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1、估测能力对物理学习帮助很大,下列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1.7×103cm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2m/s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用ts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ts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多选题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C、D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与时间关系的是()A. B.C. D. 2、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4、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先将话题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两个敲响的音叉甲和乙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A.甲声波的频率较大 B.乙声波的频率较大C.两次声波的频率一样大 D.甲声波传播速度较慢 5、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出“声能传递能量”这一性质的是()A.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 B.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C.用超声波清洗物体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 6、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 B.C. D. 8、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 B.C. D. 9、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D.在-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10、文艺演出时,常常利用干冰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营造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而成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C.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D.直接向舞台喷射的干冰颗粒 11、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12、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3、为了证明碘升华,两位同学的方法如图甲、乙所示,两试管中都出现了紫色烟雾。已知:碘的熔点是114∘C、沸点是184.35∘C;水的沸点是100A.乙装置中,水沸腾后,试管内才会出现紫色的烟雾B.实验过程中碘要放热C.乙的方法更能说明碘直接发生升华D.碘升华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14、下列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地上的“树影” C.水中倒影 D.日食现象 15、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C. D. 三、填空题1、(1)如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是______cm;(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000s,步长是0.5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_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______为参照物。4、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5、如图所示是老式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工作时,液态的氟利昂进入冷冻室吸热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蒸气,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6、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2)______和(3)______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7、夏天漫步公园的树荫下,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公园有个水泊,水泊中的水“水清鉴人”,这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了人的像。四、作图题1、光与平面镜成30∘______五、实验探究题1、小明在学习吉他时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和同学们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控制因素编号琴弦材料琴弦的长度L/cm琴弦的横截面积S/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300.5D铜400.5E尼龙400.5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一,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的琴弦。(2)为了验证猜想二,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的琴弦。(3)如果选用编号为D、E的两根琴弦,可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是与______有关。(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______。(3)如图乙所示,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______3、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分了若干小组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1)实验甲小组的小聪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碎冰,等冰熔化成水再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通过图象你认为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表示冰熔化是______段。(2)乙和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是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两组同学把数据综合绘制在同一个“温度-时间”图象中,如图2所示,分析a、b两组图象不同的可能原因:______。(3)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4)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六、计算题1、学校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两个终点计时员分别选择如下两种方式开始计时:A.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1)两计时员中按哪种方式计时较为准确?为什么?(2)若已知按B方式计时员记录某同学的百米赛跑成绩为12.3s,则按A方式记录该同学成绩约为多少秒?(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七、综合题1、元旦节后的一天早晨,小洁的爸爸开着小轿车送她上学,上车后一会儿她看见前面挡风玻璃上有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1)“雾气”是怎么形成的?在车窗玻璃的哪一侧?(2)打开空调吹暖风后,“雾气”很快除去,且不会再有“雾气”出现,试分析原因。______2、目前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大多实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原来的检测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很多老司机在多年开车经验中总结出了“三秒间距”的安全车距判断技巧:如在三秒内就到达或经过该标志物,就说明己方车辆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不够;如在三秒后本车才到达该标志物,就说明在安全距离之内。试计算车速为120km/h的车辆3秒钟行驶的路程。______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第1题参考答案:C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约为170cm,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dfrac{1}{3.6}m/s≈1.1m/s左右,接近1.2m/s,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第2题参考答案:D解: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都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错误;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根据速度公式v=\dfrac{s}{t}可知,\dfrac{t}{s}=\dfrac{1}{v},\dfrac{t}{s}越小说明V越大,故D正确。故选:D。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都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确定,则假定他不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快慢不变,二是经过的路线是直线;根据速度公式可理解t/s的意义。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相对比较简单,熟记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等基础知识。---------------------------------------------------------------------第3题参考答案:B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二、多选题---------------------------------------------------------------------第1题参考答案:B解:由图可知,他们在相等时间t内s_{甲}<s_{乙},故A错误,B正确;因为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C正确;已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C。通过s-t图象比较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并且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相同时间比路程可知速度大小关系;速度大小保持不变,v-t图象时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图象,主要考查了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物理学上经常用图象反应物理规律,我们要学会读图、识图。---------------------------------------------------------------------第2题参考答案:C解:A、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代表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代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故A错;B、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故B错;C、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不是同一段路程,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选:C。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大多数都是变速运动,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的了解与掌握,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第3题参考答案:C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D错误。故选:C。(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声现象重要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正确、全面理解规律就能解答。---------------------------------------------------------------------第4题参考答案:B解:据图可知,两个图象中,声波振动的幅度相同,但疏密程度不同,所以两个声波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越密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故分析四个选项可知,B选项是正确的。故选:B。(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第5题参考答案:C解:A、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污垢振动而使它掉下来,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故选:C。(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能量和信息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第6题参考答案:D解:①双层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②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③马路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决此题要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第7题参考答案:D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故选:D。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在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第8题参考答案:B解:根据图象可知,C、D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将CD不是晶体,因此排除;图象A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图象B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通过图象中是否有不变的温度,首先可判断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根据温度不变之前的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第9题参考答案:D解:A、钢水的温度是1515℃或1515℃以上,高于金的熔点,金块就会熔化;B、钨的熔点比较高,所以利用钨丝来制作电灯的灯丝;C、水银的沸点是357℃,各种金属的沸点都高于水银的沸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金属的沸点;D、在-40℃时,水银是固态的,不能用来测量温度。故选:D。A、根据钢水的温度的温度和金的熔断来判断;B、灯泡是利用固态的钨丝来工作,是因为钨的熔点高;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D、根据-40℃水银的状态来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熔点、温度计的原理、各种温度下物体状态的判断等,是一道学科综合题。---------------------------------------------------------------------第10题参考答案:B解:白雾是小水滴,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在剧场内的每个地方都存在着水蒸气,为什么只有舞台这个地方的水蒸气会遇冷发生液化现象。由此联想到是喷洒的物质干冰造成的舞台附近温度降低。即: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升华吸热造成周围温度下降。综上分析,故选B。在此题中首先要确定白雾是什么,然后再对其形成追根溯源,即可突破此题。在此题中,选择项C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要注意细节,气态的二氧化碳是看不到的。---------------------------------------------------------------------第11题参考答案:B解: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A不合题意;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掌握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以及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可做出解释。---------------------------------------------------------------------第12题参考答案:D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选:D。人眼看见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本题需要注意无论“冷气”和“热气”都是人眼看见的,成分就是小水珠,不是水蒸气。---------------------------------------------------------------------第13题参考答案:C解:A、由于升华现象在任何温度时都可以发生,因此在乙装置中,随着水温度的升高,试管内会逐渐出现紫色烟雾,即碘蒸气,故A错误。B、固态碘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是升华,这是一个吸收热量的过程,故B错误。C、由于甲同学利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进行加热,温度上升速度很快,会迅速超过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根据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固态碘是否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而乙同学使温度在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仍可以看到碘蒸气,而且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其温度小于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更不会汽化,这就证明了固态碘是直接变成气体的,故C正确;D、碘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D错误。故选:C。(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2)升华过程是吸热的。(3)晶体在熔点时,继续吸收热量,出现熔化过程。(4)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升华过程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完成的,这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第14题参考答案:C解: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地上的“树影”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树挡住,在光照不到地面上形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日食现象是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使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斜射在两种介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的例子。(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是一道基础题。要会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子、倒影、潜望镜;光的折射: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光的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第15题参考答案:D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故选:D。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光的传播路线,人的眼睛不会发光,只会接收光线。三、填空题---------------------------------------------------------------------第1题参考答案:3.00

98

;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片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7.00cm对齐,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L=7.00cm-4.00cm=3.00cm;(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100”在“90”的上方,说明温度高于0℃,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8℃。故答案为:(1)3.00;(2)98。(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温度计和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第2题参考答案:1

静止

;解:由题意和图示可得,小明行走的路程s=6000×0.5m=3000m,他步行的速度v=\dfrac{s}{t}=\dfrac{3000m}{3000s}=1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手机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故答案为:1;静止。知道小明的步长和步数求出行走的路程,再根据v=\dfrac{s}{t}求出步行速度;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和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第3题参考答案:河岸

;解:舟行,舟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人不觉,意思是人没有感觉舟在运动(舟是静止的),人和舟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人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故答案为:河岸;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来讲的,这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舟运动,一定选择一个和舟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人不觉说明舟是静止的,一定选择一个和舟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第4题参考答案:振动

响度

;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故答案为:振动;响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第5题参考答案:汽化

液化

;解:工作时,液态的氟利昂进入冷冻室吸热汽化为蒸气。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液化为液态。故答案为:汽化;液化。(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3)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是利用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原理。明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第6题参考答案: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解:(1)像水变为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2)像水变为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3)像冰变为水蒸气那样,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凝固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首先明确六种状态变化的名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以及放热和吸热情况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三种状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第7题参考答案:直线传播

镜面

;解: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湖水“水清鉴人”,是因为水面比较平滑,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人的虚像;故答案为:直线传播;镜面。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两种介质的表面会发生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光的反射形成的像都是虚像。本题由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入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的掌握情况,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四、作图题---------------------------------------------------------------------第1题参考答案:解:先过反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并求得入射角为60°,所以反射角也为60°;再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图:要作出反射光线,首先要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还要知道反射角的定义: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五、实验探究题---------------------------------------------------------------------第1题参考答案:A、B

C、E

材料

控制变量法

解:(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BC;(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CE;(3)D和E琴弦的长度和横街面积相同,琴弦的材料不同,可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是与材料有关;(4)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本实验采取的物理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A、B;(2)C、E;(3)材料;(4)控制变量法。(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4)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第2题参考答案:量角器

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不能

解:(1)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看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由两个: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E、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当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量角器;(2)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不能;在。(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需要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2)从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反射定律中有关问题的了解与掌握,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题参考答案: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BC

b图象中水的质量多于a图象中水的质量

减小水的质量

停止加热(移走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再重新加热观察水是否再次沸腾

解:(1)1图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个过程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处于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读图2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4)水沸腾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为了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以停止加热(移走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再重新加热观察水是否再次沸腾;故答案为:(1)不断吸热,温度不变;BC;(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