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垦区胶树密度与形式选择研究_第1页
海南垦区胶树密度与形式选择研究_第2页
海南垦区胶树密度与形式选择研究_第3页
海南垦区胶树密度与形式选择研究_第4页
海南垦区胶树密度与形式选择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垦区胶树密度与形式选择研究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上主要的橡胶种植国家一直在研究植物密度和栽培模式。印尼最先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马来西亚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果。在我国,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栽培研究所以及云南热作所自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一直在布置种植密度方面的试验,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促进了我国胶园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显著性增加。胶园的种植密度和种植形式,关系到胶园建立的投资费用、胶树的生长和产胶、土地和光能的利用,以及胶树生长过程中的管理用工,关系到胶树长达30年以上的整个生产周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历来就非常受重视。1橡胶树种植密度对经济收从林学上讲,林木的种植密度形式是决定林木生长、对灾害抗性以及最终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我们在种植林木时,采用什么样的种植密度形式会根据经营的目的、林木的种类、培育的环境条件及经济因素等方面加以考虑。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和工业原料,橡胶树的栽培最主要的目的是生产胶乳,因此在我们研究橡胶树的种植密度时,所考虑各种因素的集合点就是提高橡胶树胶乳产量。在橡胶树的栽培过程中,采用疏植时,植株生长好,可提前开割,植株的单株产量也较高。而有的则从另一方面考虑,通过采用密植增加单位面积开割株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橡胶树种植的密度和形式不仅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对胶树生长过程中的诸多参数都有影响,当我们将定植和管理费用、树皮厚度和病害敏感度等因素考虑进去时,问题就不再简单了,如图1分析。最适宜的定植密度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随品种、立地条件、栽培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变化的数量范围。在橡胶栽培密度研究过程中,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找到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以保证橡胶树的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能达到双高的目标,以促使胶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海南垦区是我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是PR107和RRIM600这2个品种,根据具体种植区域的地形、气候环境、受风害程度等自然条件,目前,大约有40多种种植形式的胶园存在。2植物密度和栽培形式对橡胶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1实行胶树开割对不同种植规格下未开割的区域进行科学分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区域,地处热带北沿,气温、降水都比较适宜橡胶树的生长。但是海南垦区地处热带气旋的频发区域,台风给天然橡胶的栽培带来严重的灾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采用适当的密度和种植形式是垦区橡胶抗风高产栽培成功措施,是保证有效株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见表1)。根据台风登陆海南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我们可以将全垦区分为6个类型区:东北部重风害区、东部重风害区、南部重风害区、中部偶发重风害区、中西部中风害区、西部中风害区。三亚属于南部重风害区,经历台风后胶树断倒严重,单位面积存株少。从表1可见,胶树开割10年左右正处于旺产期,而单位面积产量往往由其间胶树的受害程度、单位面积的存株数决定的。以种植规格比较多的3.0m×6.0m模式为对照,种植规格为2.5m×5.0m和2.0m×8.0m的定植时原始株数较多,而且能较好保存下来,分别为对照的126.9%和132.1%;种植规格为2.5m×7.0m、3.0×5.0m、2.0m×7.0m的与对照差异不大;而种植规格为4.0m×5.0m、5.0m×5.0m和3.0m×7.0m的由于定植时原始株数少,在重风害区损失较重,能保存下来的株数较少,分别为对照的57.6%、72.3%和77.7%。2.2植物密度和规格对植物高度、树围和树皮厚度的影响当密度增加到一定数量以上时,对树高和茎粗、树皮厚度会有很大的影响,同一密度不同的形式也有差异。2.2.1rrim400在不同树龄下的树高生长情况树高有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有人曾在一块试验地内用品种RRIM600和GT1做过这样的试验,结果如表2。RRIM600在7龄时,840株/hm2要比285株/hm2的高出17%,要比360株/hm2高出13%;但树高的差异随着封行后会缩小,到13龄时,840株/hm2比285株/hm2高出5.2%。品种GT1的比较,到13龄时,840株/hm2比285株/hm2高出17.6%,差异显著。2.2.2树围开割时间树围有着随密度的增加而变小的趋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曾经做过的试验结果表明,840株/hm2的RRIM600在封行以后7龄时树围生长明显受抑制,树围为285株/hm2的87%,到13龄时,树围仅为285株/hm2的77%;从开割时间上比较,840株/hm2的比495株/hm2的晚1年达到开割标准(见表3)。而马来西亚试验也表明,1080株/hm2从4龄起树围就开始受抑制,15龄时树围仅为120株/hm2的50%左右。在印尼,1110株/hm2的其中有36%的树永远达不到开割标准,而615株/hm2的比405株/hm2的晚10个月左右才能开割。各种不同的种植形式对树围也有影响。在定植时进行株距与行距的设计,不同形式对今后胶树树围的生长影响会达到极显著的差异(见表4),株距越窄会造成胶树生长过程中树冠难以展开,为了争取光合作用,胶树只有尽力向上生长,而影响了茎围的增粗。调查林段(见表3)选择在东方红泉农场3个立地条件相近的试验林段,虽然林段所处在海南垦区降水较少地区会受点影响,但其影响还是能比较客观地被反映出来。2.2.3树横向生长、厚度胶树的树皮厚度也会受密度和形式的影响,密度增加、株行距变窄则对胶树的横向生长不利,树皮的厚度也趋于变薄。以RRIM600为例,840株/hm2的与285株/hm2的胶树林段作比较,在其生长周期过程中不管原生皮还是再生皮,前者平均都要比后者偏薄1mm左右。2.3种植密度对植生长的影响从单株产量方面考虑,越密集的橡胶树树围小、树皮薄,胶树的冠幅变小,致使单株产量必然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见表5)。从表5可见,密植与疏植单株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一般采用比较多的种植密度是495~555株/hm2,本文就以555株作为对照,种植密度为1005株/hm2(2.5×4.0m)、630株/hm2(2.0m×8.0m)和570株/hm2(2.5m×7.0m)单株产量分别为对照的71.9%、85.9%和80.8%。而种植密度为495株/hm2(3.3m×6.0m)和420株/hm2(4.0m×6.0m)产量上表现分别为对照的106.4%和120.5%。2.4植株开割和密植多并不是因单株产量越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就越高,而且单位面积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单位面积的有效割株数。单位面积上种植的株数达到一定程度后,越密就可能导致植株茎围过小而出现大量无法达到开割标准的无效株;同时,密植同样会使植株更易感病引起烂根、死皮等现象,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林地内出现的病株、缺株情况就会愈加严重。但定植时,密植的原始株数较多,所以一般越密能保存下来的单位面积的有效割株数也就越多。由于单株产量和有效割株的影响,从整体上来说单位面积的产量还是呈现555株/hm2左右时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或者减少都会出现递减的趋势(见图2)。2.5胶园成本c胶园的利润是橡胶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它涉及到诸多方面,我们以一正处于旺产阶段胶园当年所获得的利润为例,初步设想胶园的利润公式:Y表示单位面积胶园利润(元/hm2);W表示每吨干胶当年平均销售价格(2006年为2.013万元左右);Q表示当年生产每吨干胶的综合成本(培育费用、化肥、农药费用、运输费、加工费、职工工资和福利等胶林直接成本和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税金等间接成本组成,按2006年算平均每吨估计在1.1万元左右);c表示每公顷有效割株数;d表示单株平均产量(见表6)。按上述比较2006年胶园利润,以密度为定植555株/hm2规格为3.0m×6.0m的获得经济利润比较高,而定植1005株/hm2、规格为2.5m×4.0m和定植570株/hm2、规格为2.5m×7.0m的获得经济利润表现得比较低。按橡胶开割以后整个经济周期以及考虑到一些平常的自然因素进去,其大概所能获得的经济利润表现也是如此的(假设未出现严重灾害)。3结果与讨论3.1密度对株行间距离的影响胶树树围、树高、树皮厚度的生长以及开割的时间都会随着冠幅受抑制而受影响。冠幅由于封行受抑制时间和程度,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和形式,同时也受品系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树围随着密度的增加,株行间距离缩小,受抑制情况420株/hm2(4.0m×6.0m)、555株/hm2(3.0m×6.0m)、630株/hm2(2.0m×8.0m)的PR107之间的差异表现非常显著的;840株/hm2的在7龄时,其树高要比285株/hm2的高17%,比360株/hm2的高13%,13龄时,840株/hm2的树高比360株/hm2的高5.2%;树皮厚度方面,RRIM600密度840株/hm2比285株/hm2的无论原生皮还是再生皮都偏薄1mm左右。3.2共同株/hm22m的单株产量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行间距离缩小,平均单株产量有降低的趋势,PR107以555株/hm2的平均产量为对照,1005株/hm2(2.5m×4.0m)的单株产量仅为对照的71.9%,而420株/hm2(4.0m×6.0m)的平均单株产量为对照的120.5%;单位面积产量上,并不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其受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内有效割株决定的,在所调查的密度和形式中,555株/hm2(3.0m×6.0m)为比较适宜的栽培密度,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而随着密度的增加或减少,单位面积产量都有降低的趋势。3.3密度对胶园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目前垦区多数农场对胶园的各项管理投入成本大概一致的水平上,胶园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产量。因而,胶园的经济效益也不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555株/hm2(3.0m×6.0m)能够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密度的增加或减少,胶园的经济效益都有下降的趋势。而在现实生产中,这种思想仍不是明确被大家所接受,很多人还是盲目地追求单位面积尽量密植以获得高产,笔者在儋州附近调查时就发现很多民营胶园仍采用1110株/hm2(3.0m×3.0m)以上的种植模式,其胶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