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附问卷)11000字】_第1页
【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附问卷)11000字】_第2页
【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附问卷)11000字】_第3页
【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附问卷)11000字】_第4页
【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附问卷)11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任务书题目名称学生姓名学号联系电话班级名称分院名称题目来源□教师科研□社会实践□实验(实训)□其它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其它选题背景及目的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进一步提出,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进了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使得社会逐渐步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以及概率也在同步上升。近年来,国内因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一直在不断上演,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国家近期网络治理初见成效,网民日常生活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账号密码被盗等网络安全事件的情况开始呈下降趋势,但就总体而言占比依旧较高,有过类似遭遇的网民占总体的50%左右,而这些情况正是源于个人信息泄露,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还不到位。针对此问题的相关立法仍然滞后、隐私保护伦理准则尚未完善、以及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充分造成了如今公民个人隐私被威胁的现状。对此,要通过完善公民隐私保护的有关立法、构建征信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准则、培育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素养等系列对策,做到保护个人隐私工作任务及要求(一)选题阶段1、选题要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2、根据本任务书规定的方向选题;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熟悉的领域选择有实用价值的题目。(二)初稿撰写阶段1、学生需要根据学院公布的评阅教师联系方式,积极主动与老师联系,及时向老师请教;2、广泛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认真学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按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模板》的格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稿并提交。(三)终稿阶段1、学生按照评阅教师的意见及时认真修改论文(设计)初稿;按照学院格式要求排版、定稿;在征得评阅教师同意后,方可在系统里提交论文终稿。2、学生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不得抄袭。所有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前要进行查重报告。查重工作由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负责实施并把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查重的重复率不高于30%,拟申请学位学员论文终审成绩需达到良好以上,的重复率不高于20%时间安排1、开题报告:2022年4月20日至2022年4月21日2、完成初稿2022年4月22日至2022年5月1日3、完成终稿:2022年5月2日至2022年5月15日4、答辩:2022年5月16日至2022年5月17日以上内容由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签字教师姓名:年月日分院审核审核意见:分院院长(系主任)签字:年月日学生接受任务签字接受任务时间:年月日学生签名:开题报告学院专业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题目名称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进一步提出,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进了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使得社会逐渐步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以及概率也在同步上升。近年来,国内因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一直在不断上演,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国家近期网络治理初见成效,网民日常生活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账号密码被盗等网络安全事件的情况开始呈下降趋势,但就总体而言占比依旧较高,有过类似遭遇的网民占总体的50%左右,而这些情况正是源于个人信息泄露,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还不到位。针对此问题的相关立法仍然滞后、隐私保护伦理准则尚未完善、以及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充分造成了如今公民个人隐私被威胁的现状。对此,要通过完善公民隐私保护的有关立法、构建征信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准则、培育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素养等系列对策,做到保护个人隐私二、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所需条件:1、文献研究法。本文结合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的归纳总结和分析,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支撑和依据。2、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经过规范的理论分析得出观点,然后通过资料来对理论分析的观点进行经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三、研究工作进展计划:1、开题报告:2022年4月20日至2022年4月21日2、完成初稿2022年4月22日至2022年5月1日3、完成终稿:2022年5月2日至2022年5月15日4、答辩:2022年5月16日至2022年5月17日四、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盖宏伟,牛朝文.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数据隐私保护策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2):38-49+126.[2]吴冬梅,刘慧.大数据防疫中个人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的边界浅析[J].互联网天地,2022,(03):36-39.[3]高波.第三方平台数据的有序利用与大数据侦查的隐私权问题——以美国“第三方原则”为视角[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2):165-173.[4]刘行歌.智慧侦查视阈下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困境与对策[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01):94-98.[5]包晓慧,吴文杰.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隐私问题对策研究[J].计算机时代,2022,(03):50-51+56.[6]高志宏.隐私、个人信息、数据三元分治的法理逻辑与优化路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02):207-224.[7]孔诚恺.基于轨迹大数据的行程时间预测及隐私保护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21.[8]黄东琪.数字科技时代下的公民隐私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21.[9]苏晓聪.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D].南京师范大学,2021.[10]于璐.大数据时代公共视频监控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1.[11]屈钰潇.大数据时代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与纳税人税收隐私权平衡[D].华东政法大学,2021.[12]王家颖.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应用中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21.[13]王慧敏.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保护研究[D].湘潭大学,2021.[14]张翼鸣.智慧社区住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21.[15]王维.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服务数据隐私保护方案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21.指导教师意见审核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分院意见审核意见:分院院长(系主任)签名:年月日目录TOC\o"1-2"\h\u11770引言 1243591文献综述 1237122个人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 25512.1问卷调查 212612.2数据分析 2314803个人隐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6216133.1个人隐私大量泄露 6126043.2对隐私保护相关理论不了解 6193213.3保护个人隐私意识不足 7261703.4征信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准则尚未完善 7100474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对策建议 818614.1加快公民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8146264.2构建征信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准则 9154014.3培育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素养 1032236参考文献: 117073附录 13引言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进一步提出,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进了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使得社会逐渐步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以及概率也在同步上升。近年来,国内因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一直在不断上演,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国家近期网络治理初见成效,网民日常生活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账号密码被盗等网络安全事件的情况开始呈下降趋势,但就总体而言占比依旧较高,有过类似遭遇的网民占总体的50%左右,而这些情况正是源于个人信息泄露,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还不到位。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像现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一样每天都在产生如此巨大的数据流量。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大家无时无刻不在与数以万记的信息、数据打交道。现如今世界各国的征信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征信业已然变成社会服务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也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信用系统建设,进入征信时代。征信行业的发展不仅填补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空白,更是社会经济体系中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石。征信的发展源于普罗大众,这份成果最终也会通过其他渠道普惠于民。基于征信行业的工作需求,不可避免的需要对被征信人或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归整、储存、加工等工作。但是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非法采集、过度采集、信息泄露等事件屡见不鲜。这也使得个人隐私在一条条数据面前变得无所遁形,个人隐私保护与征信工作开展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在现行法律法规以及伦理的约束下合法合规的使用个人数据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此类数据的使用能够大力推进社会经济金融行业的发展。如何在保证征信行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做到保护个人隐私,做到大范围使用数据但是不滥用数据成为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文献综述大数据征信作为时代发展下的征信行业的新兴产物,是征信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在征信时代,每一条个人隐私数据都是个人信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传统定义,信用信息指的是相关经济主体在日常经济领域活动中基于自身做出的信用行为而产生的与其目前信用情况相关的各类数据。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征信无法及时收集数据、无法保证数据收集涵盖面以及过程中数据收集的准确与否。针对此类现象,大数据技术也在被广泛使用并且效果极其显著。目前国内对于征信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研究尚不成熟,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互联网征信以及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谈永华表示,在互联网征信信息收集与分享的过程中,信息来源大多是个人未曾公开的隐私信息,网络用户的阅览足迹、个人偏好等信息在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的前提下极易被挖掘。张峰认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主要依托于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然而数据的广泛运用给大众的隐私保护带来了许多伦理困境。每个个体在社会运转中都应尽到其对应的维护社会数据安全责任,认识到合作解决问题的优势所在。景欣认为,目前互联网征信主要面临的难题是调节个人隐私信息的处理与保护。我国亟需从多角度重构互联网征信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互联网征信规则、做到结合专业监管与自律监管。段玉从大数据时代拥有海量数据信息供各方参与者使用这个特征出发,得出个人征信业隐私保护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温家奇表示,在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征信组织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学习相关法律规则,进而将不同信息的客户分开储存,将征信体系不同保密性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周浒表示,大数据给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创造了大量商业与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彻底推翻了固有的经济模式。与此同时,从辩证角度看,数据的过度采集、利用、分析、共享过程中也带来了极其敏感的隐私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我们可以知道,在征信时代,隐私的内涵更为丰富了,隐私保护所牵涉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我们只有全方位的把握征信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才能够更深入了解隐私保护的相关方式并运用。由此可见,隐私的保护现如今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2个人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2.1问卷调查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由于调查对象的选取需要考虑到代表性以及数据收集相关操作的规范性,选择调查包括在职人员、学生、退休人员等不特定人群二百余人。获得207份有效问卷。问卷设计包括基本信息、个人对隐私保护的认知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三个方面,共14个问题重点进行调查并深入分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职业等;第二部分主要调查个人对于隐私保护的认知,对于隐私权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第三部分主要调查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包括对隐私信息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了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等等。2.2数据分析1、在回答“当您在互联网注册账号或产品时阅读产品服务条款的认真程度”的问题时,仅有14%的调查对象选择“十分认真”,选择“没有阅读”与“大致浏览”的调查对象则占到了86%(见图2-1)。图2-1阅读产品服务条款认真程度 2、在回答“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52%的调查对象表示接到过自己从未登记信息的保险公司、商业买卖、小额贷款电话,26%的调查对象表示接到过房产相关家具电器经销商电话,12%的调查对象表示以上两种情况都出现过,剩下10%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接到类似电话(见图2-2)。图2-2日常生活中遇到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 3、在回答“您认为以下哪种情景可能侵犯您的个人隐私”问题时3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网络购物,2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接收快递,20%的调查对象认为是非规范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理财、网贷等),13%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生活交易,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网络聊天,3%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其他行为(见图2-3)。图2-3侵犯个人隐私的情景 4、“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6%的调查对象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有了解;35%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有责任惩治个人隐私泄露行为;39%的调查对象同时也表示自身需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做好保护工作(见图2-4)。图2-4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5、在回答“您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时,选择“十分重视”“重视”“比较重视”的人数占比为89%(见图2-5)。数据表明近九成的调查对象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持积极态度。图2-5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6、在回答“您认为应当如何提升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问题时,75%的调查者选择“学校、政府开展相关教育”(见图2-6)。由此可见,大众目前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强与相关宣传培训活动开展较少有一定关系。图2-6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此外,本次问卷调查还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了调查。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仅有约23%的调查对象表示对个人隐私权十分了解。在回答“您是否了解您个人信息主要在何种场景被使用”的问题时,选择“不了解”的人数占57%,只有约26%的调查对象对自己个人信息使用场景以及用途有明确的认知。对于为什么没有仔细阅读服务条款,47%的调查对象选择“使用应用必须同意服务条款,是否阅读无意义”,53%的调查对象选择“节约时间”。在回答“您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使用个人信息是否对个人隐私存在侵权行为”问题时,可以看出有76%的调查对象认为哪怕是执行公务也依旧存在侵权可能。但是在回答“面对个人隐私被侵犯情况,您的做法是什么”的问题时,仅有37%的调查对象选择“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找对方进行交涉”“法院起诉”此类处理方式,剩下63%的调查对象则选择“耽搁时间,一般不处理”和“不予理会”。在回答“您是否参与过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方面的课程、培训、宣传、”问题时,只有2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是”。综上所述,不同年龄阶段、性别与职业的调查对象在日常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侵权行为,不法分子侵权行动十分猖狂。但是大多数人对于隐私权的了解以及个人信息使用情况了解不够,对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掌握不够全面。同时,在面临侵权行为时也并没有积极采取行动,一般情况下都选择拖延问题或者直接忽略问题的存在,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的事例屡见不鲜。在使用互联网时涉及到填写个人信息情况中没有认真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与此同时,落后的隐私保护立法以及伦理准则规范使得国家行政机关与商业行动的开展在隐私边界的模糊地点游离。有心人容易受利益的驱使使得民众个人隐私安全受到威胁。3个人隐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用户隐私泄露以及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曾经有一位学者说过,“凡走过皆有痕迹”。处于征信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在不断接收并传播数以万计的数据。面对如此海量的个人数据,社会各界都将接受到巨大的考验。2020年,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颁布的相关报告表明,近66%的网民曾经历过网络安全事件。3.1个人隐私大量泄露隐私一词最早起源于西周,其原本指的是人身上所穿着的衣物,在实践中被引申为隐藏私处。在今天,隐私一词中的“隐”字含义与早期并没有过多出入,都有隐避、藏匿的意思。也正是这个原因,隐私大多被定义为对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无影响,其宿主不想让他人所了解的个人信息。美国著名学者沃伦与布兰代斯在《论隐私权》中提到,隐私就是“免受干扰”的独处的权利。这也意味着隐私具有由个体自行决定的性质,即个人能够对于自己是否与他人共享信息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征信时代强调“所有数据皆为信用所用”,由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除传统手段收集的信用信息数据以外,个人的网络聊天、生活交易、非规范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网络购物、接收快递等行为都可通过算法模型将其转换成个人信用评价相关数据。在综合了多方面的情况之后,将个人数据进行采集应用的流程中,征信机构并不会对个人信息、信用信息以及个人隐私信息做区别对待。在如今大数据时代,获取各类数据的门槛逐渐降低,信息分类不够明显,这也使得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可能性显著提升。3.2对隐私保护相关理论不了解我国目前正处于互联网建设高速发展阶段,民众对于自身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论知识了解却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民众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认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下社会隐私保护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上述数据分析反映出,调查对象对于可能发生隐私侵犯的场景都有着较为具体的认知,但是依旧不能有效避免生活中遇到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信息的价值与日俱增,各类机构、应用都争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用户信息。事实上,用户的个人数据往往都是未经用户同意或者是通过不正当手段非法提取个人信息,这也使得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成为之后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在隐私侵犯行为发生之后,大众对于应当采取何种手段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也并不了解,这一点可以从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方法调查中看出。目前民众对于隐私的保护绝大多数依旧依靠自身对于隐私泄露可能性的主观判断,法律与政府在日常生活中仅能起到辅助作用。事实上,个人对于隐私泄露的判断总是存在局限性的,无法做到正确判断所有情况。这就要求法律与政府加快建设社会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民众隐私被侵犯时积极发挥作用,做到理性准确的阻止个人隐私泄露。3.3保护个人隐私意识不足大数据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出游甚至是网络活动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隐私监控,让我们的个人隐私无所遁形。在个人隐私信息变得逐渐透明的同时,我们对待隐私的态度也正在逐渐转变。随着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大家往往热衷于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相应的警惕性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忽略了这其中所暗藏的隐私泄露风险。即使是刻意在互联网环境中保持警惕,不法分子也总是能做到无声无息地损害公民的基本权益,让受害人个人隐私信息被侵害而毫无察觉。调查对象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曾遇到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情况,但是由于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欠缺,导致隐私大量泄露。在个人隐私被侵犯之后,调查对象也会因为处理隐私泄露耽搁时间而选择不去处理,而不是选择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法院起诉以及找对方进行交涉,导致被侵犯隐私个人意识与行为上面的脱离。根据问卷调查分析,这一系列矛盾行为的产生或许与我国相对落后的个人隐私保护体系有关。目前国家对于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仍需完善,行政、司法、教育部门对于个人隐私保护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问卷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未参加过个人隐私保护相关的课程、培训、宣传。想要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宣传的前提是提升大众自身的意识,认知在大数据征信时期个人隐私需要面对的潜在风险。在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业务都是免费的,与此同时用户在体验服务时其实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加深大众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认知,加强自身对个人隐私信息的重视。系统性的课程、培训、宣传活动可以缓和社会中诸多因隐私泄露而产生的矛盾,并且能够提高公民普遍隐私保护素养,促进市场经济高效运转。3.4征信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准则尚未完善政府是国家的代言人,在社会安定,国家内部没有出现显著问题时期,注重对于人民个人优秀行为的积极鼓励。一旦国家内部出现问题时采取强硬手段对于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强力惩处不合规行动。同时政府也是人民个人隐私的保护人,在对各项数据进行监督管理时也需要使其免受不法分子的侵害。在如今征信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大数据的信任成为了一把双刃剑,虽然信息的获取更加快速便捷,但是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侵犯行为也愈发猖狂,保护个人隐私已经变成政府当仁不让的第一要务。当前背景下,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需要基于已获取的个人信息,增加了信息滥用的可能性。一方面强调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另一方面又需要建立在采集大量个人数据的悖论需求,使得政府难以做出一个绝对正确的决策来履行责任与义务。企业是社会创新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新兴技术的开发、接受以及运用程度是远远高于政府的,并且它具有将新技术推广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因此,企业在社会大数据征信发展过程中,是最具创新性的主体。由于个人信息的种类较多,来源路径繁杂,涉及政府、商业、电信、金融等多个管理部门,要做到协同监管难度较大。在商家使用新兴技术获取利润的时候,社会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声音:企业用于刻画客户画像所需的信息究竟来自何处?在现实情况中,其在获取个人相关数据的时候,基本都没有得到客户的授权。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何时泄露,不知道信息什么时候会被使用,也不知道这些信息会被用于何种途径。互联网的兴起给大家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数以万计的APP横空出世,从工作、娱乐、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让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在软件服务我们的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也在互联网这个圈子中被反复利用。根据调查问题显示,调查对象在注册互联网账号或产品时并未阅读产品服务条款。通过让渡隐私获得互联网相关便利服务,在短期看来或许是一种已经经过权衡的理性行动。但是将目光放长远,个人隐私信息一旦被后台获取,之后引起的蝴蝶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却是无法想象的。4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对策建议4.1加快公民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个人隐私保护所涉及的法律主要有《征信业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总的来说,我国目前虽有许多法律法规涉及隐私保护方面方面内容,但是现行立法很多是间接、碎片化以及较为框架性的规定,规则过于笼统、宽泛、操作性不强,导致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信用法律出台。与大数据征信的高速发展相比,我国法律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立法就显得相对落后。各大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以及互联网行业对于用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等环节上缺乏国家法律层面上的系统性规范。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个人数据无法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被正确采集、使用、储存,同时相关主体利益无法被保护。由于缺少相关法律约束,当前大数据的发展正处于无法管理的“野蛮生长”阶段,亟需构建征信时代民众的隐私保护制度体系。首先,需要确立权衡与协同调整个人隐私自由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思想。互联网征信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不能只是能够便捷评价大众的个人信用情况,也需要做到积极引导用户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行为。在我国,互联网征信所体现出的公共属性,远远超越了个人的管控范围。在设计制度时,应该重视互联网征信信息的公共属性特征。法律制度的设立需要保证个人信息的合理合法利用,并且重视个人信息在征信行业中的保护。其次,立法模式的选择中,既要选择与我国征信行业发展契合的特点,也要做到满足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需求。我国目前正在逐步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但是现行制度对比传统征信而言,对互联网征信的特殊性关注度不够,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也只做到规定了征信行业在互联网业务中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则。对于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需要不断细化个人隐私保护立法内容,明确保护内容、范围、程度以及边界规则,细化数据收集、分享、储存与实践各阶段的的安全要求,完善大数据征信隐私侵权行为的追责和惩处机制,让公民个人隐私保护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4.2构建征信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准则固有的传统伦理准则忽略了大数据技术自身存在的相关漏洞。由此可见,在完善新的伦理保护准则时,需要在原有理论基础上进行补充,更强调要履行“责任”,增加对互联网活动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行为个体的责任的约束。想要降低当前时期所面临的隐私保护伦理风险问题,必须先理解新兴技术发展与固有伦理体系之间存在的矛盾。第一,权利与义务对应。在建设征信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准则时,所有个体都具有相同的维护隐私安全的责任和享有新兴技术提供的福祉。信息产出者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坚实基础的角色,其既有享受新兴技术带给大众的益处,又有着保障大数据发展所需的基本数据源和保护个人隐私的义务。信息采集者既能在大数据网络之中通过收集数据收货利益,又承担着数据采集传播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的义务。信息利用者作为整个数据流转过程中的利益上游部分,在收获了大量利益的同时也肩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个人隐私保护发展的义务。第二,自由与监管相结合。在大数据时代,大众很难实现仅仅按照自身意志行动。其主要原因是在如今这个社会,手机与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自身的自由也因享受高度便利高效的生活而受到约束。个人的自由与社会安全所必须的监管虽然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究其根本两者其实存在着一定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个体虽然都应享有自由,但是在大数据征信时代,个体的自由也因隐私泄露情况导致其受到了桎梏。个人在具有规则的社会中所提及的自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因此,在构建征信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准则的过程中,给与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也是必须的。努力做到在维持社会隐私保护体系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公民自由诉求的重视。4.3培育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素养正确认知个人在大数据使用过程中可能遇见的潜在风险是其强化自身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基本信息都有可能会遭遇泄露风险,用户在使用互联网软件时如果能够做到刻意对自身隐私信息进行隐藏保护,则可以做到避免个人隐私泄露事件的发生。例如在淘宝购物时,可以选择私密发货,避免在快递运输途中泄露相关个人隐私;在签收快递之后使用粘贴胶带对快递单号上的个人信息进行隐藏也能做到有效规避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在美团外卖等平台下单时选择“隐私保护”功能,外卖公司将通过提供虚拟隐私号码的方式,对骑手、店家与买家三方分别进行隐私保护,成功降低了交易过程中隐私泄露的可能性。追根溯源,提升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关键在于用户自身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程度。不要因为贪图眼前利益而牺牲自身隐私数据。当大众开始意识到所谓的“免费”“便利”是以牺牲自身隐私信息为代价,并且开始拒绝为这种行为买单时,大家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素养。

参考文献:[1]盖宏伟,牛朝文.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数据隐私保护策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2):38-49+126.[2]吴冬梅,刘慧.大数据防疫中个人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的边界浅析[J].互联网天地,2022,(03):36-39.[3]高波.第三方平台数据的有序利用与大数据侦查的隐私权问题——以美国“第三方原则”为视角[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2):165-173.[4]刘行歌.智慧侦查视阈下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困境与对策[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01):94-98.[5]包晓慧,吴文杰.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隐私问题对策研究[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