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研究5篇》课题申报材料材料清单:1、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论证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研究5篇》课题研究方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研究5篇》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舞蹈艺术,并且在高校中选择体育舞蹈作为选修课程。因此,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做出贡献。二、研究目的1.分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探索适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3.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三、研究内容1.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式,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结合实践经验和文献研究,探索适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包括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选取等方面。3.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考试成绩、学生问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四、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选取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看法和意见。2.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3.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了解国内外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和现状,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持。4.评估法:通过考试成绩、问卷调查、教师评价等方式,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五、预期成果1.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2.探索适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和实施计划。3.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六、研究难点1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研究5篇》课题研究论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论文5篇第一篇: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制约及改善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的发展在我国越来越被重视。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身体体能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素质第一”“健康第一”等思想都推动了体育事业和体育教育的发展。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含义和教学模式,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推广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应用。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制约因素;现状;改善策略当前,高职院校重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重点。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发展趋势要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它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以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师生体育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师生建立起健康、文明、和谐的体育习惯,教学如何让体育舞蹈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将成为今后的教学重点。1高职院校体育舞蹈的教学意义体育舞蹈是时尚运动项目,通过展示艺术化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要求、动作力量、运动轨迹、身体姿势,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第一,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舞蹈教学具有健身价值。有学者对参加体育舞蹈运动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心理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舞蹈能够对调节心情、促进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长期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可以瘦身减肥,起到健美的作用。第二,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还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育舞蹈不仅含盖了美学、人体科学、运动科学,还融汇了人文学和社会学的精髓部分,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吸收时代的色彩,使其具有艺术的魄力,体现了艺术融会贯通的本质。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2.1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各师范院校的扩招,招录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普通学生大多在进校之前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但是高职院校中也有一些具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他们在柔韧性、力量等方面有过人的天赋,那些普通学生必须通过后天的刻苦努力才能达到跟别人一样的成绩,将一些天资优越和条件不足的学生放在一起评比,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2.2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滞后。体育舞蹈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弊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虽然通过一定的机械化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评价依据还是学生最后的成绩,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忽略了学生在运动中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没有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个体,将一些天资优越和条件不足的学生放在一起评比,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2.3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动作不规范、教学工作态度不好,使得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某些教学示范不正确,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进度,还使得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下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举止行为、体育素养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现存的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都普遍缺乏对教师的素质评价和教师业务专项结构评价,这种缺陷不利于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2.4缺乏建设经费的投入。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很多设施都跟不上体育教学的需求,很多舞蹈场地条件简陋,很容易造成师生在运动期间受伤。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学生和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现有的体育舞蹈教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使得学生对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印象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锻炼兴趣。3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改善策略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是我国今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完善现有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理论,以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渗透到各个学科。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教学依据。以生为本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十分灵活,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舞蹈种类和教师;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项目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增强参与性;以生为本还要求师生关系应当更加和谐,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更具有时代性、适应性和针对性。3.2内外教学模式一体化。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学校的舞蹈房作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尽可能将课堂内外的体育活动融为一体,使其既是课堂训练的主要活动,又能够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课堂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实施使得学生的运动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和场所,课堂内外的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3.3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充分意识到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运行体系,明确各部门的权责,从而保证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有序运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的考勤,并将考勤制度作为教师薪资待遇的发放依据。3.4重视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项目设置早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初期,就有体育教育工作人员意识到应转变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目的和考核方法。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目标不同于绝对的体育竞技,体育竞技中强调的是要实现“更强、更快”,以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重在让学生实现“学”的能力,而不是“赛”的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重视对项目的设置,使得运动项目既具有趣味性,又有适当的挑战性,尽量减少一些枯燥、单一、机械化的练习。3.5完善教学的组织形式。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应分层次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自由度。由于不同的个体存在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不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存在差异,还在身体素质、柔韧性、平衡性、运动技能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另外,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进行探究式、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和时间,打破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限制。同时,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应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向安排好课程,以保证教师和学生随时都能进行有序的练习。3.6加大师资力量。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素质对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师资水平是重要的建设内容。除了应当多渠道、多形式地引入高素质体育教师以外,还应当为现有的教师制定一套系统的培训方案,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了解体育的前沿发展,以为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体育教学不断注入时代元素,以满足学生对多元化体育学习的要求。首先,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该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促进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和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然后,鼓励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教师通过自费或者公费的形式外出深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以促进俱乐部的科研教学;最后,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推翻以往体育行业中“越老越值钱”的传统观念,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投入到工作中,为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7完善俱乐部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模式。体育课程的评价应体现出与其他课程的不同。本文认为,体育教学不应再以考试为主,应与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出勤率挂钩,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各方面技能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最后学生的成绩应以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互评为主。经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完全达到同样的水平是很难实现的,而让每个学生完成在自己努力范围之内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却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这种完善的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的进步程度有客观的认识,此外,最后的评价也不应该是以百分制的形式记录,而应是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来表示。4结语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扩展和延伸,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改革是近些年来体育教学的一个热点和重点,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才能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今后旨在将课堂内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体育由原来的教育性逐渐演变成具有生活性,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模式,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参考文献:[1]魏巍,陈慧军.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策略[J].艺海,2015(2):99-100.[2]丁小燕.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发展对策[J].运动,2012(8):89-90.[3]李润.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0-21.[4]朱世国.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现状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361-362.[5]刘海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262-263.[6]唐丽君,徐金芳.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261.[7]马红棒.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0-81.[8]田来社.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52-53.第二篇: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应用研究摘要:在我国当代的教学领域中,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舞蹈体育的教学课程一直都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在校学生开展相应的舞蹈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开发学生的课外特长。但是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文思想的不断转变,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及漏洞。针对这一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倡导我国在校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的支持,高校需要对其自身的体育文化教学体系进行相应改革与创新。关键词:教学领域;体育文化建设;舞蹈体育课程教学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舞蹈,体育舞蹈具有的成分以及特性与其大致相同,皆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以及娱乐的成分相结合。在我国,体育类型的舞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倡导,在这部分人群中,在校学生群体占主体成分,从此可见,高校的校园教学领域已经从原本的课本学习演变到今天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其中,体育舞蹈是最明显的例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文思想的不断转变,高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如何更好在校园中开展体育文化建设活动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研讨的热门话题。由于我国高校对体育舞蹈教学领域的研发时间有限,所以,在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仍有着很多的问题以及难点。该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高校传统的舞蹈体育教学模式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创新教学改革策略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的主导作用给予了相应意见和建议。1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体育课程的当前现状1.1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由于我国高校对体育舞蹈教学领域的研发时间有限,所以,在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仍有着很多的问题以及难点。在我国体育舞蹈教学范围内,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相对完善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1]。在这个环境下,高校的授课老师对在校学生开展相应的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盲目心理以及教学漏洞。同时,在校学生在高校中获得的体育舞蹈教学质量也不够优质。所以,国内各大高校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导致我国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出现漏洞的首要原因之一。体育舞蹈的精髓来源于我国的国际性舞蹈,它的理论知识、舞蹈体系以及技术结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面向的人群也从青年到老年不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文思想的不断进化,传统的体育舞蹈在无法满足我国高校教学环境的情况下,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全体人民的精神需求[2]。所以,在我国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中,没有具体的教学体系,单单依靠授课老师笼统地讲解对我国高校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说不存在根本上的教学意义。1.2在教学体系上没有科学的思维引导模式我国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在校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肢体语言来获得身心上的健康,在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强身健体,活跃校园氛围。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标志性课程,这一课程在高校中的教学意义很大,在缓解在校学生身心压力的同时,在校学生自身还可以得到良好锻炼。但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时代的逐步发展,人民的人文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这一点直接导致了我国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在高校中难以取得以往的教学效果。高校中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通常是以课堂讲解、授课老师的理论知识经验为主,并且在部分院校中还出现了授课老师把在校学生培养成了专业的舞蹈人才[3]。根据我国的教学理论以及国外体育文化建设的活动方式来看,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不单单是为了追求高技能、高技术的文体表演能力。而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问题。通过多年来诸多高校的教学经验来看,我国以往的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会导致在校学生在今后的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高校的教学机构应在符合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下,满足人们对体育舞蹈的需求成分,从而循环渐进地在高校中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进行改良与拓展。2创新教学改革策略在我国普通高校舞蹈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2.1提升授课老师的行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目前,我国高校陆续开展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文明建设活动,并推出了相应的体育舞蹈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以及影响,体育课程的课时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对在校学生的展现量也极低。所以,针对这一点原因,我国高校的相关教学机构应加大对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培养高质量、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对自身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拓展。针对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相关授课老师来说,高校教学机构应提高授课老师的行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高素养的授课老师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舞蹈课程。授课老师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升授课老师的行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我国普通高校舞蹈体育课程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4]。2.2改良高校在体育方面的硬件环境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其本身的硬件环境,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在校学生数量明显曾多,在学员人口密集的校园环境中,拥有一套完善、新颖的体育舞蹈硬件工具对高校发展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在以往的高校经费支出模式里,高校的大部分经费都用在了教学楼的搭建、书本的购买、寝室、食堂、实验仪器上面,从而忽视了体育方面的硬件设施,对于陈旧的体育器材不予更换,并且对其没有做好维护以及更新等相关工作。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对在校学生来说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校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知识理论也不能够做到高效率的吸收。2.3培养并壮大高校在体育方面的师资队伍上文提到了有关高校师资队伍在目前存在的不足,我国高校的相关教学机构应加大对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培养高质量、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对自身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拓展。针对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相关授课老师来说,高校教学机构应提高授课老师的行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5]。通过高素养的授课老师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舞蹈课程。授课老师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拥有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基础上,方可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予以实施,从而促进体育文化在高校环境中的快速发展。3结语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对我国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体育舞蹈教学在我国高校的推行力度逐年增加,而随着我国教学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不断改良,笔者相信,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体育文化会出现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校园风尚当中。参考文献[1]崔宏愿,李建臣.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4,16(3):103-104.[2]何秋鸿.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5):556-557.[3]郭瑞.体育舞蹈选项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5):159-161.[4]《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论文总目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2(2):133-146.[5]刘春英.营造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师生共赢课堂[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138-139.第三篇:高校体育舞蹈受制因素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高校体育舞蹈由于师资力量匮乏、项目种类繁多,以及舞蹈动作难度过大,导致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基于此,文章通过研究认为高校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缩短练习时间,解决技术难题,缩短学习进程,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运动;体育素质体育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体育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但是,在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过程中,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运动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这些受制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一、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的受制因素(一)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匮乏目前,国内有关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人才稀缺,根本无法满足高校的教育需求。对全国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虽然各高校都想开设这一门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最后只能放弃。而在开设了这门学科的体育院校中,也受师资力量和教学教材的限制。同时,现有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齐,直接影响了该学科的开展。(二)体育舞蹈项目繁多体育舞蹈项目主要包括拉丁舞和摩登舞。而在这两大类舞种中,又包括牛仔舞、恰恰舞、桑巴舞和探戈、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等。如果学生学习拉丁舞或摩登舞,如果每天练习一支舞,那么也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练习一遍,如果是每天练习两支舞,那么两三周才能完成一次训练。由此可以看出,这项运动对学生时间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体育舞蹈项目繁多,导致教学时间安排不够,以至于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不够深刻。(三)体育舞蹈动作难度太大体育舞蹈除了有体育特性外,也有着舞蹈美的特性。体育舞蹈对人的身体协调性、平衡力、耐力及乐感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的高。由于体育舞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太高,且舞蹈技艺本身比较复杂,导致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非常少。同时,在体育舞蹈练习中往往需要男女配合进行,但是在高校的课堂中,只有一位教师进行授课,这就要求教师同时掌握男女各方的舞蹈技术,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二、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的对策(一)提高重视,增加投入为了增加我国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的体育院校和艺术院校可以增设体育舞蹈专业,并且加强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化,高校也可为该专业开设更加系统、全面的课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大对现有体育舞蹈运动方面的资金投入,且高度重视体育舞蹈运动的开展,从而在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二)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体育舞蹈是一门项目繁多,技术又很复杂的运动。但这也是它自身魅力所在,其吸引了很多的人想要学习它。体育舞蹈既适合大班教学,又适合小班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缩短练习时间。要解决技术难题,高校就必须要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加强对体育舞蹈的普及和推广。只有让参与者和爱好者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才会不断的出现,才能不断建立和完善这门课程的教育系统,从而解决教学难和训练难的问题。(三)培养相近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学人才在开展体育舞蹈时,高校可以利用专业的相似性,利用项目之间的技能迁移特点,让从事与体育舞蹈相近的专业的人员来学习体育舞蹈。比如,从健美操或者艺术体操等转项过来的人员,学习体育舞蹈时,可以有效缩短学习的进程,且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及时有效地填补了体育舞蹈这门专业上教师空缺的现象,而且也为培养和发现人才开辟了新途径。(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育舞蹈将艺术和体育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掌握体育舞蹈的理论和训练方法,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艺术造诣。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舞蹈协会,然后定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也可以在校组织一些表演,对体育舞蹈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舞蹈学习当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协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舞蹈竞赛和专题讲座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而且也很好地宣传和推广了体育舞蹈运动,有利于体育舞蹈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开展。三、结语就目前看,我国的体育舞蹈课在教学方面还不是太合理,其教学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校需要对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并构建高素质的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理论结合实际,要在丰富教学的内容基础上,把握其可操作性和易学性,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采用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对体育舞蹈教育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使体育舞蹈在高校更好地发展下去。参考文献:[1]张习常.皖北高校大学生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2014(1):145-146,162.第四篇: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变迁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民族民间体育舞蹈从早期的生产劳动、祭祀神灵、祛病除灾、强身健体和欢庆五谷丰登等表现形式的雏形到在节庆、婚俗、习俗中以喜庆模式为主的社会转型期流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探究认为:体育舞蹈的符号、语汇、术语、融合等要素在时间流逝中发生了嬗变;一些民间体育舞蹈元素及语汇消逝无痕。建议:沉淀下来的舞蹈元素经过舞台的美化加工手法,力求保留原始的舞蹈形体语汇;而在社会转型期时期迁徙嬗变成为休闲娱乐、品牌推广的一种载体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素养的传承。关键词:社会转型期;舞蹈符号;嬗变;文化迁徙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源远流长,如黄帝部族干戚舞、蚩尤部族的角抵、中原部族的消肿舞等。《诗经•大序》有言:“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尚书•臬陶谟》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2]。这些活动实际上就是民间体育舞蹈的早期萌芽。从唐宋时期福建的《跑旱船》《高跷秧歌舞》,到近代的《花鼓舞》《芦笙舞》等舞蹈,大多来源于人们所在地域的生产劳动。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之一,是民俗民风的延续。目前有关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舞技元素和舞蹈创编等方面,在社会转型期中,民间体育舞蹈的变迁关注不足,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寻找其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的嬗变,是对民族民间优秀舞蹈文化的传承,进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1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起源“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3]是不同民族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思想意识和审美要求,造就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形式丰富、品种繁多、姹紫嫣红。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大类。(1)生产和生活类:王亚琼[4]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是民族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传统体育活动的总称。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过程是原始舞蹈的雏形,也是原始先民的一种本能行为,如庆丰收舞、农家乐舞等。据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森在《粤西丛载》中记述:“广西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稲粮,敲磕槽弦,皆有扁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5]。壮族的《扁担舞》《抛绣球》;瑶族的《拉木歌》;布依族的《织布舞》;傣族《戽海网鱼捞虾舞》等舞蹈都吸收了劳动生活中的撒网、划船、砍木、锯木、扛木等动作,呈现出了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民俗生产活动过程。(2)民间习俗类:主要有婚礼舞、宴席舞、庆典舞和丧葬舞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三”、壮族的“飞铊”与《绣球舞》,自古以来就是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娱活动形式之一。曾在广西桂林做过通判的周去非,在他的《岭外代答》中根据其实地考察进一步记述了飞铊风习,称:“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铊’。”又说:“男女目成,则女受铊而男婚已定[6]。”飞铊逐渐演变发展成表示爱情的传媒形式和自娱游戏性舞蹈。(3)祭祀娱神类:广西壮族的《师公舞》、瑶族的《盘王舞》、侗族的《多耶》、甘肃的《祭龙船》、独龙族的《牛锅庄舞》、湖南的《巫舞》等舞蹈,所表达的则是在自然生存法则中,“优胜劣汰”是事物发展前进的根本。羊角短舞:由7人集体表演,舞时,1人拿朝笏、牛角、铜铃领舞,2人手持羊角,2人持短鼓随后载歌载舞,口唱“野羊撬”,互相穿插,2人吹笛子伴奏。刘晓汗在《“十二兽”历法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中描述“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7]。(4)军事战争需求类:奴隶社会战争频繁,需要随时操练军队,像弓箭射击、搏击动作等军事集体动作,呼以口令,合以乐拍,由此而演化成武舞。《周礼•乐师•舞师》曾提到6种舞法,分别根据舞具和饰物的不同而命名:手持兵器而舞称为“干舞”或“兵舞”;手持一种鸟羽或五彩缯而舞称为“帗”舞,《大侬舞》和《角抵舞》是出自原始社会战争并保存时间最长的战争性舞蹈。《打四帅》《北府与白马》等插进了许多武术的技巧;《出兵收兵》等舞段,反映了盘王召集瑶族五旗兵马操练以反抗强暴镇压和得胜归来的情景,舞中2人对跳四方,飞跃扑打,气氛激烈,表现瑶人对古代战争的追忆;动作有单棍、转棍、夹棍、摆棍等。2早期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文化民间素有“壮族住水头,苗族彝族住山头,瑶族住箐头”之称,人类早期为了生存和繁衍,学会的各种技能都是体育形态的雏形。传承性是指民族体育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则是将传统的该民族制度、习俗、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从而达到了民族舞蹈的传承。(1)农耕文化:拉祜族的芦笙舞,像芟地、犁地、挖地、撒谷种、扶谷子、割谷子、背谷子、舂谷子等都是模仿生产劳动的舞蹈套路。佤族的“狩猎舞”、爱伲族的“采茶舞”、彝族的“纺棉舞”、哈尼族的“栽秧鼓舞”等亦都如此。壮族以种水稻为主,牛是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因此他们对牛有无限的感激,甚至崇敬备至。壮族的“牛头舞”中有舞出牛摆角、舔脚、摇尾、滚塘、踩四方等舞蹈元素。这些舞蹈都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通过生产实践孕育而生的舞蹈,成为传授生产技能的教育手段。(2)草原文化:《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执牛尾,投足以歌八蝄。羌族的锅庄舞起源于古代雪域儿女围绕篝火或室内外火塘,进行祭祀性和娱乐性的歌舞。舞蹈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渴望。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羌族历史的演变,繁衍不息,成为了当今休息娱乐的健身舞蹈方式。人们通过民间体育舞蹈锻炼,培养自己具有果敢、顽强、坚毅、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3)海洋文化:京族的沿海渔业是他们主要生计方式,同时兼营农业。京族民间舞蹈是在承袭母体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传统的民族节日“唱哈节”上,有青年妇女表演《灯舞》《跳天灯》《采茶摸螺》《敬酒舞》和《进香舞》等,这些民间舞蹈是京族哈节的组成部分。“哈节”是京族人民纪念祖先的节日,祭祀仪式在“哈亭”(京族祠堂)上举行,属于是敬奉神灵、祈求丰收、人丁兴旺的传统民族节日。海边生活的先民居住在偏僻的海岛上,他们以捕鱼为主,常年出没在大海之中。对大海的依赖、敬畏和征服的心理过程,形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海洋文化。3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嬗变中的迁徙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过渡到现代社会,由此留下了许多原始社会的印记,并保留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守护着数百年的历史文明,但是百年如故的民族舞蹈甚是少见。社会的文明进步、劳动工具的改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族文化的融合等因素促使了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变迁及整合。在社会的转型中,民族民间体育舞蹈也有一个嬗变、迁徙和发展的过程。(1)农耕文化区的少数民族民俗舞蹈。傣族的舞蹈特征表现为:屈膝半蹲的姿态上屈伸颤动,手臂保持三道湾的造型,做后轮翻腕,手脚同时一边顺的动作,上身随手臂左右摆动。经过长期的舞台化洗礼,动作特点已逐渐向准确、干净、敏捷、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动作与音乐结合,心灵与肉体结合起来,逐渐向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方向发展。佤族舞蹈:在宗教祭祀类和民俗娱乐类舞蹈中,宗教祭祀类的民俗舞蹈“木鼓舞”拉木鼓,跳大鼓房,檦牛舞、敲木鼓、迎头舞扽,这是木鼓祭祀仪式中的一系列巫术歌舞行为。佤族的民俗娱乐与其居住的山地环境有关,舞蹈多以模拟鸟兽动作为主。佤族舞蹈的特征表现为:屈膝上下弹动,强调节奏重拍时向下,舞步以一步跺、一步踢、三步跺、三步踢为主,强调走时轻柔、跺地有力。舞蹈表现出人们奔放、朴质韧性的风格。由于广西偏僻的山区环境与道路交通的阻隔,壮族祭祀舞蹈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保存了其原有的生态风貌。《扁担舞》案例分析: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编的《隆山县志》记载:每年元旦(指农历初一)至元宵节为自由娱乐期间,届时,妇女三五成群做打春堂之乐,以预祝丰年,故有谚语“正月春堂声轰轰,今年到处乐添牛”。如今的扁担舞:主要以5/4、4/4、3/4或7/4拍的节奏为主,动作从侧身击,弧形击鼓、跨腿击鼓、点步吸腿跳、扛梆跳步、抬腿步、穿山洞、打猎、扭筛、播种……到技法创编、舞美、音效方面转化,营造舞台效果化。不同的节奏构成动作的不同力度和幅度,从而构成扁担舞独有的舞蹈特色,并以激越的扁担敲击出节奏和欢快的舞蹈动作来抒发壮族人祈愿生活美好的心情。(2)畜牧文化区域的少数民族民俗舞蹈。苔原畜牧、戈壁草原游牧、盆地草原游牧、渔猎采集文化:民族体育舞蹈中的“铜鼓舞”“竹竿舞”中,要求参与者中的每个个体都与集体密不可分,要求统一行动,整齐划一,强调群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木鼓舞”是贵州省民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其民族的先民们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跋涉、开辟疆土、创建美好家园的过程。舞蹈主要是拜神、择偶、祈丰年、庆丰收时所表现的一种情怀。苗族的“芦笙舞”:舞者边吹边舞,做快速旋转、矮步、翻滚、倒立等技巧动作,没有一定的训练基础是很难完成的。白族的霸王鞭:表演者手拿霸王鞭做各种穿花、进退、下蹲转身、跳跃等动作。苗族芦笙舞,白族的霸王鞭,佤族的剽牛舞和射日舞,傣族的刀舞、棒舞、棍舞、拳舞、孔雀舞,彝族的跳月琴,哈尼族的竹筒舞,壮族的同鼓舞,土家族的摆手舞,所有这些舞蹈都表明了体育与舞蹈之间的密不可分,它既是一种舞蹈表演,有时也是一种增强体质的体育活动。案例分析:傣族民俗舞蹈,一般为2/4拍,舞蹈动律突出颈部,腿部是快屈慢伸,以身体内在力度形成动作与动作的鲜明对比,并以此带动手臂动作。用“力”来控制动作的行进,在里面就包含有舞蹈表演元素。其基本舞蹈动作是:鸳鸯抖翅、鸳鸯踩水,抖翅合十、鸳鸯回头等。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人体文化,其传承方式在于言传身教,而体育舞蹈不仅跳出民族动作,更跳出生产活动过程,它是一种地域生存特征。现代的傣族民俗舞蹈更注重女性的柔美、形体的“三弯”、关节的“颤”等舞技表演套路。4结语原始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活动是在生产方式演变和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社会竞争冲突以及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它们既保留了本民族的原始文化特征,同时也借鉴和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活动内容,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变迁、回馈和融合中发展成为了今天的民族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它们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且又加入了不少现代成分,由此,民族舞蹈文化既被保留,也被不断发展和创造,可以说是保留、传承和发展共存。各民族民间的生活娱乐和风俗习惯对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下,民族民间舞蹈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商业推广活动品牌的平台。参考文献[1]常任侠.中国舞蹈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2]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一样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王亚琼,杨庆辞,罗曦娟.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美)费鹤立,著.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采集、保护与传播: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项社会人类学调研[M].何国强,许韶明,译.云南大学出社,2010:72-81.[6]何建安.中国民间舞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7]张瑞林.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张建宏.乡村旅游影响下浙中地区古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研究[J].经济论坛,2015(9):105-107.第五篇:体育舞蹈在大众健身的作用摘要:21世纪是个不断进步的时代,人们对未来的各项追求在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体育舞蹈是一项业余生活中不错的选择,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强体质。此文从体育舞蹈的本身的特点、多彩的内涵及对民众健美、健身、健心很多方面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行透析,为热衷体育舞蹈运动的人民群众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方法方式,为普通民众全民健身提供新的方法手段,增加了大众健身方式。关键词:体育舞蹈;大众;健身;作用当代社会的文化水平和业余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娱乐健身方式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身体锻炼、开阔视野、娱乐身心的方面。全面地从事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早已是民众娱乐的充实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当代流行的民众娱乐健身活动,它能够充分地将舞蹈与体育艺术完美结合,一方面展现出艺术的美,另一方面从体育角度展示出速度、力量、竞技。在研究的方向来看,体育舞蹈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研究,比如身体的代谢率、能量的消耗指标等生理指标的研究中来分析。体育舞蹈是一项很健康的室外活动项目。此篇文章从多角度来分析体育舞蹈在大众健身中的意义,激发大众积极地参与到室外娱乐健身中去,达到了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发挥了体育舞蹈在大众健身中重要的意义。1体育舞蹈的界定1.1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从美以及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它诠释着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示着体育和舞蹈的碰撞下产生的美妙的舞蹈姿态和内涵。从大众健身的角度来讲,业余的体育舞蹈活动,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情操,锻炼着人们的身体基础技能与状态,是一项人人都可参与其中,普遍的大众健身活动,但又是一项充满着艺术美的健身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愉悦了心情。在国际上,体育舞蹈是一项竞技项目,它可以以集体或双人、单人的表演比赛方式来呈现,风靡了全球各地。体育舞蹈中10种舞蹈风格代表着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格以及背景,富有独特的风格。1.2体育舞蹈的分类体育舞蹈包括群众体育舞蹈和竞技体育舞蹈两大类。群众体育舞蹈也可以叫作交谊舞,交谊舞的主要动作简单易学,流畅,舞蹈风格多变,多为双人搭档或者集体舞,在舞蹈的锻炼中能够充分地培养情操,改善自身气质,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素质。另一种是竞技体育舞蹈,主要指的是在赛场中专业性较高的体育舞蹈。往往要求技术高,场地合适,服装要得当。1.3体育舞蹈的特点1.3.1体育舞蹈的风格体育舞蹈拥有律动性、节奏性、飘逸性、流动性等多种舞蹈风格。标准舞中,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拥有典雅飘逸,落落大方、浪漫婉约的风格,要求步幅大,舞伴之间配合默契、流动性大。探戈、快步,音乐轻快活泼,旋感律强。拉丁舞中,伦巴讲述的是浪漫离别的爱情故事,所以伦巴舞的舞风就是缠绵忧伤,恰恰恰、桑巴、牛仔,都以风格性强的舞蹈风格呈现,节拍动感,动作夸张,需要舞者表现出热情奔放的舞蹈风格,舞伴之间的配合要相当默契,节拍步伐要统一。牛仔舞则要表现出西部牛仔的热情奔放风格,主要要求舞者的腿部力量与重心掌握。1.3.2规范性体育舞蹈能够成为全球性的竞技比赛项目,同时受到了全世界舞蹈爱好者的瞩目,因为体育舞蹈在舞蹈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众筹购买合同范本
- 免招标合同范本
- 买房赠与车库合同范本
- 冷冻物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届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秋季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交流合同范本
- 义诊合作合同范本
- 兽医雇佣合同范本
- 创建服务合同范本
- 三方企业合资经营合同范本
- 办公室职业健康业务培训
- 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共20篇)
- 2024年重庆三峰环境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作业设计
- 乘务大队客舱服务质量
- 托管岗前培训教学课件
- 机房运维管理制度
- 昆明抚仙湖鳍鱼湾棋盘山度假娱乐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样本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作业设计
- 创鲁班奖工程条件及评审要求XX4
- 交通法规常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