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下水作文讲评《两度西风冷人花各自愁》《梦想之浮力与现实之重力》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指导及下水作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下水作文讲评《两度西风冷人花各自愁》《梦想之浮力与现实之重力》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指导及下水作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下水作文讲评《两度西风冷人花各自愁》《梦想之浮力与现实之重力》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指导及下水作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下水作文讲评《两度西风冷人花各自愁》《梦想之浮力与现实之重力》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指导及下水作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下水作文讲评《两度西风冷人花各自愁》《梦想之浮力与现实之重力》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指导及下水作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上第三单元学习任务文学短评下水作文两篇两度西风冷,人花各自愁——《醉花阴》《声声慢》“以花写愁”对比分析

李清照《醉花阴》与《声声慢》同以“愁”为词眼,且均有描写“黄花”之句,可做对照。两首词以时而论,一北宋,一南宋;以地而论,一居家,一异乡;以人而论,一少女,一嫠妇。花之开谢,愁之浅深,俱与时、地、人相应。

(总起,指出两首词均以花写愁,时、地、人不同,但都与花、愁相应)下水作文一

《醉花阴》写菊,暗用典故。“东篱把酒”化用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盈袖”化用《古诗十九首》诗句“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帘卷西风”化用李白“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黄昏之际,词人把酒篱边,玩赏秋菊,皆遵重阳旧俗,一则应景,一则遣愁。然则酒虽浓而无人共饮,菊虽艳而无人共赏,终究无趣,乃重回闺房。而西风无情,撩人情思,掀起门帘,显出人比花瘦。菊之纤弱,人之清减,着一“瘦”字,境界全出,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近。(按:此处之黄花,或非谓篱边之菊,古人重阳赏菊,亦摘菊插发,如黄庭坚《鹧鸪天》中有“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词人所摘之菊,或置于床头,或插于鬓角,如此则红颜黄花相互映衬,故用“比”而不用“似”。)(分析《醉花阴》如何写菊,以叙为主)《声声慢》写菊,纯以白描。“满地”“堆积”写菊瓣凋零,“憔悴”兼写花之枯萎与人之衰老,“而今有谁堪摘”,写如今花落,无花可摘,比诸唐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另是一番感慨。(按:此三句有以为写菊花盛开,而人因意绪消沉而无心摘花,似亦通。然既曰花开“满地”,则庭院中遍种菊花,以词人当时处境,应无此心力。又,“谁”作代词,古汉语可代人亦可代物,依上下文句意,“谁”代指菊花,即无花可摘,明落花无疑。至于另有人以“菊花不凋”证明非落花,菊花是否落瓣,古今向有争议,此处不论)。(分析《声声慢》如何写菊,也是以叙为主)《醉花阴》写愁,由深入浅也。先以平叙点破,“愁永昼”写其深,次则焚香、饮酒、赏花,聊以消愁,后以“黄花”作结,寓情于景,虽则消愁未尽,而愁情亦稍为之减。盖伊人之思,以大家闺秀出之,故含蓄。生离之悲,相逢有期,思念虽苦,犹含希望,故黄花盛放,活色生香。菊有傲对风霜之姿,人有忠于爱情之心,人花俱瘦,互相慰藉。《声声慢》写愁,由深而更深也。先以叠词道出,“凄凄惨惨戚戚”愁已甚深,再多方渲染,晚风、大雁、梧桐、细雨,莫不助人之愁,“黄花”亦诸多“次第”之一种,末句直抒胸臆,愁情无以复加。盖家国之恨,以孀居老妇出之,故显豁。死别之痛,天人永隔,万念俱灰,绝望之至,故黄花飘落,香消色败。菊有风雨摧残之叹,人有身世飘零之感,人花憔悴,各自凄凉。(分析《醉花阴》与《声声慢》写愁的不同特点,以议为主)然则伊人之思,愁之轻浅者也;家国之恨,愁之深重者也。轻浅或犹可抑制,故寓情于景,以含蓄出之;深重至无可遏止,故直抒胸臆,以显豁出之。要之,情之性质不同,景之特点、抒情方式亦各异。

(总结,指出情感性质与抒情方式的内在联系)

下水作文二梦想之浮力与现实之重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梦”之喻意解读

李白梦游天姥,恍然惊醒,有“世间行乐亦如此”之叹;苏轼登临赤壁,怀古伤今,亦有“人生如梦”之感。两句皆以“梦”为喻,深堪玩味。“梦”之为喻,多取其“短暂、虚幻”义。李诗以“世间行乐”为本体,言欢娱短暂,当及时行乐,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意同。苏词以“人生”为本体,言功业皆空,当放下执念,与《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意同。(总起,解释两个“梦”的不同喻意)

李白言梦,欲以寻欢,其任情近道。唐代王室以老子后人自居,故道教盛行。道、仙为一,而李白素有“谪仙”之名,于道教“逍遥”之旨,当别有心会。从供奉翰林到赐金放还,李白离开长安,返回东鲁,其间大病一场,流连病榻之际,或有所梦,故病愈即拟南下吴越。身未到而心先至,梦游天姥,精神之自由翱翔也。梦中之景,不必为真。镜湖明月、渌水猿啼,极清幽;半壁海日、空中天鸡,极壮丽;熊咆龙吟、云青水澹,极奇幻;丘峦崩摧、石扉中开,极惊险;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璀璨;霓衣风马,虎鼓鸾回,极酣畅。写景亦写心,赏景纵情,必达时空之极,始入逍遥之境。山水之梦游,实心灵之“逍遥游”也。若酒之一醉解千愁,梦亦一入登极乐。盖以此光明之梦,扫除现实晦暗,方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语,一吐为快。(分析李诗言梦的特点,夹叙夹议)

苏轼言梦,欲以涤烦,其明理近佛。苏轼一生,多与僧人为友,如道潜、佛印、惠崇等。“东坡居士”之号,正取于谪居黄州之时,居士者,在家修持佛法之人。而“东坡”乃苏轼黄州城外开荒之所,亦有所本,即白居易《步东坡》诗句:“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白居易晚年信佛,受此影响,苏轼与佛法渊源颇深。登临赤壁,心灵之自觉超脱也。江水浩荡,淘尽风流,而惊涛乱石,犹使人想见历史风云。周瑜年少英雄,得美人相伴,又能于谈笑风生中,立下赫赫战功。一番神游,念及“乌台诗案”种种政治打压,苏轼不禁自笑多情,此一“笑”,尽显无奈自嘲,而“早生华发”,更饱含无限沧桑,乃以“人生如梦”出之。“如梦”二字,当语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六如”真言,指明万法皆空,放下烦恼,即证菩提。苏轼从佛理得开解,故能于“一尊还酹江月”中溶解苦闷,收获旷达。(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