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u1前言 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根据调查,拟建项目沿线现状边(斜)坡现状稳定,适宜拟建物的建设。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沟浜、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未见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拟建物的建设。4.2基坑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本次D37节点中检查井W74~W87呈圆形结构,直径3500mm、5000mm两种,井深5.00~11.88m,平均埋深小于10mm。主要穿过地层为素填土、砂岩、泥岩;基坑上部土层最大厚8.90m,下部基岩厚度为3.40m(w82);基坑下部基岩最大厚度为9.68m,上部土层最大厚2.20m,(w74)。开挖时形成基坑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安全等级为一级。下覆基岩面倾角整体较平缓,为7~10°,土质边坡沿岩土界面整体稳定,由于上部填土自身稳定性较差,建议开挖时逐层向下浇筑井护圈(C30混凝土)对土层进行支护,且支护一段开挖一段;中风化基岩高度较小,尺寸较小,开挖整体稳定性较好,受裂隙切割影响,局部可能发生锲形体掉块,建议开挖过程中及时清除松动块体,成井完毕后,采用钢筋砼箱进行永久性支护。采用人工开挖,需要支护方案设计安全论证。除D37节点外其它段管线开挖形成的基坑边坡均为土质基坑,土质基坑高度均小于8m,建议对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4.3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标准为标准设防类。按设计标高整平场地,场地内的土层主要为人工素填土。根据《大渡口区雨污水管网整治工程(四期)波速测试报告》,素填土平均剪切波波速177m/s,属于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大于800m/s,为岩石。拟建场地各建筑场地震效应评价详见表4-1。表4-1地震效应评价表管线节点整平后土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Vse(m/s)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地段D15节点7.50177II0.35一般地段D17节点6.70177II0.35一般地段D18节点4.80177II0.35一般地段D24节点6.80177II0.35一般地段D26节点9.00177II0.35一般地段D32节点12.1177II0.35一般地段D35节点2.6177II0.35一般地段D37节点8.90177II0.35一般地段D39节点4.20177II0.35一般地段D40节点5.80177II0.35一般地段D41节点1.80177II0.35一般地段D43节点5.60177II0.35一般地段D44节点10.20177II0.35一般地段D45节点8.80177II0.35一般地段D49节点18.50177II0.35一般地段D53节点10.10177II0.35一般地段D54节点3.20177II0.35一般地段D55节点12.50177II0.35一般地段新增节点18.20177II0.35一般地段新增节点26.70177II0.35一般地段新增节点311.80177II0.35一般地段新增节点411.80177II0.35一般地段注:不利地段主要位于陡坡、陡坎及河岸边缘。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下水贫乏,无饱和沙土、粉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3.3中第2条判断,场地内粉土为不液化土,场地整体稳定,地震作用下不会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5工程地质评价5.1D15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1~1′。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2°,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6.00~7.50m,岩土界面倾角为1~5°。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为主。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3.11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2D17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7~7′。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3°,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5.00~6.70m,局部地段土层未揭穿;岩土界面倾角为1~5°。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为主。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3.15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3D18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2~2′。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5°,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2.50~4.80m,岩土界面倾角为1~5°。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为主。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2.85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4D24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13~13′。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2°,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4.00~6.80m,岩土界面倾角为5~7°。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为主。建议以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根据填土实测的承载力以及地基土性质的差异而决定对填土进行加固、压密或置换等措施,同时增加不同持力层段管道间的衔接处的整体性。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6.97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5D26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14~14′和15~15′。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2°,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4.60~9.00m,岩土界面倾角为3~5°。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为主。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4.71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6D32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16~16′和17~17′。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公路外侧已形成填方土质边坡,放坡后在坡脚采用脚墙进行了支护,未见变形迹象;勘察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2°,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1.20~12.10m,整体岩土界面倾角为5~8°。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为主。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4.51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7D35\D39\D40\D41节点工程地质评价该四个节点沿建桥大桥两侧零星分布;长度分别为4m,3m,15m,7m。该段道路局部为填方,局部为挖方;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2°,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2.60~5.80m,整体岩土界面倾角为2~6°。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5.03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8D37节点工程地质评价5.8.1顶管段(W74-W87)1、设计概况根据设计方案,沿建桥大道自西向东敷设d1000污水管,采用顶管和大开挖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式,使其与滨江路d1200污水管接顺。由于管道埋设较深,开挖面影响较大,故部分管段采用顶管施工,拟顶管长度约1000m(W74-W87),大开挖施工约60m(W87-W89)。2、管线地质概况本段顶管管网埋深5.00-11.88m,平均埋深小于10m;明挖管网埋深2.99-5.50m,属暗挖浅埋管道。按设计管底标高整平后,顶管管底岩性为强风化、中风化基岩,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强风化泥岩取300kPa,强风化砂岩取400kPa,中风化泥岩取2.51Mpa,中风化砂岩取7.14Mpa。3、管线围岩类别根据岩石力学性质试验资料、波速测试资料及《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可知:泥岩为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围岩基本分级为IV级;砂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围岩基本分级为IV级。强风化基岩层、素填土、粉质粘土,围岩级别为Ⅴ级。由于隧道埋深较小,位于金鳌寺向斜东翼,岩层产状稳定,初始地应力较小,故不考虑地应力对围岩分级影响,综合围岩基本分级及地下水状态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对隧道各段围岩分级如表5-1:表4-2围岩分级表岩土类别岩土体特征围岩基本分级地下水状态分级修正后围岩分级备注泥岩极软岩IVⅠIV砂岩较软岩IVⅠIV强风化基岩极软岩IVⅠIV4、管线水文地质评价顶管段区出露地层为人填土层、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性主要为素填土、泥岩、砂岩、强风化基岩,局部为粉砂岩,地层简单,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素填土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好、砂岩岩体较完整,主要发育高倾角的构造裂隙,利于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加之场地原始地形为丘陵斜坡,为现有公路,同时已建有排水系统,地表水径流条件较好,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因此,场地地下水贫乏,结合地区经验,场地内基岩透水性为弱透水层,综合考虑地下水状态分级,地表水下渗可能形成地下水,定为Ⅰ级(湿润状)。建议施工过程中加强排水措施并增设排水管道,防治施工完毕后检查井积水给后期维护工作带来影响。5、管线工程地质评价洞顶主要为基岩强风化及中风化层。强风化基岩岩体破碎,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综合评述本段管道成洞条件一般。当顶部无支护时施工开挖可能出现局部垮塌,建议采用定向钻施工,严格把控泥浆浓度,用以起到护壁的作用,防止钻孔坍塌,并可以悬浮和携带钻屑,使混合后的钻屑成为流动的泥浆顺利地排出孔外。管道贯通期间,需同步进行注浆加固处理,保证孔洞与管壁间隙段有充填物,避免后续的地面沉降。该段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见章节5.6。5.8.2明挖段(W87-W89)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纵向素填土厚度一般2.20~5.80,岩土界面倾角为2~4°。路线横向为填方路基,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了支挡,边坡及公路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为主。建议以强风化基岩、中风化基岩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W87-W87+024m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5.49m的岩质临时边坡;W87+024-W89段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4.65m的土质临时边坡。临时土质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临时岩质基坑边坡坡率按1:0.75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9D43\D44\D45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29~29′—30~30′。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3°,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2.80~10.20m,岩土界面倾角为3~5°。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为主。建议以强风化泥岩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根据填土实测的承载力以及地基土性质的差异而决定对填土进行加固、压密或置换等措施,同时增加不同持力层段管道间的衔接处的整体性。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3.915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10D49节点工程地质评价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一公路填方边坡,地形坡度约为33°(约1:1.50),地形稍陡;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5.20~18.50m,岩土界面倾角为1~3°。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为主。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5.44m的填方边坡,路线横向地形坡度稍陡,但其底部土岩界线平缓,坡度仅3°,据现场调查及原设计方案可知,本土质边坡于稳定状态,因此,管线基坑开挖后可能沿在基坑边坡处发生填方边坡圆弧形滑动破坏,规模较小,建议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对基坑回填恢复公路路面后,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施工期间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11D53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33~33′和34~34′。该段道路局部为填方,局部为挖方;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2°,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3.80~10.10m(未揭穿),整体岩土界面倾角为1~3°,局部可达10°。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5.03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12D54\D55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31~31′和32~32′。该段管线所处的道路均填方段,沿跳蹬河为一填方边坡,边坡坡角约25°,高度约12m,底部采用条石挡墙支护,未见变形迹象;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2°,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2.10~12.50,整体岩土界面倾角为1~3°。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3.76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13新增节点1(XZ1)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3~3′和4~4′。该段管线所处的道路均填方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1~2°,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5.00~8.20(未揭穿),整体岩土界面倾角为1~6°。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3.82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14新增节点2(XZ2)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5~5′和6~6′。该段管线所处的道路均填方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2~5°,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4.50~6.00(未揭穿),整体岩土界面倾角为1~5°。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3.82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5.15新增节点3节点/4(XZ3/4)节点工程地质评价参考断面8~8′-12~12′。该段管线所处的道路均填方段,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横向总体地形坡度约为2~5°,地形平缓;土层为素填土,厚度一般3.80~11.80,整体岩土界面倾角为1~10°不等。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料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设计管线标高,明挖后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6.36m的填方边坡,填方沿道路轴线方向无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横向地形坡度平缓,临时基坑边坡坡率按1:1.25~1:1.50分阶放坡,如无放坡条件,建议进行临时支护,并注意雨水及地表水下渗的影响。6地基评价6.1地基均匀性评价场地内填土层结构松散~稍密,厚度不一,均匀性较差,属不均匀地基。根据动探结果表明结构呈松散~稍密状。强风化层分布厚度不均,并随基岩面起伏,也属不均匀地基。中风化基岩连续稳定,根据钻孔深度范围内岩质地基不存在空洞、破碎带,其抗压强度差异性不大,地基均匀性好。6.2地下水作用评价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露,勘察区周边无化工等污染源存在,勘察区无盐渍土、污染土等不良地质分布,判定场区岩、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利用相邻场地水质分析结果:为II类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拟建D39顶管段管线及检查井标高高于长江百年洪水位,长江水位对拟建项目无影响,根据现场抽水后观测,勘察区内场地地下水贫乏,地势低洼及填方区域雨季可能存在少量上部滞水,施工时应加强雨期地表水的隔水、排水措施。6.3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6.3.1、持力层选择管线区素填土分布不均匀,回填时间多数在10年以上,局部松散,根据动探结果表明结构呈稍散~中密状。建议对管网通过呈松散、稍密状的人工填土层通过压实处理(碾压、分段夯实),压实填土应达到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作为基础持力层范围以内的填土压实系数应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填土的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3)强风化基岩:厚度较薄,分布不均,并随基岩面起伏,承载力值较低,不宜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可作为管道等对荷载要求较低,对沉降不敏感的拟建物的持力层。(4)中风化基岩:分布均匀,厚度较大,岩体较完整,承载力值较高,宜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3.2、基础型式建议场地内基岩均可直接作为管网的基础持力层;素填土应进行换填或压实后,作为基础持力层。处理后的填土地基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拟建物的地基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粉土层应根据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来确定是否进行处理,如未满足应处理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作为拟建物的地基基础持力层。6.4特殊性岩土评价场地内特殊性土为人工填土素填土及基岩强风化带。素填土:拟建场地内特殊岩土主要为已回填的素填土及部分未来填土。已回填的素填土:黄灰色、灰色、紫红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等组成,土质不均匀,结构呈松散-稍密状。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有部分未来填土,建议施工时对填土厚度小于10m的采取分层碾压处理,回填填料、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填土厚度大于10m的建议采用强夯处理。2、强风化基岩: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较薄,起伏大,埋深大小不一,透水性较好,整体性差,承载力值较低,可作为基础持力层。6.5拟建物施工对环境及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拟建工程加强科学施工、文明施工后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拟建场地基坑边坡开挖时应注意及时支护,并加强已有环境边坡的监测。由于多数管线均沿公路布置,其中特别是新增节点1、新增节点2、新增节点3和新增节点4紧邻步行街,人流量较大,施工对行人安全影响大,开挖后的弃土严禁在边坡顶部堆载;建议开挖时及时护壁,防止填土垮塌导致路基失稳,并加强路基变形监测。拟建管网沿线市政管网密集,沿线已建市政道路地下已埋设管线设施,有给水管线、通信、燃气和高压线,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管线工程损坏,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建议在施工之前先做好作迁移改线等保护工作。节点D32与轻轨2号线直线距离9.80~14.50m,开挖形成的临时基坑边坡高度为3.83~4.83m,轻轨基础为桩基础,开挖后临时基坑边坡对轻轨基础影响小。6.6压实填土施工要求明开挖段填土:仅存在于线路末段,开挖基底为填土时,应先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处理后的填土地基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7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门板保护膜覆合过胶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自制动盘式三相异步电动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策略与实践路径
- 2025年燃油/燃气中央热水机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春北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七章 第6节 摩擦力 第2课时
- 2025年暗室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新员工入职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能力提升)
- 2025年工艺石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5年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解析答案可打印
- 2025年企业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模拟题)
- 车辆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心理测量学课件
- 公安宣传培训班课件
- 中小学必背飞花令诗词-(春、月、风、花、山、江、人、日、动物、颜色、数字)
- 金属表面处理中的陶瓷涂层技术
- 2024年咨询工程师《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真题答案已校核
- 电厂机组UPS装置安装、调试项目“三措两案”
- 《小学生C++创意编程》第8单元课件 函数
- Java程序设计课件3第三章:抽象类、接口和包
- 供货运输方案及保障措施
- Unit3+Understanding+ideas+The+New+Age+of+Invention外研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