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1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课程学时:36理论课学时:36学分:2.5合用对象: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类本、专科学生一、课程介绍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教育人、培养人的学科,以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个案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重视宏观内容和微观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对教育基本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教育实践层面的探究;充足必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当代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含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全部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从培养中档学校教师出发,充足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加强为人之师的师德培养,使他们树立对的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学会从教育学科的视角分析、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及规定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6学时)教学目的和规定:识记教育广义、狭义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理解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掌握教育学的概念;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科学价值。第一节教育活动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产生2.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本质属性3.教育的要素第三节教育的基本形态1.家庭教育2.社会教育3.学校教育第四节教育学1.什么是教育学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学的学科意义4.学习教育学的办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4学时)教学目的和规定: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互有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互有关系;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当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对社会诸因素的增进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增进作用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巨大影响第二节教育与文化、科技的关系1.文化、科技对教育的影响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4学时)教学目的和规定:识记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等概念;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及条件;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其各自作用;教育的主导作用第一节人的发展含义与特点1.人的发展中的含义2.人的发展中的特点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中学生生理与心剪发展1.中学生生理特性2.中学生心理特点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学校制度概述(6学时)教学目的和规定: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制约性;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理解全方面发展的构成部分,分析现在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识记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深刻理解当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理解癸卯学制、壬戌学制和现行学制。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目的概念与有关概念辨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全方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部分;学制概念;世界学制的改革趋势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与有关概念辨析教育目的的功效第二节教育目的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内容不同的教育目的观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2.全方面发展的精神实质3.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实现第四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2.当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5学时)教学目的和规定: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掌握教师的基本素养;理解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分析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素养;学生的主体性内涵;如何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节教师1.教师的概念2.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形象3.当代教师的素养4.教师专业发展第二节学生1.学生的概述2.学生观的类型与特点第三节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1.师生关系概述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第六章课程(3学时)教学目的和规定: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分类及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掌握教学计划、课程原则的有关概念;理解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方面认识新课程原则及教学规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的概念;课程基本分类;新课程理念第一节课程概述1.课程的概念2.课程理论的历史概述3.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第二节课程实施1.教学计划2.课程原则第三节新课程理念与原则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七章教学(6学时)教学目的和规定:识记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学的意义与任务;理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史;掌握教学中的几个原则;熟悉教学办法;理解几个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理解教学工作普通环节,掌握教师备课的办法与评价一堂好课的原则。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教学原则的概念理解和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办法的选择;班级授课制的概念。第一节教学概述1.教学的概念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第二节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2.教学过程的本质3.教学过程中的规律4.教学过程的环节第三节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第四节教学办法1.教学办法概述2.我国学校惯用的教学办法第五节教学组织与实施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3.课的类型和构造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六节我国现在教学改革的重要特点与趋势第八章德育(2学时)教学目的和规定:识记德育的概念;理解德育过程的概念和实质;用所学原则分析实际德育案例;理解德育的重要途径与重要德育办法。教学重点和难点:德育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规定;德育过程的实质;用所学德育原则和办法分析实际德育案例。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构造1.品德概念2.品德的心理构造第二节德育的概念和任务1.德育的概念与功效2.德育任务和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与原则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2.疏导原则3.发扬主动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严格规定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第四节德育途径和办法1.德育的途径2.德育的办法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派学时学时时章节理论课学时第1章6第2章4第3章4第4章6第5章5第6章3第7章6第8章2合计36五、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构成分为期末闭卷考试占80%,平时成绩(含讨论,作业,出勤)占20%六、推荐使用教材1.《当代教育基础》,陈玉祥主编,教育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公司员工培训
- 食堂大灶点火规范培训
-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12月份)
-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省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无答案)
- 信息技术(第2版)(拓展模块) 教案 项目3、4 DHC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4 物联网
- T-ZFDSA 10-2024 沙棘面制作标准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课件 易月娥 项目5、6 Web和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证书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 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 骨盆临床解剖
- 环保行动未来在手-共筑绿色生活守护地球家园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GB/T 15688-2024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
-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
- 2024云南黄金集团招聘高校毕业生72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二十条重大隐患判定标准释义(中化协)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doc
- 现代礼仪—湖南大学袁涤非大刘整理版
- 年处理100t中药车间设计
- 能源热电公司班组建设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