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_第1页
劝学教学设计_第2页
劝学教学设计_第3页
劝学教学设计_第4页
劝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文章“立论—破论—立论”的论证结构。2.领悟荀子的劝学的意义。3.理解文章的“善假于物”的论证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锁定课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一篇经典之作就像是一坛窖藏已久的佳酿,每一次开盖都能酒香扑鼻。《劝学》是一篇我们早在高一上学期时就已经学过的文章,我想同学们已经对这篇古文的文言大意、篇章结构、比喻论证等都了然于心,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经典,看看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还有没有一些新的思考,就像是蒋勋读《红楼梦》是把它当成佛经来读的,常读常新。二、初读课文,辨明观点1.荀子在鼓励我们学什么呢,有一个词语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的,有没有同学能找到?明确:君子。2.在一篇鼓励人们学习的文章中,“君子”一词立于篇首且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荀子有何用意?明确:鼓励我们学做君子。3.课本中对君子一词的解释是“德才兼备之人”,你觉得荀子在这篇文章中更侧重于鼓励我们学习君子之才还是君子之德?明确:请同学起来翻译重点文句。反思自己,拥有通透的智慧,行为无过错,这是在谈修身。所以这是荀子在劝勉我们学习君子之德,注重修身。教师小结:学习本身有很宽泛的范畴,比如学习琴棋书画,学习礼乐,学习射御书术等等。荀子到底劝我们学什么,老师觉得这个曾经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太重要了。不然我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如第一节提出的“学不可以已”;我们也掌握了那么多学习的方法,如最后一节提到的积累、坚持、用心,却恍惚之间连学习的是什么都没弄清楚的话,会很容易失去人生的方向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三、再读课文,探析文理1.文章之中还有一处谈到修身的,我们读一读第四节,一起找找看是哪一句。明确: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同样是谈修身,你觉得这两句话是处于一个层面的吗,还是分属不同层次?请大家思考之后踊跃发言,语文不是数学,我们并不是要寻求答案的唯一,碰撞思想即可。明确:刚才翻译了第一句,再请同学翻译第二句。①不同层次:每天反思自己行为有无过错,这是一种内省与自守,而行善是对外、对他人的守护,所以“积善成德”是一种更高的境界。②一个层次:对他人行善最终还是折回到自己身上,使自己拥有了最通达的人生智慧,所以是一个层面。教师小结:从结果来看,殊途同归。但从过程来看,又是分属不同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为学三境界,在这里老师也想概括荀子的为学两境界:君子之境和圣人之境。小结:荀子在本文第二节中提到学习之于人的意义也即为什么要劝人学习时,讲到学习对于人的提高和改变,且这种提高和改变是持久的、恒定的,我们经过正向的、积极的学习可以日益精进且不会再回到之前的蒙昧状态。结合我们刚刚讲的为学两境,老师想把这里的提高和改变充实为:学习能使我们的道德境界日臻完善,从君子之境到圣人之境。通过学习,遇见更好的自己,人人皆可为尧舜。四、精读课文,赏析佳句1.既然完美的人格是我们都渴望拥有的,那通过什么方法我们可以去无限地接近它呢?荀子在第三节中重点谈到了哪种方法?明确:善假于物2.这个文段大部分文字都是围绕“善假于物”而展开的,那有没有写到不善假于物的句子呢?明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3.结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句来看“善假于物”,假于何种外物呢?明确:学习啊,学习不就是我们最需要仰仗的最大的外物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等。4.不借助于登高,只是“跂而望”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明确:视野受限、内心焦灼5.由此可见“善假于物”的重要性,但本文的最后一段,在谈到了假借蛇鳝之穴的蟹的时候,为什么又对它持批判的态度呢?这是否前后矛盾?明确:并不矛盾。蟹自己拥有“六跪”和“二螯”,完全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洞穴,却偏要寄居于蛇鳝之穴。所以,在假借外物的时候不能迷失自我。6.本文是《劝学》的节选文段,关于“善假于物”,《劝学》原文其实还有一段文字,老师帮大家挑选出来了,请大家自行阅读,并结合文段谈一谈你对“善假于物”还有怎样的认知。明确:请同学们一起翻译本文段。假借外物时要注意所借之物是否真正符合自己所需,否则甚至会给我们带来性命之忧。7.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幻灯片上的文字,围绕“善假于物”形成一段系统化的表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表现好的,老师有一个小礼物赠送给你们,这是我三年前从北京故宫带回来的纪念品——故宫元素的铁艺书签,希望你们喜欢。明确:在形成这段表述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运用了“立论—破论—立论”的论证方法,大家学会了吗?所以今天留给大家的作业就是:五、结语不同的知识之间是有壁垒的,但向善向美的道德追求却能打破所有的隔阂,就像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物理学知识是晦涩难懂的,但其中流淌出来的中国人的家园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甚至能让崇尚个体英雄主义的西方世界为之动容。而作为我们个人而言,拥有知识能让我们走得很快,但良好的道德修为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我想这便是今天我们再次启封《荀子》这坛老酒所闻到的扑鼻的酒香,这也是经典之于现实的意义。传承经典从传诵经典开始,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背诵《劝学》。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拿到课题的第一时间我就在思考学情的问题,就像我在导语部分所讲到的,《劝学》是一篇早在高一上学期时学生就已经学过的文章,他们已经对这篇古文的文言大意、篇章结构、比喻论证等都了然于心了。所以我想如果二次教学我无法给学生一些新鲜的东西的话,恐怕很难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也很难有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何将经典课文上出新意呢?在向外发散与向内挖掘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因为这样便于唤起学生的文本意识,而文本意识又恰恰是现在的学生所缺失的。所以,我所有问题的设计最终都指向的是文本本身,紧紧围绕着三个主问题而展开:劝我们学什么?为什么劝我们学?劝我们如何学?之所以每个版块又设计了那么多小问题,是要通过这些小问题,递给学生梯子,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到达我们想要的高度。比如第一个问题,劝我们学什么,在试课的时候我是直接抛下去给学生的,试了几个班级,没有学生能接住,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最终都会回答学习坚持,学习用心,学习善假于物等等。明显,问与答之间出现了错节。我想问的是荀子想劝我们学什么,而学生回答的是他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虽然最终也能从他们的回答引向我的问题所指,但会费一些周折,耗时过多。就像电影,每一堂课有它的节奏,如果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就消耗掉学生的热情,是不利于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的,所以我立马给了学生一个抓手:有一个词语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的,有没有同学能找到?从“君子”一词打开问题的口子,后面就水到渠成的将学生引向君子之德的探讨上,从而就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这些都是磨课过程中的所得。赛后很久,我一直都处在深深的懊恼之中,因为我在比赛课上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知识性错误。在制作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这一页ppt的时候,我是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的,结果网上的内容有误,而我又没有去仔细检查,导致第三重境界错成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后来在磨课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呢?因为在试课时,学生对王国维的三境界脱口而出,这张ppt就直接跳过去了,没有放出来。而比赛当天,学生对王国维的三境界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我就将这张ppt放了出来,自己回头一看课件才发现这么低级这么严重的错误。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幸无关对错,只关乎成长,我只能这样来安慰自己。一节课有术与道,术是学问,道便是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的所思所悟了。如果说“术”决定了课堂的深度,那“道”便决定了课堂的高度。求学问道,我永远是一个行路人。教学点评老课新上,有点难,而勤勉有为的青年教师鲁娜,通过“园丁杯”这个平台,上出了自己对《劝学》的理解,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我一直认为,上好一堂课,宛如写好一篇锦绣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在这一点上,鲁娜老师做得较好。整个教学设计从文章题目入手,立足文本,提出三大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切入巧,起调高,承得好,合得妙。首尾圆合,上出了新意。

我也认为,一堂课有一堂课的意义,一堂课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鲁娜老师的这堂课较好地践行了这一点。学习修身可以使自己的道德境界日臻完善,从“君子之境”登堂入室达“圣人之境”,成就人生学习的两重境界,到如何假借外物又不囿于外物,鲁老师对传统课文做了个性而入微的解读。鲁老师的课,上出了高度。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鲁娜老师以其亲切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