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难题综合测试题一、初中文言文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琬巧对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②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③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④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人。②建和元年: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③诏:皇帝的命令。④对:回答。(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①为魏郡太守
为:________②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未: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3)幼时黄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举例说明。解析:(1)担任;不(2)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时的月亮呢?(3)幼时黄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思路开阔,思考问题另辟角度,如在回答太后诏问时,他用月亮初升时的样子来描述日食的状态。2.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①惟吾德馨
________②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③可爱者甚蕃
________④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无案牍之劳形。(3)简要分析(乙)文菊、牡丹、莲的象征手法以及衬托手法。(4)(甲)文与(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解析:(1)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劳:使……劳累;蕃:多;涟:水波。(2)①可以远处观看,不可以靠近赏玩。②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3)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4)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①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
②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③竟不可得________
④恒独步庭阶________(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此六字
惟手熟尔B.一老河兵闻之
何陋之有C.几为所擒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古人岂欺我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3)翻译下列句子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②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答案:B解析:(1)事物的道理、规律;率领;终了,最后;经常(2)B(3)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有很多,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4)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他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只会纸上谈兵。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主观臆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
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主簿:官名。②狱: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④将弃官去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解析:(1)北宋;哲学家(2)多;少;想要;离开(3)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没有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娇艳。②王逵是凶悍、残酷的官吏,众人不敢和他争辩。(4)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看出莲的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品性;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以看出莲的豁达、正直不苟的品性;从“香远益清”可以看见莲的美名远播的品性;从“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的清高风度,仪态端庄,令人敬重。(5)周敦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直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5.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虚受:虚心接受。③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④空以体道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解析:(1)多;少;种植,栽培;体悟(2)①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②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3)外形;香气;性直;心空(4)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虚心体道、砥砺名行。6.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本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字退之,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骈死(________)
②食马者(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④执策而临之(________)(3)伯乐对千里马至关重要,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呢?(4)文章托物寓意,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中的“执策”者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如果将来你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他的教训,将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怎样的条件?解析:(1)韩愈(2)两马并驾,并列;通“饲”,喂养;鞭打;赶马的鞭子,名词(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5)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越的条件,采用正确的方法使用人才,了解人才的思想感情。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
②冕因去(________)(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解析:(1)又,再;离开(2)从侧面烘托了王冕痴迷于学习的精神(3)参考:王冕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学习,现在的初中生比王冕的学习条件要优越很多,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有龙则灵(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B.
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C.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D.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答案:C解析:(1)神异;大;不加装饰的,朴素的(2)yi5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3)C9.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甲)卖油翁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①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选自欧阳修《笔说》)(乙)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1)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
)。A.
涣然冰释
B.
如释重负
C.
团疑莫释(2)用“/”给文中画线句①断句。(限断四处)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3)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①他将“________”这一动词改为“________”,然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②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请就画线的①②句加以解析说明。________答案:B解析:(1)B(2)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3)看;立;睨之;微颔;将“设于地”改为“置于地”,动作更准确,因为娴熟而更随意;将“上置一钱”改为“以钱覆其口”,明确点出铜钱的位置,更准确;酌油时,作者在“以勺酌油”前加“徐”,这样不但多了个酌油过程和时间感,也表现了卖油翁酌油时的从容之态,更准确地表现了人物形象;将“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改为“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简洁之中更显精当,因为前面已说钱是放在葫芦口上,油从钱孔入,自然是进入葫芦中了,不必在赘述“入葫芦”。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说:谈论。③化:融为一体。④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香远益清
则商也日益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
水陆草木之花
一老河兵闻之
D.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答案:B解析:(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言之有理即可。11.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A.朴素,质朴B.向来,平素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答案:B解析:(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2)B;B(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②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只能生长一寸,闰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精神。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答案:D解析:(1)停止;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曾经;善于、擅长(2)D(3)①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②猫眼瞳孔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4)①生活中要善于观察;②要将理论联系实践;③用心思考,认真分析;④积累生活经验。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③阅十余岁________
④不亦颠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
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C.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D.
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遽(jù):立即。
②契:用刀雕刻。答案:C解析:(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2)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②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3)C(4)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干枯。(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答案:C解析:(1)埋(埋没);停(停止);来(来到);像(类似)(2)C(3)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河水(或大水)带走呢?②我们这地方(或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或:为什么要)除去呢!(4)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15.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B.竟不可得
竟:竟然C.转转不已
已:停止D.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2)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B.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C.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D.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3)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条理清晰,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B.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C.本文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答案:B解析:(1)B(2)A(3)D16.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完成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情操?答案:C解析:(1)能散步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指官府文书(2)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3)C(4)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1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④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⑥,戒⑦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⑧之风。【注】①陈谏(jiàn)议:北宋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左谏议大夫,故称之。②驭:驾驭,控制。③厩:马棚。④贾(gǔ)人:商人。⑤遽:急忙,马上。⑥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⑦戒:通“诫”,告诚。⑧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蹄啮伤人多矣________②因诘仆________(2)翻译句子。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家中左右尚不能制(4)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具备怎样的“古仁人之风”。解析:(1)用蹄子踢;踢伤;于是(2)(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3)家中左右/尚不能制(4)做人诚实;多替别人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⑥与昧行⑦乎?”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②暮:晚,迟。③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尚无蜡烛,称火炬为烛。④戏:戏弄。⑤盲臣:师旷为盲者,故自称盲臣。⑥孰:谁,哪个。⑦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黑暗。(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晋平公担心自己学而无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从师旷劝说晋平公的言辞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解析:(1)怎么;恐怕(2)点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3)晋平公担心自己会因为年纪大而学不好。(4)“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心学习,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劝谏要讲究方法”。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乙】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杜处士好画》)【注】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________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________③一日曝书画
曝:________④尾搐入两股间
股: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C.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②处士笑而然之。(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答案:C解析:(1)经历;事物的道理、规律;晒;大腿(2)C(3)①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②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4)【甲】文能围绕“不可凭主观臆断”来说明道理。【乙】文围绕“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来说明道理。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②但微颔之________③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射于家圃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3)从文中陈康肃的语言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解析:(1)擅长;点头;气愤的样子;慢慢地(2)①曾经有一次,陈康肃在自家园子里射箭。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3)陈康肃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的两处语言,对老者直接称“汝”“尔”显得很不客气;另外,这三句话语气强烈,透露出了陈康肃的盛气凌人。2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①以休民②,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选自《新五代史》)【注释】①一天下:统一天下。②休民:使人民休养生息。(1)
文中“数践民田”中的“数”的意思是________。(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使
民
何
以
出
租
赋
吏
何
以
督
民
耕?(3)通过选文,可以看出何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解析:(1)多次,屡次(2)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3)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22.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
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C.
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
D.
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2)这段横线上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A.
句号。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B.
问号。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C.
逗号。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D.
感叹号。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A.
睨之,久而不去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
无他,但手熟尔(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矜——________——________答案:A解析:(1)A(2)D(3)B(4)忿;笑23.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③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③任:职位。(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
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
或阻之(或:有的人)(2)翻译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A解析:(1)A(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路送他。(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2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②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燕策》)【注】①比:副词,接连地。②一旦:一天。(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莫知之”一句中“莫”的意思是“没有,不”。B.
“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愿意”。C.
“一旦而马价十倍”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涨了十倍”。D.
“伯乐乃还而视之”一句中“而”是表示顺承的连词。(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看马时的仔细。B.
卖骏马者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解决问题的人。C.
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D.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专家”,不加分析地崇拜。答案:B解析:(1)B(2)A2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解析:(1)到,等到;迟,晚(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3)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2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①引酒且饮之。且:________②终亡其酒。终: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解析:(1)将要;最终(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3)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引酒且饮之”:他拿起酒壶将要饮酒。且:将要。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终”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最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固”:本来。“子”:你。“安”:怎么。“为”:画。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还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故答案为:⑴①将要;②最终⑵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⑶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⑶本题考查文章语义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抓住能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的理解揣摩寓意。【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2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示儿燕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①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②,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选自《溉堂文集》)【注释】①未遑:来不及。遑,闲暇。②旧窑:年深日久的陶瓷。窑,陶瓷器代称。(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①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________)②然贫家止有此器(________)(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要怕弄坏书,在书上加圈加点才是读书的好办法。B.
珍惜书籍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人的做法,穷人学不了。C.
就算忍渴忍饥,穷人也不要把唯一的古瓷拿来做饭碗。D.
书是拿来读的,别为了珍惜书籍而不充分使用它。答案:C解析:(1)的;仅仅,只(2)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止”是通假字,同“只”,是一个副词,表仅限于某一范围,解释为“只”“仅仅”。(2)本题从原文“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这句话可知,作者认为茶杯饭碗这类东西,明明知道是古瓷,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不能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所以选项C的表述错误。故答案选C。故答案为:⑴的;仅仅,只;⑵
C。【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附参考译文】
你在初读古书时,对于书本不要过于爱惜。因为过分爱惜书本,必然会束之高阁。要对书本加以圈点,看坏一本,不妨再买一本。爱惜书本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家们的事情,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来不及效仿这种做法。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古瓷,应当珍惜,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难道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吗?你应当懂得这个道理。2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不蔓不枝________②亭亭净植________③夫如是________④人多树之________(2)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翻译下列句子。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4)【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请说说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点。解析:(1)横生藤蔓;耸立的样子;这,这样;种植(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①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4)品德高尚、坚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虚怀若谷、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荣辱影响。【解析】【分析】(1)此题都古今异义词,如“蔓”:横生藤蔓。“树”:种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注意“之”是取独作用,放在主语谓语之间起连接作用,因此“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个整体,做“爱”的宾语。前面部分的主谓之间要划开。(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宜”:应该,应当。“众”:多。“本”:根。“善建”:善于建树(德操)。(4)【甲】文很好理解,特别要抓住【乙】文中“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等标志品质的句子进行分析,即可更加完整地概括出答案。故答案为:⑴横生藤蔓;耸立的样子;这,这样;种植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⑶①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⑷品德高尚、坚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虚怀若谷、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荣辱影响。【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学习文言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知识的迁移,要结合句子的整体理解进行分析。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做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推断句子的停顿。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考生在平时要加强训练,遵循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方法,在翻译时要正确理解重点词语,注意句意的顺畅。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抓住关键的句子进行理解,就可以概括出完整的答案。【附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29.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①,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②、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注释】①尧殛(jí)鲧(gǔn)于羽山:传说鲧因治水不力而被尧帝处死。②滹沱(hūtuó):一条大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该河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1)对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B.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C.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D.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B.
棹数小舟
棹:划船C.
其泥岁东流
岁:年
D.
此理必然
然:这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尔辈不能究物理。②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4)甲乙两文虽然所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答案:D解析:(1)D(2)C(3)①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②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4)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析】【分析】(1)语句“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的句意是: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故答案为D。(2)C.“其泥岁东流”的意思是: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岁”是“每年”。故答案为C。(3)本题①句中的“尔(你)、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谓(说)、皆(全,都)、湮(堵塞)”几个词是赋分点。(4)《河中石兽》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沈括《梦溪笔谈》中,从古书上的记载和作者实地考察,了解了陆地形成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⑴D;⑵C;⑶①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②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⑷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
[甲]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乙]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杀鲧于羽山,旧说羽山在东海中,而现在却在陆地上。凡黄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现在关、陕以西之地,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形成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而造成,其道理就是这样。30.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欢守志
王欢①字君厚,乐陵②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③,不营④产业,常丐食诵《诗》⑤,虽家无斗储⑥,意怡如⑦也。其妻患之,或⑧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⑨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⑩。【注】①王欢:晋朝人。②乐陵:地名。③专精耽学:专心研究学问。④营:谋求。⑤《诗》:《诗经》。⑥斗储:一斗粮的贮存。⑦如: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⑧或:有一次。⑨哂(shěn):讥笑。⑩通儒: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1)下列划线字词的用法相近的一项是(
)A.
遂为通儒
遂反溯流逆上矣B.
时闻者多哂之
何陋之有C.
欢笑而谓之曰
而钱不湿D.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卿今者才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3)王欢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大儒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D解析:(1)D(2)王欢却更坚定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安贫乐道”“坚守志向”“学习专一”【解析】【分析】(1)A项,遂为通儒/遂反溯流逆上矣(最终/于是,就);B项,时闻者多哂之/何陋之有(代词,他/提宾标志);C项,欢笑而谓之曰/而钱不湿(表修饰/表转折);D项,卿不闻朱买臣妻邪/卿今者才略(你/你)。故选D。(2)此在此题中,要注意“弥(更)、固(巩固,指志向坚定)、遂(最终,终于)”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安贫乐道,专精耽学”“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欢守志弥固”来概括作答。故答案为:⑴D⑵王欢却更坚定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⑶“安贫乐道”“坚守志向”“学习专一”【点评】⑴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⑵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⑶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附参考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31.古文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①阅十余岁(________)②竟不可得(________)③以为且噬己也,甚恐(________)④尽其肉,乃去(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且噬己也
B.
至则无可用
至石之半C.
渐沉渐深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原材料采购:木屑长期供应合同
- 2024年度代持能源权益合同
- 2024年度工程承包合同: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合同
- 04版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
- 湿式潜水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贵金属制钥匙圈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灯罩座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智慧城市系统开发与应用合同
- 磁带录音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中学体育说课稿 中学体育说课稿五分钟
- 高中生暑假每日学习计划表
- 高中英语-外研社版选择性必修二 Unit 2 Social Media Detox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针灸学-靳三针课件
- 税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 印刷品供货及质量保障措施服务技术方案投标
- 一氧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库存现金的清查
- 水塔拆除施工方案71427
-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 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