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1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2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3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4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面对中考,你们准备好了吗?冲刺吧,为梦想。接下来,我为你分享,但愿对你有协助。一、选择题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张謇D.严复2.在中国近当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A.长袍马褂B.西装C.中山装D.列宁装3.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责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C.新旧风俗杂陈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4.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加表。出现这种趋势的重要因素是()A.北洋政府提出"实业救国"B.日本给北洋政府经济援助C.北洋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5.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说法对的的有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②从行业上来看,重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③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都市较发达,内地单薄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种发展的"黄金时代"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6.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B.19,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9,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种重要宴会7.在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知识问答"环节中,题板给选手的提示下图,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A.张謇B.张之洞C.詹天佑D.林则徐8.与"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几个核心词相对应的历史人物是A.邓世昌B.詹天佑C.李鸿章D.张謇9.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出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行的报道。该报纸应是A.《民报》B.《申报》C.《每七天评论》D.《新青年》10."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A.赞成商务立国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D.倡导实业救国11.19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的是: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C.报童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12.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如果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摄影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13.下表显示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状况。造成1914—19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厂家数622689941127516441973232119651795A.清政府激励发展民族工业B.列强因战争临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外资公司大量投资D.中国民族工业排挤了列强在华公司14.出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曾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实业。"此处省略的人物应是A.严复B.李大钊C.詹天佑D.张謇15.张謇15岁中秀才,41岁中状元,办厂遭遇困境时,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职,他固辞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肯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清状元110人,但状元经商成就大业,并造福社会只有他一人。下列表述与他的事迹不相符合的是A.提出"实业救国"标语B.其创业经历折射了民族公司的波折历程C.曾投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构D.开办了中国最早的民用工业大生纱厂16.从"大生纱厂"、"实业救国"、"清末状元"这些核心词中,你能联想到A、李鸿章B、张謇C、张之洞D、孙中山17.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下列镜头不对的的是()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18.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19."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经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对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输B.民主共和思想进一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20.19,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方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规定全部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21.民国元年9月,《申报》刊文:"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交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司仪)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上述报导,充足阐明辛亥革命后A.女子享有婚姻自由B.社会风俗有新变化C.西式婚礼成为主旋律D.西式婚礼不受欢迎22."中国梦"砥砺国人前行。近代出名实业家张謇为推行"实业救国"之梦,开办了A.大生纱厂B.轮船招商局C.福州船政局D.江南制造总局23.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大都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的,而在中国近代,却有一位出身状元,又毅然弃官从商的出名实业家。他是()A.荣宗敬B.荣德生C.张謇D.周学熙24.如果你生活在20世纪初,你能够做些什么?()①从《申报》上理解时事②报考京师大学堂③考中状元光宗耀祖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5.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开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后被兼并。下列对此事的评价,对的的是()。A.市场有风险,这是竞争的成果B.张謇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C.在多重挤压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D."实业救国"标语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26.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获得联系,能够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电报B.写封书信C.上网D.打长途电话27.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A.清政府激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公司28.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称呼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29.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的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置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摄影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30.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东的久大精盐公司等一批民族公司。从行业上看,他们重要集中在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军事工业二、填空题31.社会的变迁彰显时代的进步。(1)在中国,以"君""先生"取代"大人""老爷"等称呼得益于革命。(2)日本倡导"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际舞"等行为是在(改革)之后。(3)都市即使在夜晚也亮如白昼,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这些重要是得益于革命。32.填入有益(每空2分,共20分)(1)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______________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战术,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大败阿古柏。(2)鸦片战争后魏源编著《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维新运动期间,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述《_____________》,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喊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标语。19的新文化运动提出"_________________"标语,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4)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5)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____在马关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公约》。同年,状元实业家________在南通开办大生纱厂,开展实业救国。33.中国近代化的带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写出有关内容。(1)的传入,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贵重的影像资料。(2)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开办的《》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3)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_____(4)19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34.19,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______________。35.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_____"状元实业家"是____;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是____。36.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_____。三、问答题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能够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造成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2分)材料二:"据统计,从1912~19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2)根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所采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