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精美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精美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精美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精美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精美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024届

高三一轮新教材复习一

中国现代史

【课程标准】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历史分期历史年代时段特点中国现代史脉络(1949-至今)1949~19521953~19561956~19661966~19761976~19781978年至今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三大改造曲折发展严重破坏停滞不前改革开放过渡时期恢复时期改造时期全面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两年徘徊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并开始进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分期】【图示结构】一、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1949—1956年)二、过渡时期的经济生活(1949—1956年)三、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1949—1956年)四、过渡时期的外交(1949—1956年)

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从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到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通过54年宪法,确立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政治制度。②经济上,稳定物价、土地改革,1952年底,经济好转;从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并存到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③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逐渐成熟;成功参加了日内瓦和万隆国际会议。④社会生活上,教育形成完整体系,社会生活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等。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阶段特征】时间全国卷地方卷(部分)2019【Ⅰ】31·一五计划;【Ⅱ】41·新中国初期的经济;【Ⅲ】31·一五计划【江苏·1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局2020【Ⅰ】4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北京·9】人民政权的巩固;【海南·12】土地改革;【天津·7】一化三改2021【乙卷】31·一五计划;【甲卷】41·新中国初期的经济

【浙江·14】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浙江·13】万隆会议2022【乙卷】4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比较)【重庆·9】中共团结建国的精神【江苏·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辽宁·10】朝鲜战争;【海南·8】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

【广东·10】新中国初期对外关系;【湖南·9】国民经济恢复2023【甲卷】42·武汉长江大桥与一五计划【乙卷】30·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山东·8】三大改造;【海南·1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广东·10】国民经济恢复;【广东·1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湖南·9】新中国成立后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考情分析一、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1949—1956年底)历史阶段历史主题主要大事(史实)1949—1952年底

1953—1956年底(一)建立新中国和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二)巩固人民政权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建国准备);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开国大典(1949.10.1);3.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1949.10—1950.6),西藏和平解放(1951.5);4.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运动;5.接管改造旧教育;6.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如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1.稳定物价(1949年春—1950年春)和统一财经(1950年);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夏—1952年底);3.抗美援朝战争(1950.10—1953.7)(三)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初步奠定法治建设的基础3.政治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1.法制建设——1954年宪法

2、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识梳理】考点:第一届政协会议与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任务参会人员内容职责性质1949.9.21;北平筹建新中国各党派、各团体等662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等代行全国人大部分职权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总人数党代表(中共)党代表(民主党派)已解放与待解放区代表解放军代表社会团体代表特邀人士662181471167123575蒋介石的“旧政协”会议(1946.1)总人数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民盟无党派3887599从两党政协会议的参与人数以及代表阶层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021•6浙江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2020·1浙江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D【知识梳理】1.筹备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新中国的成立(1949.10.1)时空1949.9.21;北平任务筹建新中国参会人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内容(1)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民革)、李济深(民革)、张澜(民盟)、高岗为副主席;(3)规定国旗、代国歌、首都、国徽等。特邀代表为一些国民党元老和前军政要员,如宋庆龄、张治中、傅作义、邵力子等,由中共中央直接邀请,不必经民主党派讨论。广泛的代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知识梳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3.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问题探究】《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①在社会形态上,是属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②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占有一定地位;③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④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问题探究】【学习聚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注意:本次政协有时称为新政协,1946年重庆政协称为旧政协。)【归纳整理】

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1、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2、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3、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5、改革开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1949.10.1)民族独立新形象(实现了民族独立,改变了半殖民地位)、人民解放新面貌(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改变了被奴役的地位)国家统一新局面(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世界格局新状态(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二战后国际冷战格局中的力量对比)

【知识梳理】【概念阐释】(1)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即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对中国与世界)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新纪元”指的是什么?“新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问题探究】2、意义(1)对世界:给予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以沉重打击,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对中国:一、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结束压迫改变方向巩固成果结束长期以来的压迫和剥削,人民当家作主从民主革命转向社会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中共成为执政党,巩固革命成果【知识梳理】从核心素养角度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唯物史观人类社会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并不断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演进的趋势和方向。时空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为其他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启示,鼓舞其他国家和地区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家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犯。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问题探究】(2021.6·浙江高考·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高考真题】从不同角度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020天津14】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

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

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2021海南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南行署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苏北与山东,他们对当地的方言、生活习惯存在隔膜感。苏南行署通过各级民政机关执行苏南区党委制定的抚恤措施,还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对解放战争中牺牲军人的家属提供经济补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这体现了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成C.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步进行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BD人类社会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并不断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演进的趋势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为其他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启示,鼓舞其他国家和地区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主权独立,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探究】考点: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主要措施背景(目的)概况和结果作用和意义稳定物价(1949年春—1950年春)统一财经(1950)⑴新中国国家财政困难;⑵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物价趋于稳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目的: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特点:党和政府的强力作为;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相结合;主要在大城市进行。【随堂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的财经工作方针。这一变化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A【知识梳理】【高考真题】(2023·广东高考·10)图1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图1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A(一)军事领域:当时,大陆残留的国民党军事力量,主要是盘踞在中南、西南的白崇禧、余汉谋和胡宗南三个集团……于1949年9月开始了向中南、西南的大进军……从1949年9月中旬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3万

人……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原计划解放台湾的任务,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停止执行……——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的活动十分猖獗,国民党逃离大陆时留下了200多万溃散武装(政治土匪),60多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60多万特务分子……他们造谣、破坏、暗杀,甚至公然组织反革命暴乱。1950年春至秋的半年内,全国有革命干部、积极分子等4万余人被杀害……美蒋间谍分子甚至准备在北京庆祝中国成立一周年时炮轰天安门。——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剿匪部队1.肃清残敌2.剿匪镇反二、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问题探究】阶段主题主要大事(史实)1949—1952年底(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发展农业生产;4.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5.精兵简政;6.在国营工矿业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7.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考点: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知识梳理】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材料: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80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材料: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从国民党政府手里接收下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民生困苦……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在"银元之战"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很快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利用物资极其匮乏的机会,大做投机生意,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材料:“银元之战”中上海市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在政府控制税收、交通及其他市政公用事业内强制以人民币作为唯一许可使用的货币。“米棉之战”中,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集中调运一批大米、棉花和布匹,由中央财经委员会直接掌握,在适当的时候集中抛售,给投机资本家以毁灭性的打击。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打赢“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问题探究】3、稳定物价——“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凋敝,物价飞涨,资本家排挤人民币,操纵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物价稳定,经济恢复,党和政府获得人民的信任【问题探究】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2023·湖南高考·9)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据上表推知,当时()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答案】D【解析】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在烧碱、电动机等六个领域的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都占据主体地位,可知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对于国家经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但若任其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建立,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于1949—1956年,1949年还看不出其政策效果,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于1956年底,晚于1949年,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1953年,晚于1949年,排除C项。

【高考真题】考点: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主要措施背景(目的)概况和结果作用和意义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抗美援朝(1950—1953)⑴建国之初大部分农民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⑴解放农民⑵解放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⑴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⑵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国威军威提高国际地位民族凝聚力增强团结人民保卫建设祖国【2020海南12】表2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项目1949195019511952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100.087.4127.6111.4162.6127.9186.7人均净货币收入(亿元)14.9100.018.7125.523.6158.426.8179.8⑴美国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⑵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表2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C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目的和实质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实质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知识梳理】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武装干涉,侵犯台湾海峡1950年6月底南朝鲜军队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1950年10月初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953年7月27日◎美军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板门店签字仪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知识梳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意义】①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赢得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②沉重打击美国侵略势力,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③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知识梳理】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选择性必修知识链接】【关联选必1】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

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3、人民币成为国家法定货币,发挥重要作用。【知识梳理】三、过渡时期的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角度1949年10月—1952年1953—1956年国际国内形势外交任务/主题外交原则外交方针国际形势:⑴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和激烈斗争,⑵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国内形势: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国际形势: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舰队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国内形势:中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⑴结束屈辱外交,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⑵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⑴对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⑵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1949.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6)“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1949年上半年)“求同存异”方针(1955)【知识梳理】角度1949年10月—1952年1953—1956年主要外交活动“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⑴同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先谈判再建交,⑵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一边倒”外交方针:同苏联及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毛泽东访苏和中苏结盟⑴发展中印、中缅等国关系(1953、1954);⑵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⑶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知识梳理】考点一: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订立新的平等条约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2020·海南高考·11)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B1950年7月,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B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材料说明新中国A.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B.并未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束缚C.已经出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D.初期外交“一边倒”的说法需完善B与国民政府关系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与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方针: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避免被两大阵营孤立。它并不是指依附苏联,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知识梳理】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识形态浓厚阶级、革命外交封闭、半封闭国家利益至上和平、合作外交走向开放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创新性【知识梳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1)背景:新中国经济恢复,政权得到巩固;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一五计划”蓬勃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渐展开;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8分)(2)意义:指导着我国现今的外交活动;有利于我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有利于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积极作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随堂检测】①参加: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这次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②议题: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印度支那:包括今天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曾是法国殖民地)③成果: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威望。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022·广东高考·10)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光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B1、参加日内瓦会议【知识梳理】【解析】题干中毛泽东指出“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说明新中国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的影响力,故选B项;材料中“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强调的是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材料没有体现“一边倒”政策需要调整,排除A项;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C项;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D项。【答案】B①参加: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特点:亚非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②成果: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③影响: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及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2、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概念阐释】“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反对殖民主义),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谋求共同发展)。“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2021.1·浙江高考·13)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A.万隆会议B.巴黎和会C.日内瓦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A【知识梳理】考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意义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知识梳理】材料: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成立由毛泽东任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决定:将宪法草案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在全民大讨论中,宪法起草委员会共收集到各类意见五十二万多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P66“知识链接”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过程中体现了什么特点。(4分)特点:①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民意愿(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2分)②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高昂。(2分)【随堂检测】1954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

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1954年宪法B【随堂检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资产阶级议会制经济基础阶级本质组织原则政党活动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的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全国人民资产阶级相同: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定期选举;间接民主等。美英议会的立法权、监督权;(间接民主)【辨析比较】政治协商制度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事构,推讲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量政治系统的三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其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十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山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票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根据材料,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辨析比较】人大与政协的区别:人大:国家制度范畴,国家权力机关;(协商后表决)政协:政党制度范畴,各党派的协商机关,其决议没有法律效力。(决策前协商)【随堂检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我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策略:一是“内华夏而外夷狄”,也就是协调“华夷关系”;二是“因俗而治”,也就是在保证中央权威和政令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存在。这些措施表明A.和抚夷狄是古代统治者施政要点B.历代统治者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危害民族关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渊源D【随堂检测】四、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1949—1956年)历史阶段历史主题主要大事(史实)1949—1952年底(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发展农业生产;4.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5.精兵简政;6.在国营工矿业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1953—1956年底(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五”计划(1953年)“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知识梳理】考点:过渡时期总路线背景工业基础薄弱,国内资金短缺,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体系建设。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使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倒向苏联。苏联模式的影响。【随堂检测】1952年9月,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成立。至1960年年中,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的技术引进总额达41.7251亿美元,而技术出口总额仅为19,437万元人民币。这反映出A.新中国经济技术基础的薄弱B.和平外交政策促进外贸繁荣C.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D.技术引进加速社会主义改革A内容一化三改①实现工业化(发展生产力)②进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知识梳理】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材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率团访苏,到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典期间。中苏之间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定,至此,苏联援华项目共计156项,通称“156项工程”。此后,1955年3月,中苏双方又签署了新的协定,包括军事工程、造船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项目共计16项。1955年通过口头协议又增加2项。前后共确定174项工程。经过反复核查调整后,最后确定为154项。因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故通称为“156项工程”。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经过反复多次论证,“156项工程”中最后投入实际施工建设的共计150项。

——摘编自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56项工程”的特点,并简析“156项工程”实施的意义。【特点】苏联对华援助建设;主要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反复论证,以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受国际格局影响。【随堂检测】①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东北地区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主导)⑤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同时进行)②借鉴苏联,立足国情④群众运动式(激发人民建设热情)⑥目的的双重性: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和维护国家安全(两极格局、美苏冷战背景下)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影响一五计划成就图长春沈阳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宝成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②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③借鉴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思维延伸】【2019·全国1卷·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2021·湖北高考·9】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A【知识扩展】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其它举措1.压缩其他建设,节省资金,为工业提供资金;2.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理工科学校增多);3.政府实行统筹的计划供应模式;4.专门开设俄文课程,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等。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随堂检测】

(二)国内因素(1)囯内经济恢复、政治稳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2)1954年宪法的颁布保证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3)全国人民积极高涨的建设热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多数经济指标超额完成的国际、国内的有利因素

(一)国际因素(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国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经验。(2)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援。(3)二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相对稳定。【思维延伸】考点:三大改造项目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针原则方法步骤意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和平赎买自愿互利典型示范,逐步展开农业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的农户已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这说明()A.人民公社化运动讯速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成效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C注意:方针与实践并不完全相符农业合作社:是建国初期为恢复生产,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成立的农村生产互助组织。是人民公社的较低级形式,在当时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产生。后来农业合作社的活动不断扩大,才于1958年发展成人民公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是一种典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