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统景镇“四好农村路”(通组硬化路)工程(荣黄路、岩梨湾路)页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一、概述任务依据1)四川平纵横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书。2)业主关于技术标准的有关意见和建议,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同时,尽量节省投资。3)参照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概预算编制办法”及有关规定。工程概况统景镇于渝北区东北边陲,界邻长寿区与四川省邻水县,地处御临河与温塘河的交汇处,是渝北区东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镇幅员面积112.3平方公里,是渝北区所辖面积最大的镇。场镇面积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总人口4.5万,其中农村人口3.3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项目位于统景镇南侧,周边用地均为果园,为改善居民出行方便,提高园区形象,对该片区的已硬化的道路进行黑化及局部碎石道路进行改造,均不改变既有道路的平面位置及纵坡。现状公路情况经多次现场踏勘,该片区的公路已成型,为泥巴路面,周边用地为果园,权属为当地居民。现状路基较好完好。工程设计范围本项目位于统景镇,为提高片区行车舒适性,对现状泥巴路进行路面加铺。本项目涉及村庄共3个,分别是荣光村、龙安村、民权村,分两册。第一册为一阶段施工图;第二册为一阶段施工图预算。本册为第一册。共两册,第一册公路总长7052.871m,其中荣光村公路长4204.988m(含入户道路170m),龙安村公路长2096.732m(含入户道路180m),民权村公路长751.151m(含入户道路13.5m)。第二册一阶段施工图预算。参照技术规范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2.1规范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1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公路路基路面测试规程》 (JTGE60—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17)2.2主要技术指标道路等级:农村公路路面设计荷载:BZZ-100KN设计行车速度:15km/h路面类型:公路水泥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圆曲线半径:设计时速15km/h最小圆曲线半径15m。交通等级:轻型三、建设条件3.1原有公路情况本项目位于统景镇,路线全长约3.52km。目前原有道路路基为既有路基,路基宽度4.0~4.5m,两侧路基边坡稳定。沿线未设置标志标线和护栏等必要的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缺失,为周边村民出行带路很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为改善运输环境,大幅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度,保证周边村民出行畅通,拟对现有3.63km道路进行道路黑化,对原有混凝土路面拉毛,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方式进行处理。3.2沿线自然地理条件3.2.1、地形、地貌根据现场实际调查以及借鉴周边项目勘察成功可知,本项目所在地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滑坡、泥石流、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层产状295°∠4°,岩土界面坡度为5°~10°,中风化基岩的容许承载力较高,场地区域稳定性好。渝北地形地貌总体特征是:地貌类型繁多,山、丘、坝、阶地、河谷等地貌皆有发育;整体上以丘陵地貌为主,山峦连绵起伏,沟壑交错纵横,低山、丘陵和河谷相间排列;东南部较高,山峦起伏,西北部稍低较平坦,以河谷地带为主。3.2.2、地质构造勘察区岩层产状很缓,勘察区斜坡整体稳定,勘察区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勘察区揭示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J2s沙溪庙组紫红、红褐色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为主。岩层稳定,场地稳定较好。据地面调查,勘察区无泥石流、危岩、崩塌、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3.2.3、地层岩性勘查区基岩以侏罗系中统J2s沙溪庙组紫红色、红褐色泥岩,黄灰、灰白色砂岩为主,松散层以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为主,并在两河河床有以中砂为主的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地层岩性从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斜坡体上部局部为新近人工填筑土(Q4me),其余多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el+dl)粉质粘土,冲洪积层为中砂。(1)填筑土(Qme):填筑土:杂色,粉质粘土夹灰岩碎石及少量碎砖块等物质,直径3-8cm,松散,稍湿,不均一,碎石含量约20%,最厚达1.4m堆积约3年。(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el+dl):粉质粘土,红褐色,可塑状,无包含物,光泽反应稍有光滑,震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3)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层(Qel+dl):中砂:黄褐色,含20%左右的粘粒,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单粒结构,颗粒形状不规则,局部见小卵石,厚度在0.9~1.4m之间,分布于两河河床部位。2)基岩(J2S)勘察区基岩主要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中厚层状砂岩及中厚层状泥岩为主。(1)泥岩:呈紫红、红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钻探揭露强风化层厚0.90~6.30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多呈土状、薄饼状或碎块状;下部中风化带岩多呈柱状和长柱状,部分呈短柱状,强度较高,节长一般10~32cm。层面裂隙发育,裂面平直、闭合、无充填。(2)砂岩:浅灰、黄褐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钻探揭露强风化层厚0.96~6.30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为碎块状,块径一般为小于5cm;其下部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和长柱状,节长一般为12~35cm,质硬,为中风化。3.2.4、气候气象本区域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春季气温回暖早,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候炎热而长,降水集中,常有伏旱,湿度大;秋季降温快,多秋绵雨;冬季气温暖和而短,霜雪少而多云雾.日照少。 区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18.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C(1991.12.26~28)。春早,多始于二月下旬;夏长,近五个月,且多闷热天气。冬短温暖,霜雪少见。盛夏多连晴高温天气,伏旱突出,十年八遇,极端最高气温42°C(1995.9.6)。降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1092.0mm左右,七.八月多暴雨,九月份暴雨也有。秋季多绵雨,持续时间一般在30~40天。云雾多, 日照少。年平均云量在8成以上,年雾日多达94天,故是全国著名的雾都城区之一。年日照数仅为可照时数的30%左右。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5~85%,秋季可达8590%。历年各月都以偏北风最多,且静风率高,年均为36%,风力微弱,年均风速1.4m/s。5、地震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所在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3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项目的情况(1)、砂石料片、块石:可以从附近石场购买,运距15Km。碎石:产于侏罗系砂岩,力学性质较好,但不同层位的砂岩,其力学性质仍有差异。施工时片石材料可以选砂岩使用;料石、块石材料则可以自行开采或购买。石质为灰色、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厚~巨厚层状,石质坚硬。上路运距15公里,开采时应选石质一致,不易风化、且未风化、无裂纹的硬石,根据石料的等级分别用于道路面层和基层。(2)、水泥混凝土主要用于路面工程,从附近几个水泥厂购买,运距15Km。(3)、砂、砂砾、砂卵石成分主要是灰岩,次为石英砂岩,一般粒径2—8厘米。料场储量较为丰富,上路运距15公里,道路运输良好。(4)、工程用水沿线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无污染,无工程侵蚀性。5、工程用电:沿线分布有电网,工程用电极为便利。四、公路设计4.1平面线形设计原则本项目为路面加铺工程,根据渝北区交委及业主的要求,路线仅拟合原有道路,不进行平面线位优化设计。(1)充分利用原路基,一般路段不对原有路基开挖,部分路基不足4.5m宽路段,可根据业主要求允许路基加宽,土石方另计。(2)注意技术指标的前后连续、均衡,尽量避免突变。如个别地段,地形特别困难,现有技术指标投资过高,则可以根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11)规定适当降低现有技术指标,但应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工作或限制车辆通行,务必保证行车安全。(3)应加强路基等其他结构的调查工作,保证结构物基础稳定,地基足够承载力,减少施工变更。特殊路段应采取路基增强措施,尽量避免更改路线。(4)全线路基尽量采用原有路基,产生土石方量较小,弃、取土场的位置由业主自行拟定在附近的荒地。(5)构造物的形式应坚持实际、实用、实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注重标准化、定型化,充分利用项目现有的调查情况,以及“建、管、养”全寿命整体安全的设计理念选择。(6)注意沿线房屋、农田、鱼塘等控制点,针对相应路段采取相应措施,设计问题及时同业主沟通。4.2平面设计(1)尽量利用原有路基,在原来老路的基础上利用现有平面,不作平面改变。(2)考虑节约成本,结合业主要求路线沿用原路线和项目的功能性质仅为方便周变居民出行,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路线不考虑平纵组合和直线长度问题。(3)尽量利用旧路,不片面追求高标准。4.3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拟合原有道路纵断面,不做更改,以减少土石方数量。(2)纵坡坡度按照规范执行,为争取高程,降低工程整体投资,同时结合本项目为农村公路,按设计速度15km/h设计。参考《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11),部分路段可降低技术指标以满足原有地面线纵坡。(3)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以满足驾驶人员视觉要求和路容美观为宜,尽量选择满足视觉需要的值。当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合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一定长度(长度不宜小于3s行程)的直线坡段。4.4横断面设计4.4.1设计原则(1)横断面设计以不拆迁现状建筑、减少对现状道路平面布置的影响为原则,在现状道路宽度范围进行。(2)由于现状道路边绿化带乔木长势良好,树形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横断面布置应考虑予以保留。(3)根据本区域交通流量构成以小型车、摩托车为主导车型的交通特点,合理设计横断面布置,并满足不同类型交通的需求。(4)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行人及自行车的交通需求以及通行舒适性。(5)处理好现状管线以及新埋设的各类管线的位置,使之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且方便安装、维护。4.4.2现状横断面及超高方式路基宽度4~5米的路段,路拱横坡为2%,采用单向直线型路拱,路面宽度3~4m,土路肩硬化,宽度为两侧各宽0.5m;排水系统尽量利用现状边沟、涵洞及排水沟,局部地段存在排水困难,增设排水沟。考虑公路等级低,设计速度低,全线最大超高采用2%控制。4.5行车道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以双轮单轴载100KN为标准,C30水泥混凝土层厚度为20cm,路面结构如下:面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调平层:5cm厚级配碎石。4.6土路肩硬化本次设计道路为单车道,综合考虑行车畅通性及附属设施的安装空间,单侧土路肩设置宽度为0.5,土路肩的硬化的结构与路面结构一致。五、施工技术要点5.3一般路基设计5.3.1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表3: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填料最大粒径(cm)(%)(CBR)(%)(cm)上路床0~0.3≥95510下路床0.3~0.8≥95310零填及挖方0~0.3≥955100.3~0.8≥95310上路堤0.8~1.5≥94315下路堤1.5以下≥92215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4%。5.3.2路基边坡坡率1、填方边坡设计全线路堤利用路基挖方中的可利用土石填筑或就近借土石方填筑。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高度大于8米时,则在其高度8米处设置不小于1.5米宽的边坡平台,边坡平台以上边坡坡度采用1:1.5,以下边坡坡度采用1:1.75~1:2.0;并结合原地面植被覆盖情况、放缓坡度及占用土地条件尽可能放缓边坡,以便直接利用植物进行生态防护。2、原地面及原路边坡处理路基填筑前应清除0.1~0.5米厚的表土或草皮土,采用与路基相同填料填筑,达到路基填方规定压实度。在坡度陡于1:5的斜坡地段路堤填筑时,应在清除表土后开挖宽度不小于1米的台阶,并设置2%~4%的倒坡。对于坡度陡于1:2的斜坡路堤应全部清除覆盖表层的低液限粘土和粉土。新旧路基路堤衔接结合部位应开挖宽度不小于1.0米的台阶并设置2%~4%的倒坡。3、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沿线路基挖方除表土或草皮土外均可作为填方材料,远运利用路基挖方中的岩石改小为片块石和碎屑、砂砾石土及碎块石土等作填料。路基填料应满足强度及粒径要求,并采用重型标准压实,符合规定压实度。4、路堑设计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挖方边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岩土种类边坡高度(米)1~88~16一般土1:1.251:1.5土(密实)1:1.01:1.25强风化岩层1:0.751:1.0中风化岩层1:0.51:0.75本路段均比较平坦,挖方高度均小于8米。对完整的厚层砂岩(H﹥4米)的路堑挖方,为保持边坡岩体原有的稳定性和坡面控制,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光面爆破范围为路堑开挖边界内2米。爆破参数的选择,均应通过试验确定,可参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中的有关参数。5、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由于本路段主要为原路改建工程,填土均在原路面上填筑,而原路绝大部分填料均为灰岩和泥灰岩填筑,经过多年的使用,其路基稳定,无变形,其压实度已能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路床压实度的要求,故对零填路基无需换填。由于本路段主要利用原路,地形较为平坦,填方边坡高度较小,因此对小填方路段均无需换填。填方压实度需满足相关要求。6、特殊路基处理特殊路基主要分布于水田,一般为高液限粘性土,呈流塑~可塑状,易出现路基沉陷失稳。对于软弱土厚度小于2米路段,采用手摆片石换填原软土路基,软弱土厚度在2米至4米路段,采用抛石挤淤处理。详见特殊路基设计图。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调查出全线需补强的桩号及平面位置,并放出施工线位。需补强的处首先清除原路基的软土部分,基底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路基处理换填。a、换填法进场片石须采用强度到30Mpa以上的合格的产品,不合格的石料不得使用。铺筑手摆片石时,石料必需大面朝下,各石料之间嵌挤密实,并相互错缝。对顶面不平整的地方,用大锤敲掉其尖锐角部分,石料缝隙间用较小粒径填塞使其形成嵌锁型结构。然后采用18t的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每次碾压应重叠二分之一,碾压遍数不少于6遍,直到压路机后轮无车辙为止。路基挖方完成及构造物完成后,开始进行路基换填作业,根据本段的实际情况,按每公里设一个施工队伍进行平行施工,工期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排。5.3.3路基防护工程措施路肩挡土墙采用M7.5砂浆砌MU30片块石进行砌筑。护肩路基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上,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沉降缝。基础埋置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5.4路面设计5.4.1设计标准(1)标准轴载:BZZ-100,即双轮组单轴载100KN;(2)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为10年。5.4.2路面结构组合该路段按改建公路设计路面结构为:20cm厚C25水砼面层+5cm(平均厚度)碎石调平层;砼路面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详见路面结构图。路面施工时各结构层的检测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4)执行。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的控制弯沉检验值(为不利季节弯沉值)见下表:如没达到要求,对路基用碎石进行换填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段结构层各结构层顶面控制弯沉检验值(0.01mm)路基顶面2675.4.3各结构层设计设计以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产生综合疲劳损坏作为设计标准,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综合疲劳应力不高于水泥混凝土板的弯拉强度作为控制指标,对路面厚度进行了计算。中湿段的路面总厚度不小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防冻最小厚度。路面混凝土基本板块尺寸为:450cm×450cm(长×宽)。水泥混凝土板厚为20厘米,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路面面层弯拉弹性模量为Ec=29Gpa,要求使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石料必须满足有关规范对石料强度指标的技术要求,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路面的抗滑以构造深度不低于0.6mm,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0.46,掺用的外加剂应经配合比试验应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假缝上部的槽口用切缝机进行切割。5.4.4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排水、边沟和桥涵排水共同组成。排水设计原则:公路改建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原有的水利设施和排灌系统,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排水设施应作到排水通畅,便于维修、养护,确保行车安全、美化路容;公路还建地段起终点段的排水系统应和既有公路的排水设施连为一体形成一整体排水系统。1路基排水挖方路基两侧设置边沟,边沟水经桥涵或排水沟引至路基以外。边沟:采用矩形断面,底宽0.4m,深0.4m,沟底纵坡不小于0.5%的浆砌片石边沟。2路面排水路面通过路拱横坡排水,采2.0%的路拱横坡排除路面积水。5.5桥涵5.5.1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设计洪水频率:小桥及涵洞为1/25。3地基承载力:[σ]≥0.2Mpa5.5.2桥涵分布情况本工程共设计17道涵洞,均为1-0.7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涵洞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5.5.3涵洞设计要求涵洞布置原则是在不改变原水系分布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于地基较好的地段,前后与原水系顺接,甚至开沟排出。在填挖分界处和地质变化大处应设沉降缝。6、筑路材料及施工要求6.1材料要求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宜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检测要求,以保证项目质量;2、宜就地取材、购材,以节约造价;1.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等于3小时,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2.集料a.级配碎石调平石料:可采用各类型的较坚硬的岩石、圆石或矿渣轧制成碎石或天然碎石,其形状应尽量采用接近立方体并有棱角的为宜,其扁平细长颗粒不宜超过20%,且不得含其他杂物。粘土:粘土的塑性指数在18~27之间为宜,且不得含腐殖质和其他杂质。粘土用量不宜超过石料干重的20%。施工程序:将土直接均匀撒铺在摊铺平整的碎石层上,用平地机、多铧犁或多齿耙均匀拌和,然后用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至碎石无松动情况为佳,碾压过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洒水,碾压4~6遍后,撒铺嵌缝料,然后继续碾压,直至无明显轮迹及碾轮下材料完全稳定为止。养护:施工完毕后,要派专人进行养护,对出现车辙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补平。b.面层(1)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1、2。细集料技术要求表1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表4-2含泥量(冲洗法)(%)≤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0.5有机物含量(比色法)颜色不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标准级配范围表2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0.150.300.601.182.364.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c.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31.5mm,碎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3、4。碎石技术要求表3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表4碎石压碎指标(%)<15岩石抗压强度(MPa)水成岩≥60变质岩≥80火山岩≥100针片状颗粒含量<15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折算为SO3)(%)<1含泥量(冲洗法)(%)<1标准级配范围表4配类型粒径(mm)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3.水饮用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问题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着方可使用。a.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b.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mm3c.Ph值不得小于4d.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6.2施工要求5.2.1路基施工路基施工季节性强,应避开多雨的季节。填方与挖方,挖方与预应力锚索,填方与构造物等方面协调和配合是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质量和工期的重要因素。所以事前的整体施工顺序与详细的计划和施工过程中的不断调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较为充分的周密施工组织在本道路上尤为重要。1、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占地范围内的耕植土、腐植木,水塘的淤泥,挖除树根和竹根等水田、水塘地段清淤厚度按下列条件确定;外观以灰黑色为主的细粒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康健当度Cu值小于25Kpa实际操作时,江水田开沟排水连续晾晒3天后,采用荷兰轻型触探仪进行触探试验,每贯入20cm捶击数小于5击的土层应予清除或取样测定含水量和孔隙比。2、开挖土方不应使用爆破施工。开挖石方爆破作业应以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为主,以保证挖方边坡坡面稳定、美观,严禁采用大型爆破和洞室爆破。路基开挖时必须准确测定出设计边坡线,以坡口线由上而下开挖,严禁进行掏挖或平口抬炮施工而影响边坡稳定,特别是深挖边坡应严格控制其坡比和平台宽度。当路堑的开挖线距边坡的设计线两米时采用光面爆破;若采用预裂爆破,则应合理布置预裂孔和主爆孔位置,各预裂孔的角度应与设计边坡坡度一致。预裂孔应先于主爆孔之前同时起爆,以保证其良好的光面效果。在爆破之前应由施工单位作具体的爆破组织与技术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批准。3、在填方施工中应加强地表及地下排水,填方范围内不能有坑凼积水,盲沟进出口不得堵塞。软基路堤施工应控制填筑速度,避免过快的填土加载造成地基失稳破坏。软弱地基土不宜直接碾压,应铺上50cm厚的填料后进行碾压,避免地基土结构破坏。4、半填半挖路基和斜坡路堤要在除去覆盖土层的基岩上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3m,并向内倾斜2~4%的横坡;填筑时按错台高度分层填筑并压实。5、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当石料含量为50~75%时,每层填筑厚度应不大于400mm;石料含量大于75%或小于50%时,其压实作业应遵守技术规范中关于填石路堤或填土路堤的要求,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路床面100cm厚度内不应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6、路基施工季节性强,应避开多雨的季节。填方与挖方,挖方与边坡防护,填方与构造物等方面协调和配合是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质量和工期的重要因素。所以事前的整体施工顺序与详细的计划和施工过程中的不断调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较为充分的周密施工组织在本道路上尤为重要。7、由于缺少地质资料,部分路段的边坡坡率及防护措施等可能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施工时如发生此类情况,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在确定处理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8、未尽事宜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要求执行。6.2.2C30硬化土路肩施工1、材料要求①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②粗集料
用于混凝土中的碎石或砾石要求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的级配,颗粒应接近立方体,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③细集料
采用天然砂和人工砂或石屑。其质地要求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
2、施工工艺①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放出边线桩及砌体基槽开挖范围。
②基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法,待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检查基槽标高和轴线偏位情况,对有偏差的及时修整达到设计要求。
③模板安装
采用通用化组合钢模,如用木模应在内侧加钉镀锌铁皮,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木材可按各地区实际情况选用,但木质不低于III等材。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模板变形,准确控制外形尺寸,并派专人在四周观摩,防止跑浆,暴模,以保持线形顺适。
③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地进行复查,检查模板标高、截面尺寸、接缝、支撑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一般应采用振动器捣实,振捣时,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但也不能过短,一般的标志是混凝土达到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顶面平坦一致,并开始浮现水泥浆为止。当发现表面浮现水层,应立即设法排除,并须检查发生的原因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6.2.3路面面层施工1、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及养生①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拌合、运输、摊铺及养生,应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第四章第三节至第四节有关规定办理。②在浇筑混凝土面层前,应将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基层表面上的浮土杂物予以清除,并进行必要的修整。③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合,其容量应根据摊铺机械的性能、工程量和施工进度配置,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宜采用自卸汽车,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合料从搅拌机出料后运到铺筑地点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应根据实验室的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的规定。装运混合料的容器不应漏浆并防止离析。出料及铺筑时间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5m。④使用小型机具施工时,模板宜采用钢模板,也可采用质地坚实变形小的木模板。模板应连接牢固、紧密,不允许漏浆,并应按要求的坡度和方向安设。混合料摊铺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⑤凡不能机械摊铺的区域,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也可用人工摊铺,摊铺应在整个宽度连续进行。中途如因故停工,应设施工缝,摊铺厚度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采用人工摊铺时,严禁抛掷和耧耙,以防离析。⑥对混合料的振捣,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应以混合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砂浆为准,不宜过振。振捣时应铺以人工找平,并随时检查模板有无下沉、变形或松动。对混合料的振捣,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应以混合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砂浆为准,不宜过振。振捣时应铺以人工找平,并随时检查模板有无下沉、变形或松动。⑦表面平整时,应选用较细的碎(砾)石混合料,严禁用纯砂浆找平。⑧做面时严禁在混凝土面板上洒水、洒水泥粉,当烈日暴晒或干旱风吹时,宜在遮荫棚下进行。表面抹平后应按图纸要求的表面构造深度沿横坡方向采用机具刻槽,或采用拉槽器、滚动压纹器等合适的工具在混凝土表面沿横向制作纹理,无论何种处理方法,均应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要求。⑨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应及时养生,养生应根据现场情况和条件选用湿治养护或喷洒塑料薄膜养护剂等方法,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2、接缝①横向缩缝横向缩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并符合图纸要求。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6~12Mpa时,可以进行切缝,一般气温在30℃以上时,8~10h切割;气温27℃~30℃时10~12h切割;气温在20℃-27℃时12~20h,最多不超过24h。横向缩缝的切割,必须按设计规范要求的切缝深度进行切割,避免切缝深度不足,引起不规则的断板。②横向施工缝每天工作结束或浇筑工序中断超过30min混凝土已初凝时,应设置平接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的位置宜与缩缝设计位置吻合,与路面中心线垂直。3、冬季施工和夏季施工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施工应按冬季施工。当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在30℃~35℃时,混凝土板的施工应按夏季施工。冬季施工和夏季施工均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的有关要求。6.2.4挡土墙施工本项目沿线局部路段地形陡竣,在地面横坡较陡不易填筑地段或填方边坡与其他建筑物干扰地段,设置路肩挡土墙,在路堑地质情况较差段落,设置路堑墙。挡墙形式采用重力式,材料采用M7.5浆砌片石。1、施工顺序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基础砌筑→墙身砌筑→收顶→勾缝→回填2、材料要求石料: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型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列裂纹。片石一般是用爆破法或楔劈法开采的石块,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用做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水泥: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砂: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土工程相应的质量标准。砂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5mm;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水:砌筑砂浆所用的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确认合格后使用。砂浆按设计规定,片石挡土墙采用强度等级为M7.5的水泥砂浆砌筑,M10砂浆勾缝抺面。砂浆的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的,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圆锥体沉入度50mm-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3、施工工艺①测量放线依据设计图纸,测定出挡土墙基座主(横)轴线和起讫点及沉降缝位置。按施工放样的实际需要,测量原地面高程,用以确定基坑开挖深度。②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疏通地面排水系统。采用挖掘机开挖时严禁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挖至设计基底应预留20cm采用人工刷底、修整,确保基底平整,几何尺寸及基底高程符合要求。基底要刷成1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开挖时保证边坡稳定,基底开挖的平面尺寸应比设计尺寸加宽50cm左右;基坑坑壁坡度应视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坡比。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基底承载力,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在基坑边弃土时,坑边的堆土应距基坑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基坑开挖完成后,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可进行基础施工。③砂浆拌和砌筑砂浆标号为M7.5,按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配合比配料。施工配合比以重量计进行配料,采用小型搅拌机械拌合。砂浆拌合投料顺序为砂、水泥干拌后再加水湿拌,湿拌时间不得少于45s。砂浆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30-50mm),一般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合,已超时或凝固的砂浆不得使用。④基础砌筑砌筑前应将石料表面清洗干净,用水湿润,砌筑基础时应先坐浆后砌石。基础浆砌完成后立即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基坑,用小型机械分层夯实,并使表层稍留向外斜坡,以免积水渗入浸泡基底。⑤浆砌墙身⑴.砌石前应按设计放出实样,为了控制好墙身内外侧的坡度,砌筑前,还需用松木板钉好坡度架并立于砌筑段的两端,挂横线采用坐浆法分段分层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片石在砌筑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有污垢应冲洗干净。分层砌筑以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大致找平,不同层位的竖缝应相应错开,不能贯通。⑵.每层砌石都应先坐浆后砌石,坐浆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结,且砌石砂浆密实饱满。应选用具有比较整齐表面的大尺寸石块作为定位石(角隅石)及镶面石。分层砌筑时各砌层应先砌角石,后边石或面石,最后才砌筑腹石。外围固定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定位石的砌缝应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⑶.砌筑腹石时,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石料间的砌缝要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密实。石料之间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准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片石不宜竖立使用,砌筑时应将尖锐突出部分敲除。一般情况下较大的石料以大面为底,但是浆砌片石时,需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状,将大小砌石相互交错的衔接在一起,除最下一层石块应大面朝下外,上面的石块不一定必须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错,搭配紧密即可。同时在砌下层石块时,即应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砌筑过程中还要将石料的缝隙留开,保证2公分的深度,以利于勾缝。平缝与竖缝宽度不大于20mm,较宽的砌缝可用小锤将小石片敲入挤塞,但石片应被砂浆包裹。在砂浆未凝固前,将砌缝砂浆刮深不小于20mm,为以后勾缝做准备。⑷.浆砌片石应嵌入边坡内0.2m,以防表水灌入。相邻挡土墙设计高差较大时,应先砌筑高墙段。砌筑中断时,应将砌筑好的石层空隙用砂浆填满,再砌筑时应将石层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工作缝应留斜茬。⑸.浆砌临近至设计高度时,应用较平整的石块砌筑顶部,并用水泥砂浆全面找平,顶面的横向流水坡度宜为2%。砌体在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和坡度,确保砌体外观及内在质量。⑹.砌筑的挡土墙需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为3*3m梅花型布置,孔内安装直径10cm圆形PVC管。预设泄水孔的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泄水孔向外横坡一般为3%。上下排泄水孔应交错设置,最底层泄水孔距底面高度宜为30cm。按设计要求设置砌体沉降缝,一般每10米设置一道(与基础沉降缝对应),每道沉降缝应垂直贯穿整个砌体断面,缝宽2cm,缝内填塞沥青麻絮,填塞深度不小于20cm。6.2.5边沟施工挖方地段,均应设置水沟;填方路段,根据地形情况设置;所有边沟均采用M7.5浆砌片石加固。边沟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沟底纵坡,以满足排水要求。边沟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局部调整。边沟结构形式见边沟设计图。1、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检验→测量放样→砂砾垫层施工→粘土垫层施工→排水沟底部砌筑→排水沟两边砌筑2、材料要求①石料要求⑴.石料立方体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⑵.石料应坚韧、密实、耐久、表面无水锈,无风化剥落、裂纹以及结构缺陷。⑶.石料不得含有妨碍砂浆的正常粘结或有损于外露外观的污泥、油质或其它有害物质。②砂浆要求砌体及勾缝砂浆均采用7.5号砂浆。砂采用中砂或粗砂,要求颗粒洁净,级配良好。③片石质量要求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镶面石料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且应稍加粗凿。在角隅处应使用较大石料,大致粗凿方正。3、施工工艺①测量放样按图纸设计标注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放好边沟沟底沟沿边线,并用白灰在地上画出。进行施工放样,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如有不符,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按工程师的指示办理。基坑开挖放线后,利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开挖至距设计尺寸10~15cm时,改以人工挖掘。人工修整至设计尺寸,不能扰动沟底及坡面原土层,不允许超挖。开挖清理完毕后,然后请监理检验。基坑在开挖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措施,并保证流水通畅,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③基坑开挖完成后,请测量监理验收基坑。④排水沟砌筑⑴根据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测量放样,根据排水沟形状加工一个坡架,砌筑表面拉线砌筑,确认正确无误后进行报验,经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排水沟砌筑;⑵砌筑排水沟基础时,先铺一层砂浆,再选用无风化,表面干净的片石直接坐浆砌筑,砌筑每分层高度10~15cm(2层卧片石)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筑砌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待砌平排水沟底部后再砌排水沟两边,砌筑底部时注意留出一些片石伸入排水沟两边作为拉结石,保证整个排水沟形成一个整体;⑶分层砌筑时,应先铺一层坐浆,然后将石块安放在砂浆上,用手推紧,空隙处先填满砂浆,用灰刀或者捣棒插实,再用小石块填塞紧密;然后再铺上层坐浆,以相同的方法继续砌筑;砌筑时,应长短相间并与里层石块紧咬,石块应交错、坐实挤紧,尖锐凸出部分应清理敲除;⑷砂浆凝固前应将外露缝勾好;⑸注意砌筑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水浸泡刚砌的砂浆,保证基坑内无水作业。6.2.6安全设施施工为配合公路工程建设,更充分地发挥公路使用功能,本路段特设置波形梁护栏、交通标志等。1、设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及《重庆市南川区通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对于纵坡大于10%的路段设置强制减速带.路堤高度大于或等于6米、桥头引道、急弯、陡峻山坡等地段均应设置波形护栏。2、布设原则:(1)挖方路段,原则上不设置波形梁;(2)填方路段,路堤高度大于或等于6.0米时,设置路侧波形梁;(3)沿河桥及鱼塘水田两侧,引道高度大于或等于2.0米的路堤,设置路侧波形梁;(4)路肩墙顶部以及急弯、陡峻山坡等地段,设置路侧波形梁;(5)波型梁护栏立柱中心间距为4.0米,立柱边缘到路肩边缘距离为25cm。详见“安全设施数量表”。在公路平交道口等地段设置警告标志;在平曲线和弯道以及连续弯道等地段设置警告标志;在需要特别指示的地方设置指示标志。3、版面设计:本设计根据道路的设计车速15Km/h;标志版面设计以司机在15Km/h以下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全线标志汉字高度采用25cm~30cm。板面材料:标志板材料采用铝合金板,板厚2mm,采用铝滑槽加固,标志上的文字、符号及底膜均采用工程级反光膜,标志版面的颜色均按国标(GB5768-1999)执行。4、结构设计:标志根据其版面内容不同,分为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等几种,交通标志版面设计以《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2009)为依据。警告标志:三角形标志,单立柱支撑方式,标志边长:70cm;禁令标志:圆形标志,单力柱、单悬臂支撑方式,直径:60cm;指路标志具体尺寸见大样图,当所指示地名或路名较长时,可适当调整,其路名或地名由当地政府确定。所有标志均设边框,且按照国标确定。5、标志板材料及反光薄膜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板,小型板采用2.5mm厚度,板后配铝滑槽,大型板采用3mm厚度,大型标志板采用分块拼装。立柱采用镀锌钢管或无缝钢管。标志版面均贴反光膜,根据本公路的特征,标志反光膜采用三级反光薄膜,反光薄膜颜色采用蓝底白字,其他为黄底黑图案、白底黑图案等。标志的立柱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标志的钢构件均应镀锌。标志基础地脚螺栓采用II级螺纹钢筋。螺母采用与地脚螺栓钢号相同或更高的材料。6、施工要点①护栏(1)参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18)执行。(2)护栏施工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研究和现场核对,作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3)护栏的中心位置、水平标高、起讫位置应反复核对。在施工过程中,护栏布置位置应现场核实,设计所示位置仅供参考,实施时经业主代表、监理认可后可以对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务必保证行车安全,计量应以施工监理签认的实际数量为依据。②.标志(1)标志板用滑动铝合金型槽加固,板边用单卷边加固,标志板加固仅考虑了安装后的强度,因版面较大,应避免搬运时发生损坏。(2)标志板设置位置应现场核实定位是否妥当,若视线不良或设置困难或与已完工的工程发生干扰时除定位要求较强的标志外,可适当前后挪动标志位置,但需经设计单位确认。(3)柱式标志不应侵入公路建筑限界,标志内缘距路面(或土路肩)边缘不得小于25cm,标志牌下缘距路面的高度为100-250cm。悬臂式标志下缘距路面高度≥5.50m。特殊情况时可调整立柱长度。(4)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已完工的工程,尤其不得污染路面。(5)标志板的安装应符合GB-5768的要求。(6)直径152mm以上的标志支架、立柱采用热扎无缝钢管,直径152mm以下的可采用焊接钢管,应符合GB-700的要求。立柱、标志支架及连接构件均应做防锈处理,所有钢构件均涂一遍防锈漆,两遍浅灰色面漆。外露部分均采用热浸镀锌处理,立柱、横梁、法兰盘的镀锌量为550g/m2,紧固件为镀锌量350g/m2。(7)标志板与滑动铝合金型槽采用铝合金铆钉连接,板面上的铆钉头应打磨平滑。所有的对接焊缝和贴角焊缝高度和强度应与被焊构件相一致,焊缝应打磨光滑。(8)标志基础地脚螺栓采用Ⅱ级螺纹钢筋,螺母采用与地脚螺栓钢号相同或更高的螺母。施工完毕,地脚螺栓外露长度宜控制120mm,并对其外露螺纹部分加以妥善保护,地脚螺纹应事先进行热镀锌处理,镀锌量350g/m2。(9)所有标志立柱底板上每根地脚螺栓上须安装2个螺母,为了美观和防锈,在立柱安装后,在基础上浇筑素砼覆盖。(10)施工时遇有平曲线路段,应注意使定位法兰盘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11)在浇注基础混凝土时,同时保持其顶面水平,而预埋地脚螺栓应与其保持垂直。(12)基础埋深系指设计边坡以下的深度,若边坡修整不到位时,应加深基础高度。(13)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防止雨水冲毁路基边坡。(14)基础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底应先整平、并垫以20cm碎石层夯实,控制好标高。施工完毕,基坑应分层回填夯实。(15)标志设置位置在受地形限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移位调整或以其他支撑结构形式代替,但需经设计单位确认。6.2.7涵洞施工根据本路段沿线筑路材料分布情况,本着就地取材、节省工程造价的原则,不降低原有河沟功能,尽量不改变原有自然条件及环境,以满足泄洪、农田排灌及配套水利设施的需要。通过现场勘察、资料分析和经济比较,选择涵洞型式和孔跨布置。涵洞设计视填土高度、功能等因素,该项目均采用孔径为0.7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均为新建,建议采用成品管节施工,简化施工工序,并完善进出口设施。1、施工工序测量放样→地基处理→管座基础浇筑→管节安装→剩余的管座基础浇筑→接缝处理→洞口砌筑→涵背回填等。2、施工工艺①测量放样圆管涵在施工之前,首先要通过测量放样来确定涵洞平面轴线位置、涵洞长度以及施工宽度,并用石灰放出边线。②地基处理在管座基础施工之前,必须对基础地基进行处理。进行基底的清理与整平,夯实至符合设计的要求。③基础浇筑管座基础一般可考虑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基础。混凝土基础分两次浇筑:管下基础厚度在20厘米左右,管节安装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的管座基础,基础混凝土标号不应小于C15。在管座基础浇筑之前,也可先填10厘米左右的砂砾垫层,用以增加基础均匀性。为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管座基础应设置沉降缝。岩石地基上也可不做基础,仅在圆管下铺一层垫层混凝土,其厚度可在5厘米左右。④管节安装涵管一般采用预制件,应待基础强度合格后方可进行管节安装。管节安装,应先在基础上标示出涵管中心线,并先安装进、出水口处的端部管节以控制涵管全长,然后逐节安装中部管节。并保持整体轴线不出现偏位。各相邻管节应保持底面不出现错口,安装时应用水平对接头处进行检查。相邻管节的接缝宽度应不大于1至2厘米。⑤接缝处理为防止接头漏水,应对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一般圆管涵采用平口接头,其接缝通常先用热沥青浸透过的麻絮填塞,然后用热沥青填充,最后用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裹两层。有条件的施工队也可对管身段进行涂热沥青防水处理。⑥洞口砌筑圆管涵一般常采用端墙式洞口(也称为“一”字墙洞口),可砌石或混凝土浇筑。端墙式洞口一般在端墙外用锥坡与天然沟槽及路基相连接。石料丰富的地区也可采用“八”字墙洞口。为防止水流冲刷,应对进口沟床及出口沟槽进行铺砌加固,铺砌长度一般不小于1米,水流速度较大时延长铺砌长度或加深截水墙。⑦涵背回填涵背回填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进行水平分层填筑、夯实。填筑材料宜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砾。3、质量要求圆管涵施工的整体质量要求是:涵洞顺直、进出口平顺,涵管无阻水现象;外观上要求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7、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7.1环境保护的设计依据、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1)设计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④《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⑤《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指导思想本路段环境保护设计主要贯彻“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尽量结合选线时尽量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现有植被资源。针对区域自然及人文环境特点,提出“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展现民族风采”的环境景观设计理念,以追求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设计目标,对路域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尽可能的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展现地区的自然人文特色,营造舒适、愉悦的行车视觉景观。环境景观设计主要考虑挖方边坡、填方路堤美化绿化,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路容的观赏性和车辆运营的安全性。(3)设计原则①设计遵循安全性原则,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从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结合工程结构、视觉、防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尽可能使人、车、路三者和谐共存。②设计遵循服务社会原则,少占农田、少扰村落、保护名胜,使公路成为展现地方独特民族文化的窗口。③设计尊重地区特性原则,根据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G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云物流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建筑风能利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宠物用首饰产品供应链分析
- 牙科用贵金属合金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假发粘贴胶水产品供应链分析
- 医用拐杖产品供应链分析
- 卸妆霜产品供应链分析
- 制饮料用机器人出租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垫席产品供应链分析
- 风险评估与论证制度
- 2024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及完整答案(全优)
- 茶叶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 2024年4月自考12656毛中特试题
- 水利工程(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方案(达标所需资料全套汇编)
-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阅读教考衔接题型
- 海康威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 2023-2024学年译林版八年级上学期英语12月月考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五上第8课《防患于未“燃”》课件
- 永久避难硐室避险安全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