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1页
刍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2页
刍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3页
刍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4页
刍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刍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双江县一中周亚涛【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在是语文课堂的主角,也不单单只是一位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是高素质文化传播者的缔造者;学生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精心实施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自己有独到的见解和对文章的理解方式。【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现代文的阅读,不外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正常的途径是通过形式去接触、感知、理解、鉴赏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他认为从“缀文”的角度看,一篇文章的写作,往往是先构思、立意、布局。然后才遣词造句,但从“观文”的角度看,则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去理解篇章结构和作者立意的所在,这里的“观文”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阅读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依旧是一个重点题目。由于它取材广泛,综合性强,考查目的明确,分值在全卷中所占比例大,容易拉开学生考分的档次。作为高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新课程下的现代文阅读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慢慢体味作者的情感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作品和读者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读者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触摸作者的灵魂并预期发生情感共鸣。“品情”是让学生来品味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情感,由于文章或多或少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出这种情感,并把它升华到一定高度。古人曾经说过:“不读《陈情表》,不足为孝子;不读《出师表》,不足为忠臣。”王维国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开篇一句就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中的“不宁静”是一个关键词语,这是指朱自清作为具有“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凛然正气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时局,想“超然”而不安于这种“超然”的深沉的孤独和苦闷,可见作者去荷塘不是为了赏景而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从写作目的上看,文章不是抒情,而是述志,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语,也就不难理解文章的主旨了。又如《包身工》中说“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娘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将“佳肴”改为“菜”行吧?也行,语意很通,符合准确的要求,但用“佳肴”更好、“佳肴”是好的菜,而且比“好菜”词义更庄重,联系语境,“菜叶”,而且是去菜场收集的菜叶,没有经过煮、炒、调味,可是在包身工看来是佳肴,由此可推出两个“足见”,一是足见包身工食物是何等的恶劣,二是足见老板是何等的残酷,“慈祥”一词加引号就更见其讽刺意味,而作者的同情,愤怒的控诉也就很鲜明的表现了。二、精心实施学生的个性化阅读1、制定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个性化阅读不是放羊式阅读,也不是随意而漫无目的阅读。教师的作用是确保阅读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出发,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但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阅读的发展,还要能促进学生的阅读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的阅读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阅读教学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知识视野,拓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阅读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3)阅读教学目标应充分体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能因此而限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那么就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阅读期待、已有的阅读能力,并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准去独立自主创造性地阅读,去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学生阅读思维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及的界域,否则的话,就将导致阅读的谬误,使其阅读误入歧途。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感知以外,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者,人生旅途的经历者,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平、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等都要高于学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还是阅读中的对话者,“平等中的首席”。关键时刻,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引导并打动学生,使他们的阅读体悟更深一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学生的阅读才能达到最佳的水平。3、增加阅读量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进行个性化阅读,还应注重扩大阅读量。在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对于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讲与精读,一个星期就只让学生读很少的几篇文章,这与现代语文的特点不相符合。我们知道,人类现在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报刊和因特网上每天充斥着惊人的信息。阅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的方式,是处理信息的一种手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而现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缺陷就是信息量太少,一节课的教学常常围绕课文转,很少能跳出课本,超越课本。所以,笔者认为,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而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4、注意个性化阅读的评价方式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激励的和向上的。假若一味死抠“参考答案”,恪守“标准结论”而忽略或藐视个体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因此正确的评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重过程轻结论。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会得到历练和激活,创新之火就会时有闪现,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要思考要筛选要组合要表述,结论也许会五花八门,这无关紧要,只要出于至诚,饱蘸真情,阅读个体的收益和感动远比单纯某一个结论重要得多。重肯定轻否定。激励赏识是学生向上的助推器。鼓励好比春天的阳光,禾苗感到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愉快的成长。一个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时企盼的就是对个体阅读价值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向上成长,轻易否定,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突遭严霜摧残,它再也无力绽放,自此会打蔫凋谢。学生看问题或许有些片面、偏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悖于真理,但只要他阅读了思考了我们至少要在积极性上给予充分的肯定。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自己有独到的见解和对文章的理解方式。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基本上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学生不得不接受,学生与文本对立的教学模式。1、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常用采用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事实上,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是教师越俎代庖了,我们常常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学生的学要顺应教师的教,最终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学得反而太少了;教师讲得太好了,学生学得反而差了;教师能力太强了,学生能力反而弱了,这看似悖于常理,却又在情境之中。我们常常讲阅读教学要抓住阅读训练的重点,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并非是对文章的架空分析和理性肢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克服“满堂灌”的教法,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语文课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学生会考试,而在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即具有解决、探索未知的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相对而言,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语文课中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使学生阅读的太少,并且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学业任务又重,练习册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倾听他们的见解以及对文章的理解方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探究就涉及到思考、提问,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用传授知识去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而不能纯粹地由学生信马由缰地发散思维,教师在这里就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4、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因此,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遇到和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形,产生疑问;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进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前后的回答明显不一样,但是学生如果不仔细阅读,就很有可能忽略,甚至会觉得作者写得太啰嗦。《红楼梦》需要细读,在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回答。然后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阅读,思考原因: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的性格。其次是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本的重难点,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起到了导向作用。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人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四、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1.表演式教学,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表演。2.体悟式教学,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3.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总之,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教材提供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的现成阅读资料为基点,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向课外拓展。语文学科有着最广阔的拓展空间,我们将学生在学习教材阅读篇目后激发出来的兴趣通过适当的方式延伸到课外,学生享受着这种兴趣的指引,运用在教材阅读学习中锻炼出来的能力,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进而形成个性化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