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海南省海口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帕博通过从4万年前的人骨骼中提取到遗传物质,开创了用古基因组学来探索远古人类进化史的先河。曲靖师范学院的某教师在《nature》杂志上报道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鱼化石,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的这段历史。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比较不同生物DNA碱基序列可以揭示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C.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不能体现生物界的统一性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答案】C【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详解】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B、DNA的碱基序列可表示遗传信息,故比较不同生物DNA碱基序列可以揭示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B正确;C、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错误;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如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等,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D正确。故选C。2.随着海水的升温,珊瑚虫易受到施罗氏弧菌感染,从而导致白化。科学家先用抗生素处理海水,杀死这些细菌,然后提高水箱里海水的温度,此时珊瑚就不会白化。10年后,重复以上实验珊瑚均白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珊瑚虫中施罗氏弧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增强B.抗生素处理使施罗氏弧菌发生了基因突变C.施罗氏弧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珊瑚虫与升温的海水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答案】B【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珊瑚虫中抗施罗氏弧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增加,A正确;B、变异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就已存在,不是抗生素诱导施罗氏弧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抗生素的作用是筛选并保存耐药性强的个体,B错误;C、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施罗氏弧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发生了进化,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珊瑚虫与施罗氏弧菌之间、珊瑚虫与升温的海水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B。3.稳定性选择和单向性选择是自然选择中的两种类型,前者是把种群中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中间型的个体,后者是在种群中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桦尺蠖黑化现象是工业污染导致其发生定向变异B.工业污染前后由于桦尺蠖物种没有改变,则其没有发生进化C.单向性选择导致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稳定性选择【答案】C【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稳定性选择是把种群中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中间型的个体,单向性选择是在种群中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具体作答。【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工业污染前后由于桦尺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物种发生了进化,B错误;C、单向性选择导致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中间型的个体逐步淘汰,C正确;D、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单向性选择,D错误。故选C。4.某大型湖泊被地壳运动形成的小山包所隔形成湖泊Ⅰ、Ⅱ,原湖泊中的某种鱼在两湖泊中分别进化为不同种类的鱼(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须过程B.湖泊Ⅰ中的鱼A、B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鱼A和C存在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完全不同D.两湖泊中不同种鱼的形成是因为环境不同导致的基因突变方向不同【答案】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某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A错误;B、由于存在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湖泊Ⅰ中的鱼A、B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鱼A、C属于不同的物种,即存在生殖隔离,但是因为有共同的祖先,所以二者基因库中的某些基因是相同的,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起到选择的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160年前,24只野兔被带到了澳大利亚,一个世纪后野兔的数量超过六亿只。为控制野兔数量,人们引入一种黏液瘤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和野兔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中毒性病毒比例的提高,表明野兔的抗病毒能力降低C.气候、传染病等因素都会影响野兔的种群数量D.强毒性病毒使野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答案】B【分析】在病毒感染之前,野兔就已经发生变异,部分野兔会产生抗病毒突变。引入一种黏液瘤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病毒能力进行了筛选,没有抗性的兔子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子能生存下来。据此答题。【详解】A、引入病毒的几年后,由强病毒比例最高变为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种群数量也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病毒和野兔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正确;B、中毒性病毒比例的提高,说明中毒性病毒更适应当前的环境,B错误;C、野兔在澳大利亚缺乏天敌,但气候、传染病等因素都会影响野兔的种群数量,C正确;D、强毒性病毒使野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这样宿主数量的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D正确。故选B。6.房水是眼球细胞间的组织液﹐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中无机盐含量可能高于血浆 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C.房水中蛋白质增多可导致青光眼 D.房水是虹膜和角膜细胞的内环境【答案】B【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从内环境获得营养物质,将代谢废物释放到内环境,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血浆大部分是水,其余包括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详解】A、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则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房水与血浆之间渗透压的平衡,A正确;B、泪液是由泪腺分泌的液体,而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B错误;C、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会增加房水的渗透压,引起房水增多,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C正确;D、房水属于组织液﹐是虹膜和角膜生存的内环境,D正确。故选B。7.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烧、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发烧时体温升高,患者体内酶的活性会增强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B【分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细胞外液蛋白质浓度增大,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无法排出,含量偏高,A正确;B、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发烧时体温升高,患者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更多的水随尿液流出,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B。8.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其呼吸和心跳正常,能大小便。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答案】A【分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同。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调节机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控制脑干、小脑、脊等低级中枢的活动。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功能;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所以又称为“活命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调控的。【详解】“植物人”失去所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损伤;身体基本不能动,说明小脑也失去功能;但是一些必要的生命活动(呼吸、排泄等)还在进行,说明脑干、脊髓没有受损,A正确。故选A。9.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向光性现象属于反射活动B.参与组成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可以是0个、1个或多个C.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D.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答案】B【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可能发生反射活动,A错误;B、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就是只有2个神经元参与,没有中间神经元,缩手反射参与的神经元为3个,含1个中间神经元,因此参与组成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可以是0个、1个或多个,B正确;C、感受器就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C错误;D、产生感觉,要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过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没感觉产生,可能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出了问题;要出现运动,需要经过完整反射弧,没有运动产生,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其它环节出问题如神经中枢、效应器(肌肉)等,D错误。故选B。10.某人因受外伤,致使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答案】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详解】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腰段,脊髓从腰椎胸部折断,不影响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跳反射存在。因为传导感觉的神经通路在脊髓胸段被切断,所以感觉无法传导到大脑皮层,针刺足底无感觉,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3个神经元,a、b为电表的2个连接点,c为刺激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静息状态时,b处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K⁺浓度C.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不会导致a处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D.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电表的指针将会产生1次偏转【答案】B【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B、通常情况下,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故静息状态时,b处膜外K⁺浓度低于膜内K⁺浓度,B错误;C、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不会传递到a处,故不会导致a处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C正确;D、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能传导到b处,但不能传递到a处,故电表的指针将会产生1次偏转,D正确。故选B。12.在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自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皮层随即调整各级中枢的活动,“命令”肾上腺髓质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促使心跳加快。切断支配心脏的神经A,发现心率也会加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A属于副交感神经B.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容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C.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是兴奋产生的原因D.心肌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素的受体【答案】C【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切断支配心脏的神经A,发现心率也会加快,说明神经A能抑制心率,神经A属于副交感神经,A正确;B、在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自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皮层切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心率也会加快,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说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容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B正确;C、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增加,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这是兴奋产生的原因,C错误;D、肾上腺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说明心肌细胞膜上存在肾上腺素的受体;副交感神经作用于心肌细胞,能使心率变慢,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说明心肌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D正确。故选C。13.1949年霍奇金与卡茨将枪乌贼大轴突浸浴于不同溶液,测量动作电位变化,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图中1为海水,2为1/3海水和2/3等渗葡萄糖溶液。
动作电位(mv)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适宜刺激会改变神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不只有Na+的跨膜运输C.动作电位大小与神经细胞内外Na+浓度差呈正相关D.可用0.9%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兴奋性实验【答案】D【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适宜刺激会改变神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是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不只有Na+的跨膜运输,葡萄糖也会被消耗,B正确;C、结合图示可知,当膜外钠离子浓度下降时,动作电位的值下降,膜外钠离子浓度升高,则会导致钠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内流的量增加,进而使动作电位的值变大,可见,动作电位大小与神经细胞内外Na+浓度差呈正相关,C正确;D、不能用0.9%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兴奋性实验,因为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否则无法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故选D。1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狂犬病毒入侵神经细胞一定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B.狂犬病毒侵入细胞后移动的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同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能导致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减慢D.神经递质通过胞吞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答案】C【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示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位于突触间隙的狂犬病毒可以与突触前膜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胞吞的形式运输进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反向运行。【详解】A、由图示信息不能确定“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A错误;B、图示显示:位于突触间隙的狂犬病毒可以与突触前膜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胞吞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其移动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反向,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化学递质,狂犬病毒入侵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知狂犬病毒能影响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会导致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减慢,C正确;D、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C。15.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醉酒驾车,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由于大脑和脑干被酒精麻醉B.交警在对司机进行酒精检测时,检测仪器中装有斐林试剂C.由于紧张,可能不能完成膝跳反射,这反映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D.前方有障碍物紧急刹车时,心跳会加速,这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答案】C【分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和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脑和小脑,A错误;B、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检测酒精应该选择酸性重铬酸钾,B错误;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该反射,因此紧张状态下不能完成膝跳反射,反映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C正确;D、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16.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①。②。(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Aa的个体有300只,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2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假设以上数据是在丙岛屿上人为种植的豌豆群体,如果也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则自然繁殖2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这两个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答案】(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基因库生殖隔离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由于甲、乙两岛环境不同,自然选择选择的有利变异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具体方向不同,从而基因库区别较大(4)70%42%70%7.5%都没有发生进化【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1)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故图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2)分析题意可知,飞行能力强的昆虫在甲岛容易生存,而在乙岛不容易生存,由此可知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种群A、种群B不能相互交配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已经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两个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的原因有: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以及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者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变,因此A的基因频率=(550×2+300)/2000=70%,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假设以上数据是在丙岛屿上人为种植的豌豆群体,由于豌豆只能自交,且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则自然繁殖2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550×2+300)/2000=7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Aa的个体有300只,aa的个体有150只,则AA=11/20,Aa=6/20,aa=3/20,繁殖两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6/20×(1/2)2=7.5%;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均未改变,故都没有发生进化。17.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1)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草原上的雌鹿群(填“能”或“不能”)看作一个种群。(2)在该草原,黑尾鹿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美洲狮和狼捕食,而美洲狮和狼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黑尾鹿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4)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5)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理由是。【答案】(1)不能(2)协同进化(共同进化)(3)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鹿种群发展的作用(4)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维持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从而维持该草原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或根据“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5)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分析】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因此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共同进化对被捕食者是有利的。【详解】(1)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因此草原上的雌鹿群不能看作一个种群。(2)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在该草原,黑尾鹿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美洲狮和狼捕食,而美洲狮和狼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黑尾鹿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协同进化。(3)由于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因此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4)根据“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故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5)由于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所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18.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鸡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将其完善。(注:鸟类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75%)A.实验材料与工具:加入抗凝剂的新鲜猪血、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镜。B.方法步骤:①;②向每支试管分别滴入1滴新鲜猪血,振荡摇匀,放置5min;③分别取每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分别制成临时装片;④。C.预期结果:(3)由此可见,医院里给病人补充盐溶液或输入药物时,应输入生理盐水或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的溶剂,原因是。【答案】(1)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神经-体液-免疫(2)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或适量且等量)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状,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3)维持人体渗透压的平衡,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分析】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包括四个水平,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隐态调节、酶活性的稳态调节,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个体水平上存在血压和心率的稳态,群体水平上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隐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详解】(1)由于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故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结合实验材料可知,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为鸡血红细胞的形态。实验中遵循单一变量,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步骤为:①鸟类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75%,根据A中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可知,应该设置三组,故可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或适量且等量)。②向每支试管分别滴入1滴新鲜鸡血,振荡摇匀,放置5min;③分别取每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分别制成临时装片;④因变量的检测: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状,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据此预期实验结果为: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状,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3)由此可见,医院里给病人补充盐溶液或输入药物时,应输入生理盐水或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的溶剂,原因是维持人体渗透压的平衡,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三、实验题19.题30图2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题30图2(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如果,表明部位d受损。【答案】不属于不能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2)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传出神经到突触,不能颠倒,所以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或部位d受损。要证明传出神经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要证明骨骼肌受损,只需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要证明部位d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而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点睛】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的条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投资纠纷诉讼.投资回报争议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广告发布和费用支付3篇
- 2024年度企业融资借款合同范本下载
- 2024年度旅游服务与合作经营合同
- 2024年度羽毛球俱乐部会员退出与惩罚合同
- 《AD治疗全球指南》课件
- 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with详细设备清单及租赁条件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课件
- 2024年度建筑群电缆电线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度企业广告宣传投放合同
-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 软件许可使用协议英文版
-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
-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 第10讲军人心理疏导与调适
- 麻醉科抢救制度
- JJG 936-2012示差扫描热量计
- GB/T 14649-2005船用辅锅炉性能试验方法
- 棒球运动主题教育PPT模板
- 四川省工伤医疗(康复)待遇申请表
- 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