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3项目概述项目区位茶惠大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经开区及巴南区范围内,是重庆市快速路四横线的东段工程,是内环快速与绕城高速间的重要骨架联系道路。道路起于茶园立交,经现状茶园玉马路,由西向东穿越樵坪山,途径巴南区惠民镇,继续向东下穿绕城高速,之后顺接至武隆射线高速,线路全长约8.96km,含四座立交(茶园立交、东站立交、樵坪山立交、惠民北立交)。项目区位图区域发展状况及项目背景重庆市东部主要拓展区域为由南山、樵坪山、明月山围合成的槽谷地带,茶园经开区位于南山与樵坪山之间槽谷地带,总体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茶园经开区控规面积约24.5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约16.9平方公里。茶园经开区为重庆主城区重要的城市副中心为主城区东拓主要区域,按照市政府规划,茶园地区要建成12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二环新城”。目前茶园经开区城市建成区已达到1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加上产业带来的流动人口约50万人。茶园片区城市配套逐步完善,片区分布有茶园公租房,工商大学分校、职业学院、重庆附二院江南园区,以及南岸区政府及南岸海关等政府职能部门。同时片区居住及商业开发建设迅速,众多知名开发企业相继在茶园拿地开发,已引入的开发企业有同景新城,金科世界城,鲁能领秀城,江南小区,金隅大成等等。茶园片区发展迅速,已成为重庆市重点发展片区。但是重庆东南部除茶园经开区发展迅速外,其他二环内惠民功能区及二环外二圣镇等槽谷地带发展相对滞后,东部拓展整体效率较低。东部拓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重庆市主城区东南部骨架路网稀疏,已建骨架道路大多为茶园经开区与西侧中心城区联系通道,缺乏与二环(绕城)高速的联系通道,导致二环内开发条件较差;(2)主城区向东快速路出口通道稀缺(仅有三横线一条),导致在节假日主城区东出城方向严重堵车。随着茶园片区轨道6号线的开通,慈母山隧道、南山隧道的建成通车,以及重庆东站选址于茶园中心,并计划将于2024年左右建成通车,茶园经开区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目前重庆市东南片区城市快速骨架道路建设已无法满足城市东拓展,茶园经开区及重庆东站发展建设的需求,交通配套建设滞后矛盾日益突出。本项目主线茶惠大道起于茶园立交,途径重庆东站,止于绕城高速,全长约8.96km,是重庆市东部重要快速干线,对构建主城区对外交通体系,促进片区发展意义重大。2020年,重庆市为加快重庆主城片区东拓发展,完善主城东南片区进出城通道,完善重庆东站交通配套建设,将茶惠大道工程作为重庆市重点市政工程项目。我院在接受业主关于茶惠大道工程设计委托后,立即组成了项目组,在收集了与项目有关的道路规划资料、规划轨道线、高铁东站及客运专线资料,现状地形资料、轨道6号线施工图资料、道路周边红线及国土已发件资料、现场踏勘等其他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各专业现场勘查,调绘,进行了详细的方案设计。同时项目设计过程中与沿线相关产权单位、交通部门、轨道交通、铁路东环线设计单位、市交通局、南岸区规划局、巴南区规划局及惠民开发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研究讨论,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完成了茶惠大道方案设计并通过南岸区和巴南区规划自然资源分局审查,于2020年06月完成了茶惠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并通过重庆市发改委审查,于2020年07月完成了茶惠大道工程初步设计并通过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审查,我院在充分吸收上阶段审查意见基础上于2020年08月完成了本次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施工图设计。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标段划分情况工程建设规模茶惠大道西起内环快速茶园立交出口,向东南方向横穿茶园中心区,上跨开成路后,下穿铁路东环线,再通过樵坪山隧道穿出,于巴南区惠民镇北侧接入绕城高速,终点顺接至武隆高速,线路全长8.96km。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茶园立交至樵坪山隧道口段(K0+000~K4+230地面层采用60km/h,其他路段地面层及茶惠大道高架层设计车速采用80km/h。标准路幅分配分为两种类型布置,第一种路幅分配为茶园立交至开成路(K0+000~K4+000)采用高架快速路幅布置(地面双6+高架双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44m;第二种路幅分配为开成路至绕城高速段(K4+000~K8+960)布置为地面整体式双向6车道断面,标准路幅宽度36m。全线共设置了4座立交(茶园立交、东站立交、樵坪山立交、惠民北立交),主要结构物有1座收费站,1座主线隧道(长2.391km),2座匝道线隧道(长1.928km),1座高架桥(长4.4km),及主线其他跨线桥梁2座(长830m)。本次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为茶惠大道桩号K0+000~K3+575段范围,具体标段划分及设计内容见下文。工程标段划分情况本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为三个标段:茶园立交独立标段、第I标段(包括2个分标段I-1,I-2),第II标段。茶园立交独立标段:高架左线K0+000~K0+320.995(茶园立交顺接段)。第I标段:茶惠大道K0+000~K3+575(茶园立交至樵坪山隧道洞口)I-1分标段:茶惠大道K0+000~K3+575(南岸区段主线:茶园立交至机电路口)。I-2分标段:茶惠大道K3+575~K4+230(东站立交:机电路口至樵坪山隧道洞口)。第II标段:茶惠大道K4+230~K8+960(樵坪山隧道洞口至绕城高速)。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K0+000~K3+575段起点与茶园立交独立标段相接,线路横穿茶园中心区标准路幅分配为高架快速路幅布置(地面双6+高架双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44m。高架路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km/h;地面层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60km/h。本标段设置了2条辅道匝道,主要结构物有1座高架桥(长约3.575km),及1座现状拼宽桥(长约30m)施工图设计图纸共分为五册,分别为第一册为道路工程,第二册为交通工程、第三册为排水及照明工程,第四册为桥梁及支挡结构工程,第五册为景观绿化工程。本说明为第一册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依据、标准和规范设计依据(1)《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3)《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018)(4)《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5)《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6)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7)重庆市巴南区惠民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8)茶惠大道沿线1:500现状地形图(9)轨道6号线施工图设计资料(10)轨道6号线支线、8号线、20号线,24号线相关规划资料(11)轨道27号线相关规划资料(12)茶惠大道工程选址红线(13)重庆市交通局于2019年6月14日批复的本项目“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渝交管养许[2019]453号)(14)重庆市巴南区惠民开发办公室“关于茶惠大道方案征求意见的复函(2020年1月2日)”(15)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0年6月12日“关于茶惠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投资[2020]802号)(16)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19年1月19日批复的本项目“关于工程办理规划管理手续的复函意见书”(渝规通函[2019]南岸市字第0005号)(17)重庆市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0年3月24日批复的本项目“关于工程办理规划管理手续的函复意见书”(18)重庆市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20年9月29日关于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渝建函[2010]982号;(19)我院完成的《茶惠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20年08月)(20)茶园新区玉马路现状雨、污水及综合管网测量资料(21)《重庆东站片区控制性规划》(22)现场踏勘收集的其他相关资料设计标准和规范(1)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2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地下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2)地标规范《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范》(DG/TJ08-2109-201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50-078-2016)《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DB50/T305—2008)对初步批复的执行情况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29日下达关于本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对本阶段设计对初设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如下: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批复意见:该工程位于南岸区、巴南区,主线全长约8.96Km。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东站立交、樵坪山立交、樵坪山隧道、惠民北立交和改造茶园立交。意见执行情况:按批复意见执行。初步设计审查专家提出的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部分互通设计速度为匝道40km/h,纵坡达7.0%偏大,建议控制在6.0%以内。回复:同意专家意见,下阶段对匝道纵坡进行优化调整,控制在6.0%以内。2.本项目与6号线、8号线、24号线、27号线等多条轨道及铁路交叉,应补充交叉位置典型断面图和与主管单位的书面协议。回复:同意专家意见,下阶段补充本项目与轨道相交断面关系图,并补充轨道保护初设批复文件。交通分析项目交通功能定位茶惠大道是重庆市快速路四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城区内、外环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以及重庆市高速公路进出主城的主要进城通道之一,同时茶惠大道还是高铁客运东站的主要对外交通疏散性道路,茶园经开区内部重要的城市服务性道路,因此茶惠大道为重庆东部城区重要的交通干线,道路等级宜确定为城市快速路。茶惠大道在交通量组成方面,具有重要的过境通道作用(占主要),同时又为茶园区域内部重要服务性道路(占次要),因此路幅结构形式宜设置为主辅路,或双层高架路幅形式快速路,使得过境交通与服务交通分流,达到减少对中心城区交通干扰,实现快速过境的目的。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交通量基础资料(1)机动车发展截至2018年底,主城区机动车拥有量172万辆;其中汽车拥有量152.5万辆,私人小汽车拥有量143.7万辆。2018年主城区居民日均机动车出行总量965万人次,主城区流动人口日均机动化出行总量174万人次。机动化出行中,个体交通方式占比35.0%,地面公交占比42.1%,轨道出行占比16.3%,巡游出租车占比5.8%,其他占比0.8%(2)出行次数根据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010年主城区居民每日人均出行次数为2.25次,到2020年主城区居民每日人均出行次数为2.58次,出行目的为上班、上学、其它活动(购物、业务、娱乐、探亲访友等)和回家四种。项目范围内的规划定位是居住、教育、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等职能。交通具有显著的时间性,高峰小时出行量集中,交通量占日出行比重大,出行具有较明显的方向性。(3)影响范围直接影响区:茶园组团、鱼嘴组团、界石组团、南坪组团、李家沱组团、大杨石组团、渝中组团、观音桥组团唐家沱组团。间接影响区:整个主城区区域。道路及路网交通量调查分析(1)重庆东站周边路网交通量预测a)重庆东站旅客量根据规划,东站客运接待能力规划为日348辆,西站规划为342辆,北站规划为321辆。相关资料预测结果,重庆东站旅客发送量2025年为3526万人。枢纽主要包括铁路、常规公交、长途汽车、轨道交通、小汽车与出租车五大交通客运枢纽。旅客发送量预测表年度年旅客发送量日旅客发送量(万人)(万人)2025年35269.66b)交通方式划分重庆东站各交通方式需求结果如下表所示:重庆东站高峰小时交通需求预测结果(pcu/h)年度轨道交通常规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小汽车步行合计2025年/52729622271595/4645各种交通方式构成中,长途客运和出租车主要由铁路换乘量转移而来;常规公交和小汽车出行中,绝大部分是为满足东站枢纽交通出行需求。c)重庆东站周边路网交通量预估重庆东站周边主要进站道路路网东站周边配套道路进站交通量分担表序号道路名称交通量(pcu/h)分担比例1开成路83618%2香溪路69715%3兴塘路102222%4西环道46510%5茶惠大道162635%合计合计4645100%(2)现状玉马路交通流量调查项目组组织人员于2018年4月对茶惠大道现状玉马路段的交通流量进行了连续观测,经过统计分析,高峰小时车流换算小客车交通量结果如下所示:茶惠大道现状交通流量调查表路名方向早高峰晚高峰流量(pcu/h)饱和度流量(pcu/h)饱和度茶园立交至迎春路东→西26180.7324190.68西→东23330.6526860.75迎春路至机电路东→西16300.7612760.59西→东8400.3916300.76交通量预测(1)预测方法为了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或趋势,首先应深入研究该区域、尤其是项目直接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以及各种综合运输方式的运量、周转量、分担比重、历年交通量的增长和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变化趋势等因素,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把握未来交通量的增长趋势,研究区域未来的交通生成与吸引、交通分布情况及客货流量和流向特点,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方式划分预测,最后运用基于GIS的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进行交通量分配预测。(2)交通量预测年限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参照项目的建设计划,确定2023年为预测基年,预测中期2033年,远期为2043年。(3)预测模型1)发生预测交通发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分区产生的交通量与分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分区所产生的交通量。通常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其模型为:式中:Y——规划年分区交通发生(或吸引)预测值;X——规划年分区机动车拥有量值;——回归系数。模型标定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则式中:n——分区数。交通影响小区划分2)交通分布出行分布是指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任意两个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与这两个分区各自的出行生成量和区间出行阻抗相关,出行分布的预测即对各交通区之间及各交通区内部的出行量进行预测。本项目的交通分布预测采用FRATAR模型,该方法认为两交通区之间未来的交通量不仅与两交通区的交通生成增长系数有关,而且还与整个项目影响区域的各交通区的交通生成系数有关。交通出行分布图弗雷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ij:未来交通区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tij:现状交通区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i:i区现状交通产生量和未来交通产生量之间的增长系数;j:j区现状交通吸引量和未来交通吸引量之间的增长系数。计算过程中仍需要作迭代计算,即用下式进行重新计算、,然后将、作为、代入上式进行第二轮计算,如此反复,直到、收敛于1左右。 式中:Gi:未来小区交通产生总量;Ai:未来小区交通吸引总量;、:由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小区交通产生、吸引总量。利用上面的FRATAR模型推算出各区之间将来的交通分布情况。3)方式划分出行方式划分主要是指人们选用何种交通工具作为出行手段,包括公交车、大客车、小客车、步行或其他。结合重庆市主城区的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出行方式的不同直接关系到交通集散的人流和车流的数量,及出行路径的选择。影响居民出行选择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出行时间、相对出行费用、出行者的经济情况、建设项目周边交通服务设施的数量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相对出行服务水平等。4)交通分配根据交通流特性分析,本项目远景交通量主要为诱增交通量。诱增交通量是由于道路的新建或改建而诱发潜在的交通量发生。根据运输需求理论,当道路建成后,因其服务特性极大改善,给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经济的新增长刺激隐性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使得客货需求量增大。为准确把握未来各特征年份各路段诱增交通量,定量计算其具体数值,我们采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中的重力模型方法进行诱增交通量预测,其公式如下:现状区间交通出行量为零时:式中:——区发生交通量; ——区集中交通量; ——重力模型参数。本项目的建成将改善影响区,特别是直接影响区的交通条件,诱发潜在的交通需求;另外,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而诱发交通需求,这种新增交通量用以往的历史趋势是难以描述的,因此考虑为诱增交通量,即将要产生诱增交通量。交通分配的关键在于费用模型的建立。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车辆在路段上的平均行使时间进行考虑,利用交通分配模型并结合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进行交通量的分配。(4)预测结果将交通分布的结果,运用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在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各特征年规划道路网上进行交通量分配,并结合对路阻函数、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该项目影响范围区内特征年的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图如下。交通流量路网分布图从片区流量流向图可以看出:片区主要交通骨架道路:茶惠大道,六纵线,三横线,兴塘路,通江大道及开成路。其中茶惠大道为高铁东站区域主要进站服务道路之一。茶惠大道(茶园立交至绕城高速)主线交通预测结果:由交通路网分配可知:茶惠大道(茶园立交至绕城高速)道路工程各特征年高峰小时交通量结果如下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表(pcu/h)路段特征年茶园立交至开成路开成路至绕城高速20233390194020284982285020336666381520381108754662043128856366茶惠大道沿线立交节点交通预测结果:目标年2043年沿线立交规模及定位立交名称相交道路相交道路等级立交交通量(pcu/h)立交等级茶园立交六纵线,内环快速快速路26674枢纽型(A级)东站立交开城路主干路18732枢纽型(A级)樵坪山立交东联络线主干路18017枢纽型(A级)惠民北互通绕城高速高速路11754枢纽型(A级)(5)车道数论证①道路等级和计算行车速度论证根据《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确定茶惠大道为城市快速路,考虑其在路网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交通量的远景预测,确定设计行车速度为地面层80km/h(玉马路现状为60km/h),高架层为80km/h。②车道数论证分析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J11026-2007),城市道路单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为Nm=1400pcu/h,取两段道路2043年的预测交通量Nd分别为12885、6366,由此可以计算车道数为:M=Nd/Nm分别为9.2、4.55,根据计算,建议茶惠大道全线按双向6车道进行设计,茶园立交-开成路段远期按照双向10-12车道考虑。(6)道路设施后期评价茶惠大道道路工程设计标准采用设计车速为地面层60km/h,高架层80km/h,标准路幅茶园立交至开成路(K0+000~K4+000)采用高架快速路幅布置(地面双6+高架双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44m,;开成路至绕城高速段(K4+000~K8+960)布置为地面整体式双向6车道断面,标准路幅宽度32m。,能满足影响区内经济发展和交通量增长的需要。目标年(2043年)茶惠大道交通状况评价表路段评价内容茶园立交至开成路开成路至绕城高速预测交通量(pcu/h)128856366估算通行能力(pcu/h)144006860饱和度0.890.92服务水平DE由上表可以看出,至2043年茶惠大道通行能力能够满足交通需求。工程建设条件轨道交通规划茶惠大道沿线有已建成运营的轨道6号线、规划轨道6号线东延伸段、轨道8号线,轨道24号线,及轨道20号线,共5条轨道线路相交。已运营轨道6号线于通江大道交叉口设置有轨道茶园站,远期与轨道20号线在该站实现换乘,两条线路在道路设计范围内沿通江大道下方平行布置。轨道6号线东延伸线,轨道8号线,轨道24号线均为东站接入连接线,目前处于初设阶段。通江大道茶惠大道通江大道茶惠大道轨道6号线茶园站平面总图建设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地理位置气象水文(1)气象线路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8.5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0℃,最热(7月)平均气温28.0℃,极端最高气温42.90℃(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3.10℃(1992年1月16日);雾日一般从上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出现,年均为37.40天;无霜期年均为351天;日照年均时数为1168.88小时,风速年均数为1.10米/秒;夏季雷雨时常出现短时大于17米/秒的阵性大风。相对湿度年均为81%;年均降水量1187毫米,其中5~9月雨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50%左右,且多雷阵雨、大雨或暴雨。春秋二季降水量比较接近,占全年降水量20%左右,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6%。全境常年降水量有62%分布在夜间。一年内风向最高者为北风,1、4月份有东风,6~9月份有西南风,12月份有东北风。据历年观测统计,年平均风速为1.1m/s,最高为4月份达1.5m/s,最低为11月份仅0.9~1m/s,全年平均风速仅属一级风。(2)水文茶惠大道起点东站立交惠民北立交终点樵坪山立交樵坪山隧道茶惠大道起点东站立交惠民北立交终点樵坪山立交樵坪山隧道图2.1-1项目地理位置图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本段茶园立交至机电路为现状玉马路,设计拟对玉马路进行拓宽改造,标准路幅采用地面层双向6车道+高架桥双向6车道。现状玉马路为城市主干道双向4~6车道,现状地面高程在226.50~301.50m之间,全线高差75m。茶惠大道K1+600~K1+620段玉马路上跨轨道6号线茶园站;K1+700~K1+760、K3+330~K3+370分别上跨苦溪河,现状玉马路踏水桥已建成。地质构造及地震本段场地位于大盛场向斜西翼。岩层倾向135~145°之间,优势倾向取138°,倾角约为14~29°,优势倾向取22°。沿线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有多组裂隙发育。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在场地内及附近基岩露头处,测得两组节理裂隙。岩层产状及裂隙分段描述如下表:里程桩号岩层产状裂隙编号裂隙产状裂隙特征描述K0+000~K3+620135~145°∠14~29°L1210~215°∠80~85°裂隙间距1~2m,延伸长度1~5m,裂面平直~微弯,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2310~330°∠70~75°裂隙间距1~1.5m,延伸长度0.5~7m,裂面平直~微弯,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4140~160°∠70~82°裂隙间距1.5~3.5m,延伸长度1.5~8m,裂面平直~微弯,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层岩性场内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岩、砂质泥岩、砂岩。现将岩土特征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以杂色为主,主要为砂泥岩碎块石及少量粉质粘土组成。硬质物直径0.1cm~1.2m不等,含量在25~75%之间。场地广泛分布,素填土揭露厚度0.62~29.84m。现状车行道范围内结构稍密,其余段结构松散,回填时间5~10年。2、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褐红色。软塑~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残坡积成因。局部在素填土底部有揭露。钻孔揭示该层厚度为0.67~2.53m。(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Ms):紫红色、红色为主。由粘土矿物组成,粉砂泥质结构,局部见砂质条带,中厚~厚层状构造。局部段砂质含量较高。强风化岩体发育风化裂隙,岩芯呈碎块、短柱状;中等风化带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50~470mm,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中风化岩体内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多为无充填。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该区域内的主要岩性。砂岩(Ss):呈灰色、灰黄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局部含粘土矿物较重或可见泥质条纹、条带。强风化岩体发育风化裂隙,岩芯呈碎块、短柱状;中等风化带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50~600mm,岩质较软。中等风化岩体内裂隙较发育,多为无充填,部分裂隙裂面上有黑色、褐色附着物。与砂质泥岩互层发育。粉砂岩(St):粉砂岩:暗灰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中等风化带岩体呈短柱状、柱状、长柱状,节长50~350mm,岩质较软。中等风化岩体内裂隙较发育,多为无充填,部分裂隙裂面上有黑色、褐色附着物。场地内较少分布。(3)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内上覆土层厚度0.62~29.84m,基岩面沿纵坡方向岩土界面倾角一般为1°~33°,沿横剖面方向岩土界面倾角一般为1~12。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锤击声哑,强度较低。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较破碎,岩质较新鲜,较完整,锤击声脆,强度相对较高。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经现场调查,现场大型地表水体主要为:苦溪河,北东流向南西。K1+700~K1+760、K3+330~K3+370分别上跨。河堤采用条石混凝土砌筑,现状河面宽度30~60m,流速一般约1.5m/s,多年平均洪水位约为261.35m,最大洪水位在262.00m左右。(2)地下水勘察区原始地貌为丘陵地貌,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丘包和斜坡地段地势高、地表水易于排泄,无地下水存在,沟槽地带成为地表水的汇集场所,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原始地形谷心地带的覆土层和强风化带岩层中,下卧基岩以透水性差的泥质岩类为主,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勘察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A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主要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无统一地下水位。在丘包地带,覆土层薄,除雨季外一般无地下水;在丘谷地带,覆土层较厚,地下水埋藏于沟谷堆积层中,分布零星、水量较小,其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B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勘察区强风化岩层较薄,风化裂隙水少见,主要为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厚层砂质泥岩、砂岩的构造裂隙中。由于地表水排泄条件好,含水层接受补给有限,且砂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大气降水在地表迅速排泄掉,故渗透至含水层的水量较有限。勘察区内出露岩层以泥质岩为主,不具备典型的含水层,岩土层普遍含水微弱。在地势较高的斜坡及丘顶平台,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在低洼地段或土层厚度较大地段,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好,地下水易发育,地下水在沟谷低凹地段易于汇集。本次勘察,通过对钻孔地下水位观测,发现拟建线路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以下区段,详见下表。拟建线路沿线地下水分布表部位里程地下水位标高地下水类型主线K1+680~K1+780261.23~262.16m孔隙水K3+300~K3+400215.12~215.65m孔隙水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作用场区未发现其他地下洞室、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活动断裂构造通过,周边无灾害性地质体发育,场地总体稳定性良好。(2)特殊性岩土场地内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和强风化基岩。素填土(Q4ml):以杂色为主,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硬质物含量25%~75%,粒径20~300mm,局部大于600mm。主要分布于现状道路及路基两侧回填区位置。莱美药业外侧附近最大厚度可达30m,回填年限约10年;其余段素填土厚度一般较小。结构松散~稍密,回填时间5~10年。结构松散为主,下部未完成自重固结,其压缩性中等~高,不具湿陷性。场地基岩强风化带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钻探岩芯破碎,强度相对较低,工程特性与分布均匀性一般。可作为一般路基基础持力层。工程地质评价现状斜边坡及不良地质现象稳定性评价由于线路区较长,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因此发育较多人工边坡,现分述如下:1、主线里程K1+700~K1+760、K3+330~K3+370分别上跨苦溪河,现状玉马路踏水桥已建成,岸坡均采用放坡+坡脚混凝土砌块支护,现状稳定。2、主线里程K3+380~K3+575段南西侧沿现状排水沟侧为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8m,根据现场调查,未发现变形破坏迹象,现状稳定。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区无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未发现影响工程建设的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结合当地建筑经验,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良好,对拟形成的边坡及临近现有构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治理后,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道路沿线现状(1)本标段道路沿线既有道路及建筑1)K0+000~K4+000(茶园立交至开成路)沿线既有道路及建筑等沿线既有道路情况茶园立交至机电路段3.6km为现状玉马路,规划红线宽44m,规划为双向六车道。现状茶园立交至迎春路2.5km为双向6车道44m=7m+12m+6m+12m+7m迎春路至机电路1.1km为双向双向4车道24m=5m+7m+7m+5m道路沿线与16条城市道路相交,其中与7条城市主次干路节点采用信控组织。现状道路路面状况:根据现场调查,玉马路现状采用沥青路面,路面状况良好。沿线建筑等重要设施情况茶园立交至开成路段沿线分布的重要设施主要有:3处加油站,轨道6号线出口,2座桥梁,高铁东环线及高铁东站。其中东站距离茶惠大道约800m,距离开成路150m(2)重要结构物现状踏水河1号桥:K1+707~K1+752分布有现状踏水河1号桥,为3*15m跨径,现状桥梁状况良好。本次茶惠大道地面层对现状桥梁无改造,茶惠大道高架桥采用单跨70m跨径跨越该桥,对现状桥梁影响较小。现状踏水河2号桥:K3+335~K3+365分布有现状踏水河2号桥,为1*30m跨径,现状桥梁状况良好。本次茶惠大道地面层需对现状桥梁进行拼宽,茶惠大道高架桥采用单跨60m跨径跨越该桥,对现状桥梁影响较小。因该两座桥梁修建年代较早,原有桥梁设计及施工资料欠缺。新建桥梁施工前,应对现状桥梁进行调查检测分析评价,并对检测结果与新建桥梁影响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合格后方能进行新建桥梁施工。(3)道路沿线雨、污水管网资料本次收集了茶惠大道从茶园立交至机电路口现状玉马路段全长约3575mI-1标段工程范围内的综合管线测量资料,资料包含现状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电力、通讯、照明管网的位置及容量和管线标高,便于更好的指导道路综合管线工程设计及详细统计现状管网迁改工程量。技术标准(1)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茶惠大道主线,辅道线型技术指标表项目茶惠大道主线辅道A线辅道B线道路等级快速路(高架层)主干路(地面层)匝道匝道设计行车速度(km/h)80604040最小平曲线半径(m)40040025002000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7070最大纵坡(%)5.0(高架层)6.668.07.1最小凹曲线半径(m)360015008001200最小凸曲线半径(m)8500300010001000最小停车视距(m)110754040加速车道长(m)80--加速车道渐变段(m)160--减速车道长(m)80减速车道渐变段(m)75(2)项目其他技术指标如下:茶惠大道其他技术指标表1抗震设防烈度6度,按7度构造设防。2荷载标准桥涵:城-A级;路面:BZZ—100;人群4kN/m23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年4路面使用设计年限15年5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6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7净高5m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平面总体设计平面总体布置图 本次茶惠大道工程(第I-1标段)K0+000~K3+575段起点与茶园立交独立标段相接,线路横穿茶园中心区标准路幅分配为高架快速路幅布置(地面双6+高架双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44m。高架路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km/h;地面层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60km/h。本标段设置了2条辅道匝道,主要结构物有1座高架桥(长约3.575km),及1座现状拼宽桥(长约30m)平面设计I-1标段K0+000~K3+575(茶园立交-机电路口)地面层平面设计该路段位于南岸区范围,主要为现状茶园立交至机电路段玉马路段长约3.575km。茶园立交至机电路段地面层平面布置图(1)平面主要控制因素:现状玉马路及道路用地红线,道路沿线已建小区及地块红线,现状加油站等。(2)平面线性设计:该段起于梨花大道路口西侧(顺接茶园立交独立标段),向东沿现状玉马路行至机电路口前,线路长约3.575km,设计速度60km/h,采用双向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44m。该段共设置了12处平交口(其中6处渠化交叉口)。该段线路K3+260~K3+485段现状平曲线半径R=300小于高架层(设计车速80km/h)一般最小半径要求,因此将地面层曲线半径调整为R=400,其他路段平面线性与现状玉马路基本一致,该段共设置4处平曲线,最小半径R=400,最小缓和曲线长70m。本标段地面层平曲线半径大于250m,不需要设置加宽,对半径小于600m的平曲线,按规范要求设置超高。(3)现状路段拓宽及渠化设计:根据上述现状调查,现状玉马路部分路段无中央分隔带,部分路段车道为双向4车道,现状信控渠化路口均未做拓宽处理,因此本次设计内对现状道路进行平面拓宽和渠化处理。根据现状道路布置特点,共分为4段不同情况进行拓宽设计,分别为(1)K0+000~K0+900段:现状车行道为双向为6车道,但未设置中央分隔带,本次拓宽设计增设6m中央分隔带,同时拓宽车行道为双向6车道;(2)K0+900~K2+500段:现状路幅为含6m中央分隔带双向六车道断面,与设计路幅基本一致,本次拓宽设计仅拓宽渠化平交路口;(3)K2+500~K3+620段:现状车行道为双向4车道,本次拓宽设计增设6m中央分隔带,同时将车行道拓宽至双向6车道。(4)节点渠化:本标段道路沿线共与12处市政道路相交形成平交口。将沿线6主要交叉口(梨花大道、天文大道、广福大道、通江大道、桂雨路、蔷薇路等主要交叉口)设置为信控交叉口,其余路口设置为右进右出,左转可通过周边路网实现快速转换。渠化设计详交叉口设计章节内容。(5)交通限速措施:K2+000~K2+880路段纵坡较陡,且路段范围内分布有4处交叉口,及一处高架出入口,路段交通运行交织较多,交通条件复杂,因此为提高该路段交通运行安全,将该路段行车速度限速至40公里/小时处理,并加强交通标志标线诱导,增设警示标牌等措施,详见交通分册设计。I-1标段K0+000~K3+575(茶园立交-机电路口)高架层平面设计高架层以过境交通为主,设计起点顺接茶园立交顺接段独立标段高架桥,向东再沿现状玉马路中分带布置高架层,I-1标段高架层全长约3.575km。(1)高架层平面控制因素:主要有现状玉马路,沿线相交道路标高,轨道6号线及轨道20号线茶园站点,现状踏水河桥,轨道24号线等。(2)高架层平面设计:高架层设计车速80km/h,设置为双向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7.5m。平面线性与地面层线性一致,本标段共设置该段共设置4处平曲线,最小半径R=400,最小缓和曲线长70m。本标段高架层平曲线半径大于250m,不需要设置加宽,对半径小于600m的平曲线,按规范要求设置超高。高架层以过境交通为主,高架出入口设置布置间距按中长距离考虑,本项目共设置了4对出入口与地面层交通及东站高架层交通转换,达到快速过境的功能要求,其中I-1标段范围内设置一对出入口,分别为辅道A线,辅道B线。茶园立交至开成路段高架层平面布置图辅道A,辅道B平面设计辅道A/B交通量预测与分析本次高架出入口匝道交通量(辅道A/B)根据项目直接影响区的交通量预测结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路网规划进行分析预测,运用分配方法进行交通分配,得到高架出入口匝道高峰小时交通量。1)K2+310高架层进入地面层匝道(辅道B)辅道B远期预测交通量为742pcu/h。2)K2+400地面层进入高架层匝道(辅道A)辅道A远期预测交通量为811pcu/h。辅道A/B出入口范围内主线技术标准辅道A/B线位茶惠大道高架层与地面层之间的联系匝道,该段相交道路主线线性技术标准如下表:相交道路名称茶惠大道高架层茶惠大道地面层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设计车速km/h8060最小平曲线半径m直线直线最大纵坡%1.73由上标可知,辅道A,B线出入口段主线技术标准满足立交主线要求。辅道A/B平面设计(1)辅道A平面设计:辅道A线为高架入口匝道,线路起于迎春路口西侧,向西起坡,以桥跨形式上跨桂雨路,之后汇入主线高架,线路长约475.13m。共设置了1处平曲线,半径为2500m,根据规范不需设置超高及加宽。辅道A线设计车速40km/h,路幅为单车道匝道,加速车道长160m,加速渐变段长80m。(2)辅道B平面设计:辅道B线为高架出口匝道,线路起于踏水一号桥东侧,向东降坡,以桥跨形式上跨长点路,之后于长江电工北2门处落地接入主线地面层,线路长约397.226m。共设置了1处平曲线,半径为2000m,根据规范不需设置超高及加宽。辅道B线设计车速40km/h,路幅为单车道匝道,减速车道长80m,加速渐变段长75m。道路纵断面设计由于本标段道路地面层基本为对既有玉马路的拓宽改造,道路与沿线两侧建筑和相交道路已形成较好衔接,本次设计为避免对既有道路及地下管线造成过大影响,纵断面设计坡度尽量与原道路纵断面保持一致,设计高程点为道路中央分隔带路缘带路面高程,保留现状路面的路段拓宽后设计高程以现状地面层道路中央分隔带路缘带高程+4cm加铺层厚度计算,不保留现状路面的路段以纵断面设计高程为准。具体路面设计高程段落划分如下:(1)K0+000~K2+520拓宽设计高程(保留原路面):本次该段地面层设计高程仅作为施工参考标高,最终路面高程以中央分隔带路缘带现状路面高程按原路拱横坡计算,再加4cm(罩面)加铺厚度计算取值。(2)K2+520~K3+575拓宽设计高程(挖除原路面):道路设计高程点为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工程,高程值为纵断面设计线高程。I-1标段K0+000~K3+575(茶园立交-机电路口)地面层纵断面设计(1)高程控制因素:玉马路现状标高,轨道6#线茶园站,现状桥梁,两侧地块场地标高。(2)地面层高程设计:茶园立交至机电路段为现状玉马路,现状道路纵断面拟合符合规范要求,道路与沿线两侧现状建筑和相交道路衔接较好,因此茶园立交至机电路段纵坡保持与现状道路纵坡一致。该路段纵断面设计共设置变坡点12个,现状路段最大纵坡6.66%,最小纵坡0.5%,最小凸竖曲线半径3000m,最小凹曲线半径1500m,最小坡长151.36m,均满足规范要求。I-1标段K0+000~K3+575(茶园立交-机电路口)高架层纵断面设计(1)高程控制因素:起点与茶园立交顺接段高架桥相接高程,玉马路现状标高,照明路灯高、通风及日照采光需求高度,轨道6#线茶园站,现状桥梁。(2)高架层高程设计:高架层平均高于现状路面11m以上,净高5.5m。本标段高架桥段起点顺接茶园立交顺接段标段高架桥,向东上跨梨花大道和天文大道,于通江大道路口单跨70m跨越茶园站,再跨越踏水一桥(K1+735)和踏水二桥(K3+320)后,以0.55%的缓坡接入二标段上跨开成路地面(下穿开城路高架层)。高架层纵坡与地面层基本一致,本标段高架层共设置变坡点7个,最大纵坡4%,最小纵坡0.3%,最小凸竖曲线半径8500m,最小凹曲线半径3600m,最小坡长275.910m,均满足规范要求。辅道A线,辅道B线纵断面设计(1)辅道A线纵断面设计高程控制因素:起点现状玉马路标高,上跨道路桂雨路标高,终点高架层标高。纵断面设计:辅道A线共设2个变坡点,最大纵坡8.0%,最小纵坡1.7%,最小坡长217.41m(不含接顺段),最小凹曲线半径800m,最小凸曲线半径1000m,均满足规范要求。(2)辅道B线纵断面设计高程控制因素:起点高架层标高,上跨道路长电路标高,终点现状玉马路标高。纵断面设计:辅道B线共设2个变坡点,最大纵坡7.1%,最小纵坡1.7%,最小坡长226.302m(不含接顺段),最小凹曲线半径1000m,最小凸曲线半径1200m,均满足规范要求。(3)交通限速措施:辅道A/B纵坡较陡,因此结合该段地面层限速40公里/小时,将辅道与地面层同步限速40公里/小时,并设置抗滑薄层等降速措施,同时在高架出入口位置加强警示标志。道路横断面设计(1)主线横断面设计I-1标段道路路幅按照规划红线宽度控制,路幅宽度为44m,为双向12车道断面=上层高架双向6车道+地面层双向6车道,具体路幅分配如下:高架层:0.5m(防撞栏杆)+11.75(车行道)+0.5m(防撞栏杆)+2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栏杆)+11.75m(车行道)+0.5m(防撞栏杆)=27.5m地面层:7m(人行道)+12m(车行道)+6m(中央分隔带)+12m(车行道)+7m(人行道)=44m(2)辅道横断面设计辅道A,辅道B标准路幅均布置为单车道匝道,路幅总宽度8m,车行道宽度7m,具体路幅分配为:0.5m(检修道)+0.5m(路缘带)+3.5m(车行道)+2.5m(紧急停车带)+0.5m(路缘带)+0.5m(检修道)=8.0m(3)路面横坡茶惠大道主线车行道路面采用双向横坡,坡度为1.5%;人行道采用单向横坡,坡度为2.0%。车行道采用抛物线型路拱,人行道采用直线型路拱。辅道车行道路面采用单向横坡,坡度为1.5%;检修道采用单向横坡,坡度为2.0%。车行道采用抛物线型路拱,检修道采用直线型路拱。(4)本次道路设计最小圆曲线半径400m,根据相关规范,不需设置加宽。(5)超高地面层超高:本次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对半径小于600m的圆曲线范围设置超高,最大超高坡度2%。超高过渡方式为绕中央分隔边缘线旋转,超高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高架层超高:本次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对半径小于1000m的圆曲线范围设置超高,最大超高坡度2%。超高过渡方式为绕中央分隔边缘线旋转,超高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5)展宽过渡段本次设计中,交叉口展宽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渐变过渡,其过渡公式如下:(其中ZHx为桩号的位置系数)如下图所示:(备注:变化段起点桩号为ZH0,宽度为B0;变化段终点桩号为ZH1,宽度为B1;计算桩号ZHx处的宽度Bx,其中ZHx∈[ZH0,ZH1]。)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交叉口总体设计茶惠大道由西向东分别与12条道路相交,本次设计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片区交通需求,合理确定交叉口组织形式。总体布置:本标段共设置6处信控渠化平交路口,6处右进右出交叉口。1对高架层出入口。平交口渠化:茶惠大道(茶园立交—开成路段)采用高架路双层道路体系,本标段地面层共设置了6处平交渠化交叉口,渠化平交口间距约500m,能够满足经开区交通转换。高架层出入口:本项目全线高架层与地面层之间设置4对出入口(含2条东站高架接线匝道),实现快速过境交通转换,出入口间距满足快速路技术要求。本标段设置1对出入口。平交口渠化设计1)交叉口控制方式平面交叉口根据相交道路不同的功能等级,应采取不同的交通管理控制方式。《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推荐的平面交叉口选型方式如下:平面交叉口选型方式表平面交叉口类型选型推荐形式可选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C类或平A2类注: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B1类——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C类——环形交叉口。茶惠大道平面交叉口主要位于茶园经开区范围内,茶惠大道经开区段地面层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本次设计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及道路功能需求,确定沿线各交叉口道路交叉口选型如下表:茶惠大道沿线平面交叉口类型表序号主线茶惠大道:主干路现状交叉口选型现状交通渠化形式改造后交叉口选型改造后交通渠化形式相交道路名称相交道路等级主干路-次干路1梨花大道支路主干路-支路平A2类不展宽渠化平A1类展宽渠化2天文大道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2类不展宽渠化平A1类展宽渠化3广福大道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2类不展宽渠化平A1类展宽渠化4茶花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B1类右进右出平B1类右进右出5通江大道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展宽渠化平A1类展宽渠化6K1+950厂区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A2类不展宽渠化平B1类右进右出7长电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A2类不展宽渠化平B1类右进右出8桂雨路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2类不展宽渠化平A1类展宽渠化9迎春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B2类交通让行,不渠化平B1类右进右出10蔷薇路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2类不展宽渠化平A1类展宽渠化11牡丹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B2类交通让行,不渠化平B1类右进右出12樱花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B2类交通让行,不渠化平B1类右进右出根据交叉口流量及相交道路车行道宽度,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对A1类交叉口进行展宽渠化设计,交叉口渠化设计见下文。2)交叉口渠化设计总体原则及展宽标准平面交叉口渠化是指在交叉范围内,通过布设交通岛、交通标志和在路面上绘制标线等方法,引导或强制不同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将错综复杂的交通流引入指定的交通路径,而在平面上对交通进行分离的措施。通过渠化可以增强交叉口交通通行效率,并极大的提高交通安全性。本设计中,本次设计充分考虑了各交叉口的大小、类型以及未来可能的交通量,同时结合交叉口控制管理方式,进行了细致的渠化设计。采用的渠化方法有:1)路口拓宽设计;2)设置左转及右转专用车道;3)设置安全岛,方便行人过街,同时有效引导交通流向;4)设置导流标线按规范要求,对主干路与次干路、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进行展宽。本次设计保持道路红线宽度不变,展宽段减少人行道宽度。道路交叉口展宽标准交叉路口类型车行道展宽进口道出口道展宽段渐变段展宽段渐变段与主干路相交3.5m≥60m≥30m≥60m≥30m与次干路相交3.5m≥50m≥30m≥60m≥30m3)主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茶惠大道本标段由西向东分别与12条道路相交,本次设计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片区交通需求,对本标段沿线6处主要交叉口进行了拓宽渠化,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3.1)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a)梨花大道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梨花大道交叉口为三路T字交叉,梨花大道为城市次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层为城市主干路,具体见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表道路名称梨花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层)道路等级次干路主干路设计车速km/h4060标准路幅分配双向4车道双向6车道通过对交叉口交通量预测分析,该路口交通量较大,由西至北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设置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口,具体交通流量分析见下图:b)现状交叉口渠化情况根据现状调查,现状路口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路口,见下图现状交叉口渠化图现状交叉口各进口道车道数分配情况如下:道路名称现状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梨花大道北进口道2-1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3-东进口道-31现状交通运行评价::根据现状交通调查,梨花大道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间交通量较大,运行压力较大。早高峰时段玉马路西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较大约70m,其他进口道较畅通;晚高峰时段玉马路东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约60m,因此梨花大道交叉口交通运行总体较通畅平稳。c)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根据现状交叉口运行情况及交流预测,道路红线宽度以及交叉口道路两侧建筑红线,本次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保持拓宽改造后交叉口渠化进口车道数与现状保持一致。该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设高架桥墩需要,需增设6m宽中央分隔带,占用现状中间2车道,因此设置中分带后需对茶惠大道东西侧进出口道进行展宽设计,本次展宽设计后渠化效果图如下:梨花大道渠化效果图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车道数分配见下表:道路名称改建后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梨花大道北进口道2-1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3-东进口道-313.2)天文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a)天文大道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天文大道交叉口为三路T字交叉,天文大道为城市次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层为城市主干路,具体见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表道路名称天文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层)道路等级次干路主干路设计车速km/h4060标准路幅分配双向4车道双向6车道通过对交叉口交通量预测分析,该路口交通量较大,由西至北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设置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口,具体交通流量分析见下图:b)现状交叉口渠化情况根据现状调查,现状路口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路口,见下图现状交叉口渠化图现状交叉口各进口道车道数分配情况如下:道路名称现状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天文大道北进口道2-2茶惠大道西进口道22-东进口道-31现状交通运行评价::根据现状交通调查,天文大道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间交通量较大,运行压力较大。早高峰时段玉马路西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较大约50m,其他进口道较畅通;晚高峰时段玉马路东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约50m,天文大道北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约45m,因此天文大道交叉口交通运行总体较通畅平稳。c)天文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根据现状交叉口运行情况及交流预测,道路红线宽度以及交叉口道路两侧建筑红线,本次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保持拓宽改造后交叉口渠化进口车道数与现状保持一致。该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设高架桥墩需要,需增设6m宽中央分隔带,占用现状中间2车道,因此设置中分带后需对茶惠大道东西侧进出口道进行展宽设计,本次展宽设计后渠化效果图如下:天文大道渠化效果图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车道数分配见下表:道路名称改建后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天文大道北进口道2-2茶惠大道西进口道22-东进口道-313.3)广福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a)广福大道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广福大道交叉口为四路十字交叉,广福大道为城市次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层为城市主干路,具体见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表道路名称广福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层)道路等级次干路主干路设计车速km/h4060标准路幅分配双向4车道双向6车道通过对交叉口交通量预测分析,该路口交通量较大,由西至北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设置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口,具体交通流量分析见下图:b)现状交叉口渠化情况根据现状调查,现状路口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路口,见下图现状交叉口渠化图现状交叉口各进口道车道数分配情况如下:道路名称现状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广福大道北进口道111南进口道111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21东进口道121现状交通运行评价::根据现状交通调查,广福大道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间交通量较大,运行压力较大。早高峰时段玉马路西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较大约45m,其他进口道较畅通;晚高峰时段玉马路东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约40m,广福大道北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约50m,因此广福大道交叉口交通运行总体较通畅平稳。c)广福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根据现状交叉口运行情况及交流预测,道路红线宽度以及交叉口道路两侧建筑红线,本次广福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保持拓宽改造后交叉口渠化进口车道数与现状保持一致。该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设高架桥墩需要,需增设6m宽中央分隔带,占用现状左转待车道,因此设置中分带后需对茶惠大道东西侧进出口道进行展宽设计,本次展宽设计后渠化效果图如下:广福大道交叉口拓宽渠化效果图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车道数分配见下表:道路名称改建后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广福大道北进口道111南进口道111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21东进口道1213.4)通江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a)通江大道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通江大道交叉口为四路十字交叉,通江大道为城市主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层为城市主干路,具体见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表道路名称通江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层)道路等级主干路主干路设计车速km/h6060标准路幅分配双向6车道双向6车道通过对交叉口交通量预测分析,该路口交通量较大,由西至北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设置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口,具体交通流量分析见下图:b)现状交叉口渠化情况根据现状调查,现状路口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路口,见下图现状交叉口渠化图现状交叉口各进口道车道数分配情况如下:道路名称现状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通江大道北进口道222南进口道131(直右)茶惠大道西进口道231(直右)东进口道231(直右)现状交通运行评价::根据现状交通调查,通江大道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间交通量较大,运行压力较大。早高峰时段玉马路西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较大约40m,其他进口道较畅通;晚高峰时段通江大道北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约40m,因此通江大道交叉口交通运行总体较通畅平稳。c)通江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根据现状交叉口运行情况及交流预测,道路红线宽度以及交叉口道路两侧建筑红线,本次通江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保持拓宽改造后交叉口渠化进口车道数与现状保持基本一致。该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设高架桥墩需要,需增设6m宽中央分隔带,占用现状左转待车道,因此设置中分带后需对茶惠大道东西侧进出口道进行展宽设计,保持通江大道南北侧进出口道不变。茶惠大道西进口道受现状轨道6号线茶园站出站口建筑边界影响,无法展宽,导致西进口道改造后由5车道减少为3车道进口道,东进口道改造后由5车道减少为4车道进口道,渠化效果图如下:通江大道交叉口渠化效果图通江大道交叉口透视图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车道数分配见下表:道路名称改建后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通江大道北进口道222南进口道131(直右)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21(直右)东进口道221(直右)3.5)桂雨路交叉口渠化设计a)桂雨路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桂雨路交叉口为三路T字交叉,桂雨路为城市次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层为城市主干路,具体见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表道路名称桂雨路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层)道路等级次干路主干路设计车速km/h4060标准路幅分配双向4车道双向6车道通过对交叉口交通量预测分析,该路口交通量较大,由西至北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设置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口,具体交通流量分析见下图:b)现状交叉口渠化情况根据现状调查,现状路口为A2类未展宽渠化交叉路口,见下图现状交叉口渠化图现状交叉口各进口道车道数分配情况如下:道路名称现状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桂雨大道北进口道1-1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2-东进口道-21现状交通运行评价::根据现状交通调查,桂雨路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间交通量较大,运行压力较大。早高峰时段玉马路西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较大约30m,其他进口道较畅通;晚高峰时段玉马路东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约30m其他进口道畅通,因此桂雨路交叉口交通运行总体较通畅平稳。c)桂雨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根据现状交叉口运行情况及交流预测,道路红线宽度以及交叉口道路两侧建筑红线,本次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设计保持拓宽改造后交叉口渠化进口车道数与现状保持一致。该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设高架桥墩需要,需增设6m宽中央分隔带,占用现状中间2车道,因此设置中分带后需对茶惠大道东西侧进出口道进行展宽设计,本次展宽设计后渠化效果图如下:桂雨路渠化效果图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车道数分配见下表:道路名称改建后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桂雨路北进口道2-1(左右)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2-东进口道-213.6)蔷薇路交叉口渠化设计a)蔷薇路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蔷薇路交叉口为四路十字交叉,蔷薇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现状为双向2车道,茶惠大道地面层为城市主干路,具体见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表道路名称蔷薇路茶惠大道(地面层)道路等级次干路主干路设计车速km/h4060标准路幅分配双向2车道双向6车道通过对交叉口交通量预测分析,该路口交通量较大,由西至北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设置为A1类展宽渠化交叉口,具体交通流量分析见下图:b)现状交叉口渠化情况根据现状调查,现状蔷薇路为双向2车道路幅布置,玉马路现状为双向4车道路幅,现状交叉口为A1类未展宽渠化交叉路口,见下图现状交叉口渠化图现状交叉口各进口道车道数分配情况如下:道路名称现状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蔷薇路北进口道1(直左)11(直右)南进口道1(直左)11(直右)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直左)21(直右)东进口道1(直左)21(直右)现状交通运行评价::根据现状交通调查,蔷薇路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间交通量较大,运行压力较大。早高峰时段玉马路西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较大约50m,其他进口道较畅通;晚高峰时段玉马路东进口道待行车辆长度约50m,其他进口道较畅通,因此蔷薇路交叉口交通运行总体较通畅平稳。c)蔷薇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根据现状交叉口运行情况及交流预测,道路红线宽度以及交叉口道路两侧建筑红线,本次蔷薇路交叉口渠化设计保持蔷薇路进口车道数与现状保持一致,茶惠大道按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该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设高架桥墩需要,需增设6m宽中央分隔带,占用现状中间2车道,因此设置中分带后需对茶惠大道东西侧进出口道进行展宽设计,本次展宽设计后渠化效果图如下:广福大道交叉口拓宽渠化效果图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车道数分配见下表:道路名称改建后各进口道车道分配数(个)左直右蔷薇路北进口道1(直左)11(直右)南进口道111(直右)茶惠大道西进口道131(直右)东进口道131(直右)路基设计路基概况本标段主线地面层设计里程总长度3575米,路基长度为3545米,路基占路线总长度的99%,其中边坡最大高度7米;高架层均为桥梁段。本标段的道路路基工程多为对现状车行道及人行道的扩建、改建,道路填、挖方高度均≤0.8m,主要为零填零挖路基。具体路基设计如下:路基清表在路基施工前,应对道路边坡范围内的表面腐殖土、表土地、草皮等进行清理,清理厚度应根据种殖土厚度决定,本次设计填方及挖方路基清表暂按0.5m考虑,在施工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清表的厚度。填方路基对于道路两侧的填方边坡,第一阶边坡建议1:1.50坡率放坡,第二阶边坡建议1:1.75坡率放坡,第三阶边坡建议1:2坡率放坡,每8米设置一个宽2米的台阶。路堤边坡高于2米的路段,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道栏杆;路堤边坡高于4米的路段,人行道内侧设置防撞路缘石和防撞栏杆。根据地形,部分路段填方边坡坡脚需设置临时排水沟。小于等于8m的路堤边坡坡面采用喷播植草进行防护,大于8m的路堤边坡坡面采用网格喷播植草进行防,边坡防护详道路防护构筑物设计章节内容。本项目距桥墩承台外沿直径5米范围内,不能采用重型机械进行振动施工。挖方路基挖方中风化岩石边坡按1:1坡率放坡,强风化及土质边坡按1:1.5坡率放坡,每8米设置一个2.0米的台阶,挖方坡脚设置2.0米宽的碎落台。边坡高度大于2米时,坡顶设置防护网。小于等于8m的挖方坡面采用直接喷播植草,大于8m的挖方坡面采用机基材喷播绿化进行防护,边坡防护详道路防护构筑物设计章节内容。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于挖方,填料土石混杂,填压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40cm),确保压实度符台土质路堤压实标准。2.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压实性,以砂砾、砾石土和碎石土为宜。路基填筑前,应清除地表30cm耕植土,并进行原地面碾压。3.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5m时视为零填路基,为保证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6%,应采取换填翻挖、碾压或换填处理。4.地表自然横坡陡于1:5.0的斜坡地段(包括纵断面方向),在路堤填筑前原地表须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3.0m,当覆盖土层厚度小于2.5m时,须清除表层覆土,并在基岩上挖反向台阶,以确保路基稳定。5.半填半挖路基:挖方区为土质时,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换填,填方区宜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当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也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半填半挖交界处应酌情设置顺路线纵向的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纵向填挖交界处一般应设置过渡段,其填方区长度应不小于15米,且应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或硬质岩片碎屑填筑,当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也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当纵向填挖交界处挖方为土质时,挖方区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做换填处理。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纵向填挖交界处应酌情设置横向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特殊路基处理软基处理根据现场踏勘,K3+300~K3+575段为沿河路基,路基施工开挖后,如存在淤泥等软弱土基,可采用清淤换填或抛石挤淤的方式进行处理。1)清淤换填。当软弱土层的厚度不大时,将路基底层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称为换填法。按回填材料不同,垫层可分为:砂垫层、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二灰垫层、干渣垫层和粉煤灰垫层等。换填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为换填必须具有开挖空间,河道水流可以暂时拦截。换填以及开挖深度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2m。施工时需先排水疏干,清除塘底淤泥,铺设50cm透水性材料垫层后,再填筑碎石含量较高的土石混合料至原地面线,必要时可以铺设土工材料,以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2)抛石挤淤:当淤泥深度大于2.0m,且存在积水等情况,采用抛填片石,片石不宜小于30cm。抛填时,自中线向两侧展开,横坡陡于1∶10时,自高向低展开抛填,使淤泥向两边挤出,片石抛出水面后应用小石块填塞垫平,以重型压路机辗压,其上铺反滤层,再进行填土。片石一般要求含泥量不大于15%,强度≥15MPa,不易风化,不易被水腐蚀。抛石挤淤法或抛石振动挤淤法一般适用于厚度不超过4m,且表层硬壳被挖除的具有触变性的流塑状的饱和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处理。对于4m以上的深厚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则必须辅以爆破或强夯等措施,才可使填筑体下沉到下层较硬的持力层。对于10m以上的深厚淤泥或淤泥质土,即使采用强夯等措施也很难使填筑体下沉到下层坚硬的持力层上。松填土处理根据地勘报告,现状绿化带、人行道及厂区的素填土(抛填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现状拓宽路基开挖至路床标高后,需先对原有素填土进行压实试验,如原有素填土压实处理后仍无法达到路基压实度要求及路基回弹模量要求,则采用换填路基处理。为减小换填路基对现状管线影响,对压实试验处理后仍无法满足路基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