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宿迁市沭阳县为例_第1页
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宿迁市沭阳县为例_第2页
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宿迁市沭阳县为例_第3页
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宿迁市沭阳县为例_第4页
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宿迁市沭阳县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我国“空巢”现象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问题凸出,计划生育导致了当前“421”家庭的结构格局,因此,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难题。互助养老作为延续中国传统养老特色、激发社会活力和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方式,备受社会关注。本论文从农村互助养老入手,结合国内外对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的研究现状,选取宿迁市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为调查对象,从它们农村互助养老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来源不稳定;接收条件有限;互助养老意识不强;基础活动设施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等,并提出依靠政府的正式与其他组织的非正式支持;扩大互助范围;引导民众转变互助养老的偏见;增加娱乐活动设施等建议,推动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互助养老AbstractThephenomenonof"emptynest"inChina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theagingofpopulationisincreasing,andthefamilyplanninghasledtothecurrent"421"familystructurepattern.Therefore,thepensionproblemhasbecomethebiggestprobleminChina.Mutualsupportfortheelderly,asaneffectivewaytocontinuethe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Chinesepension,stimulatesocialvitalityandbuildasocialgovernancecommunity,hasattractedsocialattention.Thispaperstartsfromtheruralmutualsupportfortheelderly,combinedwiththeresearchstatusofruralmutualsupportfortheelderlyathomeandabroad,selectedShuyangCounty,SuqianCityasthesurveyobject,fromtheirruralmutualsupportfortheelderlyinfrastructureandotheraspectsoftheinvestigation.TheresultsshowthatthemutualpensionfundinShuyangCountyisunstable.Receivingconditionsarelimited;Mutualsupportfortheelderlyconsciousnessisnotstrong;Inadequateinfrastructure;Lackofprofessionalservicepersonnel,etc.,andsuggestrelianceonformalgovernmentandinformalsupportfromotherorganizations;Expandingthescopeofmutualassistance;Guidethepublictochangetheprejudiceofmutualassistancefortheelderly;Suggestionssuchasincreasingrecreationalfacilitiesto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mutualassistancefortheelderlyinShuyangCounty.Keywords:Populationaging;Ruralendowment;Mutualpension目录TOC\o"1-3"\h\u一、绪论 页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养老方式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环,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是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因此,在农村,赡养老人的做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在这一背景下,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道路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正确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互助养老的建议[1]。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和相对短缺的养老资源,“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将“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作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人口年龄分布不均,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老幼两代在农村,年龄上出现了断层现象。农村居住分散,养老服务设施匮乏,农村老人难以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量很大,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很难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农村现有的经济基础薄弱与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导致农村老人在养老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村老人大多只注重基本的物质生活,认为自己是“老而无用”,而农村互助养老则是改变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将其从“被赡养者”转变为“参与者”,这大大提高了农村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互助养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补充。研究意义(1)学术意义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养老问题上的研究相对滞后,而在这一领域,我国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特别是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系统研究,更是鲜见。我国目前对农村社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相关制度和设施建设存在不足。目前对互助养老模式的研究与分析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有助于丰富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同时将可行性理论、共生理论等运用到农村互助养老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和理解。另外,目前关于互助养老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本论文将丰富农村互助养老方面的研究,弥补其不足,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互助养老符合我国当前的养老现状,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居民养老,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研究农村互助养老问题对于我国现今的老龄化社会来说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成功案例,依靠政府的正式支持与其它群体的非正式支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互助养老中来,提高对农村互助养老的关注度,并使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可以有效地解决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展开了对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的研究[2]。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的关键问题。但由于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因此,顺应农村地区发展实际和养老现状,以及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我国来说,互助养老模式现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从不同主体、观点及角度方面分析互助养老。李俏、刘亚琪(2018)根据推广者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民间型、经营型[3]。而杜鹏、安瑞霞(2019)根据领导主体的不同,将互助养老模式分为群众自发型、能人带动型、干部领导型[4]。互助养老模式逐步改变了农村养老模式,并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养老模式[5]。贺雪峰等(2020)认为对于家庭养老,互助养老是一种高质量、低成本的养老模式,既满足了农村老人就地养老,也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6]。马志强等(2021)认为“邻里低偿照护”是低成本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一种模式选择[7]。刘妮娜(2019)认为从无偿到低偿相结合构建圈层、一体化、网络化、制度化的农村互助养老制度[8]。另一些学者则是从福利的多元化出发[9]以及多元管理的观点[10]明确在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时,必须确立多种主体责任,政府、市场、社区、民间组织要相互配合,共同为农村养老提供服务。国外研究现状在西方发达国家,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偏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在此方面的研究比国内更早一些。从养老文化的角度来看,东亚国家的养老文化与中国的养老文化相比,有着更多的共同点,东亚地区的养老模式对中国来说更具现实意义和文化适应性。美国的互助养老是以地域为基础的,老人们在互相帮助下,基本能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除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请专业人士帮忙[11]。美国老年群体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很小,大多数美国老年人都会选择养老社区这种养老模式,而且每个州都有其特色。英国互助养老是以青年与老年人共处、协作的模式,其首要目标不是照顾老人,而是希望以共同生活的方式,维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12]。英国推行互助性养老,并非以物质上的满足为目的,而侧重于生活照顾与心理关怀,以增进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德国老年人互助养老已成为一股养老潮流,政府会为老人们提供一套免费的公房,让他们与所有不同年龄层的人一起生活[13]。德国在实施互助性养老模式时,特别重视青年群体对老年人的生命关怀和心理安慰。日本的互助养老理念与我国的互助养老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社区互助”模式可以增进老人的沟通、交流和帮助,让老人在尊重、平等的环境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生命[14]。并且以老年人为主体,反映出日本人“老有所为”的观念。综上所述,国外的互助养老制度发展较为成熟,形式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色,虽然这些模式在各自的国情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否对我国的养老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估。然而,从我国国情出发,考虑到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量较大,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也较低,因此,应根据国情,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力量,使老年人能够主动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以更低的成本来解决日益严峻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1)互助养老概念互助养老是一种植根于农村传统的民间互助组织,它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发挥村民自治、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组织的功能,把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各类农村人力资源有序的组织动员起来,以各种形式开展资金互助、服务互助、文化互助等新型社会养老模式。(2)可行能力理论基于可行能力的公平公正促进养老公平,让老人有机会选择他们喜欢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可行能力公平为依据,使一些贫困、孤独、高龄的老年人享受平等的养老生活。可行能力理论以实现老年人的实质自由为目标,作为衡量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价值标准,使老年人养老不受硬件条件的限制,实现自己所珍视的养老生活。(3)共生理论共生理论主要用于研究生物群落的不同种属间基于不同的关系而相互依存的方法,而后被引申用于明确事物形成与发展本质的研究方法。共生理论的主要内涵体现在通过探索各系统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揭示各系统以及各要素之间共生的本质,进而达到共生系统各要素间获得最大利益。共生理论的实质是“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以及“共生关系”三大核心要素,从本质上揭示事物的形成与发展。(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文以宿迁市沭阳县为研究对象,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入手分析,指出制约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问题与成因,综合考虑沭阳县的农村发展,分析其所受的影响因素,依据可行性理论、共生理论等,提出适合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对策。但各农村地区发展不同,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的写作应立足于大量与课题有关的文献。通过中国知网等查阅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对农村互助养老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与归纳,了解关于国内外农村互助养老相关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同时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宿迁市沭阳县当地情况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实地调查法宿迁市沭阳县作为农村互助养老的试点区域,根据研究目标到沭阳县进行实地调查,主要采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一对一的访谈,与互助幸福院的居住老人和当地村民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其当地农村老人情况、互助养老参与情况、影响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因素以及老人需求等,做好记录,最大限度地获取第一手调研资料。因农村老人文化水平有限,因此,进行口头表述来填写问卷,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宿迁市沭阳县互助养老的老年人服务需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当地互助养老的现状以及老人对农村互助的满意程度及精神需求,为论文提供基础的研究资料。(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宿迁市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的服务实施现状及问题的探索,为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宿迁市沭阳县的人文文化、老人人口、养老需求等,并对宿迁市沭阳县目前的互助养老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沭阳县互助养老现状及问题。文章以个案为例,阐述了具体的执行流程,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宿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二、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现状二、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现状(一)调研工作设计1.调查问卷设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宿迁市沭阳县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实际状况,并为达到调查目标设计了《沭阳县农村老人互助养老情况调查问卷》。针对沭阳县范围内东渡村、春生村和华冲社区三个村的老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并收回113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13份,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分别达到94.1%和100%。在沭阳县农村老人互助养老问卷中共设计了19个不同的问题,分别涉及到老人自身的基本信息、老人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情况认知、老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意愿与期望调查。样本对象情况在被调查的113位沭阳县农村老人中,从性别上看,男性41人,占36.28%,女性72人,占63.72%,女性占比偏多;从年龄段上看,有65.49%的老人在61-70岁之间,20.35%的老人在71-80岁之间,81岁及以上的占14.16%;在文化程度方面,沭阳县农村老人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占比84.96%,大部分农村老人处于文盲阶段,因此,调查问卷大部分用口述的方式进行填写;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主要收入来源方面,沭阳县45.13%的农村老人收入来源为低保和农保,有18.58%和17.70%的农村老人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农作物和子女供给,极少一部分的老人靠自己的个人收入和储蓄生活,沭阳县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的月收入为1000元以下,他们平时买菜做饭后就所剩无几,也只是满足自身的基本物质条件,无法支撑他们进行机构养老,沭阳县三个村的老人对于参与互助养老持正面态度。在生活照料方面,63.16%的老人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有的是一个人居住,有的和老伴一起住老宅,有的参与农村互助幸福小院;在农村互助养老意愿上,有43.36%的老人愿意到村里的互助养老小院里进行养老,但仍有49.56%的老人希望子女养老;老人们在农村互助小院里希望得到的服务主要有陪伴聊天、陪同看病、护理照料和日常打扫等,大部门的农村老人在心理上仍希望有人能陪同聊天解闷,给予心理慰藉;未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老人也有他们所担心的,主要在于不放心别人照顾、担心与照料人相处不和谐、在农村互助小院里出事了没有法律保障等,因农村互助养老仍处于探索时期,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每位老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担心因素。二、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现状图1不同年龄段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图2沭阳县农村老人受教育程度图3沭阳县农村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务工情况(二)沭阳县养老基本概况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是全国劳务输出大县。截止到2021年底,全县人口167.5万,目前享受农村低保的约5.9万人,城市低保约0.5万人,农村特困供养约0.3万人。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数量较多,“空巢”家庭占农村总户数的一半左右。近几年,进城打工、随子女进城就学的农民人数急剧上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农村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数量激增,农村养老现状不容乐观。到2021年,沭阳县60岁及60岁以上老人人数30.9万人,老龄率15.48%,养老需求较大,我国现有的养老资源供应不足,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所面临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2020年8月,沭阳县政府获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871万元,2022年4月,沭阳县共计拨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5471.14万元,沭阳县政府对农村老人的养老投入,沭阳县农村老人持肯定态度。从沭阳县农村老人参与意愿的角度出发,发现互助养老服务的有效性对参与意愿与推荐意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表1沭阳县农村老人对政府养老投入满意度变量名样本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方差峰度偏度变异系数(CV)Q14-您对当地政府对农村老人养老投入程度如何?113513.2390.95730.9160.945-0.7470.295(三)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基础设施沭阳县为适应老年人多元化的需要,大力推进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2014年至2020年底,沭阳县全县建成养老机构48家,敬老院37家、民营养老机构11家,10485个床位,人均床位40.3张[15],全县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根据2019年沭阳县民政局出台的《沭阳县农村“日间照料幸福小院”实施方案》规定,“日间照料幸福小院”的建设标准为“五室一场所”,即“五室”即起居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娱乐室;“一场所”即室外(或室内)活动场所,配备防滑、照明、助餐、助浴、娱乐等设施[16]。沭阳县对农村互助幸福小院的初步建设发布实施方案,建设标准化,如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标准要求的,应当通过购置、置换等方式予以完善,有利于农村互助幸福小院的发展。(四)沭阳县互助养老的组织管理情况2019年,沭阳县民政局制定了《沭阳县农村“日间照料幸福小院”实施方案》,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利用自家大院创建农村“日间照料幸福小院”,并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5万元,每年运营补贴3万元[17],全力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助餐、日间照料、精神关爱等服务,让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不离乡、不出村便能解决关爱照护问题,让外出者放心务工、留守者有人照顾,沭阳县根据乡村实际,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利用闲置的乡村庭院建设“邻里照料、助餐助浴、抱团养老”的农村“邻里照料幸福院”,使农村老年人不离乡不出村,即可养老。沭阳县自2019年5月启动“邻里照料幸福小院”项目以来,截止到2021年,沭阳县共有17个“日间照料幸福院”。在全面总结塘沟、华冲试点“邻里照料幸福小院”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广推进力度,全面推进“邻里照料幸福小院”建设,确保年底再建和投入运营“邻里照料幸福小院”20家,通过“邻里照料、助餐助浴、抱团互助”这一主要服务方式,让本村老人不出村、不离乡便能解决养老问题,享受到便捷温馨的日间照料和精神关爱服务。(五)沭阳县医养互助模式沭阳县养老服务中心与协和康复医院联合探索护老新模式,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养老中心主要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护理、医疗和保健等,并且医院配备了大型医疗设备与康复器材供老人使用,协和康复医院与沭阳县多家养老机构签订“医养互助协议”,在此基础上,还为老人提供了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包括医疗诊断、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2021年,宿迁市沭阳县铭和养老服务中心获批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试点,填补了宿迁地区养老服务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空白[18]。在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和康复服务,使传统的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相结合,积极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六)沭阳县养老机构消防设施2020年,沭阳县投入2600万元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配置了自动喷淋、火灾自动报警、应急照明等消防安全设施,同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发放180万元,用于民营养老机构消防设施升级改造[19]。同年8月底,全县37家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9家民营机构全部通过消防审验。三、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三、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资金来源不稳定,互助养老动力不足对于政府对农村互助养老相关财政补贴、村集体的公共资金、社会团体、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公益性资金以及老人家庭的象征性缴纳等渠道构成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的主要资金来源,有其局限性。其次,大部分城市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由退休工资支撑,而农村老年人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靠退休金养老。据沭阳县农村老人互助养老情况调查分析,如表2,沭阳县近80%老人影响他们参与互助养老的因素是价格水平。表2价格水平影响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名称选项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Q12-3.价格水平-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你选择互助养老?选9684.95684.956未选1715.044100.000合计113100.000100.000因此,对老人而言,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服务成本,以及他们的子女首要考虑因素也是价格问题,如果超过了原来的预算,他们就会拒绝接受这些服务,所以解决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来源是主要的。沭阳县农村老人主要收入来源是社保或农保,大部分都是1000元以下,除去他们日常生活开销,所剩无几,有的老人还有稻田,需要买化肥等农药,无法支撑他们额外的养老服务,但有些已经退休的老人仍出门务工,因家庭经济压力大,有些子女将儿童留给老人抚养,更加重了农村老人的经济负担,使得他们老而无休。表3主要收入影响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题目名称Q10-您的月收入?总计1000元以下1001-2000元2001-3000元3001-4000元4001元以上Q9-您的主要收入来源?个人收入或储蓄2(14.3%)6(42.9%)4(28.6%)0(0.0%)2(14.3%)14子女供给16(80.0%)3(15.0%)0(0.0%)1(5.0%)0(0.0%)20社保或农保47(92.2%)1(2.0%)1(2.0%)0(0.0%)2(3.9%)51种植农作物14(66.7%)6(28.6%)0(0.0%)0(0.0%)1(4.8%)21退休金1(14.3%)5(71.4%)0(0.0%)1(14.3%)0(0.0%)7(二)宣传力度不足,互助养老缺乏积极性农村是“熟人”社会,据实地调查,沭阳县有农村互助幸福小院的村庄,老人大部分知道互助养老幸福小院,但觉得它只是有人帮忙做饭、洗衣服、聊天,没有其它实质性作用,而没有农村互助幸福小院的村庄,极少老人知道农村互助幸福小院。沭阳县“农村互助幸福小院”宣传平台存在不足,沭阳县农村老人大多使用老年机,互联网宣传在老人群体中不太现实,只能通过年轻人进行宣传,宣传资源利用不足,外界资源利用渠道少。(三)接收条件限制,活动设施供应不足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小院只接收本村60岁以上、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这使得农村互助养老接收条件受限,因设备、基础设施、土地建设等种种因素,做不到村村皆有互助小院,因此,有些村的“空巢”老人仍无法获得互助。农村缺少休闲场所和养老设施,限制了互助养老服务的供给与传递。相对于农村老人,城市中的老人有基础保障的娱乐设施,有些城市专门开放了老年大学,供城市里的老人去学习、娱乐、交流等,家庭条件优越的城市老人更多的选择旅游养老,大大提升了城市老人养老的幸福感。而农村老人只有守着一亩三分地,什么季节种什么,闲暇时光,也只是与邻居聊家常或者在家里看电视,有些农村老人会打牌消磨时间,可供农村老人使用的娱乐设施严重缺乏。调查表明,接近一半的村居具有适合老人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或养老设施,但是这些场所和设施,位于行政村或者中心村,边缘村庄的老年人对此利用率不高。部分农村还存在娱乐活动场所不足、活动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农村娱乐活动存在缺乏组织管理。通过沭阳县农村老人互助养老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沭阳县农村老人平时的娱乐活动主要有串门聊天、看电视和听小戏等,内容比较单一,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却只有在家等待邻居上门看望,缺乏精神活动。沭阳县农村互助小院也只是为本村老人聚集提供了一个场所,但有时也会举办老人生日会等。还有一些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借助老年协会,偶尔看望院内老人。对于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幸福院互助养老的服务规范性不足。沭阳县从机构场地、资金、人员组织及服务效果方面来看,沭阳县互助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对于实施互助养老模式处于初尝阶段的农村地区,政府在互助养老的政策设计、资金投入和相关立法建设方面比较滞后,使其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发展缺少应有的规范性。“大家有事没事的就在院子里一起插插寡(聊天),有时候一聊就是一下午,做饭我有时候也跑去帮忙弄弄菜什么的,晚上她们有几个人在院子里崴小花船(跳民间小调),热热闹闹的,大家一起聊聊崴崴笑笑就拾当拾当(收拾)睡觉了,一起也就觉得好玩了,自己在家就轻沫苦嘴(没人说话、无聊)的,在这里都认得,大家一起什么寡都能插(聊天)。”(案例一)表4沭阳县农村老人平时的娱乐活动名称选项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Q15-1.体育锻炼-您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有哪些?未选9483.18683.186选1916.814100.000Q15-2.和邻居聊天解闷-您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有哪些?选9785.84185.841未选1614.159100.000Q15-3.打麻将、打扑克-您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有哪些?选8676.10676.106未选2723.894100.000Q15-4.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您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有哪些?选9483.18683.186未选1916.814100.000Q15-5.做手工艺品-您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有哪些?未选10693.80593.805选76.195100.000Q15-6.无娱乐活动-您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有哪些?未选11299.11599.115选10.885100.000Q15-7.其它-您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有哪些?未选10895.57595.575选54.425100.000合计113100.000100.000(四)互助养老意识不强,内容缺乏吸引力沭阳县农村老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更容易受到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束缚,特别强调子女(尤其是儿子)养老以及自我养老,据沭阳县三个已有“农村互助幸福小院”的村庄进行调查,大部分老人仍喜欢子女养老,就算子女长时间外出务工,老人也独自在宅基地或者子女家自我养老,缺乏互助养老的意识,觉得自己完全照顾得了自己,可是老年人是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占到了50%左右,身边没人照顾,后果不堪设想。在调查过程中,有位老人的孙子口述调查问卷给老人填写,老人误以为是儿子与孙子不想为其养老,要将其送去互助小院养老,哭诉着子女不孝顺,不替其养老,多次质问孙子是否只是调查用的,而不是真的要送走她,孙子解释了好长时间只是我们用于调查的问卷,而不是不为其养老,我们也为其进行了解释,老人才平静下来完成问卷。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互助养老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仍未适应,子女养老的观念束缚,使其无法接受其它养老方式。表5沭阳县农村老人养老方式名称选项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Q11-您喜欢什么样的养老方式?子女养老5649.55849.558互助养老(村里或社区组织的)4943.36392.920老年公寓76.19599.115福利院、敬老院10.885100.000合计113100.000100.000沭阳县农村老人对新型的互助养老认知有限,部分老人对互助养老持怀疑甚至不信任的态度,即使是“熟人”社会,他们仍担心在互助养老中与其他老人相处不和、生活环境不好、生病时无人照顾等。另外,有45%的老人担心他人的闲言碎语,被村里人说子女不孝,不赡养他,把他送去外面养老,儿女们也担心,如果老人参与了互助养老,会被村里的人说他不孝顺,都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会让他们觉得没面子,因而对互助养老持排斥态度。表6沭阳县农村老人互助养老担心因素名称选项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Q13-您在互助养老方面主要担心什么?他人的闲言碎语4136.28336.283生病时没人照顾2723.89460.177子女不支持2421.23981.416生活环境不好1815.92997.345与其他老人相处不和睦32.655100.000合计113100.000100.000沭阳县互助养老小院服务内容对老年人缺乏吸引力,老年人认为入住互助养老小院只是有个地方睡觉、提供三餐、打扫卫生等,这些在自己家自己也可以满足自己,自己反而更加自由,出门不用报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农村老人的需求更加的多元化、层次化,从表7可以看出沭阳县农村老人仅满足基本的生活照料,已经不能满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需求了[20],致使农村互助养老无法全面开展,老人的观念转变不强。表7沭阳县农村老人互助养老服务名称选项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Q17-1.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如果接受互助养老服务,您希望得到哪些服务?选7061.94761.947未选4338.053100.000Q17-2.陪伴聊天-如果接受互助养老服务,您希望得到哪些服务?选10492.03592.035未选97.965100.000Q17-3.陪同看病-如果接受互助养老服务,您希望得到哪些服务?选9079.64679.646未选2320.354100.000Q17-4.按摩护理照料-如果接受互助养老服务,您希望得到哪些服务?选8978.76178.761未选2421.239100.000Q17-5.维护权益-如果接受互助养老服务,您希望得到哪些服务?选6153.98253.982未选5246.018100.000Q17-6.节日问候-如果接受互助养老服务,您希望得到哪些服务?未选9886.72686.726选1513.274100.000合计113100.000100.000“我还要去地里种韭菜呢,我家小孩就喜欢吃我种的韭菜包饺子,每次孙子回来之前,我都包一冰箱,让他们带走,我不欢死爬爬(一直)坐那儿,天天没事,我更躁得慌,我地还要种,种地卖稻子能卖一两千块钱呢,反正我自己能忙能走的,什么事都能做,鸡、鸭、鹅的都要天天喂,每天忙来忙去的,要不然什么都要买吃浪费钱。”(案例二)“照顾我们都是认识的人,就天天插插寡(聊天),帮我们洗洗闹闹的,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我觉得挺好的,以前一个人在家都懒得弄饭,觉得自己什么都吃点就过去了,有时候不饿就不吃,反正就一个人,也不想做,现在她们一天三顿做着,我觉得挺好的,反正地都包给人家去了,我也不用忙了,家里鸡鸭啥的也都没有了,每月政府给点钱,小孩有时候回来看看我们,也不用忙了现在就享享清闲了。”(案例三)(五)服务人员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部分是由农村人家自己家房屋改造而成,有的一人一间,有的两三个人住一间房。照顾老人也是自己亲力亲为,但人员有限,可以帮助一些失业妇女解决工作问题,但她们仍缺乏专业养老服务技术。养老互助服务专业性不强,实际参与的志愿者多为农村失业妇女,没有经过专业规范的服务培训,缺乏专业社工人才,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影响了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内容主要停留在精神慰藉层面。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农村老人是否选择互助养老的关键,有些服务人员素质低下,对老人小则辱骂,大则大打出手,这些都会引起老人的惧怕,使得他们不敢参与互助养老。互助养老只适用于能够自理与半自理的老年人,失能老人无法进行互助式养老,导致此种模式具有局限性[21]。同时,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村里医院的医护人员只能解决基本的医疗问题,社会参与力量不足,仅有沭阳县农村当地人口,年轻人少,民间非营利组织少,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由于社会资本具有很高的营利性,而养老服务投资规模大,回报率低,投资周期长,所以,社会资本很少参与到养老服务方面。表8影响沭阳县农村老人选择互助养老因素名称选项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Q12-2.服务硬件条件-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你选择互助养老?选10088.49688.496未选1311.504100.000Q12-6.服务人员素质-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你选择互助养老?选6759.29259.292未选4640.708100.000合计113100.000100.000“去年着,小满着他爸突然一下子晕倒了,都把人黑死了(吓死了),去医院一查脑血栓,住院住了一阵着,出来只能拄拐棍慢慢走,上半边身着没有感觉,他就把他爸接去家看去了,我们这边没有专门哪个医生看着他爸,他自己也担心,所以也不敢把他爸留在这里。”(案例四)四、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四、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一)加强政府正式支持保障中国“未富先老”的现实状况,使得中国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无法完全仿效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明确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互助内容、基础设施、责任认定等,寻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保障作用,对于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出台相关制度,因地制宜、普适灵活的医养模式。在完善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农村互助养老的质量与效率,对其它地区农村互助养老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加之自身的优势,形成一套适用于自身的互助养老模式。加大财政投入,税费全免,政府要端正态度,加强对农村互助养老的宣传,增强农村居民的互助养老意识,转变他们固有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充分发挥党员、村干部、老年协会成员等模范带头作用[22]。与此同时,政府与相关部门人员组织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下乡传授相关技能,对农村互助养老人员进行针对性辅导,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生产能力,提升农村老年人的自信心,消除“老人无用”等负面观念[23]。建立基金,将互助养老保险基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对基金的使用进行规范,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资金有效运用。要想有效地解决沭阳县农村的养老问题,必须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继续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惠农资金的投入。沭阳县农村互助小院可以与当地花卉、家禽、包装等公司合作,带领互助老人一起种植花卉、养殖家禽、做手工等,一方面可以让老人摆脱“老人无用”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农村互助小院平时食用,也可以让他们多运动运动,既降低了养老成本,又让老人从养老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参与者”,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农村互助养老中来。(二)引导民众转变互助养老的偏见宣传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互助养老活动中来,通过张贴海报、电视广播、文娱活动等形式宣传互助养老,也可以与农村老人分享案例和经验,让入住幸福小院的老人与家庭养老的老人口口相传,宣传互助内容,通过“体验日”等形式,利用传统的文化活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服务。农村和城市相比,人们更信任、更亲近、更友好的邻居关系。老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即使老人身体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救助。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给年轻人推送农村互助养老文章,让他们给家里老人进行宣传,需要农村地区的老人改变养老观念,让农村老人既能不离开家乡,也能在子女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有人照料,有人关心,既缓解了子女的赡养压力,也使子女外出务工安心。在老龄化严重、家庭小型化、“空巢”等情况下,互助养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24]。利用好一切宣传资源,可以在村口、村里卫生所、养老产业机构等地,张贴农村互助养老海报,适时安排专业人员讲解农村互助养老内容等事项,深度挖掘潜在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不是用官方笼统的话术为农村老人讲解互助养老的益处,而是要让农村老人浅显易懂。在村庄的熟人社会,由于资讯的完全透明化,在互助护理中,可以降低费用和风险,避免了其它形式的养老机构所面临的伦理风险。只有采用志愿组织形式的老年人互助,才能充分发挥老人的积极性,保障其服务质量,化解其潜在的风险,减少其费用。老吾老尊老敬老,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积极转变养老观念,支持互助养老的有益探索。(三)扩大互助范围,增加活动设施农村互助养老小院只接收自理老人,然而半自理、失能老人更加不愿离家,据沭阳县走访调查显示,大部门老人不愿离开家乡,不想跟着子女进城生活,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更希望落叶归根。政府可以统计每个村庄半自理、失能老人,根据农村居住地的划分,在合适的位置与卫生所进行合并办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也可以与相关医院或已实现医养结合的专业医疗机构签订供需合同,做到医养结合,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支持力度,鼓励村庄、社区与医院共同成立医疗志愿队,由有关部门派遣人员到农村地区进行专业化医疗服务,既能节省开支,又能覆盖各个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弥补农村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短板,使广大农村老人能够在村中享受到医疗服务,农村老人能够享受平等的养老生活。在满足其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让他们有归属感,觉得自己不是被抛弃的,不让农村失能老人被标签化。要广泛建设小规模、多功能的服务场所,挖掘农村邻里资源,推动老年人互帮互助,提高基层的组织能力可以实现养老服务的事半功倍。加强农村互助养老周围的基础活动设施,大部分老人和孩子都在家中,农村大部分板块都是以家族宗亲分的地区,更合适举办更多的文娱活动,在他们经常聚集的地方建设活动中心,配置活动设备,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资源有限而难以持续开展的活动,可以联合开展,比如几个农村互助幸福小院联合开设消防课堂,组织周围村庄小院里的老人端午节包粽子比赛等。(四)培养互助养老意识,丰富农村互助养老内容通过互助服务与活动,促进沭阳县农村老人们逐渐形成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老人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集体活动等都可以保持着互助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互助养老意识。在农村互助养老内容上,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太过单一,使得老人没有互助养老的欲望,基于助食、助行、助收拾等,适当发展适老农业,农村老人大部分都养过鸡、鸭、鹅等,种植过各种应季食物,突然一下子清闲下来,反而不适,互助小院可以联系周围产业,看是否有产业愿意合作。村集体需要发挥对老人的关照,依托基层自治组织的养老保障作用,建立、运行、改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点,引导村民互助养老,使更多的老人能够在村养老,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利用村集体经济力量办好幸福院。进一步健全农村互助养老内容,提高农村互助养老质量,满足农村互助养老需求,提升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真正做到“老有所养”。(五)重视对农村互助养老的非正式支持探索多元参与、多元治理的养老新模式,引导社会上的志愿组织、机构和企业等,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鼓励社会捐助,持续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发挥社会责任感,例如某些经营日用品的公司,可以定期为老人们提供一定的生活必需品,既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也能拓宽销售渠道,还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如果企业赞助特困帮扶基金会,沭阳县政府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使企业形成自觉自愿参与社会事业的态度。以各种形式对从事健康养老产业的专业服务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养老培训,基础的医疗知识,激励和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此外,鼓励企业对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产业进行社会捐赠,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或者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鼓励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互联网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短视频平台的盛行下,鼓励农村互助养老小院带领老人进行短视频拍摄,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农村互助养老,当地百万博主可以在不打扰老人休息的情况下,自发去农村互助小院进行直播与拍视频,收益用于捐助农村互助养老事业,让更多人在不同平台了解农村互助养老。沭阳县花卉产业可以与农村互助幸福小院合作,老人可以学习专门的花卉种植技术,进行小范围的花卉种植,增强老人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参与到农村互助养老上来,摆脱认为自己是“老而无用”的想法。五、结论五、结论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问题,养老问题成为国家、政府和人民密切关注的难题,让老人享有健康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老年人是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占到了50%左右,特别是残障人士,他们的护理工作比较困难,因此,他们的身边更离不开人,迫切要求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破解养老难题,有新的尝试才是刚刚开始的第一步,扩大互助养老受众范围,将农村互助养老进行到底,进一步探索农村老人对于养老的需求,满足其意愿,将政府职能、社会资源、慈善资金等能够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模式当中,使其能够可持续化发展,受惠于万千老人家庭。农村的养老问题,不仅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而互助式养老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农村独居老年人与残障老年人等服务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老年人日常生活有人照看,突发事件有人帮扶,真正把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床边,同时,可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的一种必要手段。针对沭阳县县情,农村互助养老可以从通过政府的正式与其他组织的非正式支持,扩大农村养老互助范围,引导民众转变互助养老的偏见,增加娱乐活动设施,通过引入专业的护理人员等方式,改善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在物质上得到充分的满足,并能得到心理和医学上的方便。由于受能力水平、时间、防控等因素的限制,本论文仍有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持和具体的政策分析。最后,希望能对沭阳县农村互助养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为今后进一步制订农村互助养老政策、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刘妮娜.互助养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中国老年,2018(01):1.[2]王述智,张仕平.关于当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及其研究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1(01):41-44.[3]李俏,刘亚琪.农村互助养老的历史演进、实践模式与发展走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72-78.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18.05.10.[4]杜鹏,安瑞霞.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3):50-57.DOI:10.13240/j.cnki.caujsse.2019.03.006.[5]赵万里,李谊群.中国多元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中外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61-67.[6]贺雪峰.互助养老: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5):1-8.DOI:10.19714/j.cnki.1671-7465.2020.0070.[7]马志强,张良月.农村邻里低偿照护贫弱老人的发生机制探析——基于长春市T村的考察[J].理论建设,2021,37(04):97-104.DOI:10.19810/j.issn.1007-4767.2021.04.016.[8]刘妮娜.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中国特色与发展路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121-131.[9]许国梁.农村养老资源的供给研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10):25-29.[10]钟仁耀,王建云,张继元.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演进及完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22-31.[11]Greenfield,E.A.,Oberlink,M.,Age-friendlyCommunityInitiatives:ConceptualIssuesandKeyQuestions[J].TheGerontologist,2015(02):191-198.[12]Brenton,M.TheCohousingApproachtoLifetimeNeghborhoods'[J],HousingLIN,Factsheetno2008(29):12-17.[13]乔琦,蔡永洁.非血缘关系的多代居——德国新型社会互助养老模式案例及启示[J].建筑学报,2014(02):17-21.[14]陈竞.邻里互助网络与当代日本社会的养老关怀[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03):106-109.[15]孔祥智.中国农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01.338.[16]江苏民政网.江苏沭阳:“邻里照料幸福小院”让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http://mzt.jiangsu.gov.cn/art/2019/11/18/art_55087_8817148.html.[17]中国江苏网.沭阳:农村养老新模式绘就最美“夕阳红”.https://mo.mbd.baidu.com/r/HfAsva9nBS?f=cp&u=0c7b5b67cc087265,2020/12/31.[18]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宿迁获批养老服务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http://scjgj.jiangsu.gov.cn/art/2021/6/1/art_70155_9834450.html.[19]养老信息网.沭阳县多举措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https://m.yanglaocn.com/shtml/20201217/1608165103125838.html.[20]石佳,王欢,史聪怡,田佳,许娟.重现老人价值的农村自建住宅养老化改造策略——以陕西秦镇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13):152-156.DOI:10.19892/j.cnki.csjz.2020.13.030.[21]魏鑫.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03):8-10.[22]韩振秋.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要解决三个问题[N].中国人口报,2021-11-10(003).[23]钟丽红.对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的思考[J].西部财会,2022,(02):68-70.[24]马凤辉,宋美美.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11):9-11.附录附录沭阳县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情况调查问卷您好!我是宿迁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我们希望了解农村老年人对于互助养老的情况,剖析制约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高效发展。本次调查需要对您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帮助填写这份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您所填写的资料只用于分析研究,我将对您所填写的所有内容严格保密,保证不给您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相信您的意见和建议将会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衷心感谢您的合作!一、基本情况1.您的性别?*【单选题】○男○女2.您的年龄情况?*【单选题】○61~70岁○71~80岁○81岁以上3.您的身体健康状况?【单选题】○非常健康,没有任何身体或者精神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