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阳县两溪缘教育联盟2023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转眼间,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一听到风中摇曳的麦苗“哗哗”作响,一闻到碗里热腾腾的米饭香气飘飘,我们的思绪总会漫游,总会想起那个自称“90后”的老人。为了杂交水稻能研究成功,袁隆平煞费苦心,几次三番地做试验。田野里生机bó()发的沉diàn()diàn()的谷穗儿,含着他分外辛劳的汗水。他也曾接受央视专访,谈及他的两个梦想□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而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高产不封顶"。因为他曾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水稻长得比高liang()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景多么让人沉醉啊!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让全球数万乃至数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戛然而止。因此我们必须珍惜他的劳动成果,少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珍惜每一粒米,将节约践行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摇曳(yè)B.漫(màn)游C.谷穗(huì)D.沉醉(zuì)2.根据选文的拼音写汉字。(3分)生机bó()发沉diàn()diàn()高liang()3.语段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煞费苦心B.分外C.戛然而止D.冠冕堂皇4.给选文方框处加上的标点符号错误的一处是()(3分)他也曾接受央视专访,谈及他的两个梦想A:一个是B“覆盖全球梦C”,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D。而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高产不封顶”。A.AB.BC.CD.D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奋飞的北国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跟随琦君女士去品尝那地道纯正的家乡的春酒……6.根据《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6分)(1)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了长诗《_____________》;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请运用所积累的名著知识,完成下面问题。片段一: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片段二:世界要是没有光也就没有杨花飞絮的春天也就没有百花争妍的夏天也就没有金果满园的秋天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①片段一使用第____________人称,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念和爱戴之情。②片段二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歌颂驱走____________、带来生机的光明。7.综合性学习(8分)九年级一班拟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设计有意】(1)围绕该主题,请你依照以下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内容。(2分)活动一:收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举办“自强不息”主题演讲比赛【论证有理】(2)班上要开展“少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在准备阶段,小智同学收集到了不少事例、名言等材料,但他不知该如何有效地论证其观点,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他指点迷津。(3分)【劝告有方】(3)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九年级同学们要参加体育中考,班上小康同学身体较弱,长时间、高强度的两操训练已让他吃不消,他产生了退出训练的念头。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劝说他?(3分)二、古诗文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8.根据积累,填写句子。(1)请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类别古诗文句子出处异乡之景①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②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仕途之情③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④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哲理之思⑤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⑥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2)适当运用典故能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使其情感的表达含蓄委婉。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典故含蓄地传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抱有期待的感情。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9.下列对文中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把酒临风”中的“临”是“迎着,面对”的意思,互文印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临”也是“迎着,面对”的意思。B.“峰回路转”的“回”,运用词组法,可解释为“回环”。C.“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以成语“意味深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意趣,情趣”。D.查阅词典,“芳”有以下义项:①香;②花卉;③美好的(德行、名声);④<书>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结合语境,可知“野芳发而幽香”的“芳”是“花”的意思。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勾出滁州的地理环境,第①段依次由“西南诸峰”到酿泉,再到琅琊山,最后推出醉翁亭。层层托出主景,引人入胜。B.从全文看,“醉翁之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虽遭贬谪,但依然能够济世安民,随遇而安。C.文中写太守“饮少辄醉”,既暗含众人不知太守的忧乐之意,又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D.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12.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描写了快乐,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欧阳修和颜回两人快乐的内涵有何不同。(5分)【链接材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22分)哑巴与春天迟子建①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⑧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选自《散文选刊》)13.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开篇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14.试分析结尾段“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4分)15.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5分)16.熟读全文,文中第②⑥⑦三段都写了“达子香花”,试分析它在各段中的作用。(4分)17.下面是某网友对本文的评论和感受,因人文素养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读者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下你的感悟。(不少于50字)(5分)某网友:迟子建的散文《哑巴与春天》透着大自然与人物和谐之美的气息,气息中那个忧郁的灵魂——老哑巴,宛如唱着一首凄伤优美的歌。他来了,他又走了。没有人注意他来自哪里,去向何方。“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迟子建的文字充满温情,冷色调中有着融融暖意。(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18分)读经典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材料—】①退学读私塾、父母担当读经“家教”、课余“读经班”异常火热……针对少儿读“经”的不断涌现,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特设了“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专题论坛。②读经热、诵典潮,近年来风生水起,已成时尚。这是对传统文化保持“温情与敬意”,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种动力无疑是积极的。③不过,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也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实属本末倒置。媒体曾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还有人读经,以背诵了多少万字经典而自矜,时不时卖弄于公共场合,炫技于亲朋面前,这种小聪明反衬此人并未真正读懂经。④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现代人读经诵典,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对待古代经典,用业内人士的话就是做到“客观、科学和礼敬”。否则,妍媸(媸,读作chī,相貌丑陋,与“妍”相对)不分,全都拿来,像鲁迅所说的那样“随手拈来,大口吞下”,把“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也当成了滋补品,后果自然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⑤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⑥“有没有印度帝国没有关系,我们可不能没有莎士比亚!”曾有英国人如是感慨。但凡对本国历史稍有了解者,都会明白民族文化的分量和意义。今天,只有我们在读经诵典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才是真的明白了读经的意义,才能谈得上传承与弘扬。【材料二】“读经”是学习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但“经”毕竟是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中包含许多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内容,尤其是欠缺现代科学的内容。建构现代精神家园,仅靠“读经”是不行的,还应注重现代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材料三】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王财贵说,经典是圣贤的著作,是从人性出发的智慧结晶,所以读“经”是一种完整的人格教育,能实现开发人性的教育目的。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也表示,记诵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优秀教学方法,但除了背诵外,读“经”还应注重解疑释惑,记诵与理解并重,否则会使孩子置身于僵化的教育下,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18.阅读【材料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心论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是习近平主席的话,请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在本文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关于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经诵典时“怎么读”很重要,所以要明白民族文化的分量和意义。B.【材料一】第④段引用王国维的话,意在表明读经典要加以鉴别和取舍。C.读经典不能依靠死记硬背,还应注重现代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D.经典是从人性出发的智慧结晶,它能帮我们构建现代精神家园。21.【材料一】第③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三则材料共同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请综合三则材料,分条归纳其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5分)关注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55分)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2.俗话说:“开卷有益。”有的人却说:“开卷未必有益。”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云阳县两溪缘教育联盟九年级语文学科期中测试卷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1.(3分)C2.(3分)①勃②甸③甸④粱3.(3分)C4.(3分)D5.(4分).示例一: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奋飞的北国雪,示例一:想跟随竺可祯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语言;想追随闻一多先生去聆听他那响彻寰宇的最后一次演讲,6.(6分)(1)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土地③太阳(2)①二②排比③黑暗7.(8分)(1)(2分)①举行“自强不息”朗诵大赛②举办“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举行“自强不息”征文大赛举行“自强不息”主题讲座)(2)(3分)首先要确立中心论点,例如“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其次,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例如可以引用陈胜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接着再列举古今中外名人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例如可以引用范仲淹自幼孤贫勤学苦读,终成大器的故事。(3)(3分)小康,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人生需要拼博,不能一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放弃,那样,永远尝不到成功的遇滋味。如果你觉得吃不消,可以先缩短时间,降低强度,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你能坚持不懈,相信在体育中考时,你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二、古诗文阅读(25分)8.(10分)(每句1分,错一个字不得分)①戍鼓断人行②人迹板桥霜③汉文有道恩犹薄④雪拥蓝关马不前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月有阴晴圆缺⑦闲来垂钓碧溪上⑧忽复乘舟梦日边⑨怀旧空吟闻笛赋⑩到乡翻似烂柯人9.(3分)A10.(4分)(1)一眼望去,那些树木茂盛而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2)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1.B12.(5分)示例:太守的乐是“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山水之乐,是“众宾欢也”的宴酣之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与民同乐;而颜回在物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保持精神追求,“不改其乐”,颜回的快乐是安贫乐道。三、现代文阅读(40分)13.(4分)因为文章题为“哑巴与春天”,同是面对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春天,哑巴感受到美却无法表达,为下文的伤感的情绪作铺垫。14.(4分)(4分)①表层含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②深层含义:一个本份、仁慈、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15.(5分)(每点2分,答对2点4分,答对3点即满分)(第④段“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是外貌描写,表现了他容貌丑陋,受人忽视;第④段的"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老哑巴勤劳坚忍的形象;第④段“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规矩规范安全纪律主题班会
- 子女赡养老人协议书模板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保安用工协议合同
- 骑行交警日常管理制度
- 酒店工程仓库管理制度
- 酒店疗养基地管理制度
- 辖区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 车辆回场安全管理制度
- 虾苗日常管理制度培训
- 企业消防车管理制度
- 2023年托幼机构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3年IDSA念珠菌病指南中文翻译
-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课件
- 钢木质隔热防火门成品检验报告
- YS/T 713-2009干式变压器用铝带、箔材
- YB 4068-1991热轧环件
-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课件
- 雨果与《巴黎圣母院》课件
- 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分贝计设计与实现
-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分类整理复习完美版
- 防洪度汛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