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立德树人,创设教学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回归课堂本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善对策。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AbstractAsanimportantcornerstoneofmoraleducationandmoralcultivation,moralandruleoflawcourseinjuniorhighschool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orequalityandtheformationofgoodmoralcharacter.Startingfromtherealityofclassroomteaching,weshouldcultivatemorality,createteachingsituations,setlearninggoals,returntotheauthenticityoftheclassroom,helpstudentsformcorrectoutlookonlife,valuesandworldoutlook,andstrivetodevelopstudents'coreliteracy.Thispapermainlyanalys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ultivationofmiddleschoolstudents'senseofsocialresponsibilityandthecausesoftheseproblems,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tosolvetheseproblems.Keywords:MoralityandRuleofLaw;MiddleSchoolStudents;SocialResponsibility;Cultivation

目录引言 引言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界定(一)社会责任感的涵义以及特征1.社会责任感的含义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2.社会责任感的特征第一,主体的广泛性。第二,内容的时代性。第三,利益的明确指向性。第四,情与理的统一。第五,以社会需要为心理基础。(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1.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首先,我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更是一种道德经济,诚实守信是人们处理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责任道德是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其次,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知识、科技、信息、网络运用得好,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反之,就会给人们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中学生是知识、科技、信息的掌握者和创造者,他们有责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除去先天素质特别优秀的所谓“天才”儿童和先天素质低下的所谓“低能儿”外,绝大多数学生的先天素质并没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并不主要取决于他的先天禀赋,而取决于他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作为人的素质,是这个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审美、身心诸方面要素的总和,而不是某一具体的要素,人的素质是内化了的,以某种技能系统或结构形式在个体内部固定下来的,抽象化了的产物。不但先天禀赋是内部的,与生俱来的,具有极大的稳固性,而且,经后天学习和实践的影响而形成的个人素质,也具有极大的稳固性。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教育。一个人之所以能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心甘情愿地为他人服务,就是因为这个人具有崇高的思想素质;一个人有能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耐力,并有毅力和勇气去克服困难,就是因为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后天培养的素质和能力。3.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继续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学校实际校情,提升学校德育实效。4.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从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靠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呢?卧薪尝胆的勾践,凿壁偷光的匡衡,励志成才的海伦凯勒……而现在的中学生缺少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动辄放弃,或投机取巧。所以社会上“低分低能”者越来越多。学习没有真正的强者与弱者,只有不懈地探索与追求。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有限的时光里,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扎扎实实学好每一点知识,积极参加每一项活动,在学习中培养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这是责任感具体表现。有了这种责任感,学生学习就会有动力,学习就会有目标。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1.集体观念淡薄,合作精神欠缺当代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这一群体虚荣心极强,攀比吃、穿、住、用,讲究名牌。考试作弊、骗取分数、不守诚信、已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当代中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或是即使参加也是热情不高。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2.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缺乏在市场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部分中学生理想信念取向逐渐失去必要的文化和道德约束,他们的思想意识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的倾向。部分中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失去了方向,人生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正在弱化这一不容忽视的事实不得不令我们深刻反思并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存在着理想信念迷茫,政治信仰模糊,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讲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都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3.价值取向扭曲,奉献精神不足宽以待己,严于待人,当代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很少考虑到“我为人人”,自己干什么都行,对别人的要求则很高。更别提什么风险精神了。中学生缺少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社会环境的干扰透视当今社会,不负责任的现象比比皆是:国家管理体制下,公务人员叫嚣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着不为人民只为私利的事,甚至出现蛮横的“咆哮哥”公务员;商品市场里,堂而皇之地出售着各色的假冒伪劣产品;人际交往中,尔欺我诈阳奉阴违等等。加上“黄、赌、毒、迷信”等不良因素随着资迅的快速发展而漫延,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者腐化堕落,乃至违法犯罪。2.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主渠道。可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批评,轻关爱。现在的学校教育,并没有如国人所愿地挣脱分数教育的桎梏,而其根源可以说是教育评价的片面性与偏差。学校的声誉与发展过多地受控于分数的高低。除分数以外,校方往往对学生种种不良现象缺乏应有的教育引导。对学生在校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没有足够认识,特别是对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一好遮百丑”,更容易表现出不适当的“宽容”,更别说追究责任。由此,学生责任心的逐渐减退则在所难免。3.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中学生的首任启蒙老师。但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觉不自觉地集中在了一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片面地认为子女不需要顾虑家庭生活,只要学习好不惹麻烦就好。于是给中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条件,尽可能满足中学生的愿望,以期中学生能够专心学习。但事与愿违,在家长过度保护下的中学生,不只对家庭缺乏责任感,对他人冷漠,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在学习上也表现出被动与厌倦,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毅力与恒心,也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有人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中学生交往,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中学生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中学生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然而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整天唠叨,“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中学生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当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中学生身上。丈夫继续被往外推。母亲认为安全感要从中学生身上获得,毕竟这是血缘关系,是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中学生身上。中学生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中学生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踵而来。4.学生自身的忽视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往往依赖心理逐渐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而责任感却大大降低。结果是奋斗目标不明确,做事没耐心缺毅力,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下滑在所难免。三、中学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一)优化社会教育就社会而言,个体品德的形成是社会生活提供的外在因素与主体需要的相互作用会合逐步实现的,因此,当代中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与社会环境的优化是息息相关的。社会是比家庭和学校更大的塑造人的熔炉,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尽责为荣、不负责任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采用大众传媒和个人的口语方式,对组织、个人的行为进行褒贬评价,从而使人们的责任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二)优化学校环境就学校而言,一方面发挥集体的促进作用是增强学业责任心的可行手段。良好的集体和班级学习风气对学生搞好学业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学风好的班级往往绝大多数学生学业责任心强烈,原来学习品质不好的插班生也会被逐渐同化而进步;学风不好的班级则大多数学生学业责任心较差,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何况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时期。因此班主任尤其要重视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以强烈的集体学业责任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另外运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增强学业责任心的速效捷径。榜样是青少年模仿的对象,榜样的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极大,但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过渡期,是非观念还很不明确,往往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运用榜样的经验作用,卓有成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业责任心水平。如在班级教育中经常注意发挥三种榜样的示范作用:一是古今中外的伟人和楷模的榜样学习;二是学生群体中先进分子的辐射作用;三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在笔者了解到的一所学校里,中学生们就轮流担任班级干部,帮助教师组织各种活动,为班集体做事,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中学生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益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三)优化家庭环境就家庭而言。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的素质。我们感到,应尽快改变目前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的现状。责任感教育是家庭情感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中学生的责任心是父母责任心的折射。父母富于责任心的言谈、举止会被子女模仿、认同,内化,从而对其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要从自己的事做起。当前,有些中学生做事缺乏责任心,在家做“小皇帝”,父母、祖父都围着“小皇帝”转,这样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如:做完作业,学习用品乱摆,起床后被子不叠;书包像杂袋……,最后都由父母收拾、整理,这些都是中学生不负责的具体表现。如果中学生从小有这种不负责的不良习惯,长大了走上工作岗位,势必影响其工作质量。因此,父母对中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做任何事都要负责任。中学生对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作好功课后,有责任整理好学习用品;起床后,要有整理床上用品的责任,有收拾自己房间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从身边做起。从身边做起,首先要从家里的事情做起。如:家长可以让中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把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使中学生树立起家庭的责任感。我们从一个家庭了解到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妈妈腰疼得直不起来时,她为妈妈打来热乎乎的洗脚水,帮妈妈洗脚、擦脚,并在她妈妈的腰部贴上伤湿解痛膏,安排妈妈早早的到床上休息,这一切都使中学生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感到自己是为人所属的,是有用的,从此而生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当然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但从小家庭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感觉却是增长未来责任感的基础,家庭没有这种基础,对人民、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不知从何而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从周围的事做起。要使中学生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如果家长能够向中学生多敞开一些交流的大门,向他们讲一讲成年人的苦恼、家事的繁琐、工作的困惑,使中学生从小就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而父母应捕捉住中学生的心愿,对他们的理解分忧的愿望表示欣赏,并且为有这样懂事的中学生感到骄傲,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任何帮助父母和家境的举动,这些都能激发中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家庭有所益的自豪感,让中学生对父母工作经历及家庭的日常事物进行了解分析,也能培养中学生洞察世事、了解生活、判断与处理事物的能力,为中学生将来树立起社会的责任感打下基础。(四)加强自我教育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具体做法可以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行为计划,并进行阶段性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实施情况,同时再一次调整自己的行为计划。其间,让学生通过不断内化,明白自己的进步,强化自己的责任,达到加强自我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