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1.gif)
![第12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2.gif)
![第12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3.gif)
![第12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4.gif)
![第12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781cd5dec6b7610282cc36b71fa9f24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导入东归英雄传主题曲《鸿雁》讲述土尔扈特的故事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一国两制”构想基本内容的形成和发展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纲领和努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原则学习要点问题导入
请同学讨论回答:
纵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是统一占主流还是分裂占主流?统一与分裂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我国有年代可查的历史从夏至今已4000多年,其间统一的时间约2840多年,分裂的时间为1230多年,各占这段历史长河的70%和30%。先后曾经历了三次大分裂和四次大统一。其间因统一的时间居多且时间越来越长,从而使统一始终占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1)维护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最主要的政治利益。
(2)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中国少数民族有近1亿人口,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63%,其边疆地区更是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西藏、新疆、内蒙、云南、广西……三十几个民族跨境而居,与周边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文化联系。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中国民族的构成及分布状况,使我国的民族关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非常现实地维系着国家统一与安定团结的原则问题。2、同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坚决斗争
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无视历史和现实,一直没有停止过分裂祖国的活动。他们勾结国际敌对势力,披着宗教外衣,打着“民族、自由、人权”和民族的旗号,在国内制造骚乱甚至暴乱。“东突”分子在阿富汗接受坦克训练
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分裂活动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策动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割取我国边疆领土的内应力量。他们既背叛了祖国,也出卖了自己的民族,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政治斗争,从实质上讲,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但敌对势力往往打着民族和宗教的旗号来进行破坏活动,因此,增加了问题和复杂性。“东突”分子经常靠贩毒筹集资金车臣恐怖组织武装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对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从来都是其政治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以美、俄为例说明。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毛泽东、周恩来主张“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宝岛台湾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台湾古称岛夷,汉晋南北朝称夷洲。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置台湾府,属福建省。直到清朝统一台湾后,中原王朝对台湾的心态也只是从「漠视」到了「消极重视。1885年,台湾改建行省,派刘铭传为首任巡抚。从「消极重视」转变为「积极重视」。1895年,甲午战败后,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导言
1945年,二战结束,台湾回归中国,但旋不久,国共内战又起。
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迁移台湾,自此以后,两岸又进入到「积极敌视」阶段,由老蒋而小蒋,再到李登辉到陈水扁,大陆对台,敌视未改,最多是从「积极敌视」演变为「消极敌视」。
1987年到现在,两岸关系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在新中国建国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两岸一直没能实现统一,是因为众多不同势力干涉的结果。台湾问题实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由同学深情朗诵《乡愁》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从1949年到1955年,台湾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为了统一中国,我们准备打,蒋介石集团也准备打。人民解放军已经基本完成了解放台湾的军事部署。1、1949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金门、马祖以外的台湾外围的主要岛屿,并开始正式准备发起渡海攻台。2、为了反对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次炮击金门,随后于1955年1-2月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视频播放《炮击金门》讨论毛泽东对金门作战的战略与策略(3)金门炮战的意义
教训了美国政府。有力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策划“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方针由单一武力收复向“两手准备”转变。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国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国际形势缓和,希望和平2、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调整(1)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2)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的构想周恩来“一纲四目”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1963年1月,周恩来通过由张治中致函陈诚的方式,将“一纲四目”告知台湾当局。3、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
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确立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形成和确立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2、“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3、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九条方针”叶剑英的讲话,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明晰化。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
1982年9月,邓小平指出,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至此,“一国两制”构想明确形成。5、中共“十三大”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概括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把“一国两制”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基本内容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前来参加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撒切尔夫人。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内容,核心是祖国统一。
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两种方式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积极促谈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反对“台独”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如何理解一国两制?1、“一国两制”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祖国的统一。2、主权是国家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它高于自治权。3、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短期打算,而是中国共产党政府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国策。4、弄清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统一战略构想的重要前提。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二)重要意义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香港澳门问题由来(1)香港问题由来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人口630万。被誉为东方之珠。欣赏歌曲《东方之珠》
美丽的香港东方之珠——维多利亚海、香港会展中心。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被割占: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租借了“新界”。租期为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澳门问题由来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和凼(dang)仔、路环两个离岛,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人口50万
1553年,葡萄牙商人入据澳门;1845年,葡萄牙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强行占领了澳门半岛;
1851年、1864年分别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12月,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承认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权。
思考讨论: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不同?2、“一国两制”指引下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1)香港回归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从1982年9月到1984年9月,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22轮艰苦的谈判。交锋的焦点主要有:◆三个条约有效论◆区别对待新界与港九地区◆以主权换治权◆“直通车”问题1984年12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4年12月,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帝国主义侵占香港的百年耻辱。捧着刚刚降下的英国国旗,彭定康神情黯然香港成功回归插播《九七香港回归视频实录》04:3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制度
第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第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第三,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2)澳门顺利回归
1979年中葡建交时,葡萄牙政府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双方同意在适当时候通过两国政府谈判解决澳门问题。在1986年到1987年间,中葡两国政府代表团经过四轮会谈达成协议。谈判的重点是“何时、用什么方式移交管治权”等问题。1987年4月13日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