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扒窃犯罪在北京的侦防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犯罪数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对于大城市而言,人们越来越重视侵财犯罪对自身财产权益的侵害。扒窃犯罪相对于其他多发性侵财型犯罪来说,是城市繁华街区的“无现场、无痕迹、无证人”且侦破率较低的一类多发性犯罪,既为群众所痛恨,更为侦查机关所头疼,是侵财犯罪侦查工作中的难点。预防和打击“扒窃”犯罪已成为城市街区犯罪侦防的重要内容。笔者从强化对“扒窃”犯罪的侦查防范的角度出发,以北京为例探索新形势下扒窃犯罪的规律特点和成因,以便相应地采取对策,重拳打击,保持高压态势,提高“扒窃”案件的侦破率。一、北京目前的采矿和盗窃事件(一)随着总数的增加,破案率降低见表1.刑事案件发生频率不高,破案率呈下降趋势笔者从整个北京市和重点城区(如西城区)对扒窃犯罪案件的发案和侦破情况点面结合进行分析。据北京市公安局刑警总队统计的以上图表显示:除了2002年同比有所下降外,扒窃案件的发案一般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状况。而从破案来看,近三年来,破案数在增加,但破案率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而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西城区近三年的刑事立案数统计,情况也大体如此。2001年立案448起,破案率为82%;2002年立案428起,破案率为83%;2003年立案403起,破案率为73%;2004年扒窃案件共立案782起,破案率为77%。扒窃案件的立案数呈现在曲折中上升的态势,而破案的绝对数虽在上升,但破案率在曲折中递减。(二)盗窃案件占比相对下降,但执行案件数量大,需要进一步提升近两年来,北京市的各类侵财型犯罪中扒窃犯罪立案数增长较快。2004年共立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多发侵财型案件72,472起,同比多17,730起,上升32.4%。其中诈骗案6,739起,同比上升53.5%;抢劫8,103起,上升21.9%;抢夺2,491起,上升12.3%;盗窃53,678起,上升35%(其中入室盗窃13,570起,上升25.6%;盗窃汽车4,580起,上升15.4%;扒窃7,977起,同比上升53.5%。2004年,在全市多发性侵财型案件中,扒窃案件占的比例不很大,占总数的11%。但是在立案数增长幅度上,2004年达53.5%,在各类侵财型犯罪的立案数上,远高于入室盗窃、抢劫、抢夺以及其他类型的多发侵财型案件,而与诈骗犯罪同居增长幅度的榜首。西城区是北京的中心城区,自2002-2004年全区共计立刑侦、治安管辖的刑事案件11,753起,其中扒窃案件立案1,613起,占13.72%;入室盗窃案件占11.55%;盗窃机动车案件占6.59%;诈骗案件占12.52%,其他侵财案件占30.87%。在三年立案案件中,八类多发性侵财案件共立案10,237起,占全部的87.1%,其中扒窃案件立案数比入室盗窃、抢夺、诈骗、抢劫等其他多发性侵财型犯罪案件都要高。二、北京和中心城市的特点是盗窃(一)犯罪是高度集体化的通过对近几年来扒窃犯罪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扒窃多为外来人员组成的犯罪团伙所实施,其组织化程度具体表现在:1.家庭暴力社会具有特定的毒品剥削和剥削行为目前扒窃犯罪团伙组织的构建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盗养吸型。团伙头目为了控制其组织成员,除使用打骂、恐吓、烟头烫等原始手段外,还怂恿团伙成员吸毒,通过以扒窃所得来换取毒品的手段控制、操纵团伙成员。二是拐骗教唆型。这种类型的团伙成员大都是来自新疆、河南等贫困地区的儿童,有的是被父母以50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犯罪团伙,有的则是被拐卖来的,还有的是在原籍地被人以“到内地大城市挣钱容易”等方法诱骗来的。犯罪团伙通过打骂或挨饿等体罚虐待手段对其加以控制。三是家族血缘型。这种扒窃团伙,其成员之间具有血缘关系,以父母、兄长为首,在其引诱、逼迫、教唆下,其子女或者家庭中其他青少年成员实施扒窃犯罪。这种犯罪团伙的成员基于宗族血缘关系而不会轻易相互揭发,故形成团伙容易,而离间、攻破较难。2.保护“小排子”在有未成年人的扒窃团伙内部,由具体执行层到组织指挥层,从低到高基本可分为三个等级。“底层”主要是未成年人,俗称“小扒子”,直接作案;“中层”为中、青年,团伙内部称其为“放鹰的”,教唆和带领“小扒子”外出作案,负责掩护、转移赃物和防止“小扒子”逃脱;“高层”为幕后主使,即“老大”、“老板”,通常岁数较大,负责销赃及团伙成员的吃、住、行,并牢牢控制掌握每个成员的行动,除外出作案外,尽量避免团伙成员与外人接触。3.其他基本情况扒窃犯罪团伙为了提高犯罪的“作案效率”,增加“犯罪收益”和逃避打击的概率,整个组织分工明确细化,日益呈现出职业化犯罪的特点。通常按照犯罪团伙实施作案的具体事项明确分为:掩护、扒窃、赃物管理、销赃等若干环节,并具体分工,相互配合,以求成功。有的团伙中甚至还专门雇佣保姆负责做饭、洗衣等后勤服务。(二)反侦查技巧方面近年来,扒窃犯罪团伙中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技术和意识的提高较为明显,这也是该类案件破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到影视作品和传媒报道打击扒窃犯罪中所披露的犯罪手段、反侦查技巧等的负面影响,扒窃犯罪团伙成员相互模仿和教习,犯罪中协作配合,采取各种反侦查技巧,以逃避法律制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警察打击力度较大时,罪犯通过面警方打击扒窃犯罪力度的大小和专项打击频率的强弱,是直接影响扒窃犯罪团伙决定是否在此地实施犯罪的重要因素。如果警方打击力度较大,不仅直接影响犯罪的收益,甚至会导致团伙的覆灭。因此犯罪团伙具有很强的观察性、流窜性。通过观察警方的行动意图和方向,选择作案地点和决定是否适时转移,另辟“战场”。有的团伙为了方便作案,甚至长期雇佣了专车,横跨几个城区,频繁往来于各大城市之间疯狂作案。2.住地分散,迅速传递赃物不少犯罪团伙在逃避打击的诸多环节上动脑筋,采取相应的手法,尽可能地降低暴露概率,以避免被公安机关“一锅端”的风险。一是团伙成员居住相当分散。团伙成员按等级分散居住,主犯藏身于宾馆,一般成员居住在外来人员聚集的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屋,即便是被警察发现,也会因住地分散,减少被“一网打尽”的命运。二是分散作案,迅速传递隐藏赃物。在行窃时采用甲地作案,乙地销赃,丙地藏身的“游击”战术。以小组为单位,2、3人一组分头行动,避免一人失手被抓而导致“全军覆灭”;得手后,赃物迅速传递,即使行窃人员被抓,也会因无赃物而可能“化险为夷”;销赃时通过专门收赃团伙进行销赃,尽量不去人所共知的销赃场所,以降低被发现的概率。这样就通过分散居住和分组实施犯罪行为降低了被抓捕的风险。3.逃避打击,逃避法律我国的刑法对未成年人、孕妇、少数民族以及包括聋哑人在内的残疾人都有相应的规定,对这些特殊群体人员的犯罪处理相对较轻。扒窃团伙中犯罪主犯往往利用国家法律对这些特殊群体的保护性规定,来规避法律,逃避打击。其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点:(1)利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和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户籍制度(凡在两年内不到派出所核对户口的,其户口档案另行存档),瞒报年龄,有的甚至报假名假地址,致使一时无法查实其真实身份和前科劣迹,难以处理,从而逃避打击。(2)一些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利用我国刑法对其专门的保护性规定逃避打击。有的扒窃团伙中的孕妇作案或怀抱婴儿的女性犯罪嫌疑人作案,虽然被抓,因按规定无法关押,只好取保候审,无形中造成了对其打击处理的困难。(3)少数民族扒窃犯罪嫌疑人利用刑法关于语言方面的规定,规避法律的制裁。如被抓捕的新疆籍犯罪嫌疑人则利用刑法“犯罪嫌疑人可以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的规定,因为语言不通,北京警方缺少维语翻译,无法在法定时间内及时审理,导致本该可以报劳教以上处理的只能降格处理。(4)有些犯罪嫌疑人不惜自伤自残,逃避法律。有的扒窃犯罪嫌疑人在被抓获后或送关押场所途中吞食异物,自伤自残,并在送医院就诊提取异物时拒绝签字,导致无法治疗又无法关押,只好放人。这已成为犯罪嫌疑人规避法律惩处的惯用伎俩。(三)犯罪成员应对不足首先,犯罪成员低龄化。西城分局2004年共抓获18岁以下扒窃对象263名,其中新疆藉尤为突出,抓获209名,占总数的79.5%;14岁以下的有98名,其中新疆藉67名,占68.4%。尽管近年来对低龄对象运用了“少保”政策,但由于送“少保”人数的限制,仍有不少教育放行,有的低龄幼儿根本无法处理。同时,“小新疆”作案还出现了“幼龄化”、“大带小”的新情况。这些低龄对象自持年龄小难以处理,作起案来更有恃无恐。其次,犯罪成员来源地较为集中。当前,来京的扒窃犯罪分子多为新疆、河南人,他们多来自同县、同乡,或是一个家族纠合而成。团伙成员之间出自血缘或乡亲关系。再次,聋哑扒手、残疾扒手增多。北京市公交分局近三年来,先后抓获聋哑扒手800余人。他们抗审心理强,且由于其扒窃在审理、关押和适用法律等方面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大多数对象只作一般治安处罚。三、通过防范性侦查,实现反检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客观事物的扒窃犯罪是可以认识和解决的,层层分解事物的结构,找准难点问题的症结,准确定位工作的方向,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开创与扒窃犯罪作斗争的新局面。影响和制约同扒窃犯罪作斗争的因素零零种种,参与的力量涉及方方面面,决定了对扒窃犯罪的斗争是个系统工程,整个反扒系统应由若干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的就是在防范性侦查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打、防、控工作机制。其主要内容有:(一)强化侦查的方向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以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侦查信息为平台,对社会治安状况、犯罪嫌疑人的活动和刑事犯罪的发展态势等分析、研究、判断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它能适应动态化的刑事犯罪发展态势,为侦查、防范、控制提供精确的方向、范围,为全面强化侦查提供依据。反扒工作也要以这样的机制为导向,方能有效地实施。“没有情报就没有侦查”是古今中外开展刑事侦查的至理名言。建立和完善信息研判机制是扒窃犯罪侦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扒窃犯罪情报信息机制中要着重抓好:一是信息来源的极大拓展。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传输不畅,不能实现共享,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就会失去必要的前提。二是在分析研究信息情报中不仅要宏观地把握扒窃犯罪活动的“人、事、物、时、空”等信息要素,而且要以此为根据,指导反扒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三是不仅要考虑在本辖区里什么时间段、空间区域、哪些作案人、侵害的是哪些对象,还要考虑与自己本辖区相邻外区的相关涉案信息,以保证分析研判的宏观性、全面性、综合性,确保所提供信息依据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情报信息工作机制是反扒工作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二)建立全警联动侦防机制,全面遏制住发案应对跨区域、动态化、团伙化的扒窃犯罪,必须建立全警联动的协调合作侦防机制,才能真正遏制住发案的势头,实现斗争的高效。这一工作机制包括以下几点:1.铁拳整合资源,确保铁拳在一个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区公安机关里,应以刑侦为龙头,整合各相关警种、单位的资源和业务工作优势,统一认识和步调,减少内耗,形成相互协作、配合的铁拳,在打击、防范、控制的各个方面同步运作,实现预定目标。2.相关地区的协作针对外来人员作案占扒窃犯罪总量大多数的特点,加强犯罪嫌疑人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公安机关侦查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在侦查理念指导、侦查管辖协调和强化相关地区间的协作中,消除由于外来人员异地作案给侦查造成的困难,是相关地区警方协作的主要内容。3.调动社会力量,成立反产权归属中心警内外协作主要是加强警方的专业打扒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即专群结合。要不断强化刑警和发案地的商场超市、社区物业、服务网点以及常住居民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参加反扒斗争,从而大大增加侦查的辅助力量和提高侦查防控的效率。简言之,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反扒工作系统中整合多种力量,发挥系统内各部分活力的重要组织支撑。(三)技术保护的应用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移植和借鉴到刑事侦查中,所形成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破案力”的观点,已经被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侦查实践所证实。将现代通讯、摄像录像监控、技术侦查、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于各种相关信息的整合、传递、利用和反馈;高发案的地区、部位的监视、防控;跟踪、缉捕等侦查措施的运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城区的公安机关及刑侦部门现有的技术装备和设施再加上高发案地区、单位的人力、技术资源的整合和投入,必将提高与扒窃犯罪斗争的整体水平。科技强侦机制为反扒工作系统提供了科技助力的有效支撑。(四)侦查过程与行为轨迹设计的基本内容反扒工作系统的各个机制中,有主有从,侦查破案机制是最主要的,上述其他机制都是为它服务的。但是根据短板原理,往往是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制约整体效能的发挥。因此运用短板原理,用侦查防范理念审视反扒侦查破案机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最薄弱的环节点就是犯罪行为、活动轨迹和侦查行为、活动轨迹的关联性的科学把握。敌在暗处,犯罪动态化;我在明处,侦查静态化,侦查活动和犯罪活动总存在较大的距离,犯罪和侦查两条轨迹不交叉,结果打不胜打,防不胜防。若让犯罪主体改变其行为轨迹是不容易也不现实的,但着眼犯罪主体,研究犯罪过程,分类分层研究犯罪规律特点,研究扒窃犯罪的行为轨迹,尝试在犯罪开始到结束的各阶段的共性特点,并据以改变、延伸侦查活动的轨迹,对侦查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两条轨迹尽可能地寻求交叉点和汇合处,以此为切入口采取对策则可能使侦查乃至于整个打防控工作突破僵局而柳暗花明。具体而言就是抓住两个方面的交叉和汇合。一个方面是距离的远近,一个方面是活动的动静。根据防范侦查理论,任何犯罪都要经历从犯罪意念产生、预谋准备、行为实施、目的实现、销赃逃匿五个阶段的规律特点入手,将侦查过程渗透、切入于犯罪过程。所谓距离的远近就是在犯罪实施多点上发现侦查与犯罪在时空等距离与打击距离最近的点,实施“抵近射击”。所谓活动的动静就是寻找犯罪活动中相对静止的点,最大化地使犯罪全过程暴露在侦查主体视线内,被掌控于侦查活动中,这样方能打得准、打得狠、防得住、控得严。1..完善侦查工作机制,提高价格上涨、犯罪的频率(1)犯罪分子经常出没、作案和隐藏之地,是距离打防相对近的点。结合发案“三高”,缩短侦查主体和侦查对象的距离,运用多种侦查措施实施反扒。一是发挥刑警专业侦查优势,加强对频发、系列案件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便衣出探、打现设伏,主动出击。二是尽最大可能提高巡逻力量在高发案地区的巡逻密度和频率,发挥巡逻民警专职防控功能,有效开展“巡、查、卡、堵、抓”,起到震慑犯罪、干预犯罪、预防犯罪、控制犯罪的作用。三是在案件高发区域的商场、超市、停车场、居民小区、繁华场所,广泛物建、发展红色信息员,物色报亭、小店的业主,商场的摊主、坐商,交通协管员,保洁员,小区的门卫、保安,餐厅从业人员和出租司机为信息员,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我们侦查部门打击扒窃等多发性侵财型犯罪提供及时准确的治安信息和侦查线索。(2)犯罪主体的来源地。充分利用异地远程特情、情报判研、秘密侦查、审讯犯罪人拉近侦查与犯罪活动的距离。(3)犯罪的时空的近点。春秋季节气候适中,轻装夹衣,容易作案;节假日和春节前后是发案的高峰期。此时进行侦查,就能够拉近侦查和犯罪的距离,提高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成功率。2.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立式裁断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碱锌光亮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盐酸曲唑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生产安全培训与教育合同
- 店铺装修设计合同范本
- 品牌加盟店合同范本
- 电话报税协议书范本
- 办公用品股权合作市场调研与分析协议(2025版)
- 咨询公司合同管理流程优化措施
- 2024-2025年初中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 《铸造用珍珠岩除渣剂》
- 幼儿教师口语(学前教育专业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电压互感器试验报告
-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件
-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读懂孩子的心(精装版)
- 塔吊沉降值观测记录
- 福特锐界2018款说明书
- 中国传统文化 英文
- 2022年咖啡师资格证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3年P10户外全彩LED显示屏预算方案报价预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