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选必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程标准: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选必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学习目标:1.认识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2.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3.通过教学让学生结合工业革命促进社会进步、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等史实,培养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工厂制度形成的条件、特点和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时空坐标珍妮纺纱机改进蒸汽机汽轮蒸汽机车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扩展18c60s17651807181419c40s19c中期本课时间轴工业革命时间轴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资本主义由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概念解析革命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机器时代工厂时代蒸汽时代劳作方式:工厂制度(集中劳作)取代零碎分散的劳作新课导入
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大批产业工人被雇用到机器轰鸣的厂房中,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图为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蒸汽锤。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01
政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资本殖民扩张(不平等贸易、黑奴贸易)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原料国内煤铁资源丰富、圈地运动提供羊毛等,以及海外原料的供给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市场国内市场:圈地运动国外市场:殖民扩张,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18C中叶)技术手工工场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工具趋专门化,工人技术纯熟;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知识回顾】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1)背景:①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手工工场已经由分散向集中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②工业革命的支持: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机器大生产,工厂出现。(2)影响: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是建立近代机器大工厂的开端。近代工厂之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纺织业使用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2.工厂制度(1)概念:①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②工厂制度:资产的运营或经营活动主要以工厂为基本单位的企业组织制度或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
手工;雇佣(分散到集中)(资本主义萌芽—工业革命前)
家庭手工作坊
手工劳动(世代传承)
机器大工厂
机器大生产(专业集中)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2.工厂制度(1)概念: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2)特点:①时间:倒班制(保证机器昼夜运行)②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工人服从管理③生产:流水线(协同、厂主监管)、标准化生产④原料: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1911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比较:手工工场、工厂与垄断组织】比较类别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区别时期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规模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影响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联系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2.工厂制度(1)概念: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2)特点:倒班制;规章制度严格;流水线;统一供应、合理调配。(3)影响:①经济: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②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③文化: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④社会:导致人的异化。材料: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费12小时3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分钟……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
——《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19世纪初期,美国纺织工厂中童工们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2.工厂制度传入中国(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政府内忧外患加剧,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兴起;③一批民族资本家张謇等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民族工业产生。(2)表现:①(官办)洋务企业: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②(民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荣宗敬(1873—1938)荣德生近代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和侯氏制碱法味精大王吴蕴初和他捐赠的“天厨”号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自强→军事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局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由张之洞主持在湖北汉阳龟山下动工修建。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军用企业民用企业民族工业资金来源官府出资商人出资、官商合资商人出资、官商合资管理方式完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企业性质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企业带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性质生产目的政府军事需要面向市场为主面向市场作用影响强化军队抵御外侮①抵制外国经济侵略②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①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②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社会风俗近代化)。相同点①都采用机器生产,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②民用工业和民族工业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近代工业类别与特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民族工业】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近代中西方企业的异同点】(1)相似点:都采用工厂制度和机器生产,推动经济近代化。(2)不同点:①中国:中国近代企业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刺激下产生的,属于“外发型”。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带有救亡图存的色彩。②西方: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属于“内生型”,并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客观上推动各国近代化。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经济:①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政治:①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客观上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兴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③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文化:①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新文化运动);②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③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等。(4)社会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之,给中国造成了破坏和灾难,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02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生产方式变化(工厂制度)
生活方式变化(上层建筑)生产力(工业革命)(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进步。唯物史观: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1)人口结构: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2)城市规划:相对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3)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19世纪初英格兰城市人口分布表英国伦敦的城市演变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2、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1)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2)促进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3)增加社会流动性,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1869年苏伊士运河1863年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其干线长度约内6.5km,蒸汽火车头驱动,木质的车厢里点着煤气灯。19世纪末曼彻斯特大运河19世纪60年代美国旧金山航运货船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3、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1)生产: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2)人口: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1856年法国阿拉巴尔特发明最早的蒸汽动力拖拉机
材料: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传统手工业者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他们涌入城市出卖劳动力。农村产生了一批租用几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4、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1)生产: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2)人口: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伦敦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大本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1860年建成。英国火车站格林尼治时间是由格林尼治天文台制定,在1840年以前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遵守本地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优化城际交通状况;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节世界博览会,600万游客体验到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法定时间;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确定为国际标准时间。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5、工业革命促进了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对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现:①西方: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通过立法与财政推行初等教育。
②中国:20世纪初,推行“葵卯学制”,开始出现大量中、小学堂;创办工人夜校。
“每个学徒在工厂工作日或营业时间内须接受阅读,写作和算数,或其中至少一项内容的教育,教授工作需根据特定学徒的年龄和能力选任一些慎重合适的人参与,出于该目的工场或工厂应提供教室或场地用于学徒教育。”
——《工厂法》1802年1921年冬,毛泽东偕李立三等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于1922年创办了第一所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白天小学生上课,晚上工人上课,所以补习学校也被称为夜校。工人夜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癸卯学制的学制划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共25~26年。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属普通教育性质,兼有升学和就业两重任务。第三阶段为高等阶段,设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根据大学堂分科的需要,分为3类:第1类为升入大学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商科做准备;第2类为升入大学格致、工科、农科做准备;第3类为升入大学医科做准备。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6、工业革命促进女性获得受教育机会,女权主义兴起。1918年2月6日,英国王室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全民代表法案》,使得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不过,当时英国女性尚未得到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
英国直到1928年才取消对女性的财产限制,并将年龄门槛也降到21岁,从而真正实现了两性政治权利平等。《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工业革命》1918年2月15日,英国Punch报刊登插画庆祝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7、工业革命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1)表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居住条件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健康、犯罪等。(2)解决: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各国颁布法律解决相关问题。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7、工业革命命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1)表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居住条件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健康、犯罪等。(2)解决: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各国颁布法律解决相关问题。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是一次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统计,12月份因这场烟雾死亡的人多达4000人,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1858年英国《笨拙周刊》漫画:“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YourMONEYorYourLIFE!"1858《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反对私有制社会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等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日。随后,举行集会的工人与警察发生冲突,罢工最终被镇压。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事件,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幅画表现的是大罢工期间的斗争场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48《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7、工业革命命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1)表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居住条件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健康、犯罪等。(2)解决: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各国颁布法律解决相关问题。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材料: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刷增长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精糕的生活条件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概括指出材料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12分)历史现象:①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②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开始出现;③马克思主义诞生。(6分)内在联系:①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②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工业革命出现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马克思主义。(6分)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真题研析】
(2023·广东·高考)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漆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材料二
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