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概述_第1页
中国古代绘画概述_第2页
中国古代绘画概述_第3页
中国古代绘画概述_第4页
中国古代绘画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画的种类

从题材上分有:从形式上分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工笔、写意两种工笔的特点是:工整细致写实写意的特点是:简练夸张变形鹳鱼石斧图罐

一、最早发现的绘画是出现在原始陶罐上的图案和原始岩画舞蹈纹陶盆广西花山岩画阴山岩画

狩猎乌拉特中旗南部这些岩画使我们有机会了解早期绘画的面貌。可见,我们那时的祖先已开始探索对称美和形式美的规律,同时已能够把这些感受表现在绘画上

二、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

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大多神秘,奇诡,体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此时已经形成,线条的运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龙凤仕女图》战国楚墓帛画

帛画主要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也有人根据墓中出土的“遣策”称之为“非衣”。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人物御龙图》战国楚墓帛画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纵31.2cm横23.2cm。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代表。《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战国肖像画具有如下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帛画《升天图》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纵205厘米,上横92厘米,下横47.7厘米。出土时画面向下,覆盖于内棺上。根据记载,这种形式的帛画在当时称为“非衣”,是出殡时张举的铭旌。帛画的构图分为天上、人间、冥府三部分。天上部分取“下”字形的横幅面来表现,绘有金鸟、蟾蜍、蝎龙、翼龙和天堂的守门神“帝阍”等;人间部分则描绘了年迈的妇人即墓主人拄杖而立,有三个侍女陪同,在众家人的祭奠中,正告别人间,缓缓升天;冥府部分则绘有巨人站在鲸鲵之上托举着大地。整个画面通过两条穿璧的游龙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丰富的神话内容和瑰丽的浪漫色彩。三、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氏祠中的画像石

这一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绘画特点:1、产生了帝王画家和专职的文人画家。2、宗教美术题材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产生了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画论,其中,最著名的是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理论。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敦煌莫高窟壁画---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1、莫高窟始建于建元二年(366年),历经

朝代。前秦、北魏北周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说说色彩的特点?

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今日的敦煌故城已是一片败壁残垣,玉门阳关,故址萧然。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却使之焕发出令人夺目的光华。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恰如颗颗明珠,点缀在茫茫大漠中。

《鹿王本生图》局部

佛教壁画《鹿王本生图》局部

《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本生故事画是表现“舍己救人”这一题材的。上边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传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无私精神。《鹿王本生图》名称: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乐舞仪仗)

时期:唐代

类别:壁画

规格:纵130厘米横830厘米敦煌第156窟南壁下层,此画为张仪潮侄子张淮深为纪念其叔父推翻吐番在河西地区统治的功绩所绘,也是敦煌壁画中最早出现的"出行图"。《五百强盗成佛壁画》五、绘画全面发展期-----隋唐

杨隋和李唐相继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建立起的隋唐大帝国登上了空前壮阔的历史舞台上,中国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史诗般壮丽的隆盛时代。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据,唐文化造就了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绘画进入全面发展期。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专门的名家。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并出现新的绘画技法。

1、人物画:从内容上看,人物画大都以反映贵族生活为主,题材多是豪华的游耍、车马楼阁等。周昉《簪花仕女图》《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阎立本(唐)

描绘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封建帝王的威严神态和非凡的气度。《古帝王图卷》阎立本(唐)

作者通过西汉至隋之间13个皇帝及其侍从的形象,以不同的精神状貌,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

《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从这件作品可以了解阎立本的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这些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

侍官及禄东赞等三人,虽动作形态较一致,但表现出三个人的神态各不相同。红衣侍官身体微倾,神态平和,禄东赞及随从身体亦前倾,双手合握于胸前,谦恭而略显紧张,三人虽同为一种站姿,但神态各异,心情不一,且吐蕃使者体形被画成小于侍官及唐太宗李世民,体现了画家身为万国来朝的大唐臣民的优越感。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里程。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艺术瑰宝!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豪一起走进“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的中国古代绘画!《天王送子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盛唐)

2、山水画隋展子虔《游春图》

隋至初唐的青绿山水

展子虔《游春图》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已由“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了成熟阶段。唐人说他的画有“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气势。这幅画被评家认为“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隋展子虔《游春图》独立山水画出现的里程碑这种画法的特色,发展到了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便形成了“青绿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在唐代艺术整体繁荣的局面下,山水画也步入成熟阶段,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唐宗室武将李思训、李昭道(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文人士大夫王维(世称王右丞)为代表的水墨山水。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明皇幸蜀图》唐李昭道绢本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皇幸蜀图》唐李昭道绢本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晚唐的水墨山水王维雪溪图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花鸟画《五牛图》唐韩滉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东西两道节度史,后封晋国公。以画牛著称于时。此图画五头状貌、姿态各不同的黄牛。五头牛均膘肥体壮,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但又各自有不同的性情,居中一头更显沉静本份,蹭痒那头显得有些调皮,回头舐舌那头较为活泼,昂首那头似乎有些胆怯。此画行笔粗放凝重,设色较为淡雅。作品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六、继续发展的五代绘画五代(公元907-960)是一个纷扰割裂的时期。北方和中原战乱频繁,生产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文化艺术发展受到压抑。南方战争较少,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因而绘画艺术在南方获得发展。南唐和西蜀,都设有画院,我国历史上从此开始正式设立画院。1、人物画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代以来的世俗化倾向,但在内容上那种盛唐时期欢愉升平的题材已日趋稀少,画家笔下呈现出的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爱的苦恼,闲的寂寥。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在北方,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

在江南,以董源、巨然师徒为代表2、山水画

五代山水画成绩斐然,南北两种画风正式确立,笔法墨法大体具备。荆浩《匡庐图》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五代《潇湘图》五代董源绢本设色纵50.2厘米横14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源,字叔达,钟陵人(今江西进贤),中主李时任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潇湘图》画的是江南景色。画中山峦连绵,云雾暗晦,山水树石都笼罩于空灵朦胧之中,显得平淡而幽深,苍茫而深厚。岸边船上有几组人物,远处坡下有张网的渔人和船只。此画以花青运以水墨,清淡湿润,山石用笔点染,而山坡底部用披麻皴,显得浑厚滋润,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郁郁葱葱俱得以表现。董源的山水画对后世的文人画影响巨大,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董源画法“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对其评价很高。(五代)巨然.寒鸦图巨然.万壑松风图巨然雪景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南宋画,董其昌误题3、花鸟画

五代花鸟画形成不同流派、不同风格,这就是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的“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体。徐熙《雪竹图》写生珍禽图黄筌(五代)七、两宋时期的绘画1、宋代山水宋代山水画为百代师法,或写齐鲁一带寒林雪景,或写川陇一带雄山大川,或写江南一带烟烟雨云山,皆取材于自然更超乎自然。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写实风景画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欣赏和理解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面。范宽《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范宽高远范宽喜用全景式构图,常以雄壮陡起的巨峰为主景,环之以群山、坡地、林木和瀑流,点缀以行旅、渔舟、寺观、栈道和山居,气格雄阔壮美,深厚峻拔。笔法苍老势劲,树石刻画精谨,皴法多用雨点、解索,画面墨色森然,真实地再现了中原一带峻厚巍峨、土质干燥的山岳面貌。北宋《寒林平野》呈现烟林平远景色,林木薄疏,小丘起伏。李成注重真实的山水写生,深合透视画理,此画面墨法变化微妙,意韵精致。另外,用墨不浓,轻淡如在烟雾里,显得缥缈幽清,李成的“惜墨如金”,由此可见。北宋李成善画烟林平远之景,变雄劲、深厚为清旷萧疏。北宋中期郭熙的山水,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画山石形如“鬼面”,皴如“乱云”,写瘦树枯枝,妆如“蟹爪”。北宋《万壑松风图》李唐李唐,北宋山水画风向南宋画风过渡性的关键人物。作品雄浑坚实、刻画繁复、细致精到。北宋亡后,辗转来到南方,画风也开始转变,以水墨淋漓一挥而就的“大斧劈皴”表现岩石雄壮坚实的形质,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简括、水墨苍劲的山水画风。中国古代的水墨山水画,由于北宋文人画家的努力,进行新的尝试,由以往注重写实、客观再现山川景物,逐渐向注重写意、忽视形似、强调表现艺术家主观感受的方向发展,创造出了新颖的风貌,从而使中国山水画艺术能更加细腻地表达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更加充满了诗歌的抒情意味。米芾、米友仁父子创造的“米氏山水”便是这种转化过程的重要表现。他们擅长“墨戏”,善用多层烘染和卧笔横点成块面,使水墨画的积墨、破墨、渍染、渲染等技巧得以充分发挥,达到云山空濛、烟云幻灭的效果。这种不求形似而求神韵的画法,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树立了楷模。《春山瑞松图》米芾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江南秀丽的风景便成为宫廷画师们摹写的对象。江南山水以疏淡奇秀见长,与北方雄浑壮伟之势不痛,为了展现江南烟笼雾罩、清旷空灵的美景,画家马远创造了布局简妙、以偏概全的方法,将复杂的自然景色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和剪裁,使主题表现得集中而突出。马远的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使之空旷邈远,给人以遐想的余地,具有诗一般的境界,突破了前人全景式的大山大水章法,人称“马一角”。在笔法上,马远以饱蘸墨汁的大斧劈皴法表现坚实奇峭的巨壁山崖,造型棱角分明、刚劲挺直。《踏歌图》马远南宋四家之一南宋《秋窗读书图》宋刘松年纨扇绢本设色《山水十二景图》宋夏圭绢本设色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冬景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绢本,设色,每幅纵41.3厘米,横67.9至6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宋代人物画博古图》宋刘松年绢本淡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以山水为背景,突出描绘人物,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杰作。松树的主干与枝条具老嫩之别,万攒的松针更有一种茂盛感。在这种葱郁浓密的松林中,几个文人墨客正在把玩古董。把玩者神态各异,表情丰富。3、宋代花鸟画

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芙蓉锦鸡图赵佶

整幅画以锦鸡、芙蓉为主体,同时配以轻盈跳动的蝴蝶,将观者的视线上引,下面又有菊花支撑,因此构图既稳定庄重又显变化丰富,其构思是颇具匠心的。《芙蓉锦鸡图》采用双勾重彩的画法,总体风格近于黄筌一派,其设色富丽典雅,而勾线要比黄筌一派生动和粗重,因此又具有徐熙画法的某些特征。是北宋后期院体花鸟画的精典之作。

郑思肖《墨兰图》《腊梅山禽图》4、宋代风俗画李嵩《货郎图》八、元代绘画元代绘画是近古绘画开始转变的重要时期。绘画发达,最突出的是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元代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画家都是些身居高位的士大夫或在野文人,创作自由,表现自身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创作指导思想提倡遣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土气,重视主观感情抒发。1、元代山水画

元山水画是我古代山水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

元赵孟頫赵孟頫之后,真正富有创新精神的山水画家当属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出生于江苏常熟一陆姓家庭,后出继浙江温州黄家为子嗣,养教成人。黄公望能诗,又擅画山水,在作品中常表露遁世思想及文人情趣。他曾长期居住在富春山中,领略江山钓台之胜概,又在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他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以仓润洗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画出自杭州至桐庐的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此卷画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系应其好友道士郑无用之请而绘,《富春山居图》在画坛上的地位与影响堪与书法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媲美。《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合称为元四家吴镇元溪山图青卞隐居图元王蒙2、元代花鸟画

元代水墨写意得到发展,尤其是“四君子“画。这不仅是因为受到书法入画理论的影响,而且因为知识分子在元备受压抑,于是在绘画上籍笔墨自鸣高雅,而墨竹,梅,兰及菊,正是集清品之精灵。钱选(1239-1301),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南宋理宗景定年间乡贡进士,宋亡后坚决不仕,“隐于绘事以终其身”,靠卖画维持生活。钱选在诗文、书画方面都有相当修养,是宋末元初“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画具有生拙细致而雅洁的风格,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人物多画历史故事,陶渊明归田隐居是他常画的题材,《归去来辞图》表现陶渊明乘坐扁舟归隐田里的情景,以宁静的田园风光衬托诗人不甘同流合污的高雅情怀。钱选的作品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题诗和跋语。这种诗、书、画三者结合的形式,被后来文人画家广泛使用,形成中国绘画的传统特色。南枝早春图元王冕绢本墨笔纵151.4厘米横52.2厘米故宫博物院(台北)藏墨竹谱(之二)元吴镇纸本墨笔纵40.3厘米横52厘米故宫博物院(台北)藏九、延续与变异的明清绘画艺术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虽然趋于保守,但绘画领域却出现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流派与个性强烈的画家,流派纷呈。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1、明清时期山水画

《南屏雅集图》明戴进绢本设色

纵33厘米横1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戴进的山水画方面,取法两宋传统,尤有马、夏遗风,被称为明代“院体中第一手”,有工整与粗放的变化。戴进早中期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其特点是从李唐、刘松年的画法中融合变化,工细严整。其后期的山水画则笔墨疏放,以粗笔写意为主。《南屏雅集图》是描写元末名士杨维桢春日携友携妓游西湖,在南屏山下莫景行山庄中宴饮酬唱时的情景,作于天顺四年,是戴进晚年的代表作。《洞天问道图》明戴进绢本设色纵210.5厘米横8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华山图册》明王履纸本设色纵34.6厘米横5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岩居图》明董其昌董其昌书画艺术及绘画理论对清代影响极大。山水画学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不重写实,而追求笔墨趣味。溪江无尽图卷(清龚贤)

此画的中间段的表现极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转承作用,它的起首须是前段结尾的延续,它的结尾须是后段起首的外延。为此龚贤巧于构思,精于设陈布势。全幅虽绘秋林草屋,流泉飞瀑等景象繁多,但穿插有致、有条不紊。

留白处的虚与浓墨点染处的实互为映衬,画面饱满而又不失空灵。山石用“积墨法”,以笔含墨,层层积点石面,将山石向背虚实块面体积以及雨后的湿润之感都真实地表现出来。

这幅长卷连笔墨功力深厚的龚贤亦不得不“十日一山,五日一石”地潜心创作,历时二年多,才完成该幅堪称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力作。此卷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他深受国破家亡之苦,主张抗清复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一条符合人民要求的进步的道路,他不只是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和诗人,而且还是一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一生都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亡。溪江无尽图卷(清龚贤)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他是明代著名的遗民画家。清初,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被人称为“金陵八家”,龚贤为八家之首,成就最大。2、明清时期花鸟画

徐渭画作花鸟画发展到明代的陈淳和徐渭,以水墨写意的画法开辟了花鸟画发展的又一条途径。在这一条道路上,清初又有了八大山人、石涛,继续把这一路写意的风格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石涛清乾隆时期是花鸟画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各种画派都有一些能手活跃在画坛上,同时一些代表着深刻变化的富于个性和新的气息的画家出现了。他们就是所谓的“扬州派”或称“扬州八怪”的一批画家。“扬州八怪”是汪士慎字近人、金农字冬心、黄慎号瘿瓢、李鳝字复堂、高翔字西园、高凤翰字南阜、郑燮字克柔号板桥、罗聘字两峰、闵贞字正斋、李方膺字晴江等人因主流风格完全不同的被认为是画法怪异的画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而流寓扬州,也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他们的艺术中都有着相似的倾向,因此人们称他们为“扬州八怪”。金农为布衣出身,工诗而长于书法,所画梅花,乃是江路野外之所见,枝干欹斜穿插,花朵疏落杂陈,为画史中绝无。黄慎以草书写花卉,“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郑板桥曾为潍县知事,后掷官而去,擅写兰竹,笔情纵逸,随意挥洒,有萧爽之趣。李鳝既供奉过内廷,又任过知县,但弃官为民后以卖画为生,所画直写胸臆,水墨设色相映成趣。李方膺被弹劾去官,傲岸不羁,写四君子纵横迭宕,驰骋不拘。汪士慎“爱梅兼爱茶,嗓茶日日写梅花”。高翔所画得石涛笔意,雅淡高洁。罗聘师法金农,画花卉、蔬果、梅竹,构想奇特,怪异中有雅致。华岩承恽氏风格,在“八怪”中以秀丽出众,而所画得写生之生趣,妙极自然。罗聘不拘成法,用笔奔放。陈撰闲逸疏朗,曼妙多姿。闵贞淋漓挥洒,墨色清新。边寿民以芦雁而名,写生入神。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3、明清时期人物画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师周臣,擅画山水,并工画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孟蜀宫妓图》明唐寅绢本设色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取材于五代西蜀后主孟昶的宫廷生活,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宫妓的神情状貌,并题诗云:“莲花冠子道人在,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画面中间有一正一背两个宫妓,在近处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黄色的长褂,与其相对者则身穿一件颜色较深的花青大褂,这就在颜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