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工业和工业的影响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d00e228c7492867029c51b83dc8ef0/5ad00e228c7492867029c51b83dc8ef01.gif)
![内蒙古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工业和工业的影响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d00e228c7492867029c51b83dc8ef0/5ad00e228c7492867029c51b83dc8ef02.gif)
![内蒙古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工业和工业的影响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d00e228c7492867029c51b83dc8ef0/5ad00e228c7492867029c51b83dc8ef03.gif)
![内蒙古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工业和工业的影响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d00e228c7492867029c51b83dc8ef0/5ad00e228c7492867029c51b83dc8ef0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工业和工业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禀赋对内蒙古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然而,如果自然资源对其他经济增长中重要因素的离开影响,它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戈夫森霍夫森(glfason)被称为“资源诅咒”的传播机。采掘业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又称为“荷兰病”效应,就是“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之一。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基地,但因不同资源的量纲不同,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不易得到统一的资源富集程度指标。内蒙古煤炭储量丰富,居全国第一位,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1本文选择能源资源产量(以标准煤表示)作为自然资源禀赋的替代变量。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三次产业产值、工业内部采掘业和制造业产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图1可知,从2001年起,能源产业大幅度上涨,最高时增长率高达40%,2005年后,增长率有所回落,但依然维持在15%左右。受能源经济的影响,内蒙古第二产业增长迅速,成为拉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期间,第三产业增长率提高,第一产业增长率下降。自然资源禀赋对第二产业增长带动作用明显,下面分析自然资源禀赋对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见图2)。从图2可知,2001年起,能源资源增长率显著上升,在第二产业内部,采掘业增长率迅速提高。在2004年,采掘业产值增长率超过了制造业,达到了72.97%,且采掘业产值增长率在2005—2009年间均超过了制造业。可见,在工业内部,采掘业产值增长率上升速度快于制造业。以上分析说明内蒙古自然资源禀赋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最大,而在工业内部,其对采掘业的拉动作用最大,采掘业对内蒙古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如果采掘业对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根据“资源诅咒”假说,采掘业将对经济长期增长产生阻碍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这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二、资源丰裕对经济增长具有“挤出效应”柯登(Corden)and内亚里(Neary)最早给出的“荷兰病”经典模型指出,由于资源开采部门缺乏关联效应以及外部性,在资源丰富的区域往往会形成资源采掘业发达而制造业发展滞后的产业结构,这样的产业结构往往会导致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和可持续效应不足。马苏亚玛(Matsuyama)通过建立标准的经济模型进一步研究了该问题,指出资源产业的强大削弱了具有学习效应的制造业的成长。萨克斯(Sachs)and华纳(Warner)在马苏亚玛(Matsuyama)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动态“荷兰病”(DuthDisease)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包含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不可贸易的部门和自然资源产业,自然资源越丰裕,对于不可贸易品的需求也越高,进入制造业部门的资本和劳动便随之下降。以上种种观点总结而言,即是说一方面资源产业的发达使得物质资料和人力资源被大量转移到初级产品部门,因此制造业等部门得不到发展,短期的收入效应取代了长期增长稳定性,这种产业“挤出效应”使得经济增长缺少持续力。后续研究对“荷兰病”机制提出了质疑。首先,“荷兰病”的核心假设是否成立。没有证据表明资源部门不具有“干中学”特征或者技术进步更慢,世界银行指出一些工业化国家因为发展与资源相关的技术和资本产品而变得更加富有。弗兰克尔(Frankel)和鲁姆(Romer)发现,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生产率提高活动大多都发生在农业和服务业上,所以,即使资源丰裕挤出制造业也可能促进经济增长。其次,豪斯曼(Hausman)and雷克布(Rigobon)认为,按照“荷兰病”逻辑可以推导出资源部门萧条有利于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制造业“挤出效应”做了深入分析,其中,徐康宁和王剑从投资和就业两个角度研究了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纳入采掘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资源丰裕的省份吸引资本和劳动力,采掘业的投资和就业规模随之扩大,但却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表现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尽管有研究说明“资源诅咒”不一定存在,但从经验研究的结果来看,基本一致的结论是,在资源产业发展初期会带来资源地经济繁荣(resourcebooming),而长期会出现“资源诅咒”。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我区自然资源禀赋与采掘业、制造业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利用数量分析来研究我区采掘业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从而判断内蒙古采掘业对制造业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三、内蒙古自然资源禀赋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并采用在自然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能源资源(标准煤表示)作为内蒙古自然资源禀赋的替代变量,用rai表示,能源资源中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四者均折合成标准煤计算;用采掘业、制造业产值增长率分别作为采掘业、制造业的替代变量,分别用M11、M12表示。四、时间序列分析本部分研究主要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进行分析,研究区间为1987—2009年。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并通过协整检验判断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长期均衡模型,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确定短期模型。(一)adf稳定性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时间序列做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法对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其稳定性。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在水平序列上,M11、M12是平稳的时间序列,而变量rai是一阶平稳的时间序列。(二)采掘业、制造业产出增长率有些时间序列,虽然它们自身非平稳,但其某种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如果满足这个条件,就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本文通过协整检验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分别与采掘业、制造业产值增长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它们VEC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2)。表2中,D(·)表示变量差分,D(·(-n))表示变量滞后n阶差分。根据表2长期协整关系可知,自然资源禀赋每增加1%,采掘业产值增长率将会增加1.87%,而制造业产值增长率将会下降2.17%。这表明自然资源禀赋的上升会拉动采掘业的增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而自然资源禀赋与制造业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果也反映了内蒙古资源型产业链条较短、就地深加工程度较低的实际情况。(三)否构成因果关系协整分析和VEC模型表明自然资源禀赋分别与内蒙古采掘业产值增长率、制造业产值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两者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检验。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分析,其检验结果(见表3)表明:在5%的水平上,rai是M11的格兰杰成因,而不是M12的格兰杰成因。这说明自然资源禀赋是采掘业产值增长率的格兰杰成因,且是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但其不是制造业产值增长率的格兰杰成因;同时,也反映出了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只拉动了采掘业的增长,却没有带动制造业的增长。五、我区采掘业、制造业行业发展情况随着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采掘业急剧扩张,并对制造业形成了“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可以分别从采掘业与制造业的产值比重、从业人数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三个方面反映出来。鉴于《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数据起始于1993年,所以本部分研究的区间为1994—2009年。萨克斯和华纳等学者认为,制造业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而采掘业是规模报酬递减的产业。一般而言,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采掘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制造业的比重则逐渐上升。而内蒙古的情况恰好相反,根据图3可知,制造业的比重由1997年最高点的72.46%下降到了2009年的64.61%,下降幅度高达10.83%,而采掘业则由1994年的11.25%上升到了2009年的22.97%,上升幅度高达104.18%,这种趋势在2003年之后更加明显。可见,制造业在内蒙古工业中的主导地位在减弱,而采掘业的地位却在增强。图4和图5分别显示了1994年以来,我区采掘业和制造业从业人数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的变化情况,这也说明了采掘业对制造业的“挤出”。根据图4可知,采掘业、制造业从业人数增长率在2004年以前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而在2004年以后,两者从业人数增长率在波动中均呈上升趋势,且采掘业从业人数增长率均超过了制造业,两者从业人数增长率在2009年分别达到了3.22%和-3.02%。从图5可知,采掘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4年之前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而在2004年,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超过了制造业,分别达到72.34%、41.17%;随后,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虽有所回落,但在2005—2008年间均超过了制造业;2009年,政府为扭转制造业不利的局面,减少了对采掘业的投资,且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投资,从而使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9年超过了采掘业。可见,内蒙古采掘业在就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对制造业形成了“挤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制造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采掘业却处于上升趋势,这将会引起产业结构逆向优化的问题。同时,采掘业从业人数增长率自2004年后均超过了制造业,从而使制造业的人力资本不断下降。由于采掘业具有更大的收益,大量劳动力转入采掘业,另一方面,由于采掘业对于知识、技能的需求比较小,在资源富集地区,人们往往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由于人力资本的投入无法得到额外的收入补偿,人们接受教育的意愿普遍降低,高技术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减慢,人力资本积累自然趋于下降。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倾向于采掘业,致使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超过了制造业,这对制造业形成了“挤出”。如果政府对制造业的投资始终低于采掘业,那么制造业被挤出的现状将得不到改善,这必定会影响到内蒙古未来经济的发展。六、关于政策建议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然资源禀赋对采掘业、制造业产值的影响,发现内蒙古采掘业对制造业形成了“挤出效应”,基本结论如下:第一,长期协整方程说明自然资源禀赋每增加1%,采掘业产值增长率会增加1.87%,而制造业产值增长率会下降2.17%,这说明自然资源禀赋会拉动采掘业产值的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在5%的水平上,自然资源禀赋是采掘业产值增长率的格兰杰成因,且是单向的因果关系。第二,在工业内部,制造业所占比重在2003年开始下降,采掘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这说明制造业在工业中的主导地位在减弱。在就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采掘业从业人数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在2004—2009、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食品专业创新创业项目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竞赛自测训练题带答案
- 艺术创作之道
- 艺术创作导引
- 餐饮品牌管理实战
- 四川省宜宾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工伤离职申请书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银行专业初级《法律法规》名师预测卷2
- 培训延期申请书
-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作业答案
- 《行政组织学通论》配套教学课件
- 霍山石斛教学课件
- 物业服务投标文件
- 《数值分析》配套教学课件
- 山西省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名单目录
- 排污口要求规范化整治施工设计
-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研究报告
- DBJ∕T45-093-2019 混凝土超高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 苏州地图高清矢量可填充编辑PPT模板(精美)
- 氧化铝生产工艺教学(拜耳法)PPT课件
-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