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荆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 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 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材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知,礼乐主张体现了孔子对弟子实行文化自觉的要求;“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体现了孔子在实践过程中的文化自信;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孔子学说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题干强调的是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孔子借鉴外来思想成果的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孔子学说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的双重功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灵动,叙事风格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官修史书具有教化功能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 D.家族门第观念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重视家传撰修,以纪其先烈,光耀家族历史和祖先事迹,扩大家族社会影响力,反映出当时家族门第观念得到强化,D项正确;文学日益世俗化是明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涉及官修史书的教化功能,排除B项;材料与儒学受到冲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在宋朝城市消防治理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专职消防队。据考证,截至淳佑十二年(1252年)临安已有消防队20隅,7队,总计5100人,有望火楼10座。这一成就反映出宋朝A.政府着力强化城市管理 B.城市居民防火意识淡薄C.城市经济发展日益繁荣 D.城市职能发生根本改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专职消防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华且人口密集,市坊制度和宵禁制度被打破,一些城市的火灾隐患日趋严重,进而催生出了专职消防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C项正确;宋朝消防队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主要为了消除火灾隐患,无法体现政府的着力点和城市管理的强化,排除A项;设立消防队是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无法说明居民防火意识情况,排除B项;临安城的消防队没有改变临安作为都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C项。4.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A.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C.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 D.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答案〗B〖解析〗材料金银比价反映出明朝银价较高,受利益的驱使,日本、欧洲白银可能被大量运往中国,刺激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B项正确;16世纪中国处于明朝时期,A项不符史实,排除A项;依据材料无法推断金银比价的不同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排除C项;题干涉及时间16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而且材料中的信息无法推断国际市场金银比价不同对中国海禁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 B.中央集权弱化C.“东南互保”局面形成 D.军事战略失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中国)。据材料信息“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面临民族危机时,“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对比“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通过古今对比可知,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各省长官没有积极拱卫中央,体现出清朝中央集权弱化,B项正确;甲午海战时,海防设施很先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并没有涉及到战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体操器具》刊登于1913年《儿童教育画》,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该图隐喻的主题应是()A.武昌起义得到民众积极响应 B.袁世凯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C.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D.军阀割据造成政治分崩离析〖答案〗C〖解析〗根据“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可得出用体育器械摆出的当时革命的旗帜,体现出革命要与体育健身相结合,强调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C项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排除A项;袁世凯是1915年准备复辟的,排除B项;1913年并没有军阀割据,排除D项。故选C项。7.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写道:虽然自1916年以来就有意主张白话文学,但白话文真以“一日千里”之势传播是1919年以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忽然办了约400种白话报刊。胡适的描述反映出()A.新文化运动推动白话文学兴起 B.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C.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觉醒 D.各地报刊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白话文学在1919年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学生团体的推动有关,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A项正确;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学生团体促进白话文学发展,而非五四运动对学生觉醒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所述主要是文学革命,而非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D项。故选A项。8.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种做法()A.体现了的群众路线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答案〗A〖解析〗边区政府在第二节参议会选举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采用有特色又贴近群众的投票方式来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这体现了党始终贯彻群众路线,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毛泽东思想无关,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C项;这一时期处于抗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9.保加利亚的一位经济教授指出:“与欧洲国家相比,中国改革的主要优势……为经济繁荣、解决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这个“主要优势”是指()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中国。据所学可知,材料中保加利亚的经济学教授的观点“中国改革的主要优势……为经济繁荣、解决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是肯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种经济建设的成就突出表现为当代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建设巨大巨大成就的背景,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较欧洲不一定是中国的优势,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一带一路倡议,排除D项。故选A项。10.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在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形成了一系列像“‘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这样的外交话语,表明了中国外交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D项正确;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题干中的中国外交话语体现了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理念,而国际上的冷战局势早在20世纪就已结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11.罗马法已经涉及污水排放和开采矿山过程中环境污染的规制,以及污染者付费的具体规定,还有一系列的民众令状制度和环保诉讼制度来惩治环境污染行为。这些法律制度A.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B.表明罗马环境污染严重C.体现了统治者的人文关怀 D.源于自然法观念的影响〖答案〗A〖解析〗由材料罗马法关于污水排放和开采矿山过程中环境污染的规制及一系列的民众令状制度和环保诉讼制度来惩治环境污染行为可知,罗马法律制度涉及到了环境保护方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A项正确;仅凭材料体现不出罗马环境污染严重,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环境方面,体现不出人文关怀,排除C项;自然法观念体现的是自由、平等、理性、天赋人权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图书馆、贵族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教会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悄然诞生。图书生产从抄写转为印刷,功能由重收藏转变为重利用;古代经典和世俗作品增多,藏书丰富并允许公众借阅。这()A.体现出欧洲实现了教育普及 B.打破了教会的专制统治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文艺复兴时期新型图书馆出现,图书馆功能变化,实用性、开放性增强,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此时并未打破教会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文化阅读的问题,并不代表普通民众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13.根据如图,我们可以推断,1830—19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由于()(注:↑是指经济角色或社会主义运动呈上升趋势,↓指下降趋势)国别1830—1860年1860—1890年1890—1920年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英国中心区↓中心区↓↓↑法国边缘区↑↓↑↓↑德国\\边缘区↑↑↓俄国\\边缘区↑边缘区↑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张 B.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激化C.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重大转移 D.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0—1920年世界。根据图示可知,1830—1890年英国在经济角色中处于中心区地位,而1890年—1920年,英国经济角色呈现下降趋势,法国、德国经济角色逐渐上升,由此可见,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断扩展,A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1830—1890年英国在经济角色中处于中心区地位,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运动下降,说明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排除B项;材料反映经济角色的变化,无法体现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材料中社会主义运动时起时落,无法体现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排除D项。故选A项。14.20世纪下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出现扩大化与多层次化趋势。如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阶层,以“白领工人”为主体的职员阶层,以“蓝领工”为主体的体力劳动者阶层等。这一现象源于A.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D.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下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出现扩大化与多层次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社会机构在发生变化,原因就是科技革命推动和生产力的进步,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间不符,排除B项;该材料出现的原因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排除C项;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15.英国某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将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我们将被迫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块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表明英国()A.以资本主义否定苏联的共产主义 B.以自由民主否定纳粹的扩张主义C.以民族主义对抗美国的霸权威胁 D.以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将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我们将被迫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块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可得出英国把西欧的联合当成为社会主义对其的侵蚀,实际上是要以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D项正确;材料针对的不是苏联,而是西欧的联合,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纳粹,排除B项;材料主旨对抗的是西欧的联合,不是美国,排除C项。故选D项。16.“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 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可知新模式指的是通过国际各种力量共同应对跨国问题,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新模式顺应了全球化发展,排除C项;“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与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现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西社会基层治理】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是单一制和大一统国家,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人们对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存在误解,认为历史上的基层治理脱离皇权。事实上,这句话是指古代的官僚机构比较简约,只在县一级才有正式官员,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治理依靠非正式工作人员,包括乡里的胥吏、地方精英和传统农村行业协会(青苗会、水利会)等。这些人员辅助地方治理,受地方官员节制,并不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而恰恰是国家治理建构的结果。”材料二“中西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是有组织的,而西方是个体化的。西方的政权体系不会到达最基层,典型例证是一般西方国家都没有居委会。相比之下,中国的基层社会和基层治理体系合二为一,尤值一提的是作为细胞党的性质,与西方政党形成区别。在中国,党组织成为社会有效运行的细胞,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不外在于社会。党员和党组织分布在社会每个角落,关键时刻号召党员,社会就可以自我循环。面对新冠疫情,中国之所以采取全政府—全社会的疫情防控模式,是因为中国有条件做。事实上,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科学原则是把病毒隔离,这需要社会组织动员能力。许多西方国家通过宵禁之类的法律命令试图隔离病毒,却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协调个体遵守防疫规定。”——材料均选自《中国新闻网》2022年6月5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专访(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社会基层治理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西社会基层治理的差异及当今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突出优势。〖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或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行政和自下而上的自治相结合。作用: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任意两点即可)。(2)差异:中:有组织;国家权力深入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西:无组织、自发性;国家权力不能到达基层;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优势: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在历史上是单一制和大一统国家,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可以得出,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县以下的治理依靠非正式工作人员,包括乡里的胥吏、地方精英……这些人员辅助地方治理,受地方官员节制,并不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而恰恰是国家治理建构的结果”可以得出,传统国家一直利用半正式行政方式解决基层治理问题,自上而下的行政和自下而上的自治相结合的“双轨政治”,实则抓住了基层治理的精髓。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基层社会治理既强调官方力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以保证赋役征发,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又强调民间力量辅助实施社会救济,以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传统农村行业协会(青苗会、水利会)”等信息可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差异:根据材料可知,中西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是有组织的,中国的基层社会和基层治理体系合二为一,尤值一提的是作为细胞党的性质,与西方政党形成区别。在中国,党组织成为社会有效运行的细胞,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不外在于社会,中国的基层具有双重内涵,既包括基层社会治理,即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又包括基层政权治理,两者相辅相成。可概括出中国:有组织;国家权力深入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而西方是个体化的,西方的政权体系不会到达最基层,典型例证是一般西方国家都没有居委会,西方国家对社会层面的治理是不干预的,国家直接对接个体,很难对接组织,可概括出西方:无组织、自发性;国家权力不能到达基层;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根据材料“党员和党组织分布在社会每个角落,关键时刻号召党员,社会就可以自我循环”并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中国的突出优势是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18.【科技与社会生活】材料(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通讯的发展”过程。(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看法。〖答案〗(1)过程:工业革命前(或18世纪60年代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递信息主要靠原始手段;工业革命时期(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电的广泛应用,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原子能、计算机技术为主的通讯手段越来越便捷,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看法:积极方面: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出行更方便快捷,休闲娱乐,更丰富多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消极方面:造成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信息诈骗层出不穷、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如科技对人与人的交流、休闲娱乐、交通出行或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双重影响,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过程:结合烽火台、驿站可分析出工业革命前(或18世纪60年代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递信息主要靠原始手段;结合电报可分析出工业革命时期(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电的广泛应用,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结合邮件可分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原子能、计算机技术为主的通讯手段越来越便捷,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看法:积极方面:结合无人驾驶车、社交网络可分析出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出行更方便快捷,休闲娱乐,更丰富多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消极方面: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造成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信息诈骗层出不穷、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如科技对人与人的交流、休闲娱乐、交通出行或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双重影响,言之成理即可)19.【近现代博物馆的变迁】材料一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改为王宫,路易十四继位后认为卢浮宫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回归原状。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随后成立公共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扩建规模空前,存放了拿破仑东征西伐中所得的大量艺术珍品,后虽归还一些,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宫内。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所作出的共同贡献。〖答案〗(1)主要变化: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到成为博物馆(或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馆藏规模不断扩大,藏品日益丰富。

原因: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与掠;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2)意义:消除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①文物建设:实现了文物的收集与整理,积极开发文物价值;②文物保护:向公众开放,提高并普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③文物交流:向全球开放,推进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9世纪(法国)。主要变化:根据材料“14世纪被改为王宫,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随后成立公共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可知,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到成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根据材料“19世纪初,卢浮宫扩建规模空前,存放了拿破仑东征西伐中所得的大量艺术珍品,后虽归还一些,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宫内。”可知,馆藏规模不断扩大,藏品日益丰富。原因:根据材料“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随后成立公共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19世纪初,卢浮宫扩建规模空前,存放了拿破仑东征西伐中所得的大量艺术珍品,后虽归还一些,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宫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扩张与掠夺,以及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根据材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可知,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中国)、18―19世纪(法国)。意义:根据材料“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可知,消除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根据材料“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可知,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根据材料“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可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根据材料“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可知,从文物建设方面,实现了文物的收集与整理,积极开发文物价值;根据材料“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随后成立公共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可知,从文物保护方面,向公众开放,提高并普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根据材料“19世纪初,卢浮宫扩建规模空前,存放了拿破仑东征西伐中所得的大量艺术珍品,后虽归还一些,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宫内。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可知,从文物交流方面,向全球开放,推进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发展。20.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奉献给世界人民的健康饮料。在中国,茶文化注重“清”、“寂”、“廉”、“美”、“静”、“俭”、“洁”,饮茶追求质朴而雅致,这些与中华民族平和、内秀的性格相一致。14至17世纪,经陆路中国茶传播到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英国后,与英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英国饮茶有“开眼茶”、“上午茶”、“下午茶”、“公休茶”等等,还不时举行各种茶会。“下午茶”是英国饮茶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了一种格调,一种纯粹生活的浪漫。借此相聚,把杯论道,品茶出香,进行学术探讨。饮茶不仅茶具要求华丽精致,饮茶环境布置也相也要相当考究。饮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而是有着极强的审美性,这是英国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节选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论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西方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传播范围从17世纪的社会上层扩展至19世纪的几乎遍及全球。饮茶在英国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形成英国自身的茶文化特点。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局面。结论:综上所述,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并推动文化多样化的形成和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4至19世纪(世界)。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根据材料“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英国后,与英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可以拟定论题为: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然后,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与文化的传播相关知识加以阐述,如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西方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传播范围从17世纪的社会上层扩展至19世纪的几乎遍及全球。饮茶在英国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形成英国自身的茶文化特点。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局面。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并推动文化多样化的形成和发展。湖北省荆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 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 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材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知,礼乐主张体现了孔子对弟子实行文化自觉的要求;“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体现了孔子在实践过程中的文化自信;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孔子学说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题干强调的是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孔子借鉴外来思想成果的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孔子学说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的双重功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灵动,叙事风格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官修史书具有教化功能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 D.家族门第观念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重视家传撰修,以纪其先烈,光耀家族历史和祖先事迹,扩大家族社会影响力,反映出当时家族门第观念得到强化,D项正确;文学日益世俗化是明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涉及官修史书的教化功能,排除B项;材料与儒学受到冲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在宋朝城市消防治理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专职消防队。据考证,截至淳佑十二年(1252年)临安已有消防队20隅,7队,总计5100人,有望火楼10座。这一成就反映出宋朝A.政府着力强化城市管理 B.城市居民防火意识淡薄C.城市经济发展日益繁荣 D.城市职能发生根本改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专职消防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华且人口密集,市坊制度和宵禁制度被打破,一些城市的火灾隐患日趋严重,进而催生出了专职消防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C项正确;宋朝消防队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主要为了消除火灾隐患,无法体现政府的着力点和城市管理的强化,排除A项;设立消防队是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无法说明居民防火意识情况,排除B项;临安城的消防队没有改变临安作为都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C项。4.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A.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C.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 D.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答案〗B〖解析〗材料金银比价反映出明朝银价较高,受利益的驱使,日本、欧洲白银可能被大量运往中国,刺激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B项正确;16世纪中国处于明朝时期,A项不符史实,排除A项;依据材料无法推断金银比价的不同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排除C项;题干涉及时间16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而且材料中的信息无法推断国际市场金银比价不同对中国海禁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 B.中央集权弱化C.“东南互保”局面形成 D.军事战略失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中国)。据材料信息“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面临民族危机时,“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对比“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通过古今对比可知,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各省长官没有积极拱卫中央,体现出清朝中央集权弱化,B项正确;甲午海战时,海防设施很先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并没有涉及到战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体操器具》刊登于1913年《儿童教育画》,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该图隐喻的主题应是()A.武昌起义得到民众积极响应 B.袁世凯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C.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D.军阀割据造成政治分崩离析〖答案〗C〖解析〗根据“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可得出用体育器械摆出的当时革命的旗帜,体现出革命要与体育健身相结合,强调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C项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排除A项;袁世凯是1915年准备复辟的,排除B项;1913年并没有军阀割据,排除D项。故选C项。7.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写道:虽然自1916年以来就有意主张白话文学,但白话文真以“一日千里”之势传播是1919年以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忽然办了约400种白话报刊。胡适的描述反映出()A.新文化运动推动白话文学兴起 B.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C.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觉醒 D.各地报刊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白话文学在1919年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学生团体的推动有关,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A项正确;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学生团体促进白话文学发展,而非五四运动对学生觉醒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所述主要是文学革命,而非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D项。故选A项。8.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种做法()A.体现了的群众路线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答案〗A〖解析〗边区政府在第二节参议会选举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采用有特色又贴近群众的投票方式来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这体现了党始终贯彻群众路线,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毛泽东思想无关,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C项;这一时期处于抗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9.保加利亚的一位经济教授指出:“与欧洲国家相比,中国改革的主要优势……为经济繁荣、解决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这个“主要优势”是指()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中国。据所学可知,材料中保加利亚的经济学教授的观点“中国改革的主要优势……为经济繁荣、解决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是肯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种经济建设的成就突出表现为当代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建设巨大巨大成就的背景,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较欧洲不一定是中国的优势,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一带一路倡议,排除D项。故选A项。10.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在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形成了一系列像“‘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这样的外交话语,表明了中国外交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D项正确;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题干中的中国外交话语体现了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理念,而国际上的冷战局势早在20世纪就已结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11.罗马法已经涉及污水排放和开采矿山过程中环境污染的规制,以及污染者付费的具体规定,还有一系列的民众令状制度和环保诉讼制度来惩治环境污染行为。这些法律制度A.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B.表明罗马环境污染严重C.体现了统治者的人文关怀 D.源于自然法观念的影响〖答案〗A〖解析〗由材料罗马法关于污水排放和开采矿山过程中环境污染的规制及一系列的民众令状制度和环保诉讼制度来惩治环境污染行为可知,罗马法律制度涉及到了环境保护方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A项正确;仅凭材料体现不出罗马环境污染严重,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环境方面,体现不出人文关怀,排除C项;自然法观念体现的是自由、平等、理性、天赋人权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图书馆、贵族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教会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悄然诞生。图书生产从抄写转为印刷,功能由重收藏转变为重利用;古代经典和世俗作品增多,藏书丰富并允许公众借阅。这()A.体现出欧洲实现了教育普及 B.打破了教会的专制统治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文艺复兴时期新型图书馆出现,图书馆功能变化,实用性、开放性增强,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此时并未打破教会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文化阅读的问题,并不代表普通民众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13.根据如图,我们可以推断,1830—19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由于()(注:↑是指经济角色或社会主义运动呈上升趋势,↓指下降趋势)国别1830—1860年1860—1890年1890—1920年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英国中心区↓中心区↓↓↑法国边缘区↑↓↑↓↑德国\\边缘区↑↑↓俄国\\边缘区↑边缘区↑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张 B.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激化C.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重大转移 D.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0—1920年世界。根据图示可知,1830—1890年英国在经济角色中处于中心区地位,而1890年—1920年,英国经济角色呈现下降趋势,法国、德国经济角色逐渐上升,由此可见,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断扩展,A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1830—1890年英国在经济角色中处于中心区地位,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运动下降,说明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排除B项;材料反映经济角色的变化,无法体现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材料中社会主义运动时起时落,无法体现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排除D项。故选A项。14.20世纪下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出现扩大化与多层次化趋势。如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阶层,以“白领工人”为主体的职员阶层,以“蓝领工”为主体的体力劳动者阶层等。这一现象源于A.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D.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下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出现扩大化与多层次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社会机构在发生变化,原因就是科技革命推动和生产力的进步,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间不符,排除B项;该材料出现的原因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排除C项;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15.英国某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将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我们将被迫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块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表明英国()A.以资本主义否定苏联的共产主义 B.以自由民主否定纳粹的扩张主义C.以民族主义对抗美国的霸权威胁 D.以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将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我们将被迫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块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可得出英国把西欧的联合当成为社会主义对其的侵蚀,实际上是要以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D项正确;材料针对的不是苏联,而是西欧的联合,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纳粹,排除B项;材料主旨对抗的是西欧的联合,不是美国,排除C项。故选D项。16.“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 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可知新模式指的是通过国际各种力量共同应对跨国问题,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新模式顺应了全球化发展,排除C项;“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与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现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西社会基层治理】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是单一制和大一统国家,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人们对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存在误解,认为历史上的基层治理脱离皇权。事实上,这句话是指古代的官僚机构比较简约,只在县一级才有正式官员,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治理依靠非正式工作人员,包括乡里的胥吏、地方精英和传统农村行业协会(青苗会、水利会)等。这些人员辅助地方治理,受地方官员节制,并不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而恰恰是国家治理建构的结果。”材料二“中西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是有组织的,而西方是个体化的。西方的政权体系不会到达最基层,典型例证是一般西方国家都没有居委会。相比之下,中国的基层社会和基层治理体系合二为一,尤值一提的是作为细胞党的性质,与西方政党形成区别。在中国,党组织成为社会有效运行的细胞,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不外在于社会。党员和党组织分布在社会每个角落,关键时刻号召党员,社会就可以自我循环。面对新冠疫情,中国之所以采取全政府—全社会的疫情防控模式,是因为中国有条件做。事实上,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科学原则是把病毒隔离,这需要社会组织动员能力。许多西方国家通过宵禁之类的法律命令试图隔离病毒,却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协调个体遵守防疫规定。”——材料均选自《中国新闻网》2022年6月5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专访(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社会基层治理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西社会基层治理的差异及当今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突出优势。〖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或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行政和自下而上的自治相结合。作用: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任意两点即可)。(2)差异:中:有组织;国家权力深入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西:无组织、自发性;国家权力不能到达基层;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优势: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在历史上是单一制和大一统国家,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可以得出,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县以下的治理依靠非正式工作人员,包括乡里的胥吏、地方精英……这些人员辅助地方治理,受地方官员节制,并不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而恰恰是国家治理建构的结果”可以得出,传统国家一直利用半正式行政方式解决基层治理问题,自上而下的行政和自下而上的自治相结合的“双轨政治”,实则抓住了基层治理的精髓。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基层社会治理既强调官方力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以保证赋役征发,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又强调民间力量辅助实施社会救济,以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传统农村行业协会(青苗会、水利会)”等信息可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差异:根据材料可知,中西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是有组织的,中国的基层社会和基层治理体系合二为一,尤值一提的是作为细胞党的性质,与西方政党形成区别。在中国,党组织成为社会有效运行的细胞,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不外在于社会,中国的基层具有双重内涵,既包括基层社会治理,即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又包括基层政权治理,两者相辅相成。可概括出中国:有组织;国家权力深入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而西方是个体化的,西方的政权体系不会到达最基层,典型例证是一般西方国家都没有居委会,西方国家对社会层面的治理是不干预的,国家直接对接个体,很难对接组织,可概括出西方:无组织、自发性;国家权力不能到达基层;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根据材料“党员和党组织分布在社会每个角落,关键时刻号召党员,社会就可以自我循环”并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中国的突出优势是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18.【科技与社会生活】材料(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通讯的发展”过程。(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看法。〖答案〗(1)过程:工业革命前(或18世纪60年代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递信息主要靠原始手段;工业革命时期(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电的广泛应用,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原子能、计算机技术为主的通讯手段越来越便捷,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看法:积极方面: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出行更方便快捷,休闲娱乐,更丰富多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消极方面:造成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信息诈骗层出不穷、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如科技对人与人的交流、休闲娱乐、交通出行或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双重影响,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过程:结合烽火台、驿站可分析出工业革命前(或18世纪60年代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递信息主要靠原始手段;结合电报可分析出工业革命时期(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电的广泛应用,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结合邮件可分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原子能、计算机技术为主的通讯手段越来越便捷,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看法:积极方面:结合无人驾驶车、社交网络可分析出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出行更方便快捷,休闲娱乐,更丰富多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消极方面: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造成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信息诈骗层出不穷、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如科技对人与人的交流、休闲娱乐、交通出行或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双重影响,言之成理即可)19.【近现代博物馆的变迁】材料一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改为王宫,路易十四继位后认为卢浮宫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回归原状。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随后成立公共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扩建规模空前,存放了拿破仑东征西伐中所得的大量艺术珍品,后虽归还一些,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宫内。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所作出的共同贡献。〖答案〗(1)主要变化: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到成为博物馆(或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馆藏规模不断扩大,藏品日益丰富。

原因: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与掠;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2)意义:消除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①文物建设:实现了文物的收集与整理,积极开发文物价值;②文物保护:向公众开放,提高并普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③文物交流:向全球开放,推进世界人类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