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六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六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六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六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六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六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生物体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中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12、24 B.24、24C.12、12 D.24、122.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几十年时间,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研究人员对该保护区恢复过程中每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的组成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个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B.针叶林中出现了高、中、低马尾松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D.过度砍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3.图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核糖核酸的细胞结构只有④⑤⑥⑧B.与动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⑧⑨C.结构⑩在有丝分裂末期的形成与⑦有关D.进行信息交流时,必需借助于①上的糖蛋白4.某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林冠层活动,山雀、莺等在中层活动,獐、野猪等则林下层活动。这种分层现象属于()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水平结构C.种群的垂直结构 D.种群的水平结构5.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化学渗透偶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生长素以弱酸的形式经输入载体协同运输(能量由跨膜质子电位提供)进入细胞,在细胞质中生长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大量积累。离子形式的生长素通过分布于细胞基部的输出载体顺浓度梯度输出细胞,正是由于载体在细胞中的极性分布决定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内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激素有IAA、PAA、IBA等B.若要研究输出载体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作用,可利用其抑制剂设计对照实验C.生长素的输入、输出载体都能转运生长素,两种载体的空间结构相同D.植物的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处细胞的膜上都分布有这两种载体6.睾丸吞噬细胞是专门针对精子防御的免疫细胞。精子从青春期开始出现,它们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从而导致某些类型“死精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不具特异性识别功能 B.吞噬细胞不会参与特异性免疫C.精子细胞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 D.上述“死精症”是自身免疫病7.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及二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更长B.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C.不少激素调节都受神经系统控制,神经调节中也有体液的参与D.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8.(10分)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如图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A.精氨酸(CGC) B.丙氨酸(GCG)C.甘氨酸(GGC) D.脯氨酸(CCG)二、非选择题9.(10分)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下列哪些操作会使计数结果偏小?__________①从静置的培养液上部取样②使用未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③计数前未对酵母菌进行台盼蓝染色④仅对计数室内的酵母菌进行计数(2)曲线a的增长呈______形,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3)酵母菌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此时的种群数量称为_________。限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答出2点)(4)某小区蟑螂肆虐,居民深受其害。结合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你为小区居民提出一条具体的防治建议并阐述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胰腺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兼具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功能的腺体。它的外分泌部能够分泌胰液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内分泌部由大小不同的胰岛所组成,能够分泌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图是某人进食后胰液分泌活动的相关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食物刺激引起神经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调节。(2)进食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上升,人体可以在__________(中枢)的调节下,增加____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促进__________,使得血糖浓度降低,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食物还能够刺激小肠K细胞合成并分泌肠抑胃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若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葡萄糖,使空腹的健康成年人血糖升高同样的数值,则通过__________(选填“口服”或者“静脉滴注”)的方式使人体胰岛素的分泌量会更多。(3)食物中蛋白质水解产物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一种胆囊收缩素释放肽,引起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加;胆囊收缩素能够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而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又可使胆囊收缩素释放肽水解,胆囊收缩素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4)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可引发肥胖,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诱发Ⅱ型糖尿病。人脂肪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瘦素、脂联素等激素类物质,“胰岛素抵抗"可能与瘦素、脂联素的分泌功能异常相关。为探究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科学家用小鼠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一:给予已经表现“胰岛素抵抗”的瘦素缺失小鼠一段时间瘦素治疗之后,“胰岛素抵抗”得以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实验二:实验组正常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正常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一段时间之后测定两组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分组体重(g)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mg/dL)脂联素含量对照组38.73.4325210.6实验组49.24903455.7根据实验二结果可以推测脂联素能够__________胰岛素的敏感性。根据实验一可知瘦素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实验二实验组中少数鼠体内的瘦素比对照组还高,且胰岛素抵抗指数仍高,请从瘦素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二中对照组小鼠因长期的胰岛素抵抗患糖尿病,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对照组小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___________。11.(14分)下图所示为两种西瓜的培育过程,A——L分别代表不同的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1)培育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依据的遗传学是____________。A时期需要用(试剂)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图示还有某一时期也要用到和A相同的处理方法,该时期是_____________。(2)K时期采用_______方法获得到单倍体植株,KL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3)图示A——L各时期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图1为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其中第②、④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1,能发生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装置③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上,光源固定在右侧,茎尖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3)图2中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z的范围为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经过间期的染色体复制,细胞内染色体上DNA分子加倍,但染色体数量不变;经过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加倍,但DNA分子数不变;经过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每个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均与亲代细胞分裂前相同。【详解】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是体细胞的2倍,为2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后就加倍了,为24个DNA分子,一直到有丝分裂完成时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才恢复原来数目。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2、B【解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该地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丛→针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绿阔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数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详解】A、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即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高、中、低的马尾松是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该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增多,群落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所以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正确;D、人类活动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所以过度砍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选B。3、C【解析】分析题图:图为细植物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细胞膜、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核、⑤是线粒体、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高尔基体、⑧是叶绿体、⑨是液泡、⑩是细胞壁。【详解】A、植物细胞中含有核糖核酸的结构有②核糖体、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细胞质基质和⑧叶绿体,A错误;B、与动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⑩细胞壁、⑧叶绿体和⑨液泡,B错误;C、结构⑩为细胞壁,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⑦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时,不一定借助糖蛋白,如高等植物可以借助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C。4、A【解析】生物群落中,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称为水平结构。【详解】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从题干可看出,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野猪则在地面活动,为动物的分层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故选A。5、C【解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A、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PA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它们都是植物体产生,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A正确;B、若要研究输出载体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作用,输出载体即为自变量,可利用其抑制剂控制输出载体是否能行使功能来设计对照实验,B正确;C、生长素以弱酸的形式经输入载体协同运输(能量由跨膜质子电位提供)进入细胞,主要主动运输,离子形式的生长素通过分布于细胞基部的输出载体顺浓度梯度输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因此生长素的输入、输出载体都能转运生长素,两种载体的空间结构不相同,C错误;D、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故植物的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处细胞的膜上都分布有这两种载体,D正确。故选C。6、B【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某些类型“死精症”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精子所致。【详解】A、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正确;B、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C、据题意“精子从青春期开始出现,它们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从而导致某些类型死精症”可知,精子细胞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C正确;D、由于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产生的精子,从而导致某些类型“死精症”,因此上述“死精症”是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B。7、A【解析】1、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详解】A、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范围广,A错误;B、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B正确;C、不少激素调节都受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腺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神经调节中也有体液的参与,如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额作用于下丘脑等神经器官,C正确;D、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A。8、B【解析】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据图分析,tRNA的一侧3个碱基,即反密码子是CGC,而翻译过程中mRNA上密码子和tRNA上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mRNA上的3个碱基是GCG。【详解】A、精氨酸(CGC)的反密码子是GCG,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C,则密码子是GCG,决定的氨基酸是丙氨酸,B正确;C、甘氨酸(GGC)的反密码子是CCG,C错误;D、脯氨酸(CCG)的反密码子是GG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①②④②.J③.营养物质充足④.不更换培养液⑤.环境容纳量(K值)⑥.营养物质不足、空间有限、有害物质积累增加⑦.适当采用化学(如蟑螂药)或物理(如蟑螂粘板)的方法提高死亡率,降低蟑螂的种群数量;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如保持厨房干净卫生、及时处理厨余垃圾),降低其环境容纳量。【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培养液的更换时间间隔、培养时间,因变量是酵母菌数量,其中d曲线为对照组,其培养方式为不换培养液;培养液更换频率越高,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越少,营养越充足,种群生长越趋向于“J”型曲线。【详解】(1)①静置条件下,酵母细胞大多凝聚沉淀在培养液的下部。如果从下部取样,结果就会偏大;如果从上部取样,结果就会偏小,①正确;②血细胞计数板洗涤后未经干燥处理,而直接用于酵母菌的计数,酵母菌培养液被稀释,实验计数结果会偏小,②正确;③台盼蓝能将死细胞染成蓝色,活细胞不会被染上颜色,若未对酵母菌进行台盼蓝染色,则计数时可能会将死亡酵母菌计算在内,结果会偏大,③错误;④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计数小方格的内部和两条边及两条边夹角上的酵母菌,如仅对计数室内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则计数结果会偏小,④正确。故选①②④。(2)据图分析,曲线a的增长呈J型,a曲线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营养物质最丰富,所以其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曲线d为对照组,其培养方式为不换培养液。(3)酵母菌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此时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限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环境因素有营养物质不足、空间有限、有害物质积累增加等。(4)小区蟑螂肆虐,可以通过提高蟑螂的死亡率,即适当采用化学(如蟑螂药)或物理(如蟑螂粘板)的方法降低蟑螂的种群数量;也可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即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如保持厨房干净卫生、及时处理厨余垃圾),来降低其数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图形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能够根据对照性原则分析d曲线的处理方法,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0、(1)神经-体液(2)①.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②.胰岛B组织③.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④.口服(3)负反馈(4)①.提高②.瘦素的特异性受体减少③.高【解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分析表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的实验组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瘦素含量都升高,而瘦素受体蛋白含量、脂联素含量下降。【小问1详解】食物刺激中枢神经,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属于体液调节,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进食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上升,人体可以在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的调节下,增加胰岛B组织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食物还能够刺激小肠K细胞合成并分泌肠抑胃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口服葡萄糖可通过血糖和肠抑胃肽两条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注射只有血糖浓度升高这一条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口服葡萄糖后更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小问3详解】进食后,在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作用下,通过胆囊收缩素释放肽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和胰蛋白酶分泌增加,而分泌的胰蛋白酶又可使胆囊收缩素释放肽水解,胆囊收缩素和胰蛋白酶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激素和酶的含量相对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小问4详解】实验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增高,而小鼠脂联素含量低,可以推测脂联素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实验组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据表分析主要原因是实验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转化。实验二中对照组小鼠因长期的胰岛素抵抗患糖尿病,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对照组小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分泌增加。【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及其功能,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11、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L花药离体培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C、H(或B、C、H、K)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解析】(1)由图可知无子西瓜是三倍体,所以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能将二倍体培育成四倍体需要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它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要形成可育的二倍体也需要用其进行处理,即图中的L过程。(2)K时期获得单倍体植株需要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减数分裂过程中。在A-L进行减数分裂的是BCH和K,故是BCHK。(4)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名师点睛】常见遗传育种方式的不同点方法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代表实例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操作简单,目标性强育种年限长矮秆抗病小麦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提高突变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