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1.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是罪恶的、黑暗的,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这表明A.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 B.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C.对传统文化持有绝对否定的态度 D.民主政治的取得具有一蹴而成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以判断,题干评价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题干描述的是成功仅仅是观念上的,并非在显示政治实践中,B项符合材料,B项正确;材料强调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题干是对传统君主专制的否定,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C项;D项说法是一种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据同盟会会员居正回忆:“迨孙公解职,袁氏继任,中央政府须得解组,约法问题因之而起。孙公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这说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
)A.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 B.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C.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 D.借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召集革命派,强调《临时约法》,希望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说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C项正确;革命派主张“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认可南北和谈的结果,不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革命派要用《临时约法》而非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3.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
)A.学堂选官制度尚未建立 B.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C.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 D.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举人面对科举制度被废除时的焦虑,该举人认为科举制度废除,很多读书人因此而失业,表明科举制的废除会导致读书人另找出路,即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举人面对科举制度被废除而失业的焦虑,学堂选官制度是否建立不是题干中的主旨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废除科举制度导致读书人失业的现象,没有体现大众对新式教育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4.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在对教育改革实施规划和监督时,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并将其具体细化为“忠君”“尊孔”“尚公”等教育宗旨。清政府的这些做法A.意在恢复传统的纲常伦理 B.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 D.违背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潮流【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忠君”“尊孔”等信息可知,清政府特别重视在新学教育中对传统纲常伦理,即所谓“中体”的强调,这说明清政府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从而维护自身统治,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中体西用”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5.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四幅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同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的漫画(面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其中名为“将来之中国”的漫画应是A. B.C. D.【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和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康乾时,中国主权完整,仍然是大国地位;咸同时,西方列强刚刚入侵中国;现在之中国是指1911年中国被列强瓜分;将来之中国寓意中国未来必将强大,吓退列强。由此可知,C项图片符合“将来之中国”,正确;A项是“现在之中国”,排除;B项是“康乾时之中国”,排除;D项是“咸同时之中国”,排除。故选C项。6.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颁布,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规定总统总揽统治权,有成立和废除立法院、公布法律、任免官员、宣告和战、统帅军队、缔废条约、宣布戒严等权力。这表明当时中国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法制建设成效显著C.共和理念深入人心 D.独裁统治迹象明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袁世凯政府用《中华民国约法》代替《临时约法》,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规定总统总揽统治权,给予总统成立和废除立法院、公布法律等权力,表明当时中国独裁统治迹象明显,D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中华民国约法》强化中央权力、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排除A项;只有一部《中华民国约法》颁布,不能说明当时中国法制建设“成效显著”,排除B项;袁世凯政府废除《临时约法》,加强总统权力的做法,不能说明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故选D项。7.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月刊,发表了大量涉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易水送别》《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此可知,当时的留日学生A.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 B.主要追求民主与科学C.试图借助列强来排满 D.存在暴力革命的倾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生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不是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排除B项;材料不是借助列强来排满,排除C项。故选D项。8.1912年,中国封建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是,袁世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登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之后,就千方百计摧毁辛亥革命的成果,实现独裁统治,逐步恢复帝制,建立袁氏朝廷。这一现象A.体现传统观念依然深厚 B.说明民众民主意识薄弱C.导致辛亥革命彻底失败 D.反映帝国主义保守态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袁世凯并不满足,千方百计摧毁辛亥革命的成果,实行独裁统治以至于着手恢复帝制这,这体现了传统封建观念依然浓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民主意识,排除B项;“导致辛亥革命彻底失败”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帝国主义保守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9.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由领土之统一”。随后,袁世凯在《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政时代再有藩属名称……而冀民族之大同。”这表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主张(
)A.国家统一 B.主权完整 C.中央集权 D.民主共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由领土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等信息可知,孙中山和袁世凯都主张国家统一,A项正确;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特权,不能体现主权完整,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与中华民国的政体民主共和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表为20世纪初中国各界人士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表明人物发表时间言论麦孟华(康有为的学生)1900年故今日欲存中国则惟有组织新中国而已,新国不立,则不和固亡,和成亦亡,瓜分固亡,保全亦亡梁启超1902年成立“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为罗在田(暗指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浩),第二任总統为黄充强(寓意炎黃子孙能白强)柳亚子1904年“打倒旧政府,建设新中国",实现自由、独立.”徐锡麟1905年毅然以光复为职志,知断中国非大破坏不为功A.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B.时代变迁影响国家观念C.资产阶级各派别思想趋于统一 D.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指日可待【答案】B【解析】材料20世纪初中国各界人士的部分言论反映了知识分子在这一历史时期提出了的“新中国”构想,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排除A项;资产阶级各派别思想趋于统一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指日可待,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是民国年间出版的但杜宇个人漫画《阿瞒请客,珍馐杂陈》,画面右侧的曹阿瞒正弓腰缩颈摊开手掌,面对满桌的“珍馐”,似乎在对“客人”说:“您请用吧!”左面的“客人”身穿和服,正捏着“山东”往嘴里送。桌上的“珍馐'还有象征“青岛”的啤酒,以及“东三省”“福建”“蒙古”“矿山”等。对该漫画理解准确的是A.讽刺了亲日派的妥协倾向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表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了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左面的‘客人’身穿和服,正捏着‘山东’往嘴里送。”可分析出亲日派的妥协倾向,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是五四运动,排除C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了主要矛盾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2.如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属于日本和英国的分别是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①和③【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906—1921年,①国在华商号数量最多,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扩大在华扩张,因此①是日本;②国在华商号数量增长缓慢,1916年后在华商号数量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俄国,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继续扩大对华输出;③国在华商号数量未增长,但其在华商号数量在四国中大体居第二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是英国,由于之前其实力强大,侵华较早,其在华势力大,此时为一战期间,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在华投资下降;④国在华商号数量未增长,但其在华商号数量在四国中大体居第三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德国,由于之前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华势力较强大,此时为一战期间,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在华投资下降。因此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3.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使用阳历,但在农村仍然使用旧历;抵制剪辫运动在偏远农村十分普遍,在城市也司空见惯:不少妇女对放足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B.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心C.政府政策脱离民众 D.守旧与革新贯穿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使用阳历、剪辫、放足是社会革新,但群众的守旧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仍普遍存在,D项正确;使用阳历、剪辫、放足等反映的是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等社会现象,并不是经济现象,且题干中有“在城市也司空见惯”,排除A项;生活习惯的守旧不能反映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心,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政策是否脱离民众,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表是1890~1918年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与流通的纸币数量约略统计情况(单位:万元)。年份数量发行银行1890~19001344.7英商汇丰、中俄合办华俄道胜等4家19124394.8美商花旗、日商横滨正金等7家191831031汇丰、花旗、横滨正金、荷兰等11家此表反映了A.中国近代货币走向国际化 B.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争夺尖锐C.列强对华侵略的程度加深 D.外国银行垄断中国金融领域【答案】C【解析】从1890~1918年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与流通的纸币数量的不断增长可得出,西方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货币国际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他们之间的竞争,排除B项;垄断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反动,社会混乱,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有利。北洋军阀政府对于经济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纵经济,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然有所发展。材料旨在说明A.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造成社会黑暗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经济停滞C.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北洋军阀政府对经济管控力度有限【答案】C【解析】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正因为军阀割据不能操控经济,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由此可知,社会环境影响着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造成社会黑暗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有所发展,排除B项;北洋军阀政府对经济管控力度有限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初,《湖北学生界》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号召剪发易服,指斥传统发式服饰“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清王朝采取了各种措施严禁剪发易服的“逆举”,但仍无法阻抑“欧化东渐,翩翩少年多有易装以炫人者”的趋向。这表明当时A.革命思潮促进社会习俗变革 B.批判传统礼教成为时代潮流C.民权主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D.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答案】A【解析】20世纪初,由于民主革命思潮和运动的勃兴,在新一代青年学子中,剪辫易服的呼声也日趋高涨。由此出现材料所述现象,A项正确;B、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国民共识”与“欧化东渐,翩翩少年多有易装以炫人者”不符,排除。故选A项。17.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归来后,梁启超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这表明梁启超A.与其前期的维新改良思想分道扬B.成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C.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D.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对中西方文化持绝对化的态度,而梁启超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反映了他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C项正确;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梁启超与其前期的维新改良思想分道扬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梁启超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没有表明梁启超成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也不能说明梁启超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排除B项、D项。故选C项。18.1906年荣氏兄弟在无锡设立公益第一小学,随后每隔两年创办一所小学,至1915年已有7所小学,厂内职工都接受了基础教育。1919年设立公益工商中学,要求学生“贵在实学”,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后来在荣氏企业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反映了荣氏兄弟(
)A.实业救国的努力实践 B.重视发展基础教育C.通过教育来发展实业 D.极力提高职工待遇【答案】C【解析】材料“厂内职工都接受了基础教育”、“在厂内设立子弟小学”、“公益工商中学,要求学生贵在实学,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后来在荣氏企业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等信息说明荣氏兄弟践行“用教育来改造实业”的主张,通过提升职工的文化水平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本题侧重于讲荣氏兄弟发展教育来改造实业,排除A项;材料体现荣氏兄弟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B项片面,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荣氏兄弟极力改变职工待遇,D项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19.胡全章教授曾指出,无论是理论储备、思想铺叙、试验尝试,还是人才培养、读者启发等诸多方面,晚清白话文运动都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型起到了预热作用。对此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A.两次白话文运动一脉相承 B.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基础C.晚清白话文运动声势浩大 D.文学革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无论是理论储备、思想铺叙、试验尝试,还是人才培养、读者启发等诸多方面,晚清白话文运动都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型起到了预热作用”可知,晚清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奠定了基础,这说明文学革命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D项正确;晚清白话文运动和五四白话文运动无论是从背景、性质,还是从影响看,都有根本性的不同,并非一脉相承,排除A项;晚清白话文运动确实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材料提到的是诸多方面的影响,B项不全面,排除;材料未涉及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声势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20.如表是1878—1941年《申报》招请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广告数量曲线图。20世纪20年代广告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了A.争做列强买办的中国人数量增多B.买办数量具有一个自然增多趋势C.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侵略D.买办数量的迅速增加存在着虚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列强进一步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他们需要更多为他们服务的买办,因此,他们发布的广告数量就会迅速增加,C项正确;列强发布的广告数量多并不能代表争做买办的中国人就多,排除A项;买办数量的增加是受到列强侵略活动的影响,而不是自然消减的,排除B项;曲线图说的是广告数量不是买办数量,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1.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面,中国近代史学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辛亥革命是以武昌军队起义开始的,在随后几周、几个月内,革命运动非常迅速地扩大到华南、华中,甚至华北部分地区的各个城市,但是不管哪里这一运动几乎都是纯粹军事性质的。有些地方社会各界也行动起来(特别是在广州和上海,但所起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形势。根据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信息,围绕“革命力量”,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说明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辛亥革命没有形成民众革命运动。说明: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显示,武昌起义后,大多数省份不是通过民众革命运动获得独立,而是以各省上层主动脱离清政府的方式独立。这一方式尽管加速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崩溃,推动了革命的胜利,但也使辛亥革命脱离了广大民众,失去了彻底改造中国传统社会的机会。虽然各省以“和平光复”的形式加入革命洪流,壮大了反清力量,但各省上层多是旧官僚和立宪派人员,弱化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性”,将革命目标只局限于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使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窃取,最终民主共和也只剩下了形式。总之,辛亥革命中各省以主动独立的形式进行“革命”,使辛亥革命没能形成民众革命运动,这成为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解析】根据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可知武昌起义后多数省份宣布独立,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信息,围绕“革命力量”,自拟一个论题,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从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辛亥革命的进程特点等方面拟订论题,比如辛亥革命没有形成民众革命运动。论述时要结合所学的相关史实从以独立形式参与革命,使革命运动与民众脱离,没有形成民众革命这个要点出发,给予说明。也可拟定论题辛亥革命是场有限革命。论述时要结合所学的相关史实从各省宣布独立参与革命,避免了社会动荡,把革命对社会的破坏限制在小范围内这个要点出发,给予说明。最后小结即可。22.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聊城市文苑中学2025届高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
- 医学资料 2021年神经外科分级护理标准学习课件
- 工业安全宣传漫画
- 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素质测评A卷(含答案)
- 云南省巧家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价格谈判技巧培训
-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托班安全我会排好队
-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14 考点32 正方形及答案
- 人教版日月潭课件
- 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书
- 螺蛳粉出口贸易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一模练习卷
-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英文版习题答案chapter1英文习题
- 家政聘用合同模板
- 防汛应急预案培训课件
- 公交驾驶员心理健康辅导培训
- 桩基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人大代表履职知识讲座
-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护理查房
- 合同Amazon店铺代运营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