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盘人类文明结晶的——大盘鸡宽面——小麦——西亚土豆——南美辣椒——中美洲油料:花生——美洲油菜——欧洲大豆——中国花椒——四川八角——广西

第二课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辩证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影响。2.认识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征和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4.让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一、孤立隔绝的旧世界二、交流联系的新世界三、命运与共的未来世界一、孤立隔绝的旧世界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交流物种较少;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农史学家石声汉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二、交流联系的新世界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推动了新旧世界的联系?新航路开辟,美洲的发现;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出现及扩展。(一)新世界的新物种材料:不见绵羊,也不见山羊,更不见其它任何野兽,不过我(哥伦布)才登岸不久,半天而已;可是如果真有任何这类动物,不该一只也没遇上才是……这里有狗,可是一声都不吠。这里的树木,和我们那里完全不同,就像白昼、黑夜之别,水果、草木、石头,所有东西,通通不一样。——《哥伦布大交换》问题:哥伦布等在新大陆发现了哪些新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辣椒、南瓜等(二)新旧世界物种大交换(二)新旧世界物种大交换表1.新大陆物种的外传物种传入地区传入途径推广玉米欧洲、亚洲(中国)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表1.新大陆物种的外传物种传入地区传入途径推广玉米欧洲亚洲(中国)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初供观赏)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17世纪传遍欧洲。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明朝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后遍及全国。马铃薯甘薯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推广较为缓慢。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表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类别作物或物种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经济类牲畜家禽表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类别作物或物种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甘蔗牲畜家禽牛、驴、骡、马(役畜)猪、羊、鸡(食用)根据上述表格和地图,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时间具有长期性。(三)物种交流的影响表4.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明洪武26年0.70亿明万历28年1.97亿清康熙39年1.50亿清乾隆59年3.10亿清道光20年4.10亿材料:以日本为例,虽然地理位置过北不利于树薯生长,日本人民也从未喜欢上玉米,可是美洲马铃薯,不论甘薯,白薯却都已多年成为该国重要营养内容。17世纪晚期甘薯经琉球群岛,从中国传到日本……甘薯也向众人证明,有了它铁定不会断粮:四个不同的年月里——1832年、1844年、1872年、1896年大量日本人发现,自己是靠甘薯方才活了下来。

——《哥伦布大交换》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新旧世界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物种交流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世界人口激增。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新旧世界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欧洲人已经如此彻底的接纳美洲食物,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少了有辣椒粉调味的菜吗?谁能想象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哥伦布大交换》

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2.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

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休耕,众人就饥饿不足。任何乡间居民若有此作物可以仰赖,可以为小麦季做准备,同时还可以让他们的牲口肥壮,就等于拥有一大宝物。——《哥伦布大交换》

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场;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3.物种交流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经济联系增强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新旧世界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4.物种交流引发生态问题

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何炳棣、陈树平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时间具有长期性;结果具有双重性。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前提。不同文明国家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越深入,彼此之间也就越认同、越尊重,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就越稳固。交流互鉴越稀少、越浮浅,相互之间也就越容易误解,越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面对当前世界各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坚持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散走向整体移居新世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旧世界的农场——美洲作物的外传交流交融,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双向互补世界经济人口增长日常生活环境变化玉米、红薯、番茄、辣椒….小麦、水稻、咖啡、禽畜…【以练促学】1、下表是不同书籍中对于玉米的记载。据此可以被认定的史实是()著作时间记载内容《滇南本草》1396—1476年“玉麦须,味甜,性微温”《留青日札》1522—1620年“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农政全书》1628—1639年“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A

明朝后期玉米已经来华

B

玉米原产地是西欧C

传入之初玉米专供宫廷使用D

玉米传入中国最早在云南A中国古籍对玉米的记载【以练促学】2、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