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我国两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年龄组成0—14岁15—59岁≥60岁第六次(2010年)16.6070.1413.26第七次(2020年)17.9563.3518.70A.人口普查可为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B.从年龄组成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C.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将有利于调整年龄组成D.我国人口普查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2.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上,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C.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刺激作用于尖端以下的部位D.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3.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B.给病人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C.病人腹泻时,需及时补充清水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D.人体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若某种抗原不含有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5.下列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 B.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C.不同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6.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实验结果为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②组水平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B.②组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①组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它通过高效的代谢产热,起着相当于“电热毯”的作用,对于动物的体温调节、抵抗寒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下图为在持续寒冷刺激下,某哺乳动物体内调节BAT细胞产热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A途径的结构基础是_____,其中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2)B途径中,下丘脑细胞合成并释放_____(填激素名称)的量增加,最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但不会过高,原因是_____。(3)据图分析,机体调节BAT细胞产热的方式为_____调节。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过程中具有的相同点是_____(至少回答两点)。8.(10分)衡水湖是华北第一大淡水湖,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其中生存着浮游植物201种、浮游动物174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别生活在湖水的底层、中层、上层,其分布及食物范围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大家鱼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衡水湖独特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该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岸边的底栖动物和湖中央底栖动物的不同,体现了该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2)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占有不同的____________;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___________关系。(3)研究人员在湖边发现了农场的痕迹,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放弃了耕作,导致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___________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4)衡水湖所在地区年降雨量较少,请预测该群落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玉米(2n=20)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其栽培面积达4×104千公顷,近年来常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高效选育玉米新品种。(1)单倍体玉米高度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有高产抗病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玉米纯合子(H),拟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式,培育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玉米新品种,请写出育种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育种专家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R),用R的花粉授粉给普通玉米,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和二倍体籽粒。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DNA的体外复制技术以确定F1籽粒胚细胞中染色体的来源,结果如下图。据图推测单倍体籽粒胚的染色体来自于_____。(4)玉米籽粒颜色由胚决定,受B、b与D、d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B、D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B或D时籽粒为白色。研究人员用下图的杂交方案筛选突变体(R)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若F1籽粒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___________,则为单倍体。10.(10分)吗啡是一种常见的镇痛剂,其作用机制见图1。长期使用吗啡很容易使机体产生耐受性,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如图1所示,伤害性刺激引起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沿神经纤维传至脊髓M区,再上行传至_________形成痛觉。吗啡可与M区突触前神经元膜上的受体μ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P,阻止突触后膜Na+_________,阻断痛觉形成的上行传导通路而发挥镇痛作用。(2)长期使用吗啡,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使受体μ的敏感度和数量_______,从而产生对吗啡的耐受性,这是一种_______调节机制。(3)河鲀毒素(TTX)是一种毒性极高的神经毒素。为探究一定剂量的TTX和吗啡联合用药对吗啡耐受性的影响,科研人员选用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不同药物连续处理3天,第4天将小鼠置于55℃的热板上,测定其痛反应时间(接受热刺激到发生舔后足或抬后足并回头的时间),药物处理与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药物处理(连续3天)痛反应时间(s)注射吗啡前注射吗啡30min后1生理盐水12.8746.7322.5ml/kg吗啡13.9615.5132.5ml/kg吗啡+0.5μg/kgTTX13.1234.2642.5ml/kg吗啡+1.0μg/kgTTX11.9028.72注:实验中TTX的剂量不足以引起小鼠自主活动产生显著变化①注射吗啡前测定痛反应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②对比_________组实验结果可知,小鼠对吗啡产生了耐受性。分析以上4组结果,找出支持“TTX与吗啡联合用药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耐受性产生”的证据____________。(4)微量的TTX就可以引起神经阻滞和呼吸抑制,将TTX与吗啡进行联合用药时,需将TTX应用在适当剂量以内。你对“适当”的理解是____________。11.(15分)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回答:(1)通过对图解分析可知,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和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填“下丘脑”“垂体”或“性腺”)。(2)上面图解中的A、B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_______。(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详解】A、人口普查可形成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据,为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A正确;B、分析表格数据,从年龄组成上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B正确;C、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可增加出生率,将有利于调整年龄组成,C正确;D、全国人口普查是对全国所有人口逐一进行调查,并不是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D。2、D【解析】在生长素发现的过程中,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腊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详解】温特通过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空白琼脂块上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D正确。故选D。3、D【解析】人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错误;B、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给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一般不改变,B错误;C、病人腹泻时,需及时补充淡盐水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C错误;D、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高,组织液吸水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4、D【解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故选D。5、D【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细丝逐步螺旋化呈粗短的圆柱状、杆状,成为染色体。【详解】染色体和染色质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正确,ABC错误。故选D。6、B【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运输方向等知识点,解题要点是对生长素相关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详解】A、根据②③两组云母片插入位置不同,②组水平生长,说明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③组背地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所致,因此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②组能水平生长说明云母片没有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误;C、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的现象,而①③组胚芽鞘均能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D、根据实验遵循的对照原则,①组没有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D正确;故选B。[点睛]生长素作用的易错点:1.探究胚芽鞘生长的实验中,长不长看有无生长素,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2.生长素两重性分析的误区:抑制生长不等于不生长;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反射弧②.电信号→化学信号(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3)①.神经-体液②.都需要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完作用即被灭活、微量高效等【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小问1详解】A途径是神经调节过程,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到神经末梢,在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小问2详解】B途径中主要是激素在发挥调节作用,是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细胞合成并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但不会过高。【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机体调节BAT细胞产热的过程既有激素参与,也有神经调节,其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过程中具有的相同点是都需要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发挥完作用后立即被清除、灭活或分解(回收),且都有微量高效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1)①.衡水湖中的其他生物②.垂直③.水平(2)①.水层②.(种间)竞争(3)①.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②.次生演替③.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4)①.不会②.群落的演替主要受气候影响,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解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①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因此图中四大家鱼以及衡水湖中的其他生物构成了衡水湖独特的生物群落。四大家鱼分别生活在不同水层,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岸边的底栖动物和湖中央底栖动物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因此岸边的底栖动物和湖中央底栖动物的不同,体现了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占有不同的水层。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会相互争夺食物和空间资源,两者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小问3详解】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为弃耕的农田上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可能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因此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根据题干“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放弃了耕作,导致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可知,这个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小问4详解】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因此预测该群落不会演替到森林阶段。【点睛】本题以衡水湖为载体,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概念,熟知群落的空间结构,识记种间关系,掌握群落的演替,并能结合题意准确作答。9、①.单倍体玉米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产生正常配子的比例低②.让G和H杂交产生F1,将F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纯合子,筛选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新品种③.普通玉米(或母本)④.白色、bd。【解析】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详解】(1)玉米为二倍体,单倍体玉米的体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法正常联会,因而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表现为高度不育。(2)现有高产抗病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玉米纯合子(H),拟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式,培育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玉米新品种,单倍体的流程为选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然后去子一代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对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体,然后从中选育出目标类型留种即可,具体实验设计为:让G和H杂交产生F1,将F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纯合子,筛选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新品种。(3)从图结果可以看出,F1单倍体胚与普通玉米母本所含DNA片段相同,所以可推测单倍体籽粒胚的染色体来自于普通玉米(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4)研究人员用下图的杂交方案筛选突变体(R)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根据(3)中的信息可知,单倍体籽粒胚的染色体来自于普通玉米母本(bbdd)的卵细胞(bd)发育而来。因此F1单倍体籽粒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白色、bd。【点睛】掌握单倍体育种的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综合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提取信息并能合理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单倍体不育的原因也是本题的考点之一。10、(1)①.大脑皮层②.内流(2)①.降低②.(负)反馈(3)①.做对照(与注射吗啡30min后的痛反应时间形成对照,以说明吗啡的效果)。②.1、2组③.3组和4组注射吗啡前后的痛反应时间差比2组长,但比1组短(4)既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又能对吗啡耐受性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解析】据图可知,吗啡与突触小体的膜上的受体μ结合,可抑制递质P的释放,阻止递质P在突触间传递兴奋信号,因此可抑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小问1详解】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据图可知,递质P与突触后膜上递质P的受体结合后,会促进钠离子内流,而吗啡与M区突触前神经元膜上的受体μ结合,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P,进而阻止突触后膜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阻断痛觉形成的上行传导通路而发挥镇痛作用。【小问2详解】长期使用吗啡,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使受体μ的敏感度和数量下降,从而产生对吗啡的耐受性,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小问3详解】①本实验是探究一定剂量的TTX和吗啡联合用药对吗啡耐受性的影响,因变量为痛反应的时间,因此需要在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