时城中绝粒,
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祟,故土得金帛,而民获粒食。又议:"田野久荒,
而兵后无牛,宜差官泸沟桥索军回所驱牛,十取其一,以给农民。”用其说,得数
千头,分给近县,民大悦,复业者众。猛安俾械招谕保定、雄、霸诸城,皆望风款
附,乃置行司于沧州以镇之。时河间、清、沧复叛,帝命械讨之,遂复河间,得军
民万口。驸马学秃恶其反复,欲尽诛之,概解之曰:“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
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
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学秃曰:“汝能保此辈不复反耶?”橄曰:“可。”即
移文保任之,俱得全活。时都城庙学,既毁于兵,械取旧枢密院地复创立之,春秋
率诸生行释采礼,仍取旧岐阳石鼓列虎下。癸巳,奉命持国书使宋,以兀鲁剌副之。
至宋,宋人甚礼重之,即遣使以金币入贡。械前后凡五往,以和议未决,隐忧致疾,
卒于南。宋人重照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械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
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B.械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傣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
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C.概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
/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D.橄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
/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地方行政区划名。始于春秋时期,秦统一六国后,确立郡县制,县隶于郡。
B.布衣,代指平民。“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终身只能穿布制衣服,不
能穿丝绸衣服,所以“布衣”可代指平民。
C.乙亥,干支之一,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
戌”也属于该种纪年法。
D.释菜礼,是我国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拜师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橄视死如归,得到重用。身为金国副统军,他与元太祖激战三天,后兵败被俘,
临死神色不变,言辞慷慨:元太祖欣赏他的忠义,任命他为都统。
B.王械积极进言,造福民众。他曾进言应对百姓施行仁义,禁止抢掠,又以有效的
措施解决了百姓缺少粮食和耕牛的问题,使百姓得以恢复生产。
C.王橄宅心仁厚,为民担保。驸马学秃认为河间民众反复无常,收复河间后想要将
那里的人全部杀死,王檄劝阻并立下文书做担保,使百姓得以存活。
D.王橄重视教育,为国捐躯。他曾修复在战争中毁坏的文庙学校;奉命出使南宋时,
因议和未果多次往复于宋、元间,终因过度劳累,死于南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果,故士得金帛,而民获粒食。
②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
(5)作为元廷使臣,王械受到了南宋人的礼遇敬重,这种礼遇敬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①
第8页,共36页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②。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力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
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④歌笑处,
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冬天。之前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
合自求外放到杭州做官,后又请求调任密州,此词是他于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任时
所作。②马耳、九仙山:密州(今山东诸城)周围风景秀丽的山峰。③高台:旧称
北台,后来苏轼改其名曰"超然台”。④使君:指作者自己。
(1)下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
绵起伏,耸入云间。
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
离,犹如点点轻烟。
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
了虚度光阴的懊恼。
D.本词是作者在即将离任密州时所作,既有对密州风物的描写,同时也寄寓了词人
的人生感慨。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诗句是:
(2)《将进酒》中“"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
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3)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
为:“”和“"。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怜悯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
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助共存。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
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
冲出阴霾。有些抵达,难免艰险,有些风浪,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
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无数次奔跑,无数次跌倒,唯有此次让我倍感坚强;无数
次出发,无数次归家,唯有此次让我热泪盈眶。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给我温暖,浩瀚
星河总有一颗予我希望,感动于心,感激于情。
我们祈祷和平,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崇尚伟大,可贵的是,
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共产
党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是如此伟大,全体同胞数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让我
们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人民迈向共同富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
感谢亲爱的家人们,与我一起经历风雨,见证岁月,安放我所有的。是你们的遥
遥相伴,陪我越过层层山丘;是你们的默默守护,带我跨出丛丛荆棘。感谢亲爱的
伙伴们,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赴,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
回首此间,满是静水流深的情义和雷霆万钧的担当。感谢亲爱的同事们,虽然分别
已久,你们的真挚鼓励和持续坚守,让我们始终,艰难征程,赤诚初心。感谢
所有关心我的你和你们,就算素未谋面,你们的浓浓情意、切切问候和深深祝福,
如一道彩虹,斑斓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
一一孟晚舟回国感言节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喜乐苦悲休戚与共波澜壮阔地久天长
B.世态炎凉风雨同舟波澜不惊历久弥坚
C.喜乐苦悲风雨同舟波澜壮阔历久弥坚
D.世态炎凉休戚与共波澜不惊地久天长
第10页,共36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请改成对偶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风浪,难免迂回,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艰险,历尽波折
终会停泊靠岸。
B.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
终会停泊靠岸。
C.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
才能扬帆远航。
D.有些抵达,难免艰险,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有些风浪,难免迂回,唯有直面
才能扬帆远航。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引
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B.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正是
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
C.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
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D.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正是
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
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目不识丁,①,而
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②”,但一辈子下来,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
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
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
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的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修
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
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③。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
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见贤思齐,产生对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
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实。
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及现代青年一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意义的
包含个人修身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儒家文化不可或缺的孔子的修身之道是一
套完整科学的儒学思想体系。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成四个短句,要求用“孔子的修身之道”作为首句的
开头,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符合逻辑,可以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
第12页,共3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自觉要求(2)独立指向
【小题5】①首先明确“慎独”的内涵;②然后将“群居”与“闲处”进行对比,阐述
慎独的意义;③接着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
的价值。
【解析】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
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D.“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
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
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可知,原文说的是“不再
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不是“不再依靠”。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
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解答】D.”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有误。由原文”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
有高度的契合性”可知,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说明两者本质因该是相同的。
故选D。
3•【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解答】材料二中“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慎独”思想无论是“独处”,
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慎
独”思想强调“已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
待;“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
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
A.“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符合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
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的观点。
B.谈的是用I人失误。
C.是总体介绍。
D.说的是鲁迅接受老师批评,坚决改正缺点。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结合上下文的提示,进行概括总结。由材料“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要求,
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自主
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可知,此段是在讲主体性和“慎独”
的“自觉性的要求”,所以此处的小标题为“自觉要求”。
由材料“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
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和“‘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
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可知,此段是在讲
主体性和“慎独”的“独立指向”,所以此处的小标题为“独立指向”。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
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由
材料一第1段关键句"'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和第2段关键句
“,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
处”可知,首先明确“慎独”的内涵。
第3段关键句“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
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第4段关键句“且处在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
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第5段关键句“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
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可知,然后将“群居”与“闲处”
进行对比,阐述慎独的意义。
第6段"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
第14页,共36页
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可知,
接着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
2•【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
【小题4】
【解析】(1)B.“表现出一味追求闲适安逸的伯夷的微妙的心理变化”错误,说伯夷
“一味追求闲适安逸”是夸大其词,曲解了人物形象。
故选:B。
(2)A.“表现出他们追随周天子伐纣的积极态度”错,作者并没有在文中表现民众积
极伐纣的态度,如''大路两旁的民众,个个肃然起敬,没有人动一下,没有人响一声”。
B.“从中可以看出姜子牙对周王的出兵伐纣的举措也是不认可的”错,姜子牙称其为义
士并不能推出他反对周王出兵这个结论。
C.“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错,本文所表现的并非夷齐的民族气节,而是表现两人
的不知变通。
故选:D。
(3)“拖着”“扑上去”“钻过”“拉住”“直着脖子嚷”这些为动作描写,表现了
叔齐的率性而为,特别是他在“百静”之中,大家“不提防”发出这一系列动作,更是
表现了他的直率而行;语言描写,“老子死了不葬,倒来动兵,说得上‘孝’吗?臣子
想要杀主子,说得上‘仁'吗?……”,“老子”的自称以及两个反问句,表现了叔齐
的耿直和忠义。
(4)“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采薇》中也借用
了场面描写,如叔齐对军队到来贴告示场面的描写,既有民众的反应,又有叔齐的具体
表现。“人物出场还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如伯夷叔齐出场“伯
夷的衣服穿好了,弟兄俩走出屋子,就觉得一阵冷气,赶紧缩紧了身子。伯夷向来不大
走动,一出大门,很看得有些新鲜。不几步,叔齐就伸手向墙上一指,可真的贴着一张
大告示……”,可以看出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叙述者对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场情境的
议论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语汇”,如“总该有八十一人抬着罢,里面一座木主,写的是
'大周文王之灵位这正是‘恭行天罚’的周王发”等。“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
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两人在后面说一声
‘借光"开正步向路旁走过去”“到得背后,甲士们便又恭敬的立正”中的“借
光”“开正步”“立正”等现代词语。
答案:
(1)B
(2)D
(3)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叔齐的率性而为;通过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叔
齐的心直口快、忠勇(义)。
(4)①《采薇》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
②人物出场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采薇》中伯夷和叔齐的出场连
带着引出周王伐纣等历史事件的背景。③叙述者的语言巧妙借用典籍语汇,如“上
谕”“恭行天罚”“木主”等词即是典型的典籍语汇。④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
叙述者语言中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借光"''立正"“白蒸汽”等词语。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需要结合选项中提及的信息,回
归原文进行一一辨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可以根据选项的内容,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判
断。
(3)本题考查对文本语句的赏析。可以从描写方法角度入手。
(4)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赏析。需要理解文本二的内容,在分析文本一。
动作描写的作用:
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推动情节的发展。
照应某段落.
3.【答案】【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①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于是(王柳)允许军士
供给粮食,进城转卖,因此军士获得金钱,而百姓获得粮食。
第16页,共36页
②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向西(移动)的,是牧羊人,羊知道什么呢!处死河间地方的首
领就足够了。
【小题5】①王橄奉命持国书到达南宋后,南宋朝廷当即派遣使臣携带金币入朝进贡。
②王械死后,宋人为他妥当安排后事,除了送葬的礼品,还专门派遣使臣将他的灵柩送
回燕京埋葬。
【解析】1.
(1)“不第”指科举考试不中,“举进士不第”表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
“入终南山”“读书”,是王械落第后的行动,二者的主语都是“王檄”且同时发生,
而“涉猎孙吴”是王橄“入终南山”后读书的具体内容,故应该在“读书”后断开,排
除D。故选:B0句子翻译为:王概天性豪放不羁,成年后没有考中进士,于是进入终
南山读书,涉猎孙子、吴起兵法。泰和年间,(考进士)再次落榜,到朝廷上书,论说
当时国家的紧要事务,金朝皇帝让(王械)到缙山元帅府去任职。
(2)B.“古代平民终身只能穿布制衣服,不能穿丝绸衣服”错,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
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
(3)D.“终因过度劳累,死于南宋”说法错误,原文为“和议未决,隐忧致疾”,意
思是“因和议未能达成,暗自忧愁致病,死于南宋”。
(4)①相食:人吃人;给:供给;果:卖粮。句子翻译为: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
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于是(王檄)允许军士供给粮食,进城转卖,因此军士获得金钱,
而百姓获得粮食。
②东西: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东向西;渠魁:首领。句子翻译为: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
向西(移动)的,是牧羊人,羊知道什么呢!处死河间地方的首领就足够了。
(5)有关王械受到南宋人的礼遇敬重的事迹,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由原文“遣使以金
币入贡”“宋人重贝冒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等,可看出他受到的礼遇,概括总结
答案即可。
答案:
(1)B
(2)B
(3)D
(4)①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于是(王柳)允许军士供给
粮食,进城转卖,因此军士获得金钱,而百姓获得粮食。
②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向西(移动)的,是牧羊人,羊知道什么呢!处死河间地方的首
领就足够了。
(5)①王橄奉命持国书到达南宋后,南宋朝廷当即派遣使臣携带金币入朝进贡。
②王撮死后,宋人为他妥当安排后事,除了送葬的礼品,还专门派遣使臣将他的灵柩送
回燕京埋葬。
参考译文:
王橄字巨川,凤翔虢县人。王橄天性豪放不羁,成年后没有考中进士,于是进入终
南山读书,涉猎孙子、吴起兵法。泰和年间,(考进士)再次落榜,到朝廷上书,论说
当时国家的紧要事务,金朝皇帝让(王檄)到缙山元帅府去任职。不久,因元帅高琪的
推荐,被任命为副统军,守卫涿鹿隘口。元太祖率军南下,王械(与太祖)激战三天,
战败被捉拿,(元军)准备处死他,(王撮)神色不变,元太祖问他说:“你怎么敢抗
拒我的军队,难道不怕死吗?"(王檄)回答说:“我以平民的身份受到(皇上的)恩
惠,发誓要以死报效国家,如今既然已经战败,能够死是(我的)荣幸!”元太祖认为
他有气节而释放了他,任命他为都统,(让他)佩带金符。甲戌年,(朝廷)任命(王
械)为宣抚使,兼管行尚书省六部的事务。(王橄)跟随太傅猛安带领军队南征,所过
之处(敌军)无不投降,获得汉军数万人,于是包围了(金国)中都。乙亥年,中都(人)
投降。王械上奏说国家用仁义取得天下,不能够失信于百姓,应当禁止抢掠,以慰抚百
姓的心意。”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于是(王椽)允许军士
供给粮食,进城转卖,因此军士获得金钱,而百姓获得粮食。(王橄)又上奏议说:“田
地久已荒芜,而且战争过后(百姓)没有耕牛,应当差遣官员到泸沟桥索求大军返回时
所驱赶的牛,每十头中抽取一头,用来供给农民。”(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得到数
千头牛,分给附近各县,百姓大为喜悦,很多人恢复了农耕。猛安派王械招揽、谕示保
定、雄州、霸州各城(军民),(各城军民)全部望风归顺,于是(朝廷)在沧州设置
行司来镇守各城。当时河间、清州、沧州又叛归(金朝),元太祖命令王柳讨伐这些地
方,于是(王橄)收复了河间,获得军民一万人。驸马字秃憎恶河间等地方反复无常,
准备将这里的人全部杀死,王柳劝解他说:“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向西(移动)的,是
牧羊人,羊知道什么呢!处死河间地方的首领就足够了。放过这些人,将他们迁到附近
的县城,身体强壮的让他们从军,身体瘦弱的让他们务农,这正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何
必杀掉他们呢!"字秃说:“你能担保这些人以后不再反叛吗?”王檄说:“可以。”
于是(王椽)立下文书为他们担保,(那些人)都得以保全性命。当时都城的文庙学校,
第18页,共36页
都已经被战乱毁坏,王械选取过去枢密院的旧址重新创建文庙和学校,春秋两季率领诸
生举行释菜礼,并运来过去岐阳石鼓分列在两边厢房廊下。癸巳年,(王橄)奉命持国
书出使南宋,(元廷)以兀鲁剌为他的副使。到达南宋朝廷,宋朝人非常礼遇敬重他,
当即派遣使臣携带金币入朝进贡•王概先后五次出使宋朝,因和议未能达成,暗自忧愁
致病,死于南宋。宋人厚赠送葬礼品,并派遣使臣送回王微的灵柩,埋葬于燕京。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
简明的语言概括。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
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
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
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
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2.
(1)“不第”指科举考试不中,“举进士不第”表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
“入终南山”“读书”,是王橄落第后的行动,二者的主语都是“王椽”且同时发生,
而“涉猎孙吴”是王柳“入终南山”后读书的具体内容,故应该在“读书”后断开,排
除D。故选:B。句子翻译为:王概天性豪放不羁,成年后没有考中进士,于是进入终
南山读书,涉猎孙子、吴起兵法。泰和年间,(考进士)再次落榜,到朝廷上书,论说
当时国家的紧要事务,金朝皇帝让(王械)到缙山元帅府去任职。
(2)B.“古代平民终身只能穿布制衣服,不能穿丝绸衣服”错,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
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
(3)D.”终因过度劳累,死于南宋”说法错误,原文为“和议未决,隐忧致疾”,意
思是“因和议未能达成,暗自忧愁致病,死于南宋”。
(4)①相食:人吃人;给:供给;累:卖粮。句子翻译为: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
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于是(王械)允许军士供给粮食,进城转卖,因此军士获得金钱,
而百姓获得粮食。
②东西: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东向西;渠魁:首领。句子翻译为: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
向西(移动)的,是牧羊人,羊知道什么呢!处死河间地方的首领就足够了。
(5)有关王檄受到南宋人的礼遇敬重的事迹,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由原文“遣使以金
币入贡”“宋人重赠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等,可看出他受到的礼遇,概括总结
答案即可。
答案:
(1)B
(2)B
(3)D
(4)①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于是(王概)允许军士供给
粮食,进城转卖,因此军士获得金钱,而百姓获得粮食。
②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向西(移动)的,是牧羊人,羊知道什么呢!处死河间地方的首
领就足够了.
(5)①王械奉命持国书到达南宋后,南宋朝廷当即派遣使臣携带金币入朝进贡。
②王橄死后,宋人为他妥当安排后事,除了送葬的礼品,还专门派遣使臣将他的灵柩送
回燕京埋葬。
参考译文:
王撤字巨川,凤翔虢县人。王橄天性豪放不羁,成年后没有考中进士,于是进入终
南山读书,涉猎孙子、吴起兵法。泰和年间,(考进士)再次落榜,到朝廷上书,论说
当时国家的紧要事务,金朝皇帝让(王械)到缙山元帅府去任职。不久,因元帅高琪的
推荐,被任命为副统军,守卫涿鹿隘口。元太祖率军南下,王械(与太祖)激战三天,
战败被捉拿,(元军)准备处死他,(王械)神色不变,元太祖问他说:“你怎么敢抗
拒我的军队,难道不怕死吗?"(王檄)回答说:“我以平民的身份受到(皇上的)恩
第20页,共36页
惠,发誓要以死报效国家,如今既然已经战败,能够死是(我的)荣幸!”元太祖认为
他有气节而释放了他,任命他为都统,(让他)佩带金符。甲戌年,(朝廷)任命(王
橄)为宣抚使,兼管行尚书省六部的事务。(王檄)跟随太傅猛安带领军队南征,所过
之处(敌军)无不投降,获得汉军数万人,于是包围了(金国)中都。乙亥年,中都(人)
投降。王械上奏说国家用仁义取得天下,不能够失信于百姓,应当禁止抢掠,以慰抚百
姓的心意。”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于是(王橄)允许军士
供给粮食,进城转卖,因此军士获得金钱,而百姓获得粮食。(王械)又上奏议说:“田
地久已荒芜,而且战争过后(百姓)没有耕牛,应当差遣官员到泸沟桥索求大军返回时
所驱赶的牛,每十头中抽取一头,用来供给农民。”(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得到数
千头牛,分给附近各县,百姓大为喜悦,很多人恢复了农耕。猛安派王檄招揽、谕示保
定、雄州、霸州各城(军民),(各城军民)全部望风归顺,于是(朝廷)在沧州设置
行司来镇守各城。当时河间、清州、沧州又叛归(金朝),元太祖命令王柳讨伐这些地
方,于是(王柳)收复了河间,获得军民一万人。驸马学秃憎恶河间等地方反复无常,
准备将这里的人全部杀死,王檄劝解他说:“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向西(移动)的,是
牧羊人,羊知道什么呢!处死河间地方的首领就足够了。放过这些人,将他们迁到附近
的县城,身体强壮的让他们从军,身体瘦弱的让他们务农,这正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何
必杀掉他们呢!"字秃说:“你能担保这些人以后不再反叛吗?”王概说:“可以。”
于是(王橄)立下文书为他们担保,(那些人)都得以保全性命。当时都城的文庙学校,
都已经被战乱毁坏,王檄选取过去枢密院的旧址重新创建文庙和学校,春秋两季率领诸
生举行释菜礼,并运来过去岐阳石鼓分列在两边厢房廊下。癸巳年,(王概)奉命持国
书出使南宋,(元廷)以兀鲁剌为他的副使。到达南宋朝廷,宋朝人非常礼遇敬重他,
当即派遣使臣携带金币入朝进贡。王械先后五次出使宋朝,因和议未能达成,暗自忧愁
致病,死于南宋。宋人厚赠送葬礼品,并派遣使臣送回王械的灵柩,埋葬于燕京。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标的为一系列产品广告宣传
- 电脑打印机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保鲜库工程质量检测合同
- 金属加工用成型机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环保设备采购合同详细条款及标的
- 2024年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广告代理服务合同
- 衣服罩储藏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水库养鱼饲料供应合同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专用设备供应合同
- 电力工程竣工报告范本(共3页)
- 齐鲁书社新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全
- 腕关节损伤PPT课件
- 围棋教案13教学设计
- 物流园区土石方施工方案
- 称念诸佛名号功德(3)
- 专用车六性分析报告
- 新零售小米之家营销策略
- LCD数字显示体温计设计
- 辊压机施工方案
- (最新整理)急救药品使用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