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与盈余稳健性研究_第1页
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与盈余稳健性研究_第2页
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与盈余稳健性研究_第3页
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与盈余稳健性研究_第4页
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与盈余稳健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与盈余稳健性研究

一、银行贷款的稳健性研究对象问题在验证研究中,自bau(1997)对稳定性的存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明以来,许多科学家对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制度因素不是会计准则,而是影响稳定性的根本原因(berbanandrobot,2000;bullanandpiotroki,2006)。Watts(2003)对国外大量的稳健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他将稳健性产生的原因归结于三个大的方面:契约、股东诉讼和税收。最近出现的稳健性动因分析主要集中于契约的需求,认为契约中的债务契约是稳健性产生的最主要动因。债务契约不仅影响公司价值,且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包括会计信息的稳健性特征。银行贷款是企业债务融资中的一种主要方式,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银行由于在获取和处理借款人的私人信息上具有更低的成本,因此他们能够更好地监控贷款人,这就是银行的“大贷款人监督”作用(Diamond,1984)。中国是以银行为主要金融中介的国家,对于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没有完善的破产机制和退出机制,债务无法完全发挥应有的治理作用,债权人缺乏对债务人的约束机制,债务基本上不具有监督作用。尽管中国的银行在贷款时考虑了一些会计资料,但是经验证据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债务约束软化的现象还是存在(张维迎等,2003)。另外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金融改革的推进,中国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使商业银行专注于商业信贷业务,并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给资产管理公司,同时使商业银行上市等,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监督主体,银行业风险管理和风险意识得到加强,银行开始逐渐强调债权人的利益并增加了对债务人的约束,银行债权已开始发挥其相应的公司治理作用。因此,银行贷款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是否以及如何发挥治理作用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本文以Basu(1997)模型为基础,从稳健性的角度分析了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采用更严格的方法检验了盈余稳健性的两个方面(及时性和持久性);(2)早期的研究都是从契约理论,从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角度出发,从需求的角度研究盈余稳健性,本文则是从供给的角度研究银行债权人监督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3)从盈余稳健性的角度研究了银行大贷款人的监督作用,对完善银行债权人监督机制的研究也有一定贡献。论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基于稳健性的会计盈余分配目前实证研究中,稳健性最常见的定义是Basu(1997)的定义。Basu(1997)将稳健性定义为“好消息”必须在事项基本能确定发生时才予以确认,或者分期确认“好消息”带来的利益;而对于“坏消息”则应该尽早确认损失。他以公司股票的市场回报率作为消息好坏的替代变量,研究会计盈余和股票回报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会计盈余对“坏消息”比对“好消息”的反应迅速、强烈得多。同时,负的会计盈余变化要比正的会计盈余变化具有更大的反转率,也就证实了稳健性的存在性。Holthausen和Watts(2001)也运用Basu的方法证明了在会计准则制定前,稳健原则已在会计中出现,并在FASB成立后程度有所加强。李增泉、卢文彬(2003)采用Basu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存在稳健性。根据Watts(2003)的观点,盈余稳健性主要受契约、诉讼、税收的影响。(1)契约解释。在契约解释下,稳健性被看作是在契约各方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缔约手段。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有限的视野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稳健性由于对利得要求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代理冲突。契约有债务契约和薪酬契约等,这里主要分析债务契约。在债务契约中,股东相对来说比较激进乐观,债权人相对比较保守。股东可能会高估盈余和资产,将借入的债务作为清算性股利进行分配,从而将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股东。债权人会要求采用相对谨慎的会计政策,保证没有高估利润和资产,保证贷款能够安全回收,对股利分配施加约束,保障和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了企业股利过度分配的可能性。(2)诉讼解释。股东诉讼是稳健性原则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许多研究发现,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会计人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使收入和资产低估,而不愿使之高估,这样股东诉讼成为稳健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税收解释。税收解释认为,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运用稳健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稳健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及加速费用的确认,从而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但从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还没有直接的研究支持税收解释,这一解释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还很有限。(二)银行的信息服务Watts(2003)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债务契约与稳健性,认为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导致了债权人对稳健性有着更高的需求。但是债权特别是银行债权要对企业形成有效约束,它必须具有有效的法律和制度背景的支持。那么,从供给的角度,银行这个大贷款人只有具有较强的监督作用时,才能对盈余稳健性形成影响。银行债务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债务。银行可获取其它资本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取的私人信息。在银行如何获得私人信息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银行在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上具有相对优势,所以银行对借款人投资项目的贷款能向市场的其它参与者发出有利信号(Diamond,1984)。第二种观点认为银行只是在持续的借贷关系中能够获取其它外部投资者无法接触到的信息(Fama,1985)。相关的国外实证研究总体上支持银行在获取信息,监督借款人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国内的文献中,饶艳超和胡奕明(2005)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银行对长短期借款、主营业务收入、以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和速动比等财务信息高度重视,对有助于进一步判别企业潜在风险的报表附注信息也比较重视。胡奕明和谢诗蕾(2005)发现2000~2003年的长短期贷款利率受借款企业当时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影响,并得出中国的银行大贷款人对借款人经营活动已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这一结论。(三)银行贷款与股东对盈余稳健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测算,直接把银行稳健性之所以要求对未来收益和损失采取不对称的确认方式,是因为公司相关利益者之间的收益非对称性。与股东相比,债权人更加关心企业资产变现的可能性,并对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进行限制。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债权人会要求企业采用相对谨慎的会计政策,从而保证没有高估利润和资产,保证贷款能够安全回收。因此,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银行债权比股东对盈余稳健性有着更高的需求。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本文认为银行贷款能够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银行根据风险对贷款对象进行甄别和选择,对贷款后企业的经营活动加以监督,从而对企业价值和盈余稳健性带来影响。通常情况下,银行与企业要签订契约,要求企业的投资以及会计政策选择更加稳健从而保护其利益。而且银行债务比重越大,这种限制就越多越严格。一旦会计信息预示公司经营或财务状况出现不利于债权人的局面,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减少贷款数量、增加贷款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甚至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根据上述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本文假设中国会计盈余存在稳健性,且银行大贷款人具有监督作用,即随着银行贷款比例的增加,企业的会计盈余应该更加稳健。三、样本的选择和研究设计(一)样本及资料来源本文研究A股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主要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考虑到2005年和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所以选择的样本是1999~2004年共6年的数据。财务数据以及上市公司基本资料均来自万得咨询(Windwise)和清华金融数据库(THFD)。本文主要采用Basu(1997)的回报模型(及时性)和反转模型(持续久性),所以需要企业上市时间不低于3年,这样首先我们得到4880个样本,然后我们剔除了ST样本764个①1,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56个,数据缺失110个,最终得到3935个有效样本。(二)盈余稳健性的系统性模型由于稳健性原则在确认“好消息”与“坏消息”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企业“利好”时期与“利差”时期的会计盈余必然在及时性(Timeliness)和持久性(Persistence)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持久性和及时性是盈余稳健性的两个方面。从及时性来看,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比对“好消息”的反映更及时,而从持久性来看,“坏消息”只对当年的会计盈余产生影响,而“好消息”对当年和以后若干年度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负的盈余变化相对于正的盈余变化具有更弱的持久性,也就是具有更快的反转速度。本文将Basu回报模型作为盈余稳健性的及时性模型。但回报模型应用前提假设是市场有效,即股票收益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我们选择的样本区间是1999~2004,这一阶段的文献普遍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达到弱势有效,如胡畏等(2000)。同时,不少学者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是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的,如李凯等(2000)。由于本文数据均在1999年之后,所以我们认为这段时间市场有效性能大大增强,可以采用修正的Basu回报模型。在采用修正的Basu回报模型之后,我们又用反转模型检验了盈余稳健性的持久性②2。考虑到1999~2004年股市的波动性较大,普遍存在同涨或同跌的现象,在牛市年份R<0的样本较小,而熊市年份R>0样本过少。Dietrich,Muller和Riedl(2003)最早对Basu的回报模型从计量经济学角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当负回报观察量相对少时,用股票收益计量经济收益会带来计量上的偏误。在Basu的回报模型中若简单采用R大于(小于)0的方法区分好消息和坏消息,会对稳健性的判断造成偏差。因此,我们采用市场调整的Basu模型,其中是公司在A股市场的股票年收益率减去市场的回报率。盈余稳健性的及时性模型如下:其中,EPS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每股收益,Pi,t-1则是其t-1年年末的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是公司在A股市场的调整后的股票年收益率:DR为虚拟变量,若年度股票调整后的收益大于0,则DR=0,否则DR为1。LOAN是银行贷款比例的指标,本文采用年末“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和占总资产的比例。这两个会计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数额①3。在Basu回报模型基础上,本文还加入了国家控股这一控制变量。中国的国有企业由于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上市公司,在这样的大股东控制背景下,大股东通过控制管理层来解决信息的问题,而并不是通过国外的公开信息披露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国有大股东对盈余稳健性需求较低②4。此外,本文还加入了行业控制变量,用以控制行业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如果会计信息是稳健的,则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系数应大于其对“好消息”的反应系数,“坏消息”的系数是β2+β3,而“好消息”的系数是β2。既然会计盈余的计量受到稳健主义的影响,会计盈余就会提前确认“坏消息”而推迟确认“好消息”,β3应显著为正。β4是我们主要考察的系数,若该系数显著为正,则表示银行贷款增加了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盈余稳健性也就越强;若β4不显著或为负,则表示银行贷款不能增强盈余稳健性。及时性和持久性是盈余稳健性的两个方面。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来看,反映在本期会计盈余中的不利信息就是一个暂时的或一次性的时间因子,而反映在本期会计盈余中的有利信息则是一个持久的或多次性的时间因子。因此,如果我们发现负的盈利变化一次性反映,持久性不强,那么它将比正的盈利变化具有更快的反转速度,这就从持久性的角度验证了盈余稳健性。本文构造如下反转模型以检验盈余稳健性中的持久性:其中,ΔEPS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每股收益的变化,Pi,t-1则是其t-1年年末的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Di,t为虚拟变量,若ΔEPSi,t-1/Pi,t-2<0时为1,否则为0。如果会计信息是稳健的,则上述回归方程中的β2度量了好消息组样本公司盈余反转的系数,而β2+β3则度量了坏消息组盈余反转的系数。由于我们预期负的盈余会有更大的反转概率,所以β2、β3应当显著小于0。β4是我们主要考察的系数,若该系数显著为负,则表示银行贷款增加了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转程度,盈余稳健性也就越强;若β4不显著或为正,则表示银行贷款不能增强盈余稳健性。四、结果表明,研究结果及分析(一)银行贷款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表1给出了盈余稳健性的存在性分析以及银行债权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在表1的模型1中,的系数为0.093,并在99%的置信区间内显著,这就表明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显著高于好消息的反应。具体而言,会计盈余对“好消息”的反应系数为0.003,而对“坏消息”的反应系数为0.096(0.159=0.093+0.003),也就是说,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敏感性是“好消息”的32倍(32=0.096/0.003)。这与李增泉和卢文彬(2003)的结果基本一致。如果银行债权能对企业起到有效的监督,随着银行贷款比例的上升,公司会计信息的稳健性程度提高,的回归系数应当显著为正。表1模型1的结果表明,银行贷款比例的增加对盈余稳健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的系数为0.702,且显著为正,表明随着银行贷款比例的增加,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敏感性增加。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银行债务期限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我们采用以下指标分析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不同作用①5。胡奕明和谢诗蕾(2005)发现,银行贷款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对借款人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债务。短期借款多被用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有利于银行对偿债风险的掌握。由于银行在监督债务人方面具有交易成本更低的信息优势(Diamond,1991),短期贷款能更加发挥银行的这一特长。在贷款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再融资时,银行能较频繁地监督与检查企业的决策,及时发现债务人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问题和风险,从而对盈余稳健性产生影响。然而,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完全不同,银行对外发出的长期贷款更容易受到政府干预。在银行和企业共同的产权公有制度环境下,长期借款的约束力较弱(黎凯、叶建芳,2007)。中国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中短期借款对盈余稳健性的作用大于长期借款的作用。表1的模型2和模型3发现,短期借款一组的模型拟和优度(17.9%)高于长期借款贷款模型(5.9%),且短期银行贷款对盈余稳健性的作用(系数0.721)也高于长期银行贷款(系数为0.295)。表1的模型1到模型3是采用混合数据(PoolData)回归的结果,为了综合利用样本信息,使研究更加深入,减少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模型4到模型6进一步采用了面板数据(PanelData)进行分析,面板数据模型是一类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变量间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的计量经济模型,模型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不同单元的特性。本文用Stata.8.0软件对各计量方程进行回归,首先用Hausman检验确定用固定效应模型(FE)还是随机效应模型(RE),然后再研究银行贷款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我们发现,与采用混合数据相比,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结论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结论。(二)盈余变动的阶段性在盈余稳健性(及时性)的分析中,本文用股票收益来衡量公司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中国股票价格由于受到庄家炒作或股民投机心理的影响有时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用股价来衡量公司过去和当前的经营状况存在一定的噪音。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利用盈余的变化从盈余持续性的角度采用反转模型来衡量盈余稳健性,并分析银行债权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表2是反转模型的回归结果。表2的模型1表明,与西方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本期盈余的变化与前期的变化显著负相关(ΔEPSi,t-1/Pi,t-2的回归系数为-0.064,且在90%的置信区间内显著),相比之下,负的盈余变化则比正的盈余变化有着更大的反转(D*ΔEPSi,t-1/Pi,t-2的回归系数为-1.108,且在99%的置信区间内显著)。负的盈余变化反转率为正的盈余变化的(-1.108-0.064)/(-0.064)=33.8倍,这与盈余稳健性中的及时性分析中的32倍基本吻合。如果银行债权能对企业起到有效的监督,随着银行贷款比例的上升,公司会计信息的稳健性程度提高,负的盈余变化将能得到更大的反转,LOANi,t+Di,t*ΔEPSi,t-1/Pi,t-2的回归系数应当显著为负。表2模型1的结果表明,债务比重的增加对盈余稳健性(持续性)具有显著的作用,LOANi,t*Di,t*ΔEPS,t-1/Pi,t-2的系数为-1.404,显著为负,表明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负的盈余变化将能得到更大的反转。表2的模型4到模型6是进一步采用了面板数据随机效应的回归结果,其结论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三)检验结果分析在表1和表2中,本文对1999~2004年银行债权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全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全样本下的混合模型结果和面板数据模型基本支持了研究假设。以下进行分年度检验。分年度检验只给出了方程1和方程2关键变量的回归系数,例如收益模型中“稳健性的存在性”对应的是方程1的系数β3。表3的实证结果表明,在收益模型下,盈余稳健性逐步提高,从1999年的0.071上升到2004年的0.136。同时我们发现银行债权的监控效率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也是逐渐增加,从1999年的0.771上升到2004年的1.334。而采用反转模型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结论。五、盈余稳健性在中国的实践意义和影响本文以Basu(1997)模型为基础,采用混合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99~2004年上市公司盈余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