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区域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题专题分类真题试卷练习——文言文阅读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节选自《韩非子·五蠹》)材料二
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教之古,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知学A之人B能与闻C迁D达E于礼F之变G能H与时化。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意为感化、安抚,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而不怀仁”的“怀”含义不同。B.循,可理解为依靠或利用之意,与《促织》中“循陵而走”的“循”含义不同。C.蔽,文中为阻塞之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含义相同。D.图,文中意为考虑,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实行仁义治国最终称王天下,而徐偃王却因实行仁义治国而灭亡,韩非子认为这是时代不同造成的,治国的措施应当随时代而不同。B.舜实行德政,操干戚武舞感化了苗民。共工之战,短铁铦就足以伤敌,需坚硬的铠甲护体。周代,鲁国妄想凭子贡的辩才说服齐国,结果失败。C.赵文认为应当按照古法顺应当地的民俗,按照礼法规定,穿一定款式的衣服,不认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等革新进取的做法。D.赵武灵王认为愚笨的人拘泥于旧风陋俗,受世俗礼法制约,没有必要和他们交流思想说明意图。老百姓应抛弃私念遵守法制,按国家政令行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2)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14.如果韩非与赵文同为武灵王的臣子,武灵王会更喜欢谁?请根据文段陈述理由。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行高峻,卓绝伦表,不如刘宗周;……至圆土累系之臣,朴心纯行,不如李汝璨、傅朝佑;文章意气,坎坷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郧。”酆方被杖母大诟,帝得疏骇异,责以颠倒是非。道周疏辩,语复营护酆。帝怒,严旨切责。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公卿多畏而忌之,乃藉不如郧语为口实。其冬,择东宫讲官。张至发当国,摈道周不与。其同官项煜、杨廷麟不平,上疏推让道周。至发言:“酆杖母,明旨煌煌,道周自谓不如,安可为元良辅导。”道周遂移疾乞休,不许。六月,廷推阔臣。道周已充日讲官,迁少詹事,得与名。帝不用,用杨嗣昌等五人。道周乃草三疏,一劾嗣昌,一劾陈新甲,一劾一出关募兵。道周请自往江西图恢复。以七月启行,所至远近响应,得义旅九千余人,由广信出衢州。十二月进至整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监刑者从之。(选自《明史·黄道周传》)A.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B.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C.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D.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艰,指遭遇母丧。古时朝廷官员遭逢父母的丧事要辞官守丧,称“丁艰”“丁忧”。B.圜土,是监狱的通称。秦汉以前监狱多为圆形土牢,故名。古人也用“缧绁”称监狱。C.元良,意思是大善至德,一般指大贤之士;也是太子的代称。文中指郑鄭这一大贤之士。D、移疾,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与“乞休”“告老”“乞骸骨”义相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道周敢于上疏直言,多次触怒皇帝。在营救故相钱龙锡、维护郑郧以及皇帝任用杨嗣昌等事件上,黄道周一再进谏,乃至遭到贬官调任。B.黄道周能够自我省察,善于总结不足。他坦承自己有“三罪”“四耻”“七不如”,在“七不如”中,从多个方面和别人相比,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C.黄道周节高不谐流俗,一直难得重用。张至发掌权,不用黄道周,同僚为黄道周鸣不平,但皇上下诏责备他;朝廷推荐阁臣,他虽在候选之列,最终未被选用。D.黄道周挽救民族危亡,毅然挺身而出。国势衰微,朝廷大权掌握在郑氏手中,大帅恃恩观望,黄道周主动请缨,募集军队,所到之处,远近响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故事,必膝行前,道周独否,魏忠贤目摄之。(4分)(2)帝疑道周以不用怨望,欲为郑螂脱罪,下吏部行谴。(4分)(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颐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赜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材料二: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选自《唐才子传·李白》,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宋若思A将吴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寻阳释囚F辟为参谋G未几H辞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人除了使用帝王年号纪年,还常使用干支纪年。B.故,因此、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词义不同。C.为,表示表动,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用法不同。D.卒,死,古代表示死的隐晦说法很多,如不禄、薨、崩,其中“薨”指帝王之死。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州里推举有道科,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C.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4分)(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4分)14.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李白的形象。(3分)广东省深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劝学(节选)《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材料二:《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颇发愤自惩A艾B悔C前所为D而聪明E衰耗F殆不如G曩时H十一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绝江河”的“绝”,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意义不同,用法也不相同。B.“用心一也”的“一”,与“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一”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C.精骑,意思为指精锐的骑兵,文中秦观把自己精心挑选的有价值的文章称之为“精骑”。D.“如之何”可理解成一个固定词组,意为“如何、怎么办”,文中用来表达反问的语气。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劝学》第一段,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劝学》最后一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勉励人们学习应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C.《〈精骑集〉序》中作者以对比的方式讲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读书感受,发人深省。D.《〈精骑集〉序》是一篇书序,序中交代了编选的因由、选本的内容和题名的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分)(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4分)14.秦观《〈精骑集〉序》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3分)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注】①伪学:指朱熹因卷入“庆元党案”,被安上“伪学逆党”的罪名。(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B.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已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C.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已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D.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互为表里,所以又叫“表字”。B.屯田,古代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利用士兵在驻扎地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C.“期一月”,指约定一个月,“期”与“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期”含义相同。D.英俊,文中指才智出众的英才俊杰,现在则多指一个人容貌俊秀有精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辛弃疾任滁州知州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百姓休养生息、加强军防,后受到叶衡的竭力推荐,称赞他充满正气,有远大谋略。B.辛弃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南连接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出没,风俗剽悍,武备空虚,他上奏希望改革军事行政的弊端,皇帝同意。C.辛弃疾建立军队,花费巨大,有人将辛弃疾以聚敛的罪名上奏朝廷,朝廷下发御前金字牌让他停工,辛弃疾却将金牌返还,建成一支出色的江上部队。D.朱熹死后,辛弃疾不畏时俗,写祭文哭悼,表达赞美敬畏之情;辛弃疾死后,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他墓旁僧舍,点着蜡烛连夜写文章来祭祀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2)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文言文阅读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节选自《韩非子·五蠹》)材料二
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教之古,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知学A之人B能与闻C迁D达E于礼F之变G能H与时化。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意为感化、安抚,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而不怀仁”的“怀”含义不同。B.循,可理解为依靠或利用之意,与《促织》中“循陵而走”的“循”含义不同。C.蔽,文中为阻塞之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含义相同。D.图,文中意为考虑,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实行仁义治国最终称王天下,而徐偃王却因实行仁义治国而灭亡,韩非子认为这是时代不同造成的,治国的措施应当随时代而不同。B.舜实行德政,操干戚武舞感化了苗民。共工之战,短铁铦就足以伤敌,需坚硬的铠甲护体。周代,鲁国妄想凭子贡的辩才说服齐国,结果失败。C.赵文认为应当按照古法顺应当地的民俗,按照礼法规定,穿一定款式的衣服,不认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等革新进取的做法。D.赵武灵王认为愚笨的人拘泥于旧风陋俗,受世俗礼法制约,没有必要和他们交流思想说明意图。老百姓应抛弃私念遵守法制,按国家政令行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2)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14.如果韩非与赵文同为武灵王的臣子,武灵王会更喜欢谁?请根据文段陈述理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BDG11.C12.B13.(1)由此说来,仁义道德、机智善辩之类,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正道。(2)现在君王您舍去这些,却沿用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14.①我认为武灵王应该更喜欢韩非,②因为韩非的观念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③武灵王的观念是:“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制今者不法古”。他们观念一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行高峻,卓绝伦表,不如刘宗周;……至圆土累系之臣,朴心纯行,不如李汝璨、傅朝佑;文章意气,坎坷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郧。”酆方被杖母大诟,帝得疏骇异,责以颠倒是非。道周疏辩,语复营护酆。帝怒,严旨切责。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公卿多畏而忌之,乃藉不如郧语为口实。其冬,择东宫讲官。张至发当国,摈道周不与。其同官项煜、杨廷麟不平,上疏推让道周。至发言:“酆杖母,明旨煌煌,道周自谓不如,安可为元良辅导。”道周遂移疾乞休,不许。六月,廷推阔臣。道周已充日讲官,迁少詹事,得与名。帝不用,用杨嗣昌等五人。道周乃草三疏,一劾嗣昌,一劾陈新甲,一劾一出关募兵。道周请自往江西图恢复。以七月启行,所至远近响应,得义旅九千余人,由广信出衢州。十二月进至整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监刑者从之。(选自《明史·黄道周传》)A.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B.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C.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D.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艰,指遭遇母丧。古时朝廷官员遭逢父母的丧事要辞官守丧,称“丁艰”“丁忧”。B.圜土,是监狱的通称。秦汉以前监狱多为圆形土牢,故名。古人也用“缧绁”称监狱。C.元良,意思是大善至德,一般指大贤之士;也是太子的代称。文中指郑鄭这一大贤之士。D、移疾,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与“乞休”“告老”“乞骸骨”义相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道周敢于上疏直言,多次触怒皇帝。在营救故相钱龙锡、维护郑郧以及皇帝任用杨嗣昌等事件上,黄道周一再进谏,乃至遭到贬官调任。B.黄道周能够自我省察,善于总结不足。他坦承自己有“三罪”“四耻”“七不如”,在“七不如”中,从多个方面和别人相比,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C.黄道周节高不谐流俗,一直难得重用。张至发掌权,不用黄道周,同僚为黄道周鸣不平,但皇上下诏责备他;朝廷推荐阁臣,他虽在候选之列,最终未被选用。D.黄道周挽救民族危亡,毅然挺身而出。国势衰微,朝廷大权掌握在郑氏手中,大帅恃恩观望,黄道周主动请缨,募集军队,所到之处,远近响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故事,必膝行前,道周独否,魏忠贤目摄之。(4分)(2)帝疑道周以不用怨望,欲为郑螂脱罪,下吏部行谴。(4分)(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10.B11.C(“文中指郑鄤这一大贤之士”错,应指太子)12.C(“但皇上下诏责备他”错,应为“(同僚)上书推荐并要让位给黄道周”)13.(1)按照旧例,必须用膝盖跪行向前,唯独黄道周不这样,魏忠贤用眼睛盯着威吓他。(“故事”“膝行”“独否”“目慑”各1分)(2)皇帝怀疑黄道周因为不受重用而心生怨恨,想要为郑鄤开脱罪责,(就把黄道周)交付吏部责罚处置。(“不用”“怨望”“行谴”各1分,句意通顺1分)(3)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参考译文: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改选庶吉士后,授职编修,担任经筵展书官。按照惯例,(经筵展书官觐见时)必须用膝盖跪行向前,唯独黄道周不这样,魏忠贤用眼睛盯着威吓他。不久,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崇祯二年,道周以原职起用后,升任右中允。因为他多次上书营救原辅臣钱龙锡,被降职调用,龙锡得以减免了死刑。不久道周升任右谕德,掌管司经局,他上书推辞。接着说自己有三罪、四耻、七不如。三罪、四耻,用来自我批评,七不如是说“品行高尚正直,屹然独立超出同辈,不如刘宗周;……说到监狱中因事累及被逮的大臣,心性朴实,行为纯正,不如李汝璨、傅朝佑;文章意气风发,仕途坎坷,光明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鄤”。郑鄤当时正因为棍打母亲受人唾骂,皇帝接到章奏感到惊骇奇怪,批评他颠倒是非。道周又上书辩解,言辞之中再次营护郑鄤。皇帝恼怒,下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痛斥。道周以文章、气节高于天下,为人严肃冷峻、方正刚直,不与世俗相妥协,公卿大多害怕并且忌恨他,于是借不如郑鄤这句话作为(攻击他的)口实。这年冬天,选择东宫的讲学官员。张至发掌权,排挤黄道周不给他这一职务。他的同官项煜、杨廷麟心中不平,上书推荐并要让位给黄道周。张至发说:“郑鄤棍打母亲,圣旨讲得明明白白,道周自称不如他,怎么可以做太子的老师。”道周于是称病请求退休,不被答应。六月,朝廷推举阁臣。道周当时已经担任日讲官,升为少詹事,得到了提名。皇帝没有任用他,选用了杨嗣昌等五个人。道周于是起草了三篇奏疏,一篇弹劾杨嗣昌,一篇弹劾陈新甲,一篇弹劾辽东巡抚方一藻,在同一天进呈上去。皇帝怀疑黄道周因为不受重用而心生怨恨,想要为郑鄤开脱罪责,(把黄道周)交付吏部责罚处置。过了很久,福王代理朝政,任用黄道周为吏部左侍郎。黄道周不想出任,马士英委婉地劝说道:“众望在你身上,你不出来,想效仿史可法拥立潞王吗?”于是不得已进入朝中。在这个时候,国势已衰,朝廷大权掌握在郑氏手中,这位大帅仗着恩宠,观望不前,不愿意出关去召募士兵。黄道周请求亲自到江西去谋划收复失地。在七月出发,所到之处远近响应,募到义军九千多人,从广信出发往衢州。十二月进抵婺源,遇到大清部队,战败,被押到江宁,幽禁在正室以外的房间中,穿着囚服写书。将受死刑,行经东华门,坐在地上不肯起来,说:“这里与高皇帝的陵墓接近,我可以死了。”监刑的人听从了他。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颐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赜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材料二: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选自《唐才子传·李白》,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宋若思A将吴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寻阳释囚F辟为参谋G未几H辞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人除了使用帝王年号纪年,还常使用干支纪年。B.故,因此、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词义不同。C.为,表示表动,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用法不同。D.卒,死,古代表示死的隐晦说法很多,如不禄、薨、崩,其中“薨”指帝王之死。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州里推举有道科,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C.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4分)(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4分)14.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李白的形象。(3分)10.CEG[(原文标点)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11.D(“崩”指帝王、皇后之死,“薨”常指王侯之死,也指有封爵的大官之死)12.A(“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错误,根据原文“少益以学,可比相如”可知,应理解为“如果稍加努力增长学问,就可以与司马相如相比”)13.(1)(李白)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地说:“你,是(上天)谪居人间的仙人啊!”[补充主语李白、“见”(第一个)和判断句“谪仙人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见(第一个),拜见;谪仙人也,是(上天)谪居人间的仙人啊](2)县令(看后)又吃惊又惭愧,行礼道歉说:“不知道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离开了。(“惊愧”“谢”“去”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惊愧,吃惊、惭愧;谢,道歉;去,离开)14.①文学天才,天赋异禀。②轻视财产,乐于施舍。③为人傲慢,放荡不羁。④一生漂泊,仕途坎坷。(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李白,字太白。李白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州里推举有道科,他不应举,苏颋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说:“这个人天才英特,如果稍加努力增长学问,就可以与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那一套术数,学习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交好,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地说:“你,是(上天)谪居人间的仙人啊!”并在唐玄宗面前说起李白,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世的事情,李白于是奏上一篇赋颂。皇帝赐食给李白,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李白仍和酒徒在街市上醉酒。皇帝坐在沈香子亭里,突然之间心中有些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稍稍醒酒,他挥笔成文,辞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皇帝喜爱他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侍奉皇帝(饮酒),喝醉后,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以此为耻,便指摘他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皇帝要给李白官做,杨贵妃总是阻止。李白自知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忍,更加傲慢并放荡不羁。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皇帝赏赐金帛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安禄山造反,李白辗转往来于宿松、匡庐之间,永王李璘征用他为幕府僚佐。永王李璘起兵,李白逃回彭泽;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起初,李白游并州,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犯法,李白出面解救郭子仪,使他最终免受处罚。这时郭子仪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皇帝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因事获罪而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人前往河南,路过寻阳,释放李白并任用他为参谋,不久李白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李白投靠他。唐代宗即位,用左拾遗的官职召李白入朝(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而李白已去世,终年六十多岁。材料二: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而路过县衙,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且容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后)又吃惊又惭愧,行礼道歉说:“不知道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离开了。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广东省深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劝学(节选)《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材料二:《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颇发愤自惩A艾B悔C前所为D而聪明E衰耗F殆不如G曩时H十一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绝江河”的“绝”,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意义不同,用法也不相同。B.“用心一也”的“一”,与“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一”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C.精骑,意思为指精锐的骑兵,文中秦观把自己精心挑选的有价值的文章称之为“精骑”。D.“如之何”可理解成一个固定词组,意为“如何、怎么办”,文中用来表达反问的语气。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劝学》第一段,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劝学》最后一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勉励人们学习应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C.《〈精骑集〉序》中作者以对比的方式讲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读书感受,发人深省。D.《〈精骑集〉序》是一篇书序,序中交代了编选的因由、选本的内容和题名的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分)(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4分)14.秦观《〈精骑集〉序》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3分)10.BDF(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颇发愤”与“自惩艾”是目的关系,联系密切,中间可不断开,故在B处断句;“前所为”是“悔”的宾语,故在D处断开;“聪明衰耗”是主谓句,“殆”,表推测,与后面的约数“十一二”连在一起,在F处断句。故在BEG处断句。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11.D(文中“如之何”非反问,而是表示疑问。故选D。)12.A(“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错,第一段中的设喻角度都是相同的,都是从“不停止学”这个角度出发,强调观点)13.(1)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词语“生”“假”,2分;大意,2分)(2)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词语“负”“游”,2分;大意,2分)14.【答案示例】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1分)。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1分),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1分)。(每点1分,共3分。大意对即可得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材料二:我年少时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背诵下来。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因为健忘荒废了。唉,荒怠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注】①伪学:指朱熹因卷入“庆元党案”,被安上“伪学逆党”的罪名。(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学习技术应用》课件-pro1-2-1校园消费数据的读取与查看
- 《移动通信技术》课件-主题5 移动通信的编码技术
- 先天性鼻咽部狭窄及闭锁的临床护理
- OPT美肤的临床护理
- 手外伤的临床护理
- 2025【合同范本】简化版租约协议示例
- 企业招聘2025内蒙古方鼎金荣集团派驻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招聘5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合同违约金预先扣除的法律后果》
- 2025陕西西凤露酒有限公司招聘(3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合同》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
- GB/T 44555-2024电子凭证会计档案封装技术要求
- 国企会计岗位笔试试题
- DL∕T 1475-2015 电力安全工器具配置与存放技术要求
- 杠杆CA1340自动车床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西方文明史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离散数学》大作业参考答案
-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5版) 课件 第三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 中央厨房项目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