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电影产业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TOC\o"1-4"\h\z\u一、中国电影产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因素:政策、城镇化、资本 41、电影产业发展驱动因素:政策、资本、社会、技术 42、好莱坞与香港经验:城镇人口与资本支持推动产业崛起 53、中国电影产业:政策面、城镇化、金融支持驱动长期发展 7(1)政策面大力扶持 7(2)城镇化进程加快 8(3)多元融资渠道支持 10二、电影消费市场:电影消费环境成熟,观影成为日常消费 111、市场概况:票房5年CAGR39%,电影消费繁荣 112、成因分析:电影消费环境趋成熟,庞大观影需求得以释放 12(1)硬件环境:银幕覆盖率提升,渠道下沉扩大电影消费辐射范围 12(2)用户体验:影院驻扎商圈便利一站式消费、优质视听体验与观影氛围 14(3)支付模式:网络与移动终端支付选座服务成熟助推电影消费井喷 16(4)消费能力:电影票价趋于平民化,观影消费性价比走高 18(5)消费依据:影评网站为电影消费构建完善的评价与参考体系 193、消费属性:观影开始具备大众日常消费属性 214、消费潜力:国内人均年观影次数具备突破2次的潜力 24三、影片竞争格局:国产片份额波动,已具备竞争优势 261、影片容量:年放映量超过300部,国产片与引进片正面竞争 262、国产片票房份额:呈“大小年”波动,竞争与政策影响份额 273、国产片竞争优势:基于本土文化、分众市场,电影工业初步成型 28(1)观众结构悄然变化,国产片基于本土文化、分众市场的竞争力突出 28(2)国产商业电影崛起,电影工业初步成型 304、国产片内部竞争:民营企业主导市场,票房黑马频现 34四、海内外电影产业模式:成熟市场以纵向一体化为主 361、电影产业链: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 362、好莱坞产业模式:纵向一体化的集团模式 36(1)好莱坞以纵向一体化的集团模式为主,制片发行环节集中度高 36(2)好莱坞纵向一体化集团模式由大制片厂体制发展而形成 391)大制片厂制的产生 392)大厂制的机理 403)大厂制的瓦解和变形 413、我国香港产业模式:经历多种体制后走向多元化模式 414、我国内地产业模式:集中度有降低空间,制片厂制与院线制有望并存 44(1)中国电影产业因历史原因,行业集中度、纵向一体化程度高 44(2)中国电影产业集中度有降低空间,制片厂制与院线制有望并存 45五、风险因素 47六、行业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 471、投资策略 472、华谊兄弟 492、光线传媒 50一、中国电影产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因素:政策、城镇化、资本1、电影产业发展驱动因素:政策、资本、社会、技术电影是艺术、文化创意作品,起源于19世纪末;100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较大的产业的规模,主因是在成熟的市场体系中走向了商业化、工业化运营,实现了向大众消费品的转变。截至2021年,全球票房规模已达347亿美元。观察全球电影市场发展,政策因素、资本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四大驱动力。2、好莱坞与香港经验:城镇人口与资本支持推动产业崛起以好莱坞与香港市场为例,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得益于城镇人口资源与融资渠道支持,并由于工业化程度领先,实现了产业规模化。美国电影业发展至今可划分为初创期、好莱坞形成期、黄金时期、变革时期和新发展时期五个阶段。电影产业在美国兴起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实用主义商业意识领先、城镇化人口资源密集、强大的技术优势、华尔街财团与大型传媒集团的金融支持。(1)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培育了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意识,商业电影发展迅速。(2)美国的工业化程度高,带动城市化进程,而电影业依赖于人口资源,因此美国的工业化及其高城市人口占比使得电影快速发展。(3)技术领先为电影发展提供强大支撑。(4)华尔街财团的支持并以大型媒体集团为后盾,使得电影公司获得了运作的资本。香港电影发展史可划分为萌芽时期、动荡时期、起飞时期、黄金时期、艰难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香港电影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产业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而:(1)人口因素:二战以及内地的解放战争这两场战争使得大量的华人移居香港,其中就包括许多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此外大量移民扩张了城市人口,使得电影的消费群体也急剧扩大。(2)资本因素:80年代,正逢内地改革开放,众多资金涌入香港的电影产业。此外,“卖片花”制度盛行,即以预购电影版权来融资,片花销往东南亚、美国、西欧等地区,有了充足的资金投入,催生了80年代香港电影的快速发展。3、中国电影产业:政策面、城镇化、金融支持驱动长期发展在电影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出台,城镇化加速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快速增长,融资渠道多元化、金融资本全而支持的驱动下,中国电影产业正站在繁荣的起点,而临长期发展的契机。(1)政策面大力扶持中国电影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由于政策因素,出于宣传目的,电影产量在战后逐渐恢复。改革开放后,三次政策的转变带来了电影体制和电影产业的变革,80年代制片厂获得剧本投产权后故事片发展迅速;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后原有的国家控制的体制难以适应,导致票房下跌,许多小型影院关闭;2002年进行融资和院线的体制改革,电影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自院线制改革后,电影业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以来;政策而持续出台从整体角度及扶持细分领域,如税收、融资、版权保护、放映等方而各项帮助与指导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而的大力扶持,奠定了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石。(2)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正在处于持续城镇化过程中,2021年城镇人口首过7亿,占总人口的52.57%。尤其在城镇化被定位为经济增长新支撑点的大背景下,城镇人口密度提升正在成为电影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内人均GDP实现质的飞跃之后,文化消费升级成为产业界和资本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从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主要有两个重要时间段。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开始增速;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文化消费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文化产业GDP占比直线上升,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202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大关,按发达国家先例,我国文化消费将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我国城镇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在过去5-10年间已快速增长,在消费性支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3)多元融资渠道支持电影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电影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国内电影的融资渠道已经从单一的制片商投资变为集政府、企业、风险投资、个人投资、基金于一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并且还可以通过金融贷款、预售版权及在影片中植入广告来筹措资金。尤其是政策而强调金融支持文化发展,使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领域全而受益。近年来电影市场活跃,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行业。风险投资、私募资本等机构已从资本层而深度介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且从历史上集中于电影项目投资转向规模性的战略投资和产业布局。截至2021年,国内影视产业基金已达到17支,总规模已超过200亿人民币。金融资本的全而支持,融资渠道的扩展将成为国内电影产业走向繁荣的强大推动力。二、电影消费市场:电影消费环境成熟,观影成为日常消费1、市场概况:票房5年CAGR39%,电影消费繁荣自院线制改革以来,国内电影市场已经保持10年高速增长,CAGR接近38%;过去5年票房CAGR为38.69%,观影人次CAGR为33.44%02022年上半年票房近110亿,同比增长40%;票房增长主要由观影人次拉动,观影人次同比增长50%左右。2021年国内电影票房规模已达170亿;以35%的年增速前瞻,2022年票房规模将接近230亿。2、成因分析:电影消费环境趋成熟,庞大观影需求得以释放(1)硬件环境:银幕覆盖率提升,渠道下沉扩大电影消费辐射范围国内电影市场自2001年院线制改革以来,在低基数上实现高速增长;在2023年票房规模突破100亿之后,进入由影院渠道快速增加拉动增长的阶段。2020年以来,票房增速与银幕覆盖率提升趋于匹配。在2023年票房市场规模化之后,影院投资热潮涌动;过去三年,国内银幕数CAGR达40%。2021年国内银幕数破万,达13118块。尽管银幕覆盖率近几年快速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人均银幕数仍然过低;每百万人拥有银幕数不足10块,尤其在三线以下城市,影院设施仍然相对匾乏;影院渠道的持续下沉、全国范围内银幕数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2022年影院与银幕数高增长趋势仍在继续,1-4月国内新增影院数超过250座;截至5月上半月,国内银幕总数已经超过15000块。2021年以来,国内银幕数的增长开始集中在二三线以下城市,渠道下沉的趋势确立。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河北、宁夏、重庆等地区则率先实现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到2021年底,全国县级城市已拥有数字影院近千座,银幕数超过3000块;该发展趋势大大提升了电影消费的辐射范围,使得电影市场半径持续扩大。2021年以来,二线以下地区的票房收入增速已全而超越北上广地区。(2)用户体验:影院驻扎商圈便利一站式消费、优质视听体验与观影氛围国内一二线城市影院建设已较为成熟。北京、上海影院数都已经达120座左右;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电影院布点基本完成,观影、餐饮服务、购物商场或大型购物超市一站式消费的便利吸引观众将电影作为日常消费的选择之一。国内多数二三线城市影院数已达20家以上,多优先驻扎当地核心商圈进而辐射全城。国内影院设施已达到先进水准,提供的高保真高品质及具冲击性的视听效果、舒适的座椅、优质的观影气氛使得观影体验优于DVD、在线观看影片。影院的大屏,尤其是IMAX,3D等先进的高精密度电影系统,提供水晶般清晰且立体的视觉效果,配以先进音响系统带来的震撼声音,可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影院卖品部出售的制作考究的桶装爆米花、配套饮料零食,影院电影海报与衍生品展示出售构成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优质的观影环境。市场化竞争环境中,影院纷纷采取各种促销手段、举办首映见而会等观影活动,也成为吸引观众的法宝。影院驻扎人气商圈便于一站式消费、提供优质视听效果与观影氛围等要素组合成优良的观影用户体验,使电影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3)支付模式:网络与移动终端支付选座服务成熟助推电影消费井喷网络与移动终端购票选座的普及成为优化电影消费环境的另一重要推动因素。在2021年之前,提供在线销售电影票与选座服务的主要为格瓦拉、网票网等专业售票网站;票价高于仅实现电影兑换券销售的团购模式。2021年以来,国内知名电影社交网站时光网、豆瓣先后开展网络、App售票与选座服务,并适当拉低了在线销售的票价。2022年以来,移动终端电影售票选座专业App云涌,提供集影讯查询、地理定位、影片与场次推荐、24小时在线购票选座、评论与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在线购票模式的成熟助推电影消费井喷。今年在线销售已占据上海联合院线50%的票房份额。iTunesStore排行板前300应用中,有4款电影购票专用App(不含团购)。(4)消费能力:电影票价趋于平民化,观影消费性价比走高国内电影票均价多年来维持稳定;原因在于银幕覆盖率快速提升,渠道普及尤其是团购等新型代理销售模式兴起后票价涨幅趋缓。2021年国内电影票均价约37元;在物价高涨的年代,电影票价长期维持平稳,使电影消费逐渐平民化。与外出就餐、K丁V、看话剧/演出、短途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相比,观影人均花费已相对低廉,具有较高性价比。电影消费已经从奢侈消费转化为可选消费甚至日常消费。根据艺恩咨询调查结果,票价过高、影片本身不吸引人是影响观众影院观影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银幕覆盖率的持续提升,票价性价比仍有优化空间,将进一步培育大众观影习惯。(5)消费依据:影评网站为电影消费构建完善的评价与参考体系根据艺恩咨询及各类媒体的观众调查,口碑营销对于吸引观影具有关键作用;六成以上观众表示会参考网络评分来决定观影。国内专业电影社交网站时光网、豆瓣等经过多年积淀,已拢聚大量观众对影片打分与分享影评,为电影消费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与参考体系。时光网已建立专业的电影资料库,可及时介绍全球最新的电影和碟讯,每日汇集几十万影人和影迷对电影进行打分与分享观影感受;豆瓣电影是国内另一知名的电影社区,涵盖广泛的影视资料库和海量影迷,豆瓣评分与社交圈口碑传播对影迷观影决定影响力较高。《北京遇上西雅图》与《疯狂原始人》为由网络评价体系、口碑营销驱动的延长热映期并取得票房佳绩的两大案例。《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中小成本投资影片,上映前的发行宣传堪称低调;但在上映初期,以“刁钻”著称的豆瓣上该片以零差评创造了“奇迹”,且在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用户们积极分享了相关视频、语录,讨论观影感受;许多明星微博、草根大号也发出了积极的评价。在良好的评价体系参照下,该片观影热度持续升温,单日最高票房出现在上映后第十天,颠覆了影片单日票房在首周之后逐步走低的历史经验。《疯狂原始人》在国内上映前几无宣传;作为动画影片,排片份额始终居于同期大片《特种部队》等之后。但该片自上映伊始便在豆瓣、时光网上获得高分评价;在良好口碑持续发酵作用下,影片在五一小长假周票房得以井喷;随着上映时间的推移,排片份额稳步下降之后也仍有波段性的票房反弹,尤其在六一前后再次获得观众青睐。由于太受欢迎,原本应在5月21日下档的《疯狂原始人》延期至6月份下线;在《钢铁侠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多部热映影片的包夹中,取得了过3亿的票房成绩。3、消费属性:观影开始具备大众日常消费属性电影消费环境的成熟,使国内庞大的观影需求得以释放;电影消费开始具备大众日常消费的属性;体现在:1.电影消费在一线城市已率先成为日常消费。2.节假档期票房井喷趋于常态化,体现出观影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娱乐主要选择之一。3.电影话题成为大众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北京人均观影次数2020年底突破1.5次/年,上海人均观影次数2020年底接近1.2次/年;电影消费在一线城市已率先成为日常消费。2022年以来元旦档、春节情人节档、五一档等节假档期票房均创佳绩;尤其春节与五一档期周观影人次均突破2000万人次,周票房分别达8.57,9.42亿,接近非节假周的3倍。即便在媒体报道的差口碑影片《富春山居图》排片独大的端午档期,周票房也突破4亿。节假档期票房井喷趋于常态化,体现出观影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娱乐主要选择之一。2022年以来,已有5部电影票房过5亿,对应观影人次均在1600万以上;精品影片拉动观影热潮,观影人次普遍规模化也印证了文化消费升级落脚于电影业。跟随精品电影单片观影人次规模化,谈论在映影片话题的热潮在社交网络等媒体渠道频繁出现;日常生活中,在映影片及其所映射的生活也已经成为城镇人群茶余饭后社交生活的重要话题。《北京遇上西雅图》引发的都市生活议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掀起的怀旧潮、《中国合伙人》所触及的草根“中国梦”等持续占据社会公众热门话题榜。电影话题已经是大众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看电影、聊电影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4、消费潜力:国内人均年观影次数具备突破2次的潜力对比海外市场,北美拥有近43000块银幕,观影平均票价不到8美元。银幕的普及、低廉的票价、充分的影片供给创造的成熟观影市场,使电影年人均消费次数在4次以上。北美地区,2021年68%左右的人至少去电影院看1次电影;9%的人只看了1部电影,46%的人观影1次以上,13%的人月均观影1次以上。月均观影1次以上的观众贡献了北美地区57%的票房。占北美人口59%的电影爱好者贡献了北美98%的票房。美国与我国香港两个高度城镇化的成熟市场中,每万人拥有银幕数在1块以上,而内地每万人拥有银幕数仍不足0.2块;内地银幕密度仍然具备较高的扩张空间。随着国内银幕密度的提升,票价进一步平民化,观影消费将进一步普及;新增观影人群仍在培育中,而其中电影爱好者观影频次的提升将成为推动票房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横向比较亚洲韩国、中国香港、日本市场,人均观影次数最低的日本年人均电影消费也在1.4次,韩国、中国香港则在2.5次以上。在银幕覆盖率提升、影院观影体验优良、选座支付模式便利化、票价平民化、电影消费评价体系完善等因素推动电影消费环境趋于成熟的大背景下,观影正在加速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国内人均年观影次数具备突破2次的潜力。三、影片竞争格局:国产片份额波动,已具备竞争优势1、影片容量:年放映量超过300部,国产片与引进片正面竞争2021年进入院线放映的电影数在300部左右,其中国产片231部,引进片76部;国产片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放映的国产片仅占总产量745部的31%左右。但观察过去几年国产片上映情况,进入院线的影片数占比从总产量的20%以下提升至31%,体现了银幕数快速增长后,放映影片的容量得以扩张。票房过亿的国产片过去2年维持在20部左右,占总产量份额仅3%左右;影片票房份额高度集中,过亿影片票房份额占国产片总票房60%左右。票房过亿的引进片在2021年达到23部,占上映总数的30%左右,整体质量较高的引进片为国产片的主要竞争对手。2、国产片票房份额:呈“大小年”波动,竞争与政策影响份额过去十年间,国产片票房份额整体维持在50%以上;2021年中美电影新政将海外分账大片数从20部提升至34部之后,国产片份额首次跌至50%以下,仅为48.46%。而2022年上半年国产片则力压海外片,票房全线爆发;上半年国产片票房过68亿,市场份额过62%。国产片在好莱坞分账片等引进片的竞争包围中,整体的票房份额具有“大小年”的波动特征。过去几年间,2021,2023年是国产片相对的“大年”,2021年为“小年”;票房份额与同期引进片的竞争激烈程度有关。统计2023-2021年票房Top10引进片的豆瓣评分,2023年引进片整体得分偏低,2021年引进片整体得分高。政策而为影响票房的另一重要因素,中美电影新政扩大分账片引进数量,打压了国产片票房空间;而2021年底电影专项资金管委会公布4项补贴政策,在制作和排片上对国产片进行扶持,为2022年以来国产片的崛起表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国产片竞争优势:基于本土文化、分众市场,电影工业初步成型(1)观众结构悄然变化,国产片基于本土文化、分众市场的竞争力突出跟随着渠道下沉趋势,二线以下地区银幕覆盖率提升拉动当地观影人次高增长;国内电影观众地域结构从过去相对集中于一线城市扩展为多地域性;观影口味也随之出现地域差异。银幕密度的提升使得观影的交通更为便利,影院观众单人观影频次呈现增加的趋势;对于电影题材的多元化诉求在提升。基于观影的成本优势,学生人群也大规模涌入影院;对于渴望找到存在感的年轻群体,现实题材的吸引力在增加。观众结构、口味的变化,使国产片基于本土文化、分众市场打造口碑强片的竞争力突出。2022年上半年国产片力压海外片,票房全线爆发。《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中小成本影片题材接地气,表达了大众参与感强的生活主题与并引发广泛共鸣,票房集体过5亿。而《北京遇上西雅图》、《分手合约》验证了女性分众市场的规模化;《小时代》则为85,90后分众市场崛起的典型案例。(2)国产商业电影崛起,电影工业初步成型2022年上半年国产片票房爆发验证了大陆电影工业初步成型,商业电影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参考海外市场经验,好莱坞的腾飞本质上是工业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以后的娱乐工业的成长和繁荣,其代表的电影工业机制,集合了商业电影在制片、发行和播映方而的一整套成熟的运营方略;其精髓为主打尊重大众需求的商业影片,实践类型化工业化生产模式,采用强大而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段进行推广。国内电影业在制片与营销环节已经具备工业化特征。《泰同》做规范的喜剧,《致青春》打群体怀旧牌,《中国合伙人》放弃了原创剧本中的不堪与残忍,聚焦励志主题;一系列卖座国产片在题材上一致表现出了尊重市场提升大众参与感并回归娱乐性,也标志着“制片人式导演”的崛起。在叙事结构上,国产片愈加善于借鉴成熟市场的类型电影,并加以本土化改造。以《泰同》为例,影片被其编剧称为“严肃的喜剧片”,创作过程严格遵守公路喜剧片的规则;每一个故事节点都必须完成人物命运、人物关系、喜剧桥段三大任务,所有的要素都经过精密计算。宣传发行环节,国内发行公司已经趋于专业化,其中不乏光线与乐视影业下沉营销体系的规模化专业发行人员模式。《西游降魔篇》、《致青春》等影片的发行过程验证了国内领先的发行团队具备“全民事件”式的营销能力。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乐视影业基于“基础受众+数据+主创”的思路,在创新并精细化营销宣传方案的探索上成功实现突破。国内电影营销专业市场规模化,以及制作环节的影视后期流程化生产端倪初现等现象进一步验证了国内电影工业成型。国产商业电影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专业的电影营销市场;在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传统环节之外,电影营销正在成为第四个细分服务流程。2021年电影营销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4亿。2022年6月,曾被誉为国内后期制作四大公司天工映画、异彩映画、异彩影视、乐盛文化,联合宣布资产整合重组,共同成立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电影后期基地“天工异彩”。重组前,四家公司在国产电影后期制作环节市场占有率达1/3。天工异彩成立后,将基于原先四个团队的优势资源互补,将后期剪辑、视效制作、电影调光、数据管理、3D立体制作、声音制作等后期工作形成“流程化”生产模式。国内的影视后期制作将由此迈入流程化、精简化的工业时代。4、国产片内部竞争:民营企业主导市场,票房黑马频现国内电影制作机构已经数以百计,大致可分为国有与民营两大阵营;国有电影机构也大都已经改制为企业。总体而言,国有电影企业每年电影产量较高,但多数投资规模不大,创作动机较复杂,真正具备市场影响力的作品较少,更多是利用自有资源参与其他民营企业生产的影片并获得投资回报。进入主流电影市场的影片由民营企业主导,目前约有20家左右电影企业较为活跃,提供了市场上绝大部分有影响的产品;观察2021年票房Top20国产片,出品方主要为民营电影企业。但无论从生产规模、对生产要素的控制力、电影工业和技术水平、电影盈利能力、电影专业化管理等,都与好莱坞等成熟市场的企业相去甚远。由领导性的现代企业引导的大电影产业架构仍然没有真正形成;在院线影片容量扩张的背景下,“黑马”影片频现,国产影片市场格局仍存在较高变数。四、海内外电影产业模式:成熟市场以纵向一体化为主1、电影产业链: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电影产业的产业链分为四个环节,电影制作令电影发行令电影放映令后电影产品开发,其中前三个环节属于狭义的电影产业,制作、发行和放映分别是电影产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子行业。而后电影产品,包括音像、图书、玩具、主图公园等衍生产品或服务,属于电影产业的周边产业。按照产业链顺序产生的电影产品为电影海报、贴片广告、正片、电影版权、音像制品及相关制品。2、好莱坞产业模式:纵向一体化的集团模式(1)好莱坞以纵向一体化的集团模式为主,制片发行环节集中度高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模式以纵向一体化的集团模式为主,由六大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公司占据市场的主导。该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并且提高进入壁垒。好莱坞有大约100家大小不一的制片公司,以工厂流水线方式制作电影,以精细的分工、制片人专权、明星制等为特点,在生产的各个层而进行分工;但制片发行环节高度集中。原因在于大电影公司采用“高投入、少产出”的大片模式与电视内容拉开差距,并提高制片环节的进入门槛;同时,背靠大型传媒集团的电影公司利用集团旗下控制的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体机构占据宣传发行的绝对优势。2021年,美国前八大电影公司影片票房集中度达90过去十年电影公司CR8持续提升。美国的电影发行采用跨媒体发行;几大电影公司背靠的大型传媒集团往往控制着制片、发行的所有环节,旗下拥有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体机构,可通过电视、电视电影、DVD、录像带、网络等媒体的发行与电影上映发行配合紧密,形成一个成熟的播放顺序:全国电影院首映令发行到海外电影院令付费频道播出令全球发行录像带/DVD}在主要的免费电视频道上播出令在二轮免费电视频道播出。六大公司出品的电影成本近年来约为单部1亿美元,其中营销费用约占1/3,2001-2020年间稳定在3000-4000万美元之间。在典型的电影产业链模式中,除电影上映外的发行均属于后电影产品。除了衍生品之外的后电影产品和电影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发行链。对于发行方而言,影院的收入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通常只占整体收入的20%。放映环节主要依靠销售饮料、食品获取大部分收入;影院的地区集中度高于全国集中度。从1970年代开始,美国的电影院对于所有的电影在同一时段收取同样的价格。美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在影院收入中占比很小,由于制作发行方与放映方对票房的分配约为9:1,因而影院主要通过销售饮料、食品等获得利润。如2023年影院票房收入为72.8亿美元,按比例提成,影院可获得约7亿美元,而影院食品销售收入则达到了32亿美元。自“派拉蒙法案”后,虽然电影公司必须与影院分离,但由于90年代的并购潮,目前六大公司所属的集团也拥有自己的影院,故而发行方与放映方仍然有较多的关联。放映环节的集中度低于制片和发行两个环节,2021年美国最大的前十家院线总计拥有银幕块数22152块,占总银幕数量的57%,且这十家院线的总部分属十个城市。据1996年NATO的统计,以底特律为例,CR4值达到了71%,可见在放映业,地区性的集中度高于全国性的集中度。(2)好莱坞纵向一体化集团模式由大制片厂体制发展而形成美国好莱坞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兴起是大厂制的第一次成熟,大制片厂制度是由制片厂掌握着制作、发行、放映的全过程,将电影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转变为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达成这种纵向垄断的方式主要是收购。1)大制片厂制的产生美国电影业发展的源头是由商业放映渠道发展驱动的,据30年代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放映业的收益超过制片和发行业之和的十倍,因而作为电影业源头的制片业收入远少于末端的放映业。因此,制片业不得不购买一些影院依靠放映来平衡开支,而放映业也不得不投资一些制片厂来获得固定的影片来源,同时,发行业作为两者的纽带,经常是双方在分配利润时向对方施压的重要祛码,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必然会形成纵向的垄断。财团的介入是大厂制产生的资本保障,要形成一体化,则需要进行收购和新建影院,制片厂本身没有如此多的资金,且正逢有声电影问世,制片成本陡增,于是华尔街两大财团洛克菲勒和摩根顺势进驻好莱坞。2)大厂制的机理制作环节:以尽可能多生产和尽可能生产大片为目的;以明星制和生产流水线制为方法。由于已经控制了放映环节,且在当时影片只要制作出来,即有观众,所以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生产,并且生产大片。好莱坞通过明星制与演员签订合约,使明星成为影片的品牌,作为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并且获得这些优秀演员后,还可以抬高进入壁垒阻止独立电影制片厂的发展。而生产流水线制则将生产细化,建立创作部、演员部、技术部、维修部、宣传部甚至医院和消防队,来提高生产效率。发行环节:成批定片制和低价的海外销售策略。发行业产生较晚,且在诞生伊始就被大制片公司控制。卖座影片多是大制片公司的大明星主演的电影,大制片公司利用明星效应强迫搭售影片,影院如果要放映大明星的某一部片子,就必须同时放映其他一般演员的片子。而当时对版权的保护使得影院只能租借片子播放,这就更加强了制片公司搭售的行为。美国国内的电影业没有受到一战的波及,发展迅速,国内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一般影片在国内市场就已经收回成本,因而在海外发行时选择低价策略,抢夺市场。而欧洲正逢战争结束,电影业还未从冲击中恢复便遭到美国影片的价格战,大批电影公司倒闭。从此好莱坞占据了欧洲的市场。放映环节:映轮一一映区一一轮空机制和双片放映机制。映轮一一映区一一轮空机制是指在设施好、票价高的影院和地区进行首轮放映,然后在票价稍低的地区第二轮放映,甚至进行三、四轮的放映,而每一轮中的间隔则是轮空。这种机制为放映业最大限度地攫取了利润。双片制则是每一场放映一部正片和一部加片。3)大厂制的瓦解和变形大厂制由于形成了垄断,遭到美国政府的诉讼,在派拉蒙法案后,政府要求大厂们放弃制作、发行、放映中的一个环节,于是大厂们选择放弃放映业,虽然放映业利润最高,但资源分散,所以大厂选择掌握上游的影片生产和发行。同时,大厂们在放弃了影院后又重新购买了原有规模1/3的影院,对于这种行为,法院只能做出妥协。大厂制虽然由政府的反垄断法案而瓦解,但其变形却延续到现在,80年代媒体集团的收购潮兴起,大制片公司纷纷被媒体巨头收入囊中,同时这些媒体集团旗下也经营从电影院到电视、网络、出版等各种形式的媒体,形成了新的“大厂制”一一集团制,其最终形态和大厂制类似,都是完成了纵向一体化。3、我国香港产业模式:经历多种体制后走向多元化模式香港电影工业先后经历了独立制片体制、制片厂体制、“卫星制”制片体制、院线营销体制等产业模式;其中昌盛与繁荣时期占主导的分别是制片厂体制和院线营销体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多元产业模式融合的阶段;特点是制作环节大厂制与独立制并存,发行环节大厂制与卫星制并存,放映环节院线众多各有特色。制作环节大厂与独立并存,与内地合拍成为发展趋势。香港拥有寰亚、美亚和英皇等兼具发行和制作的电影公司,也有如泽东、永盛等专注制片的公司,其中大公司对市场份额的集中没有好莱坞那样大,因而独立电影制作公司仍有较大生存空间。近年来,与内地合拍电影成为香港大电影公司的一种主流趋势;这表明在香港本土电影市场陷入困境、内地电影发展迅速的当下,众多香港电影公司选择与内地合拍,在获得充足资金的同时扩大内地市场。发行环节大厂制与卫星制并存。香港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嘉禾娱乐,是卫星制的创始者。嘉禾本身专注于发行,而将制作等业务交由卫星制作公司完成。除了嘉禾和中国星外,几个较大的电影发行公司均为兼有发行和制作的公司。放映环节院线众多,各有特色。香港目前拥有电影院152座,共分为13条院线,即嘉乐、德宝、新宝、金公主、海运、百老汇、泛亚、京都、UA等,这些院线各有不同特色,有的偏爱本土电影,有的偏爱好莱坞影片,有的则偏爱欧洲文艺片。有别于好莱坞,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经历了院线制主导的产业模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称为香港电影飞黄腾达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产业模式由院线制主导。院线制和大厂制类似,其目的和最终的形态都是纵向一体化,区别在于发起的源头,大厂制的起源是制片公司的强势,通过购买、新建影院实现的。院线制则是由电影院发起的,对上游的强势介入。香港的80年代,院线制兴起,院线是指拥有一定数量以上影院的公司,由于影院是最接近观众的,而且电影产量越来越高,影院可以选择大厂之外的许多优秀影片放映,因此对大厂的依赖减少,而影院本身的利润又高于制片和发行业,因此在自身实力增强后,开始反向渗透产业链上游,投资拍摄电影。香港院线制最终因为录像带租赁市场的兴起,以及港外资金介入,控制制片业等原因而没落,但是从机制上将,院线制仍然是具有生命力的。4、我国内地产业模式:集中度有降低空间,制片厂制与院线制有望并存(1)中国电影产业因历史原因,行业集中度、纵向一体化程度高中国电影产业的三个环节原先都由国有制片厂控制,而在转向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原有的大型国有制片厂如中影依然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民营的公司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善于学习海外先进的产业经验,很快也形成了保利博纳、华谊兄弟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国电影产业从制作、发行到放映这三个环节的集中度都要高于国外,通常国外的发行行业集中度最高,制片其次,放映集中度最低。而我国的院线集中度也十分明显,中国院线CR5值为48%}CR10为71%;美国院线CR10值为60%左右。国内院线在2002年改革之后,打破了以省、市等行政区域进行院线经营的方式,跨省院线兴起,并且在改制后众多省级院线开始联合以应对市场竞争,如上海联和、北京新联影等,于是迅速形成了五大院线的格局,从而在短短7年内达到较高的集中度。中国电影产业纵向一体化的程度也十分高,其中仍以中影为最典型的代表,中影拥有五大院线里中影星美、中影南方新干线、北京新联影的股份。当下中国电影产业中大型的发行公司几乎都投资制作电影,而五大院线也先后介入发行、制片等中上游环节。纵观国外电影产业,各环节的集中度、纵向一体化程度通常都较高,而中国这两方而的程度都高于美国等国家,其原因主要是曾经的国有体制在转向市场化时,国有大型公司垄断地位的延续。(2)中国电影产业集中度有降低空间,制片厂制与院线制有望并存中国电影产业的高度集中格局与产业化市场化历史较短有关;在投融资渠道放开,电影市场活跃吸引各路资金参与之后,民营企业有望进一步的快速发展,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各环节市场集中度均有降低的空间。制片环节:在2023年以前,国内票房收入过度依赖于大片,众多中小制作的电影生存空间匿乏。2020年《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等中小成本影片成为票房黑马以来,国内电影票房格局由大片垄断向多层次、多类别转变。在银幕数快速扩张,分众市场崛起,院线放映影片差异化诉求提升的大背景下,“黑马”电影有望频现,票房集中度将趋于降低。而商业片定位细分市场选择题材、搭配主创元素、营销宣传以提升项目回报率的运营策略将成为趋势。电影市场活跃吸引资金不断涌入,料将推高定位分众市场影片的成本门槛,在传统的商业大片之外,原本定位于中小成本的影片精良程度也将得以提升。发行环节:在美国,6大电影公司均背靠大型传媒集团。在国内,尚没有掌控跨媒体渠道的传媒集团出现,主要是由于国内对于电视、出版等行业的政府管控。国内电影业制片、发行、放映各环节公司与电视台、网络媒体、期刊等传媒渠道并非同一集团的隶属关系;影院放映以外的“后电影产品”市场尚未规模化;电影发行的关键在于与院线协调档期的谈判能力,发行效果与片源优势、宣传营销能力高度相关。但随着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渠道用户渗透率的普及趋势,目_新媒体营销已发展为电影宣传的首要阵地,未来制片与新媒体渠道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值得关注。院线制有望成为纵向一体化的重要路径:万达集团以万达影院为切入口,近年来开始投资制片,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由于中国电影业企业目前总体规模较小,即使是占据整个电影产业半壁江山的中影集团,总资产也不过几十亿元。而如房地产等拥有大量资本的产业可以凭借其资金上的优势,收购电影企业。目前商业大片回报率,已经开始吸引一些其他产业的公司用控股形式进入电影行业。华谊兄弟建立制片发行放映垂直一体化,代表了制片厂制模式的发展:华谊兄弟依托强大的电影制片与发行能力,向影院放映环节积极延伸,旗下已拥有15家电影院,其中13家实现运营;代表了民营公司以制片厂制模式发展纵向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五、风险因素电影项目波动性大;引进片竞争;政策保护放开。六、行业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1、投资策略在行业高成长阶段超配国产片子行业电影消费环境成熟,庞大观影需求得以释放;观影进入日常消费领域,国内人均年观影人次具有突破2次的潜力,我们认为国内电影消费市场空间在600亿以上。尤其在电影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出台,城镇化加速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快速增长,融资渠道多元化、金融资本全而支持的驱动下,中国电影产业正站在繁荣的起点,而临长期发展的契机。尽管国产片票房份额素有大小年起伏,但整体仍受益于行业的长期增长;2020-2021年国产片票房5年CAGR达35.65%。尤其在国产商业电影崛起,国产片基于本土文化、分众市场竞争力突出,且工业化水平提升,电影工业已初步成型构筑的竞争优势支撑下,国产片将长期分享行业繁荣景气。建议在国内银幕密度达到饱和之前,电影业高成长阶段超配国产片子行业。建议以行业性超配的方式平滑单电影项目的波动性。在操作策略上,可选择配置有望打造纵向一体化成为产业链寡头及受益于市场格局多层次转变的公司电影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较高;通过发行、制作、放映三个环节相互渗透,以纵向一体化实现规模化经营,为该行业寡头的基本特征。基于国内电影业因国有制片厂控制等历史原因,目前国内实现纵向一体化的集团主要为中影等国有背景企业。在民营资本更加活跃地介入电影业之后,民营背景的电影集团力量将持续壮大。院线制有望成为纵向一体化的重要路径;而华谊兄弟模式为制片厂制发展纵向一体化的代表。在银幕数快速扩张,分众市场崛起,院线放映影片差异化诉求提升的大背景下,“黑马”电影有望频现。在电影票房格局向多层次、多类别转变过程中,新的制作力量具备崛起的可能。而随着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渠道用户渗透率的普及趋势,且新媒体营销已发展为电影宣传的首要阵地,未来制片与新媒体渠道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值得关注。2、华谊兄弟传媒影视娱乐龙头,影视业务爆发奠定全年增长。公司一季度16.7亿票房占国产片份额46%;下半年看点在于100%投拍的《狄仁杰2》与《私人定制》票房有望取得佳绩。截至一季度末已投入运营影院13家。公司全年业绩值得期待。收购银汉实现影游互动,向综合娱乐集团迈进。公司公告收购游戏公司银汉科技50.88%股权,基于影视内容延伸进一步布局。银汉科技在移动游戏行业地位仅次于腾讯,精细化运作打造游戏精品;核心团队成熟,历史产品生命周期长,且用户活跃度与ARPU值具备领先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向传媒巨头迈进。随着影院业务的持续扩张,公司正在成为国内民营影视企业中领先打造制片发行放映纵向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在原有电影、电视剧、经纪三大主业带动下,公司充分发挥业务间协同性,未来有望进一步通过资本运作加快多层次、跨媒体、跨地区方向的扩张,拓展包括影院放映、影院广告、品牌授权等影视娱乐相关业务。此外还将积极探索新媒体等创新业务,进一步扩大完善其上下游产业链布局。风险提示。影视内容创作风险;政策管制风险;文化衍生开发不及预期风险。3、光线传媒上半年影视业务爆发。《泰同》、《厨子戏子痞子》、《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不二神探》等票房分账与发行收入支撑上半年影视业务爆发。节目广告及演艺活动稳健复苏。2022年公司于央视、卫视的合作得到有效拓展,带来节目广告及演艺活动稳健复苏。电视剧有亮点。欢瑞世纪2022年佳作频出,《精忠岳飞》、《杀狼花2)),《抓紧时间爱》、《胜女的代价2》有望于二季度实现销售。跨媒体战略使得公司中线价值可期。风险提示。地而电视台购买能力下滑;影视制作发行风险;政策监管风险。
2023年三线白酒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5\h3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 PAGEREFToc368485546\h3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 PAGEREFToc368485547\h3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8\h4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 PAGEREFToc368485549\h4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 PAGEREFToc368485550\h5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 PAGEREFToc368485551\h5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 PAGEREFToc368485552\h7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 PAGEREFToc368485553\h8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 PAGEREFToc368485554\h11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 PAGEREFToc368485555\h12六、主要风险 PAGEREFToc368485556\h13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农村白酒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消费呈集中性。据业内人士测算,农村春节期间白酒销量约占全年的75%以上,中秋节白酒的销量约占全年的15%,剩余10%的白酒消费多集中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由于消费的集中性,农村白酒消费的弹性相对较小。城镇化后,带来社交的便捷性,商务往来和朋友宴请增加,以及居民自身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带来白酒销量的增加。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我国已结束人口红利时代,劳动力数量在减少,供给压力之下,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尤其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技工等初级劳动力培训不够,初级劳动者数据更加少,收入增幅更快。如一些木工、水泥工在华东地区的收入都已经达到300-400元/天,远高于一般的办公室普通职员。初级劳动者,作为三线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收入的大幅提高,会更多的选择三线名酒,一些杂牌酒将逐渐被取代,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三线名酒的增长。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葡萄酒在精神特性上则是代表了品味和浪漫,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则越容易接受葡萄酒文化。近年来,我国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的朋友聚会将更多的选择红酒消费。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过去在市场形势很好的情况下,厂家产品线都往上走,二线白酒重点打造500-800的次高端产品,三线白酒也重点打造100-200价位的相对的“高端”产品。但在目前市场形势相对转冷的情形下,二线白酒对100-200价位的份额之争是必然。此外,在消费升级下,一部分原本消费三线白酒的商务消费和居民个人消费会向二线白酒消费转移。中国人的爱面子文化,不同档次的消费是依据消费能力而决定的。当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品质意识增强,有能力消费更高档次的白酒时就有可能会选择品质更好品牌力更强的中高端白酒品牌。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白酒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各省都有自己的三线地产酒,品牌忠诚度都比较高。三线白酒由于品牌力有限,很难拓展其他区域市场。同时,也因为三线白酒品牌高度不够,定价低,即使拓展外围市场,也无法支撑目前高昂的广告费、物流费和销售费用。因此,三线白酒更多的局限于当地销售,大范围扩张的难度大,业绩大幅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三线白酒的扩产带来成本分摊问题,而随着消费升级,三线白酒的销量在下降,成本分摊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三线白酒谨慎乐观。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三线白酒由于净利润率低,提价对净利润增长的敏感系数高,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各品牌都享受产品升级和提价后的丰厚盈利。但随着市场政策环境变化,扩产后的产能过剩,以及消费升级部分消费者向二线白酒转移,市场将供大于求,而由于三线白酒品牌力不够,难以外延式扩张,同时因为品牌壁垒小,竞争将会加剧,在原先提价后高利润的基数上,有可能因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而带来盈利的下降,从而有可能导致负增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判断,2023年上半年一线白酒价格下行主要打压二线白酒,三线白酒尚处于平稳运行,2023年下半年将逐渐传导到三线白酒,同时三线白酒内部将加剧竞争,增速下滑,部分品牌负增长的可能性极大。而这些三线白酒品牌中,原本净利润率高的品牌负增长的可能性更大。从实际经营数据来看,2023年二季度开始,除伊力特和青青稞酒之外,净利率都大幅下挫。当然这一方面三线白酒同样深受反腐影响,另一方面在整个白酒行业都缺乏提价空间的情况下,三线白酒更缺乏品牌护城河,竞争更为激烈,净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在政府反腐下,茅台五粮液即使相对价位达到中档水平,短期内也很难成为政务接待用酒,而前阶段茅台五粮液都进行了扩产,为消化产能茅台标准产品“飞天”稳价放量是势在必然。从长期来看,茅台为了更好的盈利,不断推出30年陈、50年陈的年份酒作为超高端产品销售是战略上更好的选择。基于此,我们判断整个白酒行业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难以有大的提价空间,三线白酒依靠提价增加盈利的模式很难再现。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前期三线白酒由低端向中低端内在升级带来的盈利增长可能要大于因为消费升级被二线白酒替代的利润损失。因此,前期三线白酒业绩还能保持一定的正增长。而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三线白酒将因消费升级不断的被二线白酒替代,三线白酒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少,增速会越来越低,而之前因为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任务就越来越重,在某个时期会成为拐点进入负增长阶段。从大逻辑来看,社会的进步,最终淘汰的是落后的产品。如果白酒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酿造工艺上的固态法和液态法进一步标注,则目前销售较高价位的三线白酒,其生存空间就愈发受到限制。因此,从长周期来看,三线白酒并不是更好的投资标的。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在三线白酒中,我们认为基于目前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如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营销改革,业绩仍有很大改善空间的是老白干酒。(1)具备做全国市场的潜力。老白干的“老”,是指历史悠久;“白”,是指酒质清澈;“干”,是指酒度高,燃烧不留水份。老白干的名字概括了其品牌特点,即历史悠久、香型特殊、品质干烈与众不同。在所有白酒中,老白干的67度高度酒最具特征,公司完全可以开辟一个新的品类——中国第一烈酒,来运作全国市场,而且“老白干”这个品牌名代表烈酒这个品类是最恰当不过了,在中国所有白酒品牌中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中国消费者千千万万,总有些消费者喜欢走极端,中国第一烈酒也一定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2)与金种子比有很多优势。与金种子酒比较,老白干酒在品牌力、产品特性、区域竞争环境方面都有很大优势,但在产品结构和薪酬激励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果公司进一步梳理产品结构,加大管理层激励,提升员工工作动力,公司业绩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但上述改进措施何时实施,仍有待观察。六、主要风险宏观经济低迷,居民消费升级困难。
2023年健康服务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综述 PAGEREFToc370156108\h41、政策 PAGEREFToc370156109\h42、主要发展方向 PAGEREFToc370156110\h4(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1\h5(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2\h5(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3\h6(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 PAGEREFToc370156114\h6(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5\h7二、医疗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6\h7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 PAGEREFToc370156117\h7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 PAGEREFToc370156118\h8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 PAGEREFToc370156119\h8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PAGEREFToc370156120\h9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 PAGEREFToc370156121\h96、其他服务业 PAGEREFToc370156122\h10三、医疗器械 PAGEREFToc370156123\h11四、商业保险 PAGEREFToc370156124\h13五、医疗信息化 PAGEREFToc370156125\h15六、中医药 PAGEREFToc370156126\h15七、医疗旅游 PAGEREFToc370156127\h16一、综述1、政策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提出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紧缺型医疗机构和连锁经营服务企业的审批、登记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市场准入和配置大型设备的限制。二是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三是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2、主要发展方向文件指出了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四是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查、评价、研发等服务。(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1、本次意见提出到2023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按照目前占GDP5%左右的规模计算,未来行业增速将在15%左右。2、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具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明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险,提高商业保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本次意见涵盖广泛,主要对医院、诊断检验、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服务外包、健康信息化、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融资引导政策、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以大力支持。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并首次在细节上给予充分支持,明确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须向社会资本开放,对待非公立和公立机构一视同仁,有利于民营资本真正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加快设立各类医疗机构的步伐。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推动中医服务,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服务和鼓励药店中医坐诊,开发药食同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等,有利于保健品和中药材行业的长期发展。(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此次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涉及医院、诊断检验、健康信息化、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医疗器械、服务外包等几个方面。(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最初在2023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中系统提出,但始终未能涉及细节,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非公立医院尤其是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在过去一直受到制约,此次意见明确要各地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非公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有利于社会资本更快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此外,该意见还鼓励发展医院管理集团,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连锁专科和综合性医院集团的发展。我们认为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将利好连锁医疗机构:通策医疗、爱尔眼科,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复星医药,金陵药业,开元投资。(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包括推动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2、开发中医保健产品,包括种植中药材及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养生保健等。我们认为通过中医养生防未病治已病,是国家节省医疗资源的方式,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和保健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利好康美药业,汤臣倍健,东阿阿胶,同仁堂。二、医疗服务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医疗服务业的准入标准得以明确,有望进入野蛮生长阶段。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重点在于《意见》明确提出将在部分地区建立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各界投资医疗服务是之前一贯的政策,,但投资形式的叙述更为具体。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水电热同价等方面实行平等对待的政策。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水电热同价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显然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但制约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根本因素并不是以上因素,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优势,因此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才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意见》的内容还包括促进人才流动的政策,例如,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在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并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此外,公立医院改制也是人才向非公立流动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以上人才流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公立医疗机构的高端人才有望向非公立医疗机构流动,这是未来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最终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如果相关意见能够得以贯彻实施,那么对于现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变将是巨大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代。主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从事医院建设、洁净手术室建设的上市公司尚荣医疗也将受益。兼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马应龙、开元投资、金陵药业、益佰制药、诚志股份、双鹭药业、康美药业、三精制药、华润三九等。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是非公立相对于公立的一个最大的“不公平”,由于国家定位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因此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必然有所限制,因此公立医疗机构大多盈利很少。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受此限制,其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医疗领域。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非公立医疗机构更容易发展高端医疗,并为高端人才支付更高的薪酬,从而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说平等政策使得非公立与公立可以平等竞争,那么该项政策毫无疑问使得非公立医疗机构具有了巨大的优势,甚至是决定性的优势。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支持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1)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利好检测试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博晖创新、阳普医疗等)和影像设备生产企业(华润万东、东软集团、理邦仪器、新华医疗、乐普医疗)。(2)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相关个股达安基因:公司与三元科技合资创立的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公司,从事食品安检产品的开发研究,公司持股40%。(3)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泰格医药)6、其他服务业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业。相关个股:慈铭体检。三、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发展,其硬件基础是医疗器械,如果说医疗服务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那医疗器械毫无疑问将率先受益,并且即使医疗服务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期,医疗服务尚未真正盈利的时期,医疗器械仍然可以大幅盈利。因此,尽管《意见》主要针对服务业,但对于医疗器械的利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来说,往往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医疗器械,主要原因:一是公立医疗机构资金较为充裕;二是对于国产医疗器械存有偏见,实际上,许多国产医疗器械已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甚至在个别指标上有所超越,且价格更低,但却仍然“不受待见”;三是行贿问题不断,由于进口医疗器械价格很高,因此其回扣力度也更高,并且根据新闻披露来看,大型外企往往建立有系统而完善的“行贿网络”,包括所谓的“学术会议”等行贿渠道。而国产医疗器械价格本已较低,利润空间有限,自然回扣力度和营销水平无法与进口医疗器械相提并论。《意见》主要利好的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对于成本支出是较为敏感的,也更容易排除行贿因素,因此价格较低且质量较好的国产医疗器械将有望受到公平对待,这对于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将是一个大的推动。此外,《意见》明确将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大型医用设备生产企业构成直接利好。此类上市公司包括:尚荣医疗(主营业务是医院的建筑设计施工,洁净手术室建设等)、新华医疗、华润万东、东软集团、和佳股份、理邦仪器、乐普医疗等。四、商业保险1、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加丰富,主要包括疾病险,养老险和医疗执业保险等。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人群覆盖面;积极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2、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商业健康保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大幅提高2023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90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比例约为4%,,按照规划目标,2023年卫生总费用支出至少将在8万亿元以上(由于卫生总费用支出涵盖范围较广,因此高于健康服务支出),因此如果商业健康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提高6%至10%,则该项业务保费支出将提高8倍,至8000亿元,假设该项业务收支平衡,保险公司该项业务保费收入同样将提高8倍,至8000亿元。2023年,保险业保费收入为15488亿元,仅健康险一项,即可使保险业保费收入未来7年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3、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健康保险的推广,但购买力度及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所占比重仍然有待观察。五、医疗信息化《意见》所列健康服务业发展目标第八条,标题为“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信息化和诚信体系的建设。医疗信息化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被优先提出,足以体现国家对于医疗信息化的重视,因此健康服务业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关信息产业在《意见》中有明确提出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信息化:卫宁软件、东华软件、东软集团、银江股份、海虹控股、用友软件、万达信息等。2、远程医疗:东软集团。3、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九州通。4、便携式健康设备与物联网,互联网的融合,智能穿戴概念:九安医疗。六、中医药《意见》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也做了具体规划: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这表明国家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仍然持大力支持态度,相关政策有利于保障并提高中药市场份额。七、医疗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具有疗养环境,中医药及医疗优势等特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地有望受益,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和医疗服务业的同时发展。
2023年出版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技术进步与新媒体发展带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PAGEREFToc357197373\h31、数字化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PAGEREFToc357197374\h32、新媒体时代用户消费习惯改变 PAGEREFToc357197375\h53、移动终端普及带动产业发展 PAGEREFToc357197376\h74、政策大力扶持数字出版产业转型 PAGEREFToc357197377\h8二、传统出版业增长平缓,但用户需求仍然旺盛 PAGEREFToc357197378\h91、图书期刊报纸整体增速保持平稳 PAGEREFToc357197379\h92、用户消费需求仍然旺盛,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 PAGEREFToc357197380\h11三、教材教辅是中国出版业的支柱和驱动力 PAGEREFToc357197381\h121、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 PAGEREFToc357197382\h122、出版集团深耕教育出版市场,开拓全国盘活出版资源 PAGEREFToc357197383\h14一、技术进步与新媒体发展带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1、数字化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以及数字阅读器的开发,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于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等传媒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产业也随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传统出版公司在数字化浪潮中也同样而临着冲击,目前行业龙头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数字出版等新领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使得通过提供内容实现价值的出版行业将不再囿于纸质图书的产品形态,得以突破货架经济的限制,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规模经济、长尾效应作用更加突出;在定价机制、盈利模式等方而也有望制定新的规则、开创新的空间。2023年,全球电子书市场增速加快,美英市场发展最快。美国电子书市场占美国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近8%,达到了2.7亿英镑。英国市场2023年的电子书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0%至1.8亿英镑。德国的电子书市场不到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即少于7500万英镑。2023年日本电子书市场占图书市场的1.1%,即117亿日元(9000万英镑),韩国电子书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975亿韩元(C1.1亿英镑)。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也发展迅猛,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33%}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入规模达到5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25%。2、新媒体时代用户消费习惯改变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3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其中传统媒介如报纸、期刊阅读率都下降,数字化阅读方式同比大幅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23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受到高强度的工作、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及网络冲浪的挤压,在家中、办公室等固定场所的整块阅读时间渐渐萎缩。人们的时间被分散到上下班路途、会议就餐等过程中,形成越来越多的“时间碎片”。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碎片”的移动阅读,释放了大批有心没时间的读者的阅读需求,成为当下阅读的流行方式,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电子阅读器正在让人们的阅读习惯“移动化”。2023年,在报纸期刊阅读率走弱之时,以手机、电子阅读器为代表的移动数字阅读成为促进国民阅读率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新型便捷的阅读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使阅读行为不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阅读变得更加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申论模拟108
- 湖南申论模拟215
- 2024年银行个人商业用房贷款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13年6月29日上午面试真题
- 甘肃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编3
-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度责任目标任务及考核方案
- 山西公务员面试模拟27
- 2024年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范本)
- 地方公务员浙江申论171
- 河北省公务员面试模拟127
- 送货简易合同范本(2篇)
-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
-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高二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六三制)科学全册知识点
- 2024河南郑州热力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手语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大学
- 2024年度山东省招聘社区工作者试题及答案
- GB/T 43934-2024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赴美国自由行旅行英文行程单模板(面签必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