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与市场均衡研究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_第1页
中国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与市场均衡研究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_第2页
中国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与市场均衡研究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_第3页
中国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与市场均衡研究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_第4页
中国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与市场均衡研究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与市场均衡研究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

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融资总量与结构的个案考察考虑到中国农村地区的大量资金外流,一个尚未完全解释的理论问题是,农村金融市场是否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或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以及市场的平衡是否处于效率状态。中国农村资金的融资中包含很多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角度。本文在总量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上饶市的十县、百家农村企业、千户农户为样本,研究中国农村融资制度的基本单位,以寻找农村融资问题讨论的起码逻辑支点;同时,从融资供应与需求层面深入分析农村融资机制、体制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农村融资现状及动态,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融资总量和结构进行个案考察。本文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基础层面并多视角地透析当前农村融资现状与问题,当然,本文的考察在坚守统一视角和框架的前提下,也会兼顾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伴随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所产生的差异性。研究证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根本问题不是有课题主持人:许炳南成员桂又华朱决胜周意珍苏宏涛余子华成员简介:许炳南(1948年-),男,江西人,高级经济师,供职于人行上饶市中支。桂又华(1953年-),男,江西人,高级经济师,供职于人行南昌中支。朱决胜(1956年-),男,江西人,高级经济师,供职于人行上饶市中支。周意珍(1959年-),女,江西人,高级经济师,供职于人行上饶市中支。苏宏涛(1957年-),男,江西人,经济师,供职于人行上饶市中支。余子华(1963年-),男,江西人,经济师,供职于人行上饶市中支。效需求不足导致的资金外流,而是融资机制扭曲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由此造成融资市场均衡处于低效率状态——即农村金融歧视性和农村信用合作的变异性导致的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低下。针对农村资金贫乏、融资需求矛盾突出等基本问题,本文试图以解决融资难和繁荣农村经济的视角对农村融资体制进行制度重构,提出了建立多元化农村融资体系和相关机制的确立。二、有效资产配置与低效率平衡:农村资金的现实对农村融资市场的总量研究首先应立足于对有效需求的分析,其次应对有效供给进行探讨,最后分析均衡的性质。本文按照这一逻辑展开论证。(一)农业信用融资能力强,成为“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从历史发展现状看,我国农村融资具有悠久历史,融资活动活跃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在计划经济年代农村融资相对滞后,农业资本的积累,大量地来源于农业劳动和农业剩余的积累。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资金需求扩大,融资已成为“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农村主要有国家财政投入、信用投入和募集股份等三种融资方式,而信用融资占主导。调查表明我国农村融资需求无论从总量结构上、趋势上及意向上,均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及规律性趋势,也蕴含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融资额与融资面均呈扩大之势目前中国农村拥有2.4亿农户和2300万农村企业,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数量众多的农户和农村企业在支持三农经济和安排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融资需求。我们对上饶的农户样本和农村企业样本证实了这一判断(见表1、2)。2004年千户样本农户发生过融资行为的占80%,较200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而年度融资额5000元以上和1000元以内的农户较2000年分别上升12和下降21个百分点,可见农户融资额与融资面均呈扩大之势;而百户样本农村企业同年有90%发生融资(其中,银行、信用社贷款占39%、亲友间无息借款占28%、有息民间借贷占42%,同时发生了以上三种融资方式的企业占18%),较200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年均借贷10万、30万、50万、50万元以上四个层次占比为11∶14∶32∶43,而50万元以上、10万以内企业分别较2000年上升9个和下降33个百分点。农村企业同样出现融资面广、规模扩大的趋势。2.多元化融资的表现从农户看,对资金的需求相对集中于收入偏高及偏低的阶层,呈现出马鞍形态;企业则相对集中于开办初期和已具有较大规模企业。千户农户按收入水平分层次调查结果,在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元以上五个层次按五年(即2000-2004年)内户均融资发生规模看,分别为9820元、6830元、5820元、8814元、13400元。出现融资的马鞍形态,其原因:低收入农户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户家庭融资意义不是产出最大化而是对基本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也就是斯科特意义上的生存与安全目标。而收入偏高的农户融资更多意义是追求产出最大化。而百户企业中,创办期2年内的10户企业均发生过融资行为,其中,在银行信用社贷款4户,民间融资6户,融资额占全部融资总额28%,创办期5年以上,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20户农村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融资行为,融资额占全部融资总额的48%,均超过百户企业平均融资比例。3.民间有息融资的分配上饶的千户样本农户从银行信用社得到贷款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分配比例为70∶30,主要是银行贷款严格规定其用途及生产经营性需求更易获得银行贷款所致。民间有息融资的分配比例是58∶42。从按收入来源进行分组情况看,以一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借贷资金用于生活的比例偏大,而以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户借贷资金用于生产的比例偏大。此外深入分析借贷资金用于生产、生活方面的用途排序得知,非农产业和农民购房建房,子女上学等开支占据大头(见图1):4.民间借贷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方式的贷款尽管样本农户和农村企业民间借贷面高出银行和信用社20和31个百分点,但是农户和农村企业未来的融资偏好依然是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农户融资意向调查中,50%意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前提是能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贷款手续),超过实际14个百分点,30%的农户倾向亲友间的无息借款,而意向民间有息借贷的只占12%,合计比实际高12个百分点;农村企业则有70%倾向银行、信用社贷款,比实际高出31个百分点,愿意向民间融资的企业只占46%,低于实际24个百分点。此外也有10%的农村企业希望得到财政融资。可见,企业、农户对高利息的民间借贷只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另从农户融资保证方式的意向上看,依次为信用评估、亲友担保、房产抵押、家庭财产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信用担保融资是目前农户和农村企业的最大愿望。(二)有效需求不足1.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或活动目前农村融资组织可划分为正规、准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沿用亚当斯和费奇特的界定方法,可以把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或者活动称为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把所有处于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之外发生的金融交易、贷款和存款称为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把介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形式称为准正规金融(见表3)。由于我们对有效需求的分析已经证明,农户的首选融资形式是正规金融,则我们的供给主体分析首先集中于正规金融对需求的满足度研究。由此才能进入对均衡性质的判断。2.信贷绩效及业务效度表面上看目前农村金融已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金融机构组成,形成“三足鼎立”的支农格局,然而事实上却变迁为“非官、非民”性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来支撑,“三足鼎立”形式化。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绩效看,调查的10县农户平均放贷面仅为31.4%,千户农户贷款需求满足率为42%。其次,对三农服务不足:信贷萎缩。主要表现为高流动性比率和高存差。一是期限趋短化。据对上饶市某信用合作联社的调查,90年代初以来,其一年以下的贷款所占比重持续增长,而3年期以上的贷款1995年就没有了。该联社情况具有典型意义(见图3)。据我们了解,中国有相当部分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目前仅发放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二是资金运用不充分。农村信用社从农户吸收的储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不断增长的同时,农户从农村信用社所获得的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见图4)。3.农村企业财政投入量迅速增加上饶市10县近五年(2000年-2004年)财政支农占总支出平均仅为8.77%,比重逐年下降,五年共降低1.2个百分点,而百户样本农村企业近五年只有8%企业获得财政融资,其获得的资金额仅占总融资额的6.5%。从正规金融组织到财政的分析证明,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度不高,有效供给不足。(三)平衡的性质1.农民和农村企业融资能力下降,资金满足程度普遍较低一是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上饶个案证实,10个样本县2004年新增农贷和存量农贷比重平均为6.8%、19.9%,均低于10县农业对GDP平均21.4%的贡献率。近五年(2000年-2004年)10县财政支农占总支出平均仅为8.77%,比重有所下降,五年共降低1.2个百分点,而百户样本农村企业近五年只有8%企业获得财政融资,其获得的资金额仅占总额的6.5%。此外过去一度盛行的合作基金会、股金会等农村融资金融机构终因管理不善、不良贷款剧增只好由政府买单而了结。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难迫使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面向非正规金融,样本企业有60%从民间融过资,农户则占26%(指有息融资)。近五年企业和农户的资金满足程度平均下降12和8个百分点。2005年四月份组织的上饶市春耕备耕资金需求状况调查,全市农村春耕资金缺口达8.5亿元,约占需求总量的4成。二是资金外流。据上饶市10个样本县调查统计,近五年(2000-2004年)通过邮政储蓄、银行、信用社,共净流出农村资金约77.4亿元,是金融机构五年新增农业、乡镇企业贷款总量的2.8倍,而且支农贷款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10县从2000-2004年的5年间GDP(当年价)年均增长12.3%,而同期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年均增长8.8%,增速比GDP增长低3.6个百分点。这就导致了市场均衡的低效率——一方面,农村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资金持续从农村地区外流。2.民间借贷数量巨大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诱使非正规金融异常活跃。据研究,中国农村“高利贷”高达8000-1.4万亿元,仅浙东南地区就有3000多亿元(资料来源于“财经时报”张明哲)。而欠发地区的上饶市民间借贷也不例外,2005年2月份,人民银行通过过对全市收集的民间借贷人均及与当地金融机构信贷存量、增量占比数据加权平均推算,全市城乡民间借贷人均约为220元,总量为14亿元左右,占当年新增信贷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应该说活跃的民间借贷对满足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了便利,已经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保证。余干县有一规模养殖经营户,创业初期投入不到10万元,现在资产已达500余万元。据他讲:自从做猪、鱼规模养殖以来,从没有在银行贷过款,原因是自己没有可抵押的资产,也找不到银行认可的担保单位,资金不足时,全部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虽然利率高,但手续简便,速度快,能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然而,非正规金融对农村融资有着较大贡献,但目前依然受合法性质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间融资规模的扩张。3.借贷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依赖官方或多种融资方式的好从上饶的情况看,百户企业2004年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平均利率为7.25%,较2000年的6.9%提高了0.35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利率总体趋升,但升幅不大还呈现不规则变化特点,主要受制于:一是融资主体的信誉度、融资风险、期限及用途,一般而言,融资主体信誉度高、融资风险低、期限短,利率相对较低,反之则较高,二是资金供求现状、官方利率水平以及地域、习惯及其他因素也影响较大,当资金供求紧张、银行贷款收缩、官方利率调高,区域经济活跃,则民间利率趋升,反之则趋低。上饶市弋阳县民间借贷监测点汇集资料显示:一般民间借贷利率要高于银行、信用社利率的1-3倍,高于3倍以上的很少,主要用于房地产融资及少数包工头承包工程资金不足,使用这种高利贷风险较大;调查中还发现,民间融资利率也有低于官方利率现象,如,弋阳县某农村企业,在当地办厂10余年,其资金大都在当地融资,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人缘、地缘关系,信誉较好,最低融资利率为6%,略低于同期行社贷款利率。其次,农户借贷利率总体水平与企业基本持平,但农户从信用社获取的贷款利率比企业平均低10%左右,主要是执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优惠利率所致,而民间借贷利率农户又高出企业10%的水平(见图5、6)。此外,农村融资保证方式多样。主要有信用、抵押、质押、经济担保等,而不同的融资渠道,农户、企业抵押担保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在银行、信用社贷款农户以信用和经济担保为主,企业以抵押、质押担保为主。千户农户在银行信用社贷款中采用信用形式的占45%(大都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而百户农村企业在银行、信用社贷款采用抵押、质押形式的占比高达87%,较5年前的2000年提升了31个百分点,据样本县调查反映,从2004年开始农村信用社为防范信贷风险,规定原则上不再对农村企业办理信用贷款,同时还对原已办理信用贷款的企业转办抵押贷款,百户样本企业已有18户先后由信用转办为抵押形式。民间借贷农户和企业大多信用形式,占比85%和70%,只有少数几例采用抵押担保形式。三、低平衡和低效率制度的限制(一)农村资金需求的工业和相关机制是障碍从融资需求层面分析揭示出:我国农业的弱质性及农业投入障碍性对农民获取融资形成硬约束,导致融资需求不足。1.农业资本介入农业信贷的有限性制约了融资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必然追逐高收益率,这是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而我国农业还是弱质产业,农业投资风险大、收益率低,客观上难以形成对外部资金吸引的优势,致使农民获取融资形成了硬约束。上饶农村地区近几年,农产品价格长期在低价位徘徊,加上受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农业比较效益下滑,决定了融资介入的有限性。据我们对上饶市农村信用社调查,2000-2004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分别达9.65亿元、12.78亿元、17.88亿元、24.81亿元和31.8亿元,占比由2000年的19.75%提高到2004年的34.32%,而同期每百元农业贷款实现的农业总产值分别为627元、598元、473元、382元,单位贷款创造的比较收益不断下滑,相应抑制了信用社的贷款投放意愿和能力。从深层次看,农业的资本投入存在着二大障碍:一是农业中活劳动太多,剩余劳动太多,农业的活劳动的成本太高,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农业资本无法替代农业劳动力;二是农业土地的规模太小,资本无法也不能规模化投入。2.小额贷款,再贷款条件差一是信用环境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严重,信用环境现状堪忧,金融机构为有效规避风险,不敢将资金投放到管理不规范的农业企业和信用意识淡薄的农户。即便是农信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通过严格的资信审查,贷款面也仅有三成,目前各地农村虽然开展了信用农户、信用村镇建设,但范围仍然十分有限,上饶市全辖已评定信用农户、信用村平均不超过总数的3%,而市辖农村信用社同期不良贷款占比达22.24%。另据农业银行反映,1999年因政策需要发放的农户小额扶贫贷款,至今大部份已成死账。弋阳农行1999年发放小额农户扶贫贷款238万元,仅收回48万元,还有190万元已无法收回,损失率达80%。而作为全省最大的农业县鄱阳县,当地农行发放的农户小额扶贫贷款总量达2000余万元,目前仅收回200余万元,损失率达90%,导致放得越多,损失就越大。不良的信用环境,迫使银行以提高放贷门槛防范信贷风险,鄱阳农行近年来只对已评级授信企业贷款,但由于经济条件和信用环境均不尽人意,评级授信企业逐年减少,由鄱阳农行评级授信的企业已由2000年的7家减少到目前仅有3家,这对于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而言,仅区区数家授信企业,着实耐人寻味。此外目前农村保险严重缺失,农村经济补偿机制未健全,也是导致融资需求障碍的主因,2001年全国农险收入3.31亿元,仅占总保费的0.6%,农民户均保费只有2元多一点,农险品种也由高峰时期的60多种下降到目前的不到30种。二是担保机制缺乏。农村融资难,其表现在需求层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贷款担保机制缺乏。目前农村私营企业大都缺乏必要的贷款担保抵押,而金融部门,为防范信贷风险,又将是否有抵押物担保当作放贷的必备条件,各上级行社、金融监管部门也将是否有担保物抵押作为信贷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确有发展前景的农村企业,就是因缺乏抵押担保,而望贷兴叹。上饶县有两户从事种养殖的农村企业,年产值均过200万元,为扩大经营规模,向当地信用社求贷,因缺乏有效抵押物,信用社只能办理无抵押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万元(最高额),而这区区的2万元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目前各地虽然组建了相应的贷款担保机构,但涉农担保少,上饶县从2001年组建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共为12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类计近千万元,而涉农担保业务仅发生一笔,金额30余万元。问卷调查显示:农户和农村企业缺少抵押担保是影响农村融资的主要障碍,有融资意向的60%的农户和85%的农村企业认为信用社求贷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抵押担保,贷款手续十分烦琐。(二)农业为农服务的经营理念淡薄,制约农业投入效果一是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移位,使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相对在减少。据统计,2001-2004年农行在上饶市共撤并乡镇营业所73个,在全市227个乡镇中农行设有机构的只占32%,其发展战略明显倾向城市。二是农发行的有头无脚,使其对国家政策性支农资金的管理仍难免存在“跑、冒、滴、漏”。首先在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上,由于其在乡镇无机构监督管理,收购资金流失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同时,农发行功能设计方面只是一个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银行,虽然2005年已部分涉足粮食加工企业,但离一个发展银行的功能仍然相差太远。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合作机制变异、为社员服务的绩效不突出问题。从体制政策方面看,农村信用社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向集体所有、向国有靠拢,官办意识强烈,为股东负责,为农民服务的合作金融宗旨和原则体现得很不充分。社员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民主管理制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干部是任命制而非选举制。农信社为社员服务的经营理念淡漠,非农化趋势明显。四是财政无力支撑农业投入。县乡财政供养人口过多,加上投资农业难以形成利润规模,地方政府缺乏自觉安排和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和内在机制,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民投资投劳和中央、省专项资金扶持。鄱阳县是国定贫困县,2004年中央下拨扶贫专项资金近7000万元,要求地方财政提供配套资金2000余万元,而该县实际投入尚不足300万元,配套资金不足,影响了项目扶贫效益。同时中央投入主要用于城乡共同受益的大江大河治理多,用于农村具体工程少;特别是直接用于农户和农村企业的投入更少,加上目前投入方式单一、分散,.缺乏统一、规范的财政资金管理体系,上级拨补的各种补贴分散,“跑渗滴漏”和中间环节多,致使有限的财政投入其使用效益也十分低下。四、建设多元化的农村融资机构基于以上分析推定,目前我国农村融资供求失衡,资金贫乏、融资机制扭曲、制度缺位,难以满足农村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户、农村企业的融资需求,必须进行制度重构。本文设想建立一个机构多元化的农村融资体系,能解决目前的融资难现状。支持的理由要符合理论上的四点原则意图:一是低成本高效益原则。即符合融资成本低廉、方式灵活、操作便利、渠道多种,以满足农户、农村企业多种融资需求,提高融资效益;二是安全性和收益性最优组合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收益边界决定资金流向,选择安全性和收益性最优组合,能有效解除农村金融约束;三是按市场规则运作和有序竞争的原则。允许多种成份的融资机构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和竞争,可以促进农村资金的合理流动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四是政府扶持原则。(一)通过重建制度,提高农村资金的有效供应1.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总体思路:由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机构组成的,既相互竞争,又具有内在互补功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本要求:一是调整并加大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和业务范围。逐步提高农村政策性贷款占全部农村贷款的比重,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作用;二是促进商业金融的发展。鼓励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商业金融面向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通过核准制开放新的正规商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设置一定规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更多的商业金融参与竞争,以此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三是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它可以由当前的农信社改制而来,也可以由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户新建。合作金融的核心在于“由入股社员拥有、由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培育合作金融的要点是:贴紧农村和农户,基层社小型化、自组织化;次级社(联社、协会等)由基层社参股组成,决策权应该是基层社,而不是次级社。这种自下而上的、内生的组织和决策方式有着现成的成功经验:比如荷兰和德国的合作银行。四是鼓励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运作。目前央行已准备在部份省市鼓励民间资本放贷的试点工作,规定民间资本成立的贷款组织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只贷不存”。央行的这一举措,已使民间借贷浮出水面,从无序走向一定秩序框架内运作,这对于民间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