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探索
——全面曲折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78)【课程标准】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无海南·12经济调整;浙江·31新中国的成就2020【Ⅰ】41·新中国的外交【Ⅱ】41·新中国的国家治理
海南·1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
天津卷.9八字方针2021【甲卷】41·建国初期的经济福建10·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
浙江·15新中国的外交天津
·8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湖南
·8
20世纪50年代末文化艺术发展2022广东
·18中共的现代化探索江苏
·10、11重返联合国,农业的发展·2023【甲卷】·42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考向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现代化探索、外交政策和成就是常考点。
1956195719581960196219641965《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三年经济困难正确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年)依据教材第一、二子目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梳理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1956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阶级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变化迫切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年)
1956《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1956年毛泽东做《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内容没有公开发表。刘少奇与邓小平分别于1965年和1975年请求公开印发这次讲话的内容。据此推知,《论十大关系》的主要价值是()
A.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总结了过渡时期建设的经验教训D.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A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年)
1956【双百方针(1956年4月)】“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年)(2021·湖南高考·11)表3所列活动()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时间活动名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1957年1月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类《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1957年12月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A命题点:双百方针实施的成就(唯物史观)
1956《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①召开时间:1956年9月②内容: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工作重心是进行经济建设)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八大】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年)【交流互动精讲点拨】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1956年2月苏共召开的二十大,第一次公开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了“个拜”造成的恶果。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书记处、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毛泽东当时多次指出:苏共二十大“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又说“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样迷信了。”——摘编王保贤《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探究一:中共八大(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②1954年宪法颁布后中国初步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③中国在亚非拉国家中取得支持和声望;④开始破除对苏联经验迷信。
19561957《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三大改造完成,动员各阶层、各党派、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017•天津卷)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年)评价:①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肯定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走工农业并举等工业化道路,这是正确的。②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速度,没有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表现:1958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8月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合称“三面红旗”
195619571958《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大跃进【生产力】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特点危害错误结果多快好省大办工业、大办农业一大二公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损害农民积极性滋生左倾情绪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忽视客观规律+经验不足+自然灾害=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三面红旗】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年)
1956195719581960196219641965《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大跃进后)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960年冬,“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各类政策调整。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较深入地总结经验1964年,三届人大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核心:调整——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工农业、轻重工业)调整经济发展速度七千人大会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稳步增长适时调整意义:改变了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错误做法,但对“左倾”思想未彻底清算。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年)(2021·天津高考)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B命题点:八字方针(2022·广东高考·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材料二: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材料三: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摘编自《周恩来选集》(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8分)
(1)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50年代,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五六十年代,适应国家安全需要,重视国防建设;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命题点:中共对现代化的探索材料四: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6分)(2)新内涵:高度民主,高度文明。意义: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探索。
二、十年文革(1966-1976年)
66年春夏67年初69年4月71年9月72年75年76年文革发动,打倒一切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②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③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④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外部环境影响,美国、苏联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一月风暴全面夺权中共九大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周恩来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潮邓小平整顿工作,经济形势好转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二、十年文革(1966-1976年)
66年春夏67年初69年4月71年9月72年75年76年文革发动,打倒一切一月风暴全面夺权中共九大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周恩来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潮邓小平整顿工作,经济形势好转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认识⑴对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的破坏:①工农业遭受巨大损失②使中国失去宝贵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⑵对民主法制的破坏①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②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被破坏,社会秩序极端混乱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④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⑤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⑥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①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经济为主: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尊重规律: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④加强法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出现失误的教训三、伟大的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结束)领域成就
教育卫生
外交
建成基础工业项目;建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线建设。
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导弹和人造卫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教育事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奠定基础工业国防农业依据教材第三子目的内容,梳理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成就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1961年美国介入越战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
欧共体成立1969年
珍宝岛事件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链接选必一】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材料一:6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继续遏制,中苏关系恶化,而大批亚非拉国家独立。由此,毛泽东提出联合亚非拉国家进行反帝、反霸斗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也是这一时期外交的突破口。——王仕英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分析20世纪60年代分析转变外交方针的原因,此时我们外交方针是什么?并指出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背景:①国际: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损害中国主权,导致从50年代下半期起,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美苏威胁国防安全;多极化趋势出现②国内:阶级斗争思维影响外交方针:“两个拳头打人”;远交维护国防安全,冲破封锁外交诉求: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1961年美国介入越战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
欧共体成立1969年
珍宝岛事件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方针调整以及取得的外交成就1971年
基辛格访华1972年
尼克松访华材料二: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一大片”的第三世界更要团结。——《毛泽东年谱》第六卷材料一:尼克松说:“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被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1970年2月,尼克松的外交报告外交方针:
“一条线”:同一纬度的中、日、美、欧团结起来。
“一大片”:团结亚非拉地区。(1)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2)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链接选必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2022·江苏高考·10)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D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1961年美国介入越战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
欧共体成立1969年
珍宝岛事件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冷战暂处守势陷入越战难以自拔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握手的原因,认识影响中国外交方针调整因素1971年
基辛格访华1972年
尼克松访华内外环境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家性质意识形态国家战略领导者智慧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链接选必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1961年美国介入越战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
欧共体成立1969年
珍宝岛事件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①对苏联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②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调整和收缩。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③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④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对中日而言,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971年
基辛格访华1972年
尼克松访华【链接选必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探索对后来的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意义:为逐步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和工作经验;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都具有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探究二:伟大的建设成就【交流互动精讲点拨】【交流互动精讲点拨】探究三:曲折发展的原因材料一中国当时的经济模式是欠发达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其内外部压力越大。——李向前
材料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长,党在全国范围执政时间不长,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真正弄清楚。十年中,出现的一些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许多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片面理解或教条化的结果。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封锁和孤立政策;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为什么过程曲折?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基础薄弱;中国共产党建设经验不足;国际形势严峻。【交流互动精讲点拨】视角2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伟大原因
材料一……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为什么取得这么多成就?
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及科学理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付国外佣金合同范本
- 化妆品广告合同范本
- 丰田汽车合同范本
- 光伏运营合作合同范本
- 农户辣椒种植合同范本
- 优惠仓库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冷冻海鲜销售合同范本
- 农村购买坟地合同范本
- 中石油员工业绩合同范本
- 会务定金合同范本
- 专项训练:电磁感应中的电路、电荷量及图像问题(10大题型)(原卷版)
- 2025年春季学期各周国旗下讲话安排表+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主题班会安排表
- 汽车电脑故障解码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25年发改委标准
-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考试试题5
- 五年级下册劳动《日常收纳》课件
- 腾讯风控师(初级)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猪场消防安全培训
- 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 宁波北仑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笔试真题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