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_第1页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_第2页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_第3页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_第4页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

民国时期是中国女子职业培训的起步。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而女子职业教育作为两者的结合点,在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发展史上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一、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民国以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女子职业教育,直至1913年《实业学校令》的颁布,政府正式承认女子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才有了初步的发展。其兴起的背景,可分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的提出民国初期,民族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为缓解矛盾,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初步提出职业教育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陆费逵、陈独秀、蔡元培和黄炎培等人。职业教育思想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实践。1917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922年教育部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职业教育取得了确定的位置。1917年到1926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职业学校的数量有较大的增加,这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环境。2.山、陈、麻黄、麻黄、麻黄、麻黄、麻黄民国初期,女权运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运动催生了女子教育家,如孙中山、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陶行知等。他们倡导男女平等、开女智兴女学,并对女子教育的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引起女子教育观念的巨大改变,促使民国时期出现了兴女学热潮,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另一个有利的环境。3.推动女性职业教育的平民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平民教育,形成了平民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并很快传入中国,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平民化产生重大影响。职业教育的平民化思想很快成为当时教育界的共识,如陶行知提出将平民主义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黄炎培则从人民生计的角度倡导职业教育的平民化,这就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我国职业教育在办学实践上也迅速走向平民化。至1926年,职业教育的重心由城市转向了农村,女子职业教育也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4.课程实施、管理及考试制度清末出现了女子实业学堂,从其学校管理来看,各项制度较为健全。(1)办学宗旨明确。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明确其宗旨为:“贯通中西各科医学,而专重女科,使女子之病,皆由女医诊治,通悃而达病情。”(P647)(2)课程安排实行分科教学。上海速成女工师范传习所手工分绒线、针黹、织造、车造4种,分别开设不同课程。(3)学生管理制度健全。上海女子蚕业学堂的章程规定,“每学期之考试成绩,品行优劣,及实习之勤惰,于放假时发报告纸,送家放察阅”,“凡有事告假,须有家族信据方准”(P250)。(4)招生范围、考试毕业制度均有所规定。扬州女工传习所规定其招生条件:身家清白、心性灵敏、体格强健,年在8至16岁女工;年逾16岁,专习针黹、机械者亦可。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规定,考试时“聘请中东西著名医生莅院,按照科学考试,合格者给予文凭,准其行医”(P647)。清末女子实业教育的发展为民国初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5.女子职业教育民国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孙中山、张謇、蔡元培、黄炎培等人。他们积极探讨女子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如蔡元培认为,“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而一切依男子以生存”(P150)。围绕着如何兴办,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黄炎培认为女子职业教育可设置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四类,但“女子职业教育之较切要者,莫如手工及家事两端”(P525);张謇认为课程教材应适应世界大势之潮流,同时兼顾本国之情势;关于教育途径与方法,黄炎培认为应把学校所学与回家所做结合起来。这为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二、妇女职业培训的发展1.女子职业学校清末虽有实业学堂的设置,但大多徒有虚名。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尤其是1913年8月公布的《实业学校令》,规定“女子职业学校得就地方情形与其性质所宜,参照各项实业学校规程办理”,这是政府正式承认女子职业教育的开始。1917年10月通过的《职业教育进行计划案》中的第四条即为“促进女子职业学校”,并号召各省据《实业学校令》的规定,从速筹设女子职业学校。1918年年底,全国中学校长会议又通过《女子中学应附设简易职业科并须扩充女子职业案》。1922年7月,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在济南召开了第一届年会,会议决定“女子职业学校学科设置标准”,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府的提倡下,这一时期女子职业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915年,女子职业学校达到14所,在校生数量为1169人,毕业生为364人。此期开始设立了不同的科目,如江苏省在南昌设立的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内有蚕丝科、家政科和美术预科;福建省在福州所设的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则分本科、预科和别科。据教育部第五次统计,1916年8月至1917年7月全国女子职业学校学生数为1866人,当时实业学校男生数全国为28223人,女生占学生总数的6.20%,男生数大于女生数15倍强(P215)。据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1922—1923年度全国甲种实业学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7.13%,乙种实业学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8.58%,较1916—1917年度均有所提高,说明在这一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初步获得了发展。2.女子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推广女子职业教育,使女子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1928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明确提出应推行平民女子职业教育。1930年2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南翔召开第五届职业教育专家会议,会上明确规定职业教育社今后的任务之一便是提倡女子职业教育。到1932年《职业学校法》及次年《职业学校规程》和《职业补习学校规程》的颁布,使女子职业教育与男子职业教育并列于同一系统,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从地区来看,1927年江苏地区职业学校女生有742人,占学生总数的33.11%;次年的调查表明,女生数增加到921人,占学生总数的51.56%(P363),可见其发展之快。据1929年教育部统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219所,其中女校43所;职业学校学生总数26659人,其中女生数为7003人(P64),占职业学校学生总数的26.27%。无论女子职业学校的数量还是女生所占比例,较前期均有较快的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的武装入侵使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致使办学经费和学生的出路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加上一些地区的相继沦陷,本来已经步履蹒跚的中国职业教育更是江河日下,女子职业教育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受到影响。但总起来看,本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较快的。3.战时非陷陷区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抗战爆发后,职业教育深受冲击。国民政府对川、康、陕、甘、宁、青、滇、黔、桂九省大后方的职业教育极为重视,于1938年冬制定了推行上述九省农工职业教育计划,令颁实施。次年2月1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各省市实施分区辅导职业学校办法大纲》十条。1941年6月7日,教育部又颁发了《奖励农工商团体办理职业学校、职业训练班、职业补习学校办法》七条,同年11月教育部还颁发了《调整设置职业学校办法》等。针对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1942年5月公布了《奖励编译职业技术教材暂行办法》九条,这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抗战时期非沦陷区的女子职业教育随着政府的提倡及教育界人士的努力而发展起来。据统计,1939—1940年,职业学校有学生38977人,其中女生9617人,占24.67%,而1936年的全国职业学校有学生数46355人,其中女生为9858人,所占的比例为21.27%。可见,职业学校女生数较战前虽有所减少,但女生比例却有所增加,表明在战时特定环境下女子职业教育较男子职业教育发展为快。抗战胜利后,职业教育一方面致力恢复,一方面更谋推广改进,推动了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江苏省,战后从四川迁回了省立女子蚕丝科职业学校,到1947年,单设女子职业学校有镇江私立女子职校、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校。除单设的职业女校外,许多职校还兼招女生。通过增设、调整职业学校,使大批女子进入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推动了女子职业教育在战后的进一步发展。三、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历史评估1.积极作用(1)职业教育的重视在20世纪以前,妇女就业主要集中在体力劳动范围,就业领域很窄。至民初,随着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一部分女子得以接受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具备了进入较高层次的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造就了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性。首先,接受过职业教育、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女子越来越多,她们进入工厂,导致近代产业女工人数急剧增加。1918年,全国职工(粤、湘、滇、黔四省除外)共有488605人,其中女工为181285人,占到1/3以上。其次,随着女子职业教育科类的增多,女性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范围日益广泛,女性职业领域迅速拓展。(2)推动妇女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女子越来越多,但女子就业的压力增大,就业状况不佳,如就业机会不均等、男女同工不同酬等。为改变这种状况,女权主义者掀起了争取妇女职业平等权的斗争。1931年2月,南京政府颁布新的《工厂法》、《中华民国民法》,正式确认了女工的8小时工作制、男女同工同酬、保护妇女劳动权益及妇女从事社会职业和实业活动的权利。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妇女的解放。在费孝通对江村的调查中,青年妇女因到工厂工作而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承担者,有的妇女因对丈夫不满而主动提出离婚。这表明一部分妇女已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不仅改变了妇女自身的社会地位,更是将男女平等的观念植根于世人的心中,有力地推动了妇女自身的解放。(3)要从旧职教中汲取旧养料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虽然发展缓慢,但毕竟开创了女子职业教育之风,确立了女子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了一系列女子职业学校,并在分科、课程及教材、行政组织、训育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实践,为新中国以及当今社会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采取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取旧教育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经验,维持原有学校继续加以发展,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按照规定,新中国女子职业教育筛选旧职教中不违背新中国教育要求、符合教育规律的东西,从职教先驱者可贵的探索中汲取养料。同时,在民国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我党接管、整顿和改造了旧有的女子职业学校,使建国初期女子职业教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这与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密不可分。2.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毕竟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