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4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1.gif)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4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2.gif)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4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3.gif)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4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4.gif)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4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6391f569017bfc23fdcd820fb33b1ec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习目标导航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恢复的背景及结果;“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措施及成就。
2.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的决议及其意义;“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索失误;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及其成果。
3.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劫难的原因及表现;1971年、1975年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及成果。学习目标导航►考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__________,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2)结果:1952年的工农业生产超过______________,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落后的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低下。
│主干考点梳理主干考点梳理全面崩溃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国
(2)措施:优先发展__________,先后建成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等企业。
(3)结果: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__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措施: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_的高潮。
(2)结果: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主干考点梳理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
│主干考点梳理
【特别提醒】“一五”计划完全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2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
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
(2)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__________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的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__。
(3)影响: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1)“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落后的农业国多快好省工业国
(2)“大跃进”:片面要求__________、大办农业。
(3)人民公社化: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__________。
(4)影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____________。
3.纠正失误
(1)措施: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__”。
(2)结果: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__________基本完成。
│主干考点梳理大办工业公共食堂经济困难八字方针调整任务
│主干考点梳理
【归纳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深刻教训
(1)要充分认识国情。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4)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3国民经济的劫难
1.劫难
(1)背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扩展到____________。
(2)表现:许多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调整
(1)1971年,________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经济领域周恩来全面整顿
【特别提醒】全面整顿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整个“文化大革命”的过程来看,这场整顿为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基础;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来看,这场整顿为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做了必要准备,提供了宝贵经验,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阶段。
│主干考点梳理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面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而且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援,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此,东北地区作为工业基地,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一五”计划完全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一五”计划是完全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一五”计划只是强调五年期间为改造和建设准备初步基础。实施的结果则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了总路线规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工业化的建设指标。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海南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一五”计划特点的准确理解。解答本题应结合“一五”计划的成果图分析备选项。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以东北和西部为主,这些地区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比重中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重点要点探究
[命题分析]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新特点包括建设任务、工业体系、地域布局等方面。高考特别重视通过设置新的材料情境考查对“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等相关概念的准确迁移理解。备考时要围绕其概念内涵及特点加强理解与领悟。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2011•肇庆二模]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答案]C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新中国成立时,美苏争霸尚未形成,A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开展的,故排除B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制定“一五”计划时,还谈不上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全面开展,故排除D项。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正确答案为C项。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教训
[拓展探究]问题一“大跃进”运动时期各地在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上,相互攀比和浮夸,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故事,请问其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应如何评价?提示(1)背景:“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绩,使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十分乐观的估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始全面发动“大跃进”运动。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2)评价:“大跃进”运动,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片面追求高速度。其直接的后果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问题二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及危害。提示(1)特点: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是大搞平均主义。具体表现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2)实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这只能是一种超越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重点要点探究(3)危害:极大地降低了共产主义的标准,助长了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又一次严重失误。问题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教训?提示(1)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冒进思想在建设中可能具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群众运动的方法来快速发展生产力是不切合实际的。单凭主观意志的做法势必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带来浮夸和冒进。
(3)盲目追求高速度,破坏了经济的稳步和协调发展。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2011•广东卷]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十年建设时期出现的“左”倾错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图片材料的解读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图片信息“1958年”“卫星”等信息,此时正是“大跃进”时期,由于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各地虚报产量,叫做“放卫星”,杂志名称反映了当时的流行现象。
[命题分析]高考考查本考点的题目注重“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的特点及其危害,同时关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教训和启示。复习备考时,要梳理两大运动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及其危害和教训。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2011•江苏百校联考]“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本题中的民谣典型体现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材料是这一时期大刮浮夸风的反映。
│重点要点探究[史料链接]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探究。材料一所有这些将要发射的高产卫星,和徐水的大面积丰产田连成一气,要把这儿的粮食亩产从去年的214斤提高到今年的两千斤。人民公社的建立和毛主席的视察,就是目前争取两千斤的足以使山倒海平的力量。——《徐水人民公社颂》,《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
│重点要点探究材料二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重点要点探究[解读史料]材料一介绍的河北省徐水人民公社是“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典型代表,该公社不断发射粮食“高产卫星”(实是虚假纪录)的事迹曾在报章上广为传播。在“大跃进”运动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盲目提高粮食生产计划指标的做法,引发了各级干部的浮夸风,各地的“高产卫星”越放越大,使人们的头脑也越来越不冷静,严重脱离了实际。材料二是中共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民公社的必要性、体制特点、组织规模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党中央推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要完成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企图通过人民公社的道路,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重点要点探究
│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
1.[2010·全国卷Ⅱ]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答案]A
[解析]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恢复经济,到1952年,我国经济状况才取得根本好转,故B项不正确;同样,到1952年才合理调整了工商业,C项也不正确;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建国,人民收入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故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
│教师备用习题
2.[2011•北京卷]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
1949B.1952
1956
C.1966
1976D.1978
1982
[答案]B
│教师备用习题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
[解析]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过渡时期,故选B项。
│教师备用习题
3.[2011•课标全国卷]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答案]A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调整的情况。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由此看出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性格与沟通》课件
- 2025年银川货运资格证考试
- 我们的节日主题深化活动方案
- 心理活动月策划书
- 员工表彰年度总结模板
- 绿色简约风艺术画册相册主题
- 咨询业务汇报总结模板
- 安全生产法治文明施工方案
- 信用证申请书格式
- 申请利息减免申请书
- 监理质量管理讲义监理工作的基本知识
- 浙江台州仙居富民村镇银行2023年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带详解
- 烟花爆竹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758题)
-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4
-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平行检测表部分
-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计划表
- HY/T 266-2018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表面亲水性的测试接触角法
- GB/T 4857.3-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3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 2023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CB/T 465-1995法兰铸铁闸阀
-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板栗酱的加工制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