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7篇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大事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重新修订本制度。
一、治理原则
(一)责任报告单位职责
医院属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医院成立疫情报告治理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预防保健科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防疫医生详细负责疫情报告的治理工作,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实行网络直报,防疫人员负责疫情报告、登记及治理工作。
各科(专科、门诊)指定报病治理负责人,负责催促、治理本科传染病、性病、突发公共卫生大事、死亡病例和其他监测病例的登记、报卡和疫情报告工作。
(二)责任报告人
医院执行职务的人员,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三)首诊负责、属地治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的首诊负责制,遵循属地治理的原则。
二、疫情报告
(一)报告内容
1.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②按甲类治理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治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缘由不明的传染病。
③其他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除肺炭疽以外的其他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④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卫生部规定的不明缘由肺炎:卫生部《全国不明缘由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所定义的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和SARS预警病例、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3)卫生部打算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治理的其他传染病。(4)其他爆发、流行或缘由不明的传染病。2.突发公共卫生大事
《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包括以下情形: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2)发生或者发觉不明缘由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丧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大事的。3.医院死亡病例
卫生部《区及区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规定:一级及一级以上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均需进展网络直报。
4.法定报告的性病
《性病防治治理方法》规定报告的八种性病为: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锋利湿疣和生殖器疱疹。5.规定监测病例
AFP病例(14岁及以下儿童急性缓和性麻痹)、麻疹、新生儿破伤风。
(二)报告时限
报告时限的计算,以门诊日志或病历等记录的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以网络直报系统的录卡时间为准。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治理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在诊断后按规定的时限(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展报告(网络直报),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区级疾病预防掌握中心报告。
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脊髓灰质炎、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展报告。临床初步诊断急性缓和性麻痹(AFP)时,要立刻报告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进展个案调查和采样。
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展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报告。
传染病爆发、流行时(不管甲、乙、丙类),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掌握中心报告疫情。发觉缘由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应准时向区疾病预防掌握中心报告。
(三)报告程序1.传染病报告(1)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觉法定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试验室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时,应马上仔细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初次报告”项),做好疫情登记,并马上将报告卡送交保健科疾控办的疫情治理人员。(2)订正报告
责任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展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型或分类转变)或发觉填卡错误时,必需准时进展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订正报告”项,填写新的“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但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试验室确诊时,除将“病例分类”由“临床诊断病例”改为“试验室确诊病例”外,无需更改其他工程。(3)死亡报告
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因该传染病死亡时,临床医生必需在规定时限内再次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进展死亡报告,卡上标识“订正报告”,同时注明“死亡日期”。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次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对初诊死亡的病例无需两次报卡,在“初次报告卡”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即可。(4)填卡要求
填卡医生要根据《传染病报告卡》所附“填卡说明”,对卡中的内容逐项仔细认真填写,留意字迹清晰、工程齐全及精确。
卡片中的发病日期指本次传染病病症开头消失的日期或检验初检日期,不明确时填写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应为本次诊断传染病的日期,订正卡则填写传染病确诊日期,但犹如一种病由临床诊断订正为试验室确诊则仍填写初诊的日期。
住院期间诊断为传染病时,必需马上报卡。发觉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接诊医生要马上补填、补报《传染病报告卡》。(5)结核病报告
凡发觉活动性肺结核的病人(试验室确诊、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人,临床医生要马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病人转诊单》转区人民医院治疗。(6)艾滋病报告HIV初筛试验阳性,检验科要保存血清标本,送区疾控中心进展复检,送检医生要填写《HIV/AIDS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帮助个案调查。检室、临床科室不得向第三人供应HIV人员的相关信息,不得侵害患者的隐私权。(7)乙肝病人的报告
初次接诊的急、慢性肝炎病人均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进展网络直报。
(8)慢性传染病的报告
在作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首次接诊时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展报告,再次复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且在同一内时可不再进展报告。(9)各科疫情报告卡的送交、报告
各科疫情报告卡的送交、报告必需符合法定时限、方式,做好交接记录。杜绝迟报、漏报、漏登现象。
医生填好的报告卡要准时交给当班护士或本科报病治理负责人;各科要在在规定时限内派专人将报告卡直接送交保健科(夜班的疫卡须在次晨8:30前送达),不得转送。
发觉甲类和按甲类治理的传染病,须马上向保健科(值班时间向医院总值班)电话报告并马上报送疫情报告卡。(10)网络直报
保健科疫情治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准时检查、审核报告卡,做好有关登记,并在规定时限内将报告卡信息准时、精确、完整地录入网络直报系统。如发觉填写不完整、不精确,或有错项、漏项、规律错误,应准时通知报告人补充、更正。(11)重点传染病和爆发疫情的报告
疫情治理人员在发觉以下传染病确实诊或疑似病例时,应马上向诊断医生核实,在规定时限内进展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当区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对其中第①、③、④条要求紧急报告的病例,要马上报告分管领导,准时向本院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①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禽流感;
②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登革热、流脑、乙脑、狂犬病、布病、黑热病、血吸虫病、包虫病、丝虫病,出血热、疟疾、麻风;③不明缘由肺炎病例、不明缘由死亡病例;
④其余病种的聚拢性病例(同一地方或学校、单位、家庭,一日内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5例及以上)、突发缘由不明的传染病。对报告的上述重点传染病的疑似病例,临床医生应尽快明确或排解诊断,准时在订正报告卡上填写疑似病例的转归状况,交保健科准时上网订正。
2.不明缘由肺炎病例报告和发热病例监测
门诊监测科室(发热门诊、内科门诊、急诊等)每日统计当日就诊的门诊病例数、发热呼吸道病例数和发热肺炎病例数;各收治“发热肺炎病例”的病区(如呼吸科、感染科、ICU等)每日统计本病区出院的发热肺炎病例诊断状况。各科室于每周星期一上午8:30前将前一周将就诊状况统计送交保健科,由保健科汇总报当地疾控中心。临床医务人员发觉符合《全国不明缘由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定义的不明缘由肺炎病例或预警病例,要马上报告医务科、保健科。由医务科组织本院专家组进展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或符合预警病例,首诊医师应马上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钩选“不明缘由肺炎”,填写“SARS预警病例”或“人禽流感预警病例”)送交保健科,保健科在2小时内进展网络直报,并由医务科电话报告区卫生局。按监测实施方案的程序可以排解SARS和人禽流感的,临床医生重新报送传染病报告卡订正为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他不明缘由疾病”。3.突发公共卫生大事
发觉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在正常上班时间,首诊医生必需立刻同时电话报告医务科和保健科。对其中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要马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即时送交保健科。
在节假日及中午、夜间等非正常班时间,首诊医生必需立刻电话报告医院总值班,并马上将有关的传染病报告卡送交医院总值班。保健科、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须立刻核实状况,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报告方式向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报告。4.值班期间的疫情报告
在节假日和中午、夜间等值班期间内发觉下面四类疫情(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按甲类治理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等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②突发公共卫生大事;③突发缘由不明的传染病,不明缘由死亡病例;④不明缘由肺炎和SARS/禽流感预警病例)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要马上电话报告医院总值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派专人送交医院总值班,同时实行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病集中。医院总值班须马上核实,根据医院有关规定向职能部门和院领导汇报、请示,同时以最快报告方式(电话及传真)在法定时限(2小时)内区疾控中心报告,必要时可恳求区疾控中心值班人员代行网络直报;若为突发公共卫生大事还应马上向区卫生局报告,并组织、协调相关医疗救治工作,安排标本报送疾控部门复检鉴定工作。值班期间填报的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卡可在当天当班(节假日需在每天上午9:00前)直接投放到保健科门口的传染病报告箱,由保健科值班人员准时上报。5.死亡病例报告
(1)对在本院门(急)诊或住院发生的全部死亡病例,诊治医生必需根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有关标准,马上进展死因医学诊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一式四联)。不明缘由死亡病例尚需填写调查记录。死亡诊断应填写精确、清晰和具体,符合ICD-10编码规定的疾病名称,不应以“呼吸、心跳骤停”代替死亡诊断。
(2)各病区应在当天派本科室工作人员将填写好的第一联“死亡医学证明存根”送交信息科统计室(夜班不得迟于次晨9:00),其他联送住院处。不得由死者家属传送。
(3)统计室负责对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展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标准或存在规律错误等)应准时同诊治医生进展核对、更正。
(4)统计室负责根据ICD-10要求进展死因编码,并在1~2日内将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死因编码信息转交保健科。(5)保健科负责进展网络直报。
(6)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48小时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统计室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治理工作。
三、疫情登记
医院根据区卫生局的规定在保健科设置《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有关统计、登记表册,在相关临床科室设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内科、感染科门诊可另专设《结核病登记本》,结核病若已以专册登记则传染病登记本无需重复登记),在发热门诊、内科门诊、急诊科设立《发热门诊日志》和《发热门诊病人登记表》,在肠道门诊设立《腹泻病人就诊专用登记册》,在性病门诊设立《性病登记本》,在检验室设立《检验登记本》,在放射科设立《放射检查登记本》。
临床医生和有关医务人员必需准时、精确、仔细、具体填写有关登记本,订正报告时亦须准时登记。凡腹泻、艾滋病、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及AFP患者的化验单,开单医生必需填写具体地址,检验科室的《检验登记本》应登记上述病人住址。
四、原始资料的保存
《传染病报告卡》、《性病报告卡》及报告记录等原始资料,由保健科保存,保存期为3年;《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及《检验登记本》等有关登记本由各科保存,保存期为3年。
五、考核与奖惩
医务科、保健科检查、催促各科疫情报告状况,组织漏报、迟报调查,进展专项考核奖惩。
凡发觉不按规定报告疫情或不按规定登记者,按有关规定进展惩罚。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视治理工作.1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赐予表彰嘉奖。
医院传染病报告制度篇二
一、总则
(一)目的
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准时性,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准时、精确地把握传染病的发病状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掌握措施供应依据。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标准》等标准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三)疫情报告及信息治理工作的原则
1、根据“依法报告,依法治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公布,按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大事信息公布方案(试行)》执行。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及人员要仔细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学问,娴熟把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加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觉传染病病例要仔细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系统进展报告。
2、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发觉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标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准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共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卫生部打算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治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或疾病预防掌握科负责全院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展疫情数据的备份及资料的存档。
5、责任报告人发觉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掌握中心报告。发觉其他传染病和不明缘由疾病爆发时,也应准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展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大事报告标准的传染病爆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具体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全部入院传染病病人进展具体登记,根据规定准时上报。
7、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需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工程精确、完整、字体清晰。
8、检验科、放射科应依据结果,对全部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展疫情报告。
9、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准时进展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觉漏报的传染病,应准时补报。
10、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精确、标准,字迹清晰。
11、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12、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工作。
13、疫情治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天或每周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册、自查统计、奖惩状况等资料收集并存档。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保存三年。
14、责任报告人、疫情治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三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预防、掌握和消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安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服、谎报和漏报。
一、临床医生必需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要工程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治理原则。发觉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
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疫情24小时内报告。
三、发觉传染病爆发,特大食物中毒或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大事时,首
诊医生应也最快的速度和方式报告医院感染治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掌握中心。
四、医院每月对门诊和住院登记日志进展自查和核对,避开传染病疫情
漏报。
五、医院由特地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
六、医务工在医疗活动中发觉不明缘由的疾病爆发和流行时,应以
最快的速度报告医院感染治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掌握中心。
七、医务工在医疗工作中未按要求进展门诊日志登记的,对传染病
疫情瞒报、谎报、缓报甚至是漏报或不报的,将赐予严峻惩罚,造成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四
医院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诊疗中发觉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其他传染病爆发、流行及突发不明缘由的传染病时,应遵循《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标准》规定的内容、程序、时限报告。
二、传染病报告病种(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7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
四、发觉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觉其他传染病和不明缘由疾病爆发时,必需马上电话报告医院办公室、疾控科,医院办公室、疾控科应1
于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及上级卫生部门报告,首诊医生于2小时内上报《传染病报告卡》,疾控科进展网络直报。
五、消失乙类传染病爆发疫情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
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七、发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缘由病员、当地未有过或者国家已宣布毁灭的传染病时,医院办公室应马上向院长报告,医院应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八、严格登记制度。门诊、急诊各接诊医师、放射科、检验科必需建立疫情登记本,做好接诊病例登记,对接诊及检出的传染病病员必需具体登记,准时报告。
九、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十、未经批准,不得对外通报、公布和引用发表未经公布的传染病疫情。
医院传染病报告制度篇五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提高报告质量,也为传染病的预防掌握供应准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治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需根据规定准时照实报告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二、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马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检验科、放射科发觉病人特别检验结果时,应做好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准时上报。
三、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觉突发公共卫生大事、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型H1N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时马上电话报告防保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展上报,疫情报告人员应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治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属地CDC的按要求报告)。
四、疫情治理、直报人员必需仔细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展本院的疫情报告治理工作,在接到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或电话)后,做好登记,按规定进展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片保存3年。
五、防保科负责传染病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转。
六、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展错项、漏项、规律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需准时向填卡人核实。每月对各科传染病报告状况进展核对、自查,主管院长每月检查一次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状况。
七、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觉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马上实行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掌握机构报告。
八、疫情报告人员每月31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状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解、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展订正报告。
九、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觉的未报告病例,要准时补充录入。
十、每月对传染病报告数据进展常规分析,将结果在全院进展通报。
医院传染病报告制度篇六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医院感染标准预防原则,仔细执行隔离防护措施,留意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双向爱护。
2、医务人员上班时必需按要求着工作服,接触病员前后要洗手,操作中接触血液或体液,必需戴手套,并依据状况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3、医务人员应按要求使用流淌水洗手,保持手部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或快速手消毒剂进展手消毒。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员前后,特殊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及侵入性操作前后,进展无菌操作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传染病房等重点病房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等状况下必需洗手。
5、住院病员的安置应感染病员与非感染病员分开,同类感染病员相对集中,特别感染病员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展空气消毒。
7、病床应一床一巾湿式清扫,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清洗晾干。
8、地面湿式清扫,当有污染时先用消毒剂处理后再清洁。拖把应分区设置,标记明确,悬挂晾干备用。
9、病房应严格执行消毒常规,病员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全部物品必需进展终末消毒处理。
10、治疗室、换药室、监护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急救室等重点诊疗场所,必需有严格的人员进出规定,定期消毒。
11、进展无菌操作前必需洗手、戴口罩、戴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12、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需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需消毒。
13、依据物品的性能选用消毒或灭菌方法。凡耐热、耐湿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法。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周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其他低温方式灭菌。消毒首选煮沸、流通蒸汽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时选择化学消毒方法。
14、医务人员要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依据不怜悯况合理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及灭菌剂。
15、配制化学消毒剂时必需检测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16、更换消毒、灭菌剂时,用于浸泡消毒、灭菌物品的容器必需进展消毒、灭菌处理。
17、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洁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传染病病员和特别细菌感染病员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处理。
18、全部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19、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棉签、针头、刀片等医疗废物在科室按规定使用专用收集袋或利器盒分类放置,对医疗废物种类、数量等具体登记,由护保中心统一收集、运输、暂存,转交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厂家,交接登记工程齐全。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七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勐海县中医院
2023年6月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诊疗中发觉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其他传染病爆发、流行及突发不明缘由的传染病时,应遵循《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标准》规定的内容、程序、时限报告。
二、传染病报告病种(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7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
四、发觉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觉其他传染病和不明缘由疾病爆发时,必需马上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治理办公室、防保科及医务科,防保科应于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及上级卫生部门报告,首诊医生于2小时内上报《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进展网络直报。
五、消失乙类传染病爆发疫情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
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七、发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缘由病员、当地未有过或者国家已宣布毁灭的传染病时,医院感染治理办公室应马上报告医务科,同时向院长报告,医院应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八、严格登记制度。门诊、急诊各接诊医师、放射科、检验科必需建立疫情登记本,做好接诊病例登记,对接诊及检出的传染病病员必需具体登记,准时报告。
九、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十、未经批准,不得对外通报、公布和引用发表未经公布的传染病疫情。
勐海县中医院
2023年6月
六、医院感染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医院感染标准预防原则,仔细执行隔离防护措施,留意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双向爱护。
2、医务人员上班时必需按要求着工作服,接触病员前后要洗手,操作中接触血液或体液,必需戴手套,并依据状况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3、医务人员应按要求使用流淌水洗手,保持手部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或快速手消毒剂进展手消毒。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员前后,特殊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及侵入性操作前后,进展无菌操作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传染病房等重点病房时,戴口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露在外面的面》(教案)
-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2年)
- 2024年作物收获机械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歌舞厅娱乐服务项目资金需求报告
- 2025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注射用骨肽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数学试题+答案
- 2025年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二零二五年度精装修公寓转租合同电子版
- 2025年度工伤事故责任划分与赔偿方案合同
- CNAS-CL01-G001:202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要求
- 春季安全行车培训资料
- 现代物流基础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流感季节诺如病毒防护教案分享
- 高铁隧道劳务分包合同范本(2篇)
- 大型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
- GB/T 44826-2024生物制造丙交酯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1:Python编程规范与注释
- 某医院食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3年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
- 快消品行业高端水品牌全案策划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