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分)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8.(1分)镜中看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铜仁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13、3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河北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答: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答: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14.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8.要点: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9.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江西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9.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11.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10.“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1分)11.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1分);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1分)古诗词鉴赏(3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7.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8.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一)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8、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10.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东营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7.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8.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2分)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评分:每空1分,共2分8.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评分:本题共3分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4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7、酣睡8、B达州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18.C(2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答:(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答:(1)(2分)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2)(2分)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二、诗歌鉴赏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牧童词(唐)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答案】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牧童词》写道:牧童早晨赶着牛去江湾放牛,傍晚再赶着牛回到村落。雨天里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晴天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有时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这样就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这首诗里的牧童是那么自由自在,那么的悠闲,作者写牧童,其实是他自己心境的反映。《牧童》写道:牧童骑着牛儿穿行在春天的细雨中,青翠的山色,青青的草,一支笛子,一个穿着蓑衣的牧童,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牧童早晨哼着歌去放牛,然后乘着月色回家,还有什么人能比得上牧童啊,心无牵绊,欢乐舒畅。这首诗表达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据此作答。故答案为: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的情感溢于文字,在古诗中,诗人的感情一般总是寄托于所写事或所绘景物上,通过对这些叙述或描写的分析,即可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情感。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玉仙馆(唐)张籍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选自《全唐诗》)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镜头脚本设计(部分)景别摄法整体画面配音预期效果远景从人物后面拍摄①________水流声、鹧鸪声②________【答案】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解析】【分析】①整体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②“长溪、野水、鹧鸪啼”描摹声音,“阴云尽向西、天南行渐远”到“山山树里”,视线由远到近,几个关联的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故答案为:①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②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营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山坡羊·潼关怀古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蹲露。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阀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2)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3)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B.

【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C.

【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D.

【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答案】(1)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2)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3)C【解析】【分析】(1)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再结合全诗进行描述。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据此答题意对即可。(2)描述画面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想象“宫阙万间都”之前辉煌的情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原因是:战乱。经过和结果是: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把这些想象组合成画面并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ABD理解分析正确。C【乙】文“聚”“怒”二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⑴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⑵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⑶C【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⑵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答案】(1)思乡(2)A【解析】【分析】(1)从《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2)A理解正确。B“故人”指曾经的老朋友,“昔人”,

过去的仙人。C“青山”写的是山色秀美之景,但“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但“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概。故答案为:⑴思乡;⑵A【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理解诗歌关键语句不能孤立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着眼于全诗,结合全诗内容和主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表达的感情。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注】蓟(jì)庭,地名。(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答案】(1)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2)“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明日就要分别,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重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饮菊花酒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暂同”二字,就表明同饮菊花酒是一种安慰之事。既然注定明朝就要分别,那暂时忘记离别之愁,一起来饮菊花酒吧。因此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2)首先要理解“断蓬”的本义,“断蓬”,就是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结合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这里作者其实是用“断蓬”自比,意思是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既然这样,那就珍惜今天的时光吧。因此,“断蓬”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故答案为:⑴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⑵“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赠苏绾书记①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学、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1)一二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意?(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①月夜: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②鄜(fú)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答案】(1)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3)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本诗一二两句的意思为: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写明了苏绾的才能,

这也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第二句的问句体现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2)结合诗意分析,“应计日”的意思为:计算着分离的日子,“莫经年”的意思为:不要长年滞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这是诗人设想苏绾走后苏绾的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实则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据此作答即可。(3)结合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赠苏绾书记》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月夜》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含蓄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焦灼和对妻儿及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⑴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⑵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⑶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写作意图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和写作意图,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⑶本题考查探究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想象、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渲染烘托等。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方法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诗歌诗歌内容和主旨之间的关系即可明确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秋闻笛(宋)朱淑真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_______”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________”的特点。(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答案】(1)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轻柔、清脆(2)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诗人触景生情。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解析】【分析】(1)分析诗歌内容,提取笛声的特点。李诗: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杨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可知笛声的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米诗:是谁在吹着横笛,传来了阵阵轻快的乐声。我躺在床上凝听着,触动了离情别绪,心潮难平。可知笛声轻柔、清脆。(2)第一首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