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重大灾害损失统计报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解读 (三) 与汶川地震等历次大灾统计报表的比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f21cee894a0e10eeda2f72bc061888/7bf21cee894a0e10eeda2f72bc0618881.gif)
![特别重大灾害损失统计报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解读 (三) 与汶川地震等历次大灾统计报表的比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f21cee894a0e10eeda2f72bc061888/7bf21cee894a0e10eeda2f72bc0618882.gif)
![特别重大灾害损失统计报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解读 (三) 与汶川地震等历次大灾统计报表的比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f21cee894a0e10eeda2f72bc061888/7bf21cee894a0e10eeda2f72bc061888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别重大灾害损失统计报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解读(三)与汶川地震等历次大灾统计报表的比较
据统计,四川地震后,特别是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首次进行了设计和制定。在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评估中,相关部门对指标、报表进行了改进完善。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专项研究,重点根据毁损实物量评估和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要求,对报表体系、关键指标进行了调整完善,后经部门、地方征求意见,国家统计局审核,最终建立《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芦山地震损失报表相比(见表1),《统计制度》对统计范围、报送程序和组织方式等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范;报表体系设计没有本质上的变化,部分报表的归属和内容发生变化;报表指标设计方面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毁损实物量指标的增加,突出主要承灾体(行业)的指标、简化部分报表指标,规范合计项、其他损失统计项的指标设计和相关术语,完善主要指标说明、增加逻辑校验公式。一、规范了受灾地区损失的数量发送与以往针对特定灾害过程制定的统计报表相比,《统计制度》明确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种类、“在地统计原则”、军队等系统的归属、直接经济损失和重置价格的定义,较为清晰地规范了受灾地区损失的统计报送范围,有效避免因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核定困难。统计报送方面,在原有初报、核报2个阶段的报送程序上,参照历次大灾损失报送的实际情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民发215号),规范了各级政府完成初报、核报的时间,明确了调查统计的基本方法;明确了国家、省、地市、县级各级政府及民政部门、减灾委员会、减灾委成员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在损失统计报送中的责任和组织方式。二、经济损失及基础信息表《统计制度》报表的体系设计沿用汶川地震报表的人员受灾、房屋受损、居民家庭财产损失、三次产业(农工服务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公共服务系统(社会事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的体系,另增加经济损失汇总表和基础信息表两张报表。主要变化情况如下:1.行业分类调整非住宅房屋从汶川地震时规定的城镇地区扩展为不分地区;工业损失报表不细分行业,农业和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对子行业分类进行了调整,农林牧渔服务业调整到服务业损失中统计。2.将基础设施报表舟曲较大洪水灾害报表改到公共设施金融服务系统基础设施报表中,增加通信报表(芦山地震报表中增加)、农村地区生活设施报表(《统计制度》中新增)、地质灾害防治报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报表中出现);水利设施报表单列,电力设施报表并入能源报表,并增加煤油气内容,铁路设施并入交通运输设施报表;将基础设施报表中的广播通讯设施、政权设施调整到公共服务系统,更名为新闻出版广电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公共服务报表中,社会福利系统报表调整为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系统报表,环保系统、气象系统报表并入科技系统报表。3.报告资源和环境损失汶川地震灾害损失统计中的土地资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矿山资源4张报表,简化为《统计制度》中资源与环境损失1张报表。4.增加基础指标统计考虑到各承灾体、行业(系统)的基础统计数据对损失校核评估的重要性,在芦山地震损失统计中开始增加基础指标统计报表1张,并在《统计制度》中进一步优化完善,包括人口、房屋、农业、工业、服务业、教育和科技、卫生和社会服务、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9大类内容,103个设计指标。5.地震灾害损失报表《统计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了芦山地震灾害损失报表中首次出现的各报表填表说明,进一步明晰了各报表的填报范围,以及与其他报表间的关系。三、统计制度的指标与历次大灾统计报表中的指标设计相比,《统计制度》中的指标个数明显增加,主要体现在毁损实物量和经济损失指标的成套设计,以及重点承灾体(行业)指标的细化等方面。1.综合指标的匹配回顾汶川地震以来的各套报表,毁损实物量和经济损失指标不匹配是一大突出问题。自芦山地震报表大幅改变后,《统计制度》中指标继续完善,如今成套指标已有183套。这也是《统计制度》指标明显多于汶川、玉树和舟曲报表指标的主要原因之一。2.承灾体固有分类相比历次大灾报表指标的调整完善,《统计制度》重点调整了各承灾体(行业、系统)内的分类。分类指标主要有三类:一是根据承灾体固有分类体系进行的分类,如房屋按结构划分为钢混、砖混、砖木及其他结构分类,公路按等级划分为国省干线和其他道路;二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或系统的进一步分类,如农业、服务业的子行业分类;三是在上述分类中进一步按承灾体毁损程度划分,目前仅限于房屋。通过对各承灾体(行业、系统)不同层次的分类,使得报表指标设计更为清晰、系统。3.交通运输损失和地震报表《统计制度》对房屋、交通运输设施等重点承灾体指标设计进一步细化,如《统计制度》中统计农村居民住房损失的指标有46个,而汶川地震报表中仅有9个;《统计制度》中交通运输损失统计指标为83个,而汶川地震报表中仅有20个(含铁路设施)。这也是《统计制度》指标明显多于汶川、玉树和舟曲报表指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同时,针对公共服务系统和资源与环境损失报表,在把握各行业、系统的基本分类和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指标,便于统计。4.各类特殊指标在统计报表中的统计普遍总结分析历次大灾损失报表,发现存在其他损失、合计损失的指标设计以及毁损、受损等术语在各个报表中统计范围不同、含义不同等问题,影响了对上述相关指标的理解和统计填报。《统计制度》对损失中的经济损失小计指标、其他经济损失指标和经济损失合计指标,以及毁损、受损等术语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统一。5.统计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和统计方法在芦山地震损失报表的基础上,主要指标说明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主要是给出了各报表的关键指标或易于混淆指标的统计范围;同时,首次增加了表内(间)指标的逻辑校验公式,明确了相关统计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总体来说,《统计制度》对统计范围的规范、明确,对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