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洞庭》教学设计整体感知,感受美。1、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河山秀美,风景众多,既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也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还有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祖国河山多秀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吧。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指名说了解的洞庭湖。(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播放朗读,整体感受洞庭湖之美,引出课题。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点学生朗读,教师评价中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过程中解决生字的认读和书写。)细读理解,洞察美。导入: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它抑扬顿挫的节奏,还要品读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那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到底美在哪里呢?请打开课本朗读一遍,然后结合注释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交流。(学生体会自己见到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美的呢?同桌之间互读,体会写法。比喻(修辞美)颜色美4、欣赏图片美景,教师设置情境引读,带学生体会那水月交融的洞庭美景。(配乐引读)。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一起来读……在淡淡的月光笼罩下,君山静静的立在那里,犹如白银盘里托着的一枚青螺,是那么精致温柔,一起读……谁还能体会着这种美再来读一读。5、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读出洞庭湖山水之美。三、拓展对比,深化美1、出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结合注释朗读诗歌,看看孟浩然诗中的洞庭湖与刘禹锡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3、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级内分享交流。(体会洞庭湖的不同美)体会着美丽之处,再来读诗。(你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洞庭湖?请你感受美景再来读一读吧。)课下你搜集了哪些描写祖国山水的诗歌呢?四、多样作业,展示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描写祖国山水的诗作,与同学交流。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古诗词的学习,但是对于古诗词的学法仍然不是很熟练。基于这个特点,在教授本课时,我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没有设置一字一词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整体去感受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之美,然后用自己的话去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然后在体会中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美的体会和感受。体会到画面后,再去体会写法,感受到诗人比喻的运用及颜色的描写之美,美的感觉再次得到升华。效果分析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使用,在设计课件时做到了既实用又能突出重点。课件中主要设计了字、画、声结合,让学生在朗读和观看中更好了体会了洞庭湖山水的美感,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起到一个良好的辅助作用。朗读方式的多样化,既不枯燥又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美感的体会,效果很好。拓展阅读时让学生小组内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整堂课整体来说教学效果良好,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教材分析《望洞庭》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课的第三首诗。本单元的诗歌和文章主要描写了祖国的美丽景色,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课文围绕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17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山水翠”“青螺”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出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课文插图简洁而富有意境,可作为学生理解诗句的参照。评测练习我会读庭未磨盘多音字:磨{我会写镜未磨遥银盘我能结合着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4.我还搜集了描写洞庭湖山水的诗句。5.我根据诗歌画出洞庭美景。课后反思《望洞庭》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研究课标和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后,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本节课:读中体会,读中感受《望洞庭》是一首很美的写景诗,若是一字一词的解读会很刻板,学生容易丧失学习诗歌的兴趣,不太容易体会它所描写的洞庭湖山水的美感。因此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放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上,如“个人读、默读、同桌互动、男女生合作读、教师引读、赛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句的美感,在读中体会洞庭湖山水之美。课上完后,效果很好,孩子们学的不枯燥,同时又能体会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及体会写法的美感。拓展诗歌,感受多种不同的洞庭美景一改往常就诗讲诗的课堂模式,我在本课当中进行了诗歌拓展,采用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虽是同写洞庭湖,但两位诗人笔下的洞庭美景各不相同。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的方法去体会两首诗歌的不同。学生能够从内容和表达情感上展现两首诗歌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期,实为惊喜。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缺乏更深层次的引导,个别问题的设计不够清晰明了等等,以后我会继续打磨自己的课堂,争取上出优秀的好课。课标分析结合三年级上册的课标来看,本册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