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学生用书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学生用书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学生用书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学生用书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学生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4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2.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3.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4.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水陆交通的变迁(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天然的道路与河流(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________就形成了“路”。(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2.古代著名人工道路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中国秦朝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代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在全国遍设________,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3.运河中国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秦朝________;隋朝大运河;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国外法国米迪运河;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运河的系统。(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国: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和东非沿岸。2.世界:新航路的开辟。3.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1)苏伊士运河①背景: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原先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②概况: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________,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2)巴拿马运河①背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②概况: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________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世界发明了汽船、蒸汽机车、汽车中国①1881年中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______________的铁路建成通车;②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③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建成并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官督商办的________在上海成立交通与社会变迁①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②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③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知识点二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一)陆海交通的发展1.陆路交通(1)汽车①西方: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②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________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高速公路:1988年,上海________建成,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3)高速铁路①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②中国:2008年,________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2.海路交通(1)航运技术: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2)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________、高速化和________等多种趋势。(3)海底隧道:英法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水下长度达38千米。(二)航空的发展1.世界(1)1903年,12月,美国________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2)1914年,美国开通从________到洛杉矶等航线。2.中国:1950年,________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________”。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4.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知识点三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历史上的疫病(1)疫病:天花和鼠疫。(2)影响:疫病威胁人类健康,导致政治、经济变动。(3)防治公共卫生措施古罗马和中国注重改善______________;大灾后,及时掩埋尸体,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医疗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人痘接种防治天花,牛痘接种法;“巴氏消毒法”;发现青霉素。(4)救治机构①西汉后期,政府“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对疫病患者进行________。②古罗马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2.中医药的成就(1)古代①治疗学:战国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华佗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著有《________》,提出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的针灸,适应症广泛,效果显著,简便经济。②药物学:东汉《____________》、唐朝的《唐本草》、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2)现代:中西医结合。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西医成就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____________》,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创立了实验药理学。(2)西医在中国的传播①鸦片战争后,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的西式医院在________建立起来。随后,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②中国大城市公共卫生事业逐渐发展起来,科学处理垃圾及粪便、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等。知识点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基本医疗卫生制度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②公共疾病防控:有效控制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中国大力推行________,积极防治传染病。③公共卫生监督:国家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________。(2)医疗服务制度①世界: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②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改革开放后,国家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________________制度等确保全民病有所医。2.影响:(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1.知识延伸——秦朝的驰道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始于秦朝。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宽度是五十步,两旁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2.思维拓展——京杭大运河在春秋时期,吴国为了讨伐齐国而修建了运河,到了隋朝,隋炀帝命人把运河大幅度扩修,修成大运河。在唐宋时期,大运河一度处于繁荣状态。元朝时把运河取直至北京,明清时期把它进一步疏通。至今为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3.社会情境——邮驿制度“邮”也称为“递”“传”,是通信组织;“驿”实际上负责提供各种交通和通信工具,兼有招待所性质。西周时期已经有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隋唐时期邮驿制度既负责国家公文传递,也传达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追捕罪犯、押送犯人等各种事务。清代“邮”“驿”合并,大大简化了通信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思考: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试答:4.学术情境——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其对运河沿线城市地位与价值的改变;其次,运河的开凿利用有时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运河承载着水路交通与航运经济的同时,也发挥着文化交流的作用。如今,运河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建设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思考:运河的开凿有什么作用?试答:5.知识延伸——高铁时代全称高速铁路时代,是指一个国家大面积建设高速铁路、大规模运营高速列车,以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作为核心运输方式的时代。高铁时代是现代化铁路运输的重要标志,颠覆了传统铁路的低效局面,属于新型的交通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出行方式,并能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式产生深远影响。6.思维拓展——现代交通运输管理技术的现代化交通运输部门逐步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递,运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电子计算机组成管理信息系统或网络,极大地提高了运输信息处理的速度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运输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极大提高。7.体系构建——交通与社会变迁8.知识延伸——黑死病与文艺复兴(1)黑死病对文艺复兴运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黑死病爆发在14世纪的欧洲,客观上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助推剂和催化剂。(2)黑死病促使人们去追求现实生活,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推动人们冲破了教会的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创造了条件。9.思维拓展——中国古代疫病产生及传播的影响因素10.生活情境——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天花是中国古代一种危害很广的传染疾病。中国清朝皇帝康熙也得过,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思考:中国古代曾经发明了一种防治天花的方法是什么?试答:11.学术情境——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阅读图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影”。思考:张仲景在我国医学史上有何重大贡献?试答:12.思维拓展——现代医疗体系13.知识延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民(农业户口)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14.体系构建——医疗与公共卫生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四通八达上天入地——水运交通与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时空观念——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核心结论:现代交通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影响(1)现代交通的变迁使人群的流动和物流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生活效率。(2)现代各种交通网络的配合使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全球各地人们的命运更加息息相关。(3)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重大变化,对时间的精准度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4)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区位影响很大,推动农业走向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向现代农业过渡。(5)现代运输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工业布局,使工厂进一步摆脱对燃料、原料、市场的依赖,分工布局更加完善、合理,工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6)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把全国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7)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变迁,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同时在对外开放、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史料实证——水陆交通的变迁史料一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褒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高而尖的山)道。尤其秦之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史料二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联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它开创了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人工运河的先例。煤、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大宗笨重商品需求的膨胀构成运河业发展的直接动因。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据统计,在整个英国运河业发展中,有370万英镑投资没有获得经济收益。——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试答:(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修筑运河相比,英国近代运河业发展的特点。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古代水陆交通建设的作用(1)交通工具和交通道路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经济繁荣的时期其交通运输业也都是相对发达的。(2)加强了政府对各地区的控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使货物得到更好的流通,商品经济得以更好地发展。(3)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程度,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4)扩大了交流范围,加强了联系,影响着国内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5)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与周边国家乃至更远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唯物史观——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的发展(1)工业革命促进了陆上交通的发展①蒸汽机的发明改进,促进了蒸汽机车的出现,也使得交通运输行业迎来突破性发展。②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法地改造交通工具。③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成为车辆等交通工具上通用的便利的动力机器,促成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开拓了陆地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2)工业革命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人类水上交通技术的变革,同样始自蒸汽机的使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逊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3)使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探究点二公共卫生人文关怀——历史上疫病的防治与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史料实证——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史料一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史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9个妇幼保健院和11个专科防治所。为了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领导,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卫生防疫工作。后来向苏联学习建立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障体系,此后,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面对资本稀缺、人才匮乏的约束条件,新中国非常注重卫生政策和卫生体制的本土化创新,提出了“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城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完善、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开展的背景下,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1965年毛泽东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向农村。——摘编自傅虹桥《新中国的卫生政策变迁与国民健康改善》【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试答:(2)有研究者认为“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特征”。结合史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要论证这一观点。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公共卫生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1)公共卫生的基本特征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公共卫生的基础和出发点政治内涵在重大疫病传播面前,政府积极肩负主导责任,有利于克服社会恐慌,安抚民心专业动态扩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疫病类型,这致使公共卫生的重点具有阶段性,不同时期公共卫生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性、预防第一公共卫生必须坚持科学指导、科学规划、科学管理、预防第一多学科交叉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必须坚持多学科综合交叉、综合应用世界性、联系性航空、高铁等跨地域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快了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就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促进全球健康(2)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开放探究——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生活史料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国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史料导读】史料是国家颁布的法规文件,主要涉及城乡的环境规划等等,提取信息需要注意几个关键之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农村饮水安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等。【探究】据史料分析,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要措施有哪些方面?试答:唯物史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很多疫病得到控制或治疗,人们的平均寿命大幅度延长。(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公共卫生建设普遍开展,并影响到乡村,使其公共卫生条件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很大改观。(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讲卫生成了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精神卫生和心灵健康也得到了注重。(4)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事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支持,推动效益的整合和利益的扩大化,进而会推动经济和相关学科的发展。(5)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缺乏社会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相关约束,医疗卫生事业可能出现很多的负面问题。家国情怀——中国古代预防疫病的思想和经验(1)隔离治疗,阻断传染。疠所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传染病隔离场所。(2)巡视散药,赐棺埋瘗。未感染者送药预防,一旦死亡,政府免费制棺深埋,以防疫病的进一步扩散。(3)开仓放粮,减免租税。这样避免了饥民大量涌入城市,既便于赈灾,又起到了预防疫病的作用。(4)颁布医方,群防群治。在村口要路立牌晓示或编撰一些简单的强体避疫的药方引导群众运用,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疫病蔓延,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天津卷,12]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B.世界文化多样化逐渐消失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解题流程][答案][演练1]命题点:20世纪初上海的新式交通工具[2021·新高考浙江6月选考,10]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演练2]命题点:新中国的汽车报道[2021·八省联考辽宁卷]1958年《人民画报》(海外版)刊出了新中国汽车的报道:“‘东风’牌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北京制造出‘井冈山’牌轿车,天津也制造出‘和平’牌轿车”“中国制造的公共汽车、卡车与轿车,安全,坚固,舒适。”这表明,当时新中国()A.品牌建设是工业发展的重心B.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C.对外积极树立国家工业形象D.利用对外贸易打破西方封锁[演练3]命题点:清政府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的规定[2021·河北高考,7]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演练4]命题点:国际卫生防疫体系[2021·新高考辽宁卷,15]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之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演练5]命题点:建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2022·新高考海南卷,8]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命题点:清代漕运的发展[202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清代“衣食”漕事者甚众,除直接参与漕运的运丁和水手,辅助漕粮运输的纤夫和脚夫,还有对运河进行日常维护的浅夫和泉夫、围绕漕事逐利的商贩。此外还有管理漕运和修河的各级官员、修造工匠、粮仓看守等。漕运成为运河沿岸乃至于更大区域的社会各阶层谋生牟利的社会场域。该学者认为清代漕运()A.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C.缓解了南北间的经济差异D.繁荣了区域消费市场2.命题点:晚清时期,民信局采用的邮递工具[2023·宁德市高三三模]民信局是近代兴起的一种民营通信机构,大多创办于晚清时期,尤以同治、光绪年间为盛(见下图)。结合所学推断,同光年间民信局采用的邮递工具主要是借助于()近代民信局创办时间统计图A.信鸽B.马车C.轮船D.火车3.命题点:14世纪欧洲鼠疫的影响[2023·天津市河西区一模]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A.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C.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D.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4.命题点:近代英国伦敦自来水公司[2023·长春市高三四模]右图是1828年的一幅英国漫画,描绘了一位女士在显微镜前观察水滴中游泳的怪物。顶部字母写的是“微观世界,献给伦敦自来水公司”;底部字母写的是“怪兽之汤,泰晤士水务公司”。漫画反映了()A.近代科技产品广泛运用B.化学工业发展造成污染C.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流行D.市民公共卫生观念加强课题4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必备知识·自主排查3.提示: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提示:促进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10.提示:人痘接种法。11.提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知识点一(一)1.(1)足迹2.咸阳驿站3.灵渠(二)1.红海3.(1)地中海(2)大西洋(三)唐山至胥各庄轮船招商局知识点二(一)1.(1)汽车(2)沪嘉高速(3)京津城际铁路2.(2)专业化自动化(二)1.(1)莱特兄弟(2)旧金山2.中苏(三)1.地球村知识点三1.(3)公共卫生条件(4)隔离治疗2.(1)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3.(1)心血运动论(2)通商口岸知识点四1.(1)计划免疫法律法规(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2.[提示](1)特点:大规模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各种道路;附属性的服务设施齐全。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有效抵御周边少数民族侵扰;密切与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助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政权的行政效率、物资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2)特点:受工业革命需求的刺激;政府授权,以私人投资开发为主;考虑原料产地的因素;受铁路等运输竞争的影响而衰落。探究点二1.[提示](1)特点:医保改革历史较早;医保制度较完备;医保覆盖人群广;以法定医保为主,私营医保为辅;立法先行,强制实施,等等。(2)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确实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特征,其中多样性是指专科防治、妇幼保健、卫生防疫、卫生政策和卫生体制的本土化创新。层次性是指先推动城市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后进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3.[提示]措施:整顿城乡环境,完善卫生基础设施,治理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卫生;实施农村供水安全工程,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D[演练1]解析:由材料中“汽声”“马路”可知,此种交通工具是汽车,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20世纪初传入中国,故D项正确;汽车由德国人最早发明,排除A项;汽车在当时不是公共交通工具,而是私人交通工具,排除B项;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标志不是汽车的传入,排除C项。答案:D[演练2]解析:汽车制造是工业化的成就,《人民画报》(海外版)刊登我国汽车制造的报道,意在宣扬我国的工业化成就,树立国家的工业形象,故选C项;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重心是实现工业化,而非进行品牌建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排除B项;D项中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答案:C[演练3]解析: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东亚病夫”等蔑称给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有识之士积极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有利于唤起民众卫生意识,进而增强民族强健意识,故选D项;材料是政府卫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排除A项;促进民主思想传播与“对城市清洁……机构上报”不符,排除B项;对个人卫生、防疫的要求,不一定能提升居民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