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房屋建筑部分》修订中有关建筑照明照明质量标准的规定_第1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房屋建筑部分》修订中有关建筑照明照明质量标准的规定_第2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房屋建筑部分》修订中有关建筑照明照明质量标准的规定_第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房屋建筑部分》修订中有关建筑照明照明质量标准的规定_第4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房屋建筑部分》修订中有关建筑照明照明质量标准的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房屋建筑部分》修订中有关建筑照明照明质量标准的规定

0强制条文补充发布2009年版(部分)(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款”)由住房和城乡建筑部标准定额司发布。在序言中,特别提到了“强制性规定”,该指南包含了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项目的新修订,2008年12月31日的修订项目),并经过适当调整和修订。”。但笔者认为《强制性条文》的“适当调整和修订”只是重新整理、汇编而已,有必要将其中一些应予淘汰和错误的强制性条文加注或直接予以删除,有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规定应更严谨些,以免广大电气设计人员在执行条文过程中无所适从。1教室方向大讨论强制性条文中有关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建筑照明的照度问题(下述具体内容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讨论,仅列出强制性条文规定条款):JGJ39-8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第4.3.3条;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7.2.2条、7.2.3条,其第7.2.3条规定:“教室黑板应设黑板灯。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lx……”1.1.2建筑照明标准值建筑工程的设计照度标准应以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以下简称《照明标准》)为准,其第5.2.7条:“学校建筑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5.2.7的规定。”表5.2.7中教室黑板面照度标准值为500lx。无论是托儿所、幼儿园,还是中小学校等场所的学习、工作、设备等用房的建筑照明标准值、所对应的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LPD)、眩光限制、照明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照明灯具的效率,以及节能镇流器的选用等等,均应执行《照明标准》中的规定,尤其是其强制性条文。GB50034-2004的颁布实施,较之上世纪制定的各相关标准,在照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在照明质量标准上亦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变。其建筑照明标准值与JGJ39-87第4.3.3条和GBJ99-86第7.2.2、7.2.3条指标有差异,理应以GB50034-2004(后颁布)为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仍将JGJ39-87第4.3.3条,GBJ99-86第7.2.2、7.2.3条收入,易引起误导。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表7.8.2:“距地面高0.40~0.50m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表7.10.1:“客房及卫生间应设求助呼叫按钮”。1.2.2基于拉线末端设置的功能除采用“呼叫按钮”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宽板灯开关或拉线开关(按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在其拉线末端设置绝缘重力锤或将其拉线末端作一适当的固定),方便残疾人员求助时使用。但个别审图机构审图人员坚持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电气设计时必须采用“呼叫按钮”进行报警、求助,电气设计若采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措施就被判违规,似比较机械和教条。2过负载保护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3.5条:“突然断电比过负载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其过负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而不应作用于切断电路。”GB50054-95第4.3.5条的条文说明特别提到了消防水泵过载保护时供电不中断,过载保护可作用于信号。2.1.1.消防水泵在过负载时坚持运行的问题a.GB50055-9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第2.4.6条的条文说明表述得更加清楚:“某些场合下断电的后果比过载运行更严重,如没有备用机组的消防水泵,应在过载情况下坚持工作。”b.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6.3.2条的条文说明:“消防水泵的故障……一般按钮启动后,先启动1#泵,1#泵启动失灵,自动转启2#泵,当1#、2#泵均不能启动时,控制盘上显示故障。”据此,国标图集01D303-3《常用水泵电气控制图》中一用一备、两用一备的消防水泵,常用消防水泵均在过载时退出运行,由备用消防水泵经延时自动投入运行;只有当备用消防水泵再出现过载的极端情况时,才使消防水泵在过载情况下坚持工作,仅发过载信号报警,其基本精神是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3.5条和《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第2.4.6条相吻合的,否则,备用消防水泵将无法做到自动投运。某些场合下断电的后果比过载运行更严重,如没有备用机组的消防水泵,则要求应在过载情况下坚持工作。c.“消防负荷在过负载时坚持运行仅发出报警信号”的规定,应该是针对没有备用机组的消防设备(如防排烟风机和防火卷帘门等),以及针对有备用机组的消防设备(如消防水泵)的备用设备而言,有些审图机构审图人员机械、教条地执行《强制性条文》,与《强制性条文》缺少相应的说明,不无关系。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5.6条:“在TT或TN-S系统中,N线上不装设电器将N线断开,当需要断开N线时,应装设相线和N线一起切断的保护电器。当装设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电器时,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在TN系统中,当能可靠地保持N线为地电位时,N线可不需断开。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线,不得装设断开PEN线的任何电器。当需要PEN线装设电器时,只能相应断开相线回路。”2.1.2.rcd电气设计采用的几种方法这条强制性条文应该不存在原则问题,但却常被一些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和审图机构审图人员误读、误用:a.4.5.6条“在TT或TN-S系统中,N线上不装设电器将N线断开……”,少了一个“宜”字。GB50054-95第4.5.6条原文是“在TT或TN-S系统中,N线上不宜装设电器将N线断开……”,“不装设”和规范原文的“不宜装设”的含义不同,导致某些审图机构审图人员走向极端,教条地不允许电气设计人员采用四极开关。以AC220/380V低压配电系统TT接地型式为例,基于保护人身安全需要,在每一级配电系统的电源进线开关处,应采用满足隔离电器要求的四极开关,以避免在维护检修时因中性线上可能存在的危险电位,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b.“当装设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电器(注:现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以下简称RCD)时,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对此规定,常出现错误审图意见(如:电气设计人员为不配出中性线的AC380V电气设备设置三线三极式RCD,却被开整改单;TN-C-S接地型式的C/S制式转换处馈线开关选用四线三极式RCD,也被开整改单等等)。c.正确选用RCD,需要设计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后才能确定。采用带RCD的4P开关,存在N极是否安装过电流脱扣器、是否随其它三极联动的问题。并还得注意:漏电脱扣型的一级保护RCD电气设计,与漏电脱扣型有级间配合的二、三级保护RCD电气设计相比,在选用RCD的极数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上、下级均设置漏电脱扣型保护时,下级RCD的N线发生接地故障,如果不切断N线,理论上存在引发上级RCD误动的可能,所以其下级RCD选择N极先合后分型(B、C型),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视实际情况确定)。TN-C-S的C/S转换点处的馈线开关(RCD),负荷端采用等电位联结后,选A、D型应无问题。例如:CM1L-100M4300AI中的后6位字母的含义:d.“在TN系统中,当能可靠地保持N线为地电位时,N线可不需断开。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线,不得装设断开PEN线的任何电器。在需要PEN线装设电器时,只能相应断开相线回路。”对此规定,却少有监管,为何同为强制性条文,会遭遇如此截然不同的对待?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第8.3.4条第2款:“心脏外科手术室必须设置有隔离变压器的功能性接地系统。”条文说明:“用电设备功能不同其接地方式也不同,如插入人体内接近心脏的电气器械,由于要防止微电击,宜采用功能性接地。”2.1.3.心脏外科病房用电设备供电系统上述规定有误:隔离变压器二次侧接地有极大危害——危及病人生命!保护性接地包括:防雷接地、防电击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功能性接地包括: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信号接地等。按IEC标准,进行心脏手术的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不得大于10μA;当发生一个接地故障时,其故障电流不得大于50μA。为避免大于50μA的电流通过病人心脏导致病人因心室纤颤而死亡(微电击致死),也就是说为了限制故障电流,心脏外科手术室应采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a.设置隔离变压器,其二次回路不接地,以医疗IT系统进行供电(应配出PE线),可为多台用电设备供电(但所供手术台不宜多于两台),且必须为医疗IT系统配置绝缘监测器。目前我国各大医院进行心脏手术的设备,基本采用医疗IT系统供电方式。b.设置隔离变压器,其二次回路不接地,以隔离变压器方式进行供电(不得配出PE线),必须做到只为单台用电设备供电,可不设绝缘监测器。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民规》)第4.9.2条:“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2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3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4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5配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6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2.2.2防火门设置的依据问题有关电气设计规范相关条款摘选如下。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该规范适用的变电站是:电压为35~50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的变电站,许多大型民用公共建筑采用35kV供电,应满足此防火规范设计要求)第11.4.1条:“变压器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电缆夹层、配电装置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当门外为公共走道或其他房间时,该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由不燃材料制作的双向弹簧门。”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第7.1.4条:“配电装置室的门应设置向外开启的防火门,并应装弹簧锁,严禁采用门闩;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有门时,应能双向开启。”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第6.2.2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3.3.2条:“……配电室的门均应向外开启,但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8.3.2条第3款条文说明:“配变电所内如无可燃性设备,又为一个防火分区,配变电所内部相通的门可为普通门。”防火门不可能双向开启,故无油电气装置室内部相通的门,不应采用防火门,以避免无法双向开启(注:此普通门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的双向弹簧门)。相邻配电装置室的门要求双向开启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电气运行人员的维护、检修提供方便;二是为保障电气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物质的燃烧特性分:A不燃、B1难燃、B2可燃、B3易燃四种。可燃物和易燃物有本质上的不同,无需赘言。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以下简称《爆炸火灾规范》)第4.3.5条:“……一、电压为1~10kV配电所可通过走廊或套间与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相通,通向走廊或套间的门应为难燃烧体的。……三、变压器室的门窗应通向非火灾危险环境。”《爆炸火灾规范》第4.3.5条要求变、配电所处于火灾危险环境附近时,其门不应直接通向火灾危险环境,而是要求经过走廊或套间的门才能相通,反观《民规》第4.9.2节“5配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的设计规定:难道是允许配变电所附近尤其是其门口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消防部门和供电部门均不会认可、同意如此的电气设计。笔者意见,此设计条款改为“配变电所附近堆有可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才名正言顺、合理可行。至于《民规》防火门最后一款规定“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估计引用自《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8.3.2条第4款“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同样存在问题。为防止配变电所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影响,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5.2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4.2节“防火间距”对满足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的建筑工程,外墙上没有任何防火门、窗要求。只不过《建规》和《高规》会要求:配电装置室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0m的窗槛墙,以防止其火灾对建筑物上部产生危害。若因各种原因造成配变电所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能满足《建规》5.2节和《高规》4.2节的要求,那么,丙级防火门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建筑专业必定在外墙上选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窗或其他防火技术措施,故“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无任何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另外,结合《建规》和《高规》建筑构造中的防火门要求,电气用房的防火门设计要求可以归纳如下:a.高层民用建筑物内变配电所、配电室开向室内公共走道:甲级防火门;b.(1)建筑物内地下室变配电所、配电室开向室内公共走道:甲级防火门;(2)当变配电所、配电室与其他相邻的设备房(非电气用房)之间必须开门时,应采用开向相邻设备房的甲级防火门;(3)变配电所、配电室开向汽车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c.含油电气装置室:(1)油浸电力变压器室不宜向配电室开门;当必须开设时,必须采用甲级防火门且往低压配电室方向开启;(2)高压配电室采用少油开关并在与低压配电室的隔墙上设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且向低压配电室方向开启;(3)柴油发电机间与控制室、配电室之间的门或观察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门应开向发电机间。d.除上述规定外,其余变配电所、配电室开向室内公共走道:乙级防火门;2.3.1.重要公共建筑节能《民规》中的可导电部分GB50057-94(2000年版)第2.0.3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防雷第二类建筑物:……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何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何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对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可从该条款的条文说明中得到“集会、展览、博览、体育、商业、影剧院、医院、学校等建筑物”的答案,也可以从《建规》5.3.15条文说明得到“宾馆、饭店,商场、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证券交易厅,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等”更为完整、详细的答案。而对于重要的公共建筑,很多电气设计人员可能就有点犯晕,不知如何定义。实际上,重要公共建筑的定义应以国标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附录C的定义为准,有如下9类:a.地市级及以上的党政机关办公楼。b.高峰使用人数或座位数超过1500人(座)的体育馆、会堂、影剧院、娱乐场所、车站、证券交易所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室内场所。c.藏书量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地市级及以上的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等建筑物。d.省级及以上的邮政楼、电信楼等通信、指挥调度建筑物。e.省级及以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办公楼,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建筑物。f.高峰使用人数超过5000人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其它露天公众聚会娱乐场所。g.使用人数超过500人的中小学校;使用人数超过200人的幼儿园、托儿所、残障人员康复设施;150床位及以上的养老院、疗养院、医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等医疗、卫生、教育建筑物(有围墙者,从围墙边算起)。h.总建筑面积超过15000m2的商店建筑和旅馆建筑,商业营业场所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0m2的综合楼(商住楼),以及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0m2的办公楼、写字楼、科研楼等其它公共建筑物。i.地铁出入口、隧道出入口。《强制性条文》如果能在这款强制性条文下加注予以说明,相信会对广大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大有帮助。《民规》第12.3.4条:“下列部分严禁保护接地:4在采用双重绝缘及加强绝缘保护方式中的绝缘外护物里面的可导电部分。”《民规》第12.6.2条:“手持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保护接地芯导体,且该芯导体严禁用来通过工作电流。”2.3.2.类灯具—2个人意见《民规》第12.3.4条第4款规定没有考虑到电缆(属于双重绝缘)内的PE、PEN线(属于可导电部分:PE线正常时不导电,故障时可导电;PEN线正常、故障时均可导电)必须接地。《民规》第12.6.2条规定缺少前提条件,以灯具举例:a.0类灯具——基本绝缘,未接地(PE),无PE线端子,IEC标准和GB标准已不允许再生产和选用;b.Ⅰ类灯具——基本绝缘加补充措施,即具有PE线端子,应可靠接地(PE);c.Ⅱ类灯具——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无需接地(PE);d.Ⅲ类灯具——50V以下安全特低电压(SELV,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严禁接地。很多日常家用电器采用Ⅱ类电气设备,如手持式电吹风等,无需接地;若采用Ⅲ类电气设备,按《民规》12.6.2设计,则极有可能会发生“安全电压电死人”的严重事故,故严禁接地。另外,还存在一种手持式电气设备虽然未采用SELV安全特低电压供电,也同样不得配出专用保护接地线,那就是隔离变压器供电方式(以剃须插座供电的电动剃须器具即为典型案例,一般采用AC110V或/和AC220V)。3e讨论4.4,2《建规》第7.2.10条:“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高规》第5.3.3条:“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3.1.2从《建规》到《高规》关于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楼板处的防火封堵,由于《高规》2005年颁布实施,《建规》2006年颁布实施,时间上有前后,故存在《高规》要求低于《建规》要求的不合理现象,可以理解。电缆井、管道井楼板处的防火封堵理应全部按《建规》第7.2.10条强制性条文执行。但《强制性条文》(2009版)仍将《高规》第5.3.3条收入,若还继续保留此条款,恐会带来混乱。公安部消防局等有关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建规》、《高规》存在的矛盾,为求统一,已经决定将这两本设计防火规范合二为一,前期工作早已展开,到时,相信不会再发生类似问题。《高规》第9.2.5条:“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高规》第9.2.6条:“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3.2.2消防疏散照明未设置消防控制室a.“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是否采用防火玻璃?没有规定;玻璃多厚才行?是0.1mm、1mm还是5mm厚?也没有规定。b.消防部门专家认为:若疏散走道部位大火能将消防灯具(没有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内的光源(基本是玻璃制品)烧毁,此疏散走道的疏散功能基本丧失,消防疏散照明灯即便能正常照明,也不起什么实际作用了。c.GB17945-2000《消防应急灯具》对消防灯具内部连线有耐温要求和接线牢固要求、对消防灯具的外壳材料有选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氧指数≥32)要求,但却不存在“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的规定。d.《建规》第11.3条已取消原“应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这条规定。所以,没有必要再要求消防应急照明灯“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有审图人员撰文发表意见认为消防应急灯具(疏散照明)连续供电时间可按《高规》要求继续采用“不应小于20min”,观点有误,所有建筑工程的消防疏散照明连续供电时间理应按《建规》“不应小于30min”的要求实施。《建规》第11.4.4条:“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但应按本规范第7.2.5条的规定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省《2008电气年会发言稿——图纸审查中心发言稿》:请大家还要特别注意,在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4.4条,关于消防控制室位置和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条文对消防控制室和出口的设置提出了许多强制性限制。在这里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消防控制室的门“要求直通室外”。3.3.2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原则经了解,此审图意见绝非个别现象。规范条款字面含义确实如此,但这种认识存在问题。《建规》第2.0.17条及其条文说明对于安全出口的定义最为完整:“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具体还应参见其条文说明)。”在《高规》、《建规》和GB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安全出口”均有严格规定。简而言之,基本有如下四种情况(前提是符合规范要求):a.安全出口之一:出门即室外;b.安全出口之二:出门即疏散楼梯间;c.安全出口之三:出门即避难层或人防工程的避难走道;d.安全出口之四(地下室):出门即地下室的另一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出口。简单通俗地讲,安全出口就是火灾危险区域或场所通向安全区域或场所的一个逃生口(出门即认为安全),而疏散出口则不过是从火灾危险区域或场所通向另一个区域或场所、进而引导人们通往安全出口的一个逃生口(出门还不能保证安全),其区域或场所的安全程度远低于安全出口。不能因为在疏散出口的门口上方有一个“安全出口”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就误认为此为“安全出口”,实际上,此疏散出口的门口上方“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灯的真正含义,是诱导大家向“安全出口”方向疏散而已。因此,关于消防控制室的规定,是否改为下列描述更为合理。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当消防控制室的门开向建筑物室内公共部位时,应采用外开防火门,自此外开防火门至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通道上,不得设有疏散出口,并不应有任何的障碍物,通道上不宜有过多拐弯,且通道总长度不应大于20m。消防控制室门的上方应设明显的标志牌或标志灯;地下消防控制室门的上方应设明显的标志灯,且标志灯供电应满足火灾备用照明供电要求。《建规》第11.4.4条第2款规定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也同样值得商榷。消防控制室兼顾消防救火“宜靠外墙”和防雷击损害“宜往内设”的设计原则,作适当内移才是最为合理的。若由于建筑平面布置原因,不得不将消防控制室紧贴建筑外墙设置时,电气设计更必须注意做到:a.消防控制室应尽可能远离防雷引下线;b.火灾报警器应设置在建筑外墙对面的另一面墙上或附近,尽可能远离防雷引下线和建筑外墙,减小雷击电磁脉冲的影响,降低其危害。4变压器的接地电阻值核算《《变压器中性点应与接地装置处理干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1.3条:“变压器中性点应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直接连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变压器中性点应与接地装置采用4p滤波器”的验收规定实际情况是我们现行的国家、行业等强制性设计规范和标准、标准图集均同样如此要求,是否存在问题?a.不应在变压器的中性点或发电机的星形点直接对地连接。b.变压器的中性点或发电机的星形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导体应是绝缘的,这种导体的功能类似于PEN;然而,不得将其与用电设备连接。c.在诸电源中性点间相互连接的导体与PE导体之间,应只连接一次。这一连接应设置在总配电屏内。d.对装置的PE导体可另外增设接地。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5.6条(强制性条文摘选):“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线,不得装设断开PEN线的任何电器。当需要在PEN线装设电器时,只能相应断开相线回路。”为解决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导致的N中性线分流问题,很多电气设计人员选择变压器低压侧保护主开关和联络开关时采用4P断路器,见图2。但如果AC220/380V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接地型式,此3个主开关(保护主开关和联络开关)中的任意一个采用4P断路器,将导致PEN线无法自10kV低压母线段上引出,或者PEN线自10kV低压母线段上引出便会违反强制性条文!上海市电力公司低压监察规定2台变压器的AC220/380V低压配电系统母线联络开关必须采用4P断路器,若用于TN-C-S系统,必定违反强制性条文!目前违规现象大量存在,除非不采用TN-C-S系统。TN-S、TT系统采用上法(图2)虽不违反现行的国家、行业等强制性设计规范和标准,且完全遵守GB50303-2002第4.1.3条强制性条文,但极其不合理:多花钱还不安全,有“断零”危险,根本原因就在于“变压器中性点应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直接连接”的规定(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还会造成防范电气火灾的总防火RCD无处设置),导致电气设计人员为解决N中性线分流现象而普遍采用4P断路器。大家仔细看看,认真想想,“变压器中性点应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直接连接”的验收规定(当然也包括设计规定)是否存在问题?符合GB/T16895.1-2008(idtIEC60364-1:2005)要求的图3接线是否值得推广并且是否应该推广?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9.1.4条:“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极),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接,做重复接地。”××省《2008电气年会图纸审查中心发言稿》:设计中在采用使用不间断电源(UPS)装置时,设计人员常常忽视其输出端的接地问题。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9.1.4条规定“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极),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接,做重复接地”。所以,在设计中应在设置不间断电源装置安装处,预留可实现其输出端可直接接地的接地装置。4.2.2按我国制度设计模具设计标准的基本规定,可将“应接地”作为包装的原料直接接地,符合以下情况经了解,此审图意见也并非个别现象。今年2月份还有国家级电气专家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继续要求UPS输出端N线作“重复接地”,说明问题依旧存在。至今还不断有电气专家和一些审图意见要求这样设计,要求正确吗?甚至还有人说:我才不管它错还是对,国家强制性条文就是要做到严格执行。问题在于:难道有错也要严格执行错误规定吗?IEC标准IEC60364-4-44:2007特别提出:不强求UPS输出端接地,因为采用不接地的IT系统可以提高重要用电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当然采取一些相应的其他技术措施是必须的。IEC标准的规定见图4。UPS二次侧采用TN、TT系统时,中性线应接地,但不是指一次侧中性线重复接地,而是UPS二次侧中性线另行接地,此为另起TN、TT系统所需,不存在“N中性线(N极)重复接地”之说。UPS二次侧采用IT系统时,中性线不得接地(IT系统在电源侧不做系统接地),其二次侧必须设置绝缘监测装置。注:IEC标准强烈建议三相IT系统只配出三根相线而不配出中性线。原因在于中性线绝缘破损发生接地故障时,绝缘监测装置对此故障不能作出反应,系统已经改变为TT或TN系统,IT系统“供电可靠性高”的显著优点已不复存在。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9.1.6条:“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自2002年始,审图意见经常提这条规定,要求设计人员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照写(最近这样的要求已经大为减少)。a.灯具“应接地”不适用于Ⅱ、Ⅲ类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